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加福音 12
路加福音第十二章綱目
壹、內容綱要
【人子救主的警戒與教導】
一、在人前如何行事說話(1~12節)
二、如何看待錢財和生活問題(13~34節)
三、事奉主者該有的態度和認識(35~59節)
貳、靈訓要義
【在人前如何行事說話】
一、不要假冒為善(1~3節)
二、不要怕那殺身體後不能作甚麼的(4~5節)
三、要信靠神的保守(6~7節)
四、要在人前承認主(8~9節)
五、不要褻瀆聖靈,聖靈會指教當說的話(10~12節)
【如何看待財物和生活問題】
一、不要貪心,因人的生命不在乎家道豐富(13~15節)
二、不要只知為自己積財,在神面前卻不富足(16~21節)
三、不要為衣食憂慮,而要求神的國(22~32節)
四、要積財在天上(33~34節)
【一個『無知』的人】
一、貪求家道豐富,卻不在意生命(13~15節)
二、心�堨u想收藏糧食和財物(16~18節):
1.不知收藏在永不壞的錢囊��(33節上)
2.而收藏在賊能近、蟲能蛀的地方(33節下)
三、以為財物可供靈魂安逸快樂(19節)
四、在神眼中,乃是一個無知的人:
1.因他所擁有的財物根本『用不了』──怎麼辦呢?(17節)
2.因他所收藏的即將『用不著』──今夜必要你的靈魂(20節)
3.因他所積的財在神面前『用不上』──在神面前卻不富足(21節)
【事奉主者該有的態度和認識】
一、要儆醒等候主再來(35~40節)
二、要作忠心有見識的管家(41~44節)
三、不要作動手打同伴的惡僕(45~48節)
四、要知道事奉主會受到最親近的人的反對(49~53節)
五、要能分辨這時候(54~57節)
六、要趁仍在路上的時候,與對頭和解(58~59節)
── 黃迦勒《基督徒文摘解經系列──路加福音註解》
叁、其他綱目
【當聽從聖靈的指教】
經文:路12:1-12
引言:聽眾聖靈是基督徒生命成長及謙卑的標記。“凡說話干犯人子的,還可得赦免;惟獨褻瀆聖靈的,總不得赦免。”
一、要防備假冒為善的事 1-3
1.是一種面酵 1
(1)邪惡的事物 (出12:20;林前5:7-8)
(2)邪惡的教訓 (太16:12;加5:8-9)
2.是一種隱事 2-3 ——假冒為善的事終必