馬可福音 12
馬可福音第十二章綱目
壹、內容綱要
【僕人救主的智慧】
一、以兇惡園戶的比喻指責猶太教領袖(1~12節)
二、巧言答覆法利賽人和希律黨人有關納稅的盤問(13~17節)
三、駁斥撒都該人有關復活之事的錯誤觀念(18~27節)
四、回答文士有關最大誡命的問話(28~34節)
五、詢問群眾有關基督的問題(35~37節)
六、教訓群眾要防備文士(38~40節)
七、向門徒稱讚寡婦的奉獻(41~44節)
貳、靈訓要義
【神國的性質】
一、必須尊敬神的兒子才能有分於神國(1~12節)
二、屬世的和屬神的必須有所分別(13~17節)
三、必須是復活的生命才能活在神國�堶�(18~27節)
四、在神國�堶掖怑n緊的,乃是愛神與愛人(28~34節)
五、在神國�堶情A基督乃是王,所以不可自大(35~39節)
六、在神國�堶情A要能完全勝過錢財的霸佔(40~44節)
【人們對主的態度】
一、宗教家──不要祂,甚至殺害祂(1~12節)
二、政治家──要就著祂的話,陷害祂(13~17節)
三、哲學家──用自己所能想出來的道理,來刁難祂(18~27節)
四、法學家──用繁瑣的條文,來考問祂(28~34節)
【從兇惡園戶的比喻學習教訓】
一、神國的特性(1節):
1.葡萄園──乃是一種屬於生命的範疇
2.周圍圈上籬笆──乃是有範圍和界限的
3.挖了一個壓酒池──乃是為著滿足神的心意
4.蓋了一座樓──為了防備仇敵的入侵
5.租給園戶──交給屬神的人管理,但主權仍舊屬於神自己
6.就往外國去了──給人有自由的意志來經營
二、人對神國的責任──必須按時候交果子(2節)──須有生命成熟的表現
三、神對人不負責任的表現,滿了寬容忍耐──再三打發僕人(3~5節)
四、神愛的極限,和人悖逆的極度──差遣愛子,卻被殺害(6~8節)──在主身上,顯明神與人的兩極對立
五、神國的建造,端視人對基督的態度如何──棄祂或靠祂(9~12節)──若是棄絕祂,人無論如何『匠』心獨運,仍不得建造;若是依靠祂,人雖無能,但主必親自建造
【主乃是石頭(10節)】
一、對於猶太教領袖──匠人所棄的石頭──主被他們棄絕
二、對於信徒──作了房角的頭塊石頭──主乃是建造教會的根基
【信徒生活中的問題】
一、世俗的問題(13~17節):
1.不是『該納不該納』,乃是要有所分別
2.該撒的物當歸給該撒,神的物當歸給神
二、信仰的問題(18~27節):
1.憑人的頭腦,不明白聖經,也不曉得神的大能
2.神不是死人的神,乃是活人的神──認識神,不能憑道理,乃要憑生命
三、解經的問題(28~37節):
1.聖經的重點,乃在於如何對待神,和如何對待人
2.解經不能單按字句,乃要尋求聖靈的感動
四、錢財和虛榮的問題(38~44節):
1.錢財和虛榮是一般信徒最難勝過的試探
2.對神有信心、愛心和盼望,是我們勝過錢財和虛榮的秘訣
── 黃迦勒《基督徒文摘解經系列──馬可福音註解》
叁、其他綱目
【幾種人對主的態度】
經文:可12:1-34
說明:這一段經文記述了撒都該人等幾種人對耶穌的態度。我們可以用分題來進行連續性分享。
第一:宗教家——想殺掉耶穌 1-12
一、園主的葡萄園出租 1
1.栽了一個葡萄園。2.周圍圈上籬笆。3.挖了一個壓酒池。4.蓋了一座樓。5.租給園戶。6.就往外國去了
“有人”指神;“葡萄園”指以色列國(賽5:7)。
“籬笆”表示神一直保護以色列民。
“壓酒池”酒乃為暢快神的心(歌5:1),表示神培植以色列民,是為滿足祂自己。
“租”字表明主權仍屬於神。
“園戶”指祭司長和文士並法利賽人(可11:27)。
“往外國去”說出神的寬大,讓人有某種程度的自由,隨意經營管理祂的產業。
二、園主的僕人們受害 2-5
1.第一個僕人被打就空手回去。
2.第二個僕人被殺。
三、園主的愛兒子被殺 6-8
四、園主的處理好辦法 9-12
1.凡是侵奪神的主權,逼迫神的僕人,不尊敬主的,必從神的旨意中被淘汰(“除滅”),並失去神的託付(“轉給別人”)。
2.神現今已把祂屬靈的產業轉交給我們信徒,我們千萬不可重蹈覆轍:
(1)霸佔事奉工作的成果,侵奪神的主權。
(2)逼迫、殘害神的眾僕人。
(3)不尊敬神的兒子。
3. 匠人所棄的石頭,已作了房角的頭塊石頭。
(1)教會的建造必須根據基督(“房角的頭塊石頭”);凡在基督之外的建造,最後必然導致分崩離析。
(2)任何屬靈偉人和屬靈道理,都不能取代基督的地位,作為建造教會的中心。
第二:政治家——想陷害耶穌 13-17
一、他們用恭維的話試探祂 13-15
1.目的——陷害祂 13
(1)法利賽人在主耶穌的行為上找不到把柄,便在祂的話語上尋找;信徒不單要在行為上小心,也要在話語上小心(西4:5-6)。
(2)今天魔鬼也是借著許多人,要來找我們基督徒的毛病,所以我們必須學習在話語上謹慎而有智慧。
2.諂媚——恭維祂 14
法利賽人對主耶穌恭維的話,一面說出主平時生活的見證,真是無懈可擊,連仇敵也不能不承認;一面也說出他們對主的認識,僅限於外面道德的水準,而缺少屬靈的眼光。
3.問難——試探祂 14-15
在與人交接應對的事上,首須有屬靈透視的眼光,能夠看出人隱藏的心懷意念。這須要靈命的長大,因為屬靈的人才能看透萬事(林前2:15)。
二、他們用假意的心為難祂 15-17
1.耶穌破定他們的心——假意 15
2.耶穌抓住他們的心——希奇 16-17
屬神和屬人、屬靈和屬世的物應該分別清楚,不可以彼此混淆。
第三、哲學家——想刁難耶穌 18-27
一、他們提出的難題 18-23
1.他們否認沒有復活的事 18
2.他們用虛構的故事想刁難耶穌 19-23
二、耶穌回答的問題 24-27
1.復活的身體 24-25,(林前15:35-50)
2.永活的上帝 26-27
(1)“神不是死人的神,”由此可見:(1)一切叫人死亡的,一切叫人摸不著生命的,都與神無關;(2)我們信徒的情況若是死沉的,就是辱沒了我們的神。
(2)“神乃是活人的神,”這句話說出:(1)祂是生命的主,死亡不能拘禁祂(徒3:15);(2)祂是“活”的源頭,惟有多多親近祂、享受祂,才能活著。
(3)我們信徒應當無論是生是死,總叫基督在我們身上照常顯大(腓1:20);這樣,我們的肉身雖然死了,我們的靈卻要活在神面前。
第四、法學家——想考問耶穌 28-34
一、你要盡心愛神愛人 28-31
1.文士考問:第一要緊的誡命 28
我們信徒在查考聖經時,也應當懂得抓住聖經的重點,才不至於過度看重一些影兒(如飲食、節期、安息日等),或外面的現象(如說方言、醫病等),而忽略了屬靈的形體和實質(西2:16-17;林前13:8)。
2.耶穌答覆:第一要緊的是愛 29-31
(1)盡心愛神。十誡的前四條。(申6:4)
(2)愛人如己。十誡的後六條。(利19:18)
二、你離神的國不遠了 32-34
1.文士提說,他稱讚耶穌的回答 32-33
2.耶穌稱讚,文士有智慧 34
── 毛南春陽
【講道聽道行道】
經文:可12:35-44
引言:講道聽道行道是何等重要,有些人只會講道,他不會聽道,更不會行道,這種人只能是假冒為善。
一、耶穌講道——教訓 35-40
1.有關子孫的問題 35-37
2.有關防備的問題 38-40
二、眾人聽道——喜歡 37,(詩119:37;彼前2:2)
三、寡婦行道——奉獻 41-44
1.耶穌觀看眾人投錢 41-42
“看眾人怎樣投錢入庫,”這表示主耶穌對財物奉獻之事相當重視,但祂不是在那裡數捐款,而是看人怎樣奉獻。
(1)主今天也正對著我們的“銀庫”──奉獻的立場──坐著,要看我們“怎樣投錢入庫”呢!
(2)主所看重的,不是你奉獻了多少錢,而是你對奉獻金錢的存心和態度如何。
(3)各人要隨本心所酌定的,不要作難,不要勉強;因為捐得樂意的人,是神所喜愛的(林後9:7)。
2.耶穌稱讚寡婦獻錢 43-44
從本節的描述,可以看出這個女人的奉獻有下列幾個特點:
(1)她是“一個窮寡婦”:“窮”字表明她的身外物極其貧乏;“寡”字表明她的身分孤單、無依無靠;“婦”字表明她的能力軟弱、有限。
(2)她也“來”奉獻:注意這是自願的樂捐,不是被迫的繳稅;以她的身分而言,只要她不埋怨、不求救濟已經夠好了,誰能指責她不獻呢?她並沒有來奉獻出錢的必要。
(3)她“往裡投了兩個小錢,就是一個大錢”:注意她所投入的是兩個小錢,並不是一個大錢;若是一個大錢,因為不能切開,只好全部獻出;但這是兩個小錢,她原可以獻一個,留一個,無需全部獻出。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出她奉獻的態度是如何的絕對。
── 毛南春陽
【投上養生的】
經文:可12:41-44
引言:
這事發生在主耶穌快要受難的日子,如果不錯的話,是在主受難的前兩天。那時,主在聖殿裡教訓人,而注意到這件事。
一.猶太人奉獻的規矩
1.當日在聖殿有十三個箱子為十三種不同的奉獻之用,是為了各種的需要而設立的。
2.奉獻的人要先在聖殿裡兌換聖殿的金,銀,銅錢來奉獻,所以在聖殿裡有兌換金錢的人。奉獻時,有錢的人獻得多,就會鏗鏗作響。
3.他們規定最小的奉獻是兩個小錢或一個大錢。
二.主耶穌所看重的奉獻是怎樣的
1.主看重人的存心。存著怎樣的心投上錢財。是感恩的?是表現自己的熱心?是與人比賽?是應酬?是只因規定而作?
2.主注意那愛心的奉獻(12:42-43)。主叫門徒來看這寡婦,是因為這寡婦愛神的心大,故肯將養生的獻上。這愛心的奉獻是神所高興悅納的。
3.主是看全心盡力的分量,而不是看數量。祂不看獻上的數目,而是看比例。窮寡婦是百分百的獻上。
4.主是看信心的奉獻,過於眼見的奉獻。信心的奉獻是信靠神過於眼見的物質。她獻上養生的即是信靠神。她是獻給活的神,故活的神必眷顧她的生活。
5.主是看敬虔的奉獻。奉獻必須恭敬,因為這是分別為聖歸主的,故不可隨便。我們要準備好獻上,而不是順手隨便獻上。
6.是生命與生活的奉獻。把生命獻上,為主而活。
三.我們奉獻的目的
1.是討主的喜悅。
2.是成就主的旨意,主的工作。作成主的工作。
3.是讓主知道和紀念,而不是讓人紀念。
4.是報答主的恩典和愛。
5.是得主的稱讚而不是人的稱讚。可能人會誤會,不明白,認為我們錯了,但主知道就好了。
結論:
今日我們的主也在看我們的奉獻,這奉獻表明我們對主的心。到底主在我們的奉獻之中所看到的是甚麼?
── 黃彼得
【耶穌智慧工作 馬可福音12章】
一丶主喻工人為主受苦12:1-5
二丶主喻自己被殺受害12:6-12
三丶主知求問出於假意12:13-17
四丶主論將來不娶不嫁12:18-27
五丶主的回答滿有智慧12:28-34
六丶主的提問人難回答12:35-37
七丶主責文士愛坐高位12:38-40
八丶主贊寡婦盡力奉獻12:41-44
──作者不詳
【兇惡的園戶】
匠人所棄的石頭,已作了房角的頭塊石頭
一、兇惡園戶的比喻
1.打傷又殺害僕人
2.主人要來除滅園戶
3.將葡萄園轉給別人
二、仇敵奸詐的問題
1.納稅給該撒
2.相信復活
3.誡命中第一要緊的
三、把她一切養生的都投上了
1.眾人投錢入庫
2.有好些財主
3.兩個小錢
── Chih-Hsin Chang《An Outline of The New Testament》
【馬可福音第十二章】
一、兇惡的園戶(十二1∼12)
二、論納稅給該撒(十二13∼17)
三、撒都該人的問題(十二18∼27)
四、最大的誡命(十二28∼34)
五、大衛的子孫?(十二35∼37)
六、要防備文士(十二38∼40)
七、寡婦的奉獻(十二41∼44)
── 柯勒《丁道爾聖經注釋》
【馬可福音第十二章】
一、拒絕和報應(十二1-12)
二、該撒和神(十二13-17)
三、來世的錯誤思想(十二18-27)
四、愛神和愛人(十二28-34)
五、大衛的兒子(十二35-37上)
六、錯誤的宗教行為(十二37下-40)
七、最大的禮物(十二41-44)
──《每日研經叢書》
【馬可福音第十二章】
一、兇惡園戶的比喻(一二1∼12)
二、歸給該撒和歸給神(一二13∼17)
三、撒都該人與復活之謎(一二18∼27)
四、最大的誡命(一二28∼34)
五、大衛的子孫乃大衛之主(一二35∼37)
六、防備文士(一二38∼40)
七、寡婦的捐獻(一二41∼44)
──《活石新約聖經注釋》
【馬可福音第十二章】
收取果子(十二1∼12)
正確的態度(十二13∼27)
全人愛主(十二28∼34)
注意事項(十二35∼44)
──《新舊約輔讀》
【馬可福音第十二章】
一、兇惡園戶的比喻 十二1∼12
二、該撒與神兩個不同的國度 十二13∼17
三、神是活人的神 十二18∼27
四、最大的誡命 十二28∼34
五、基督與大衛 十二35∼37
六、要防備文士 十二38∼40
七、一切的投入 十二41∼44
──《中文聖經注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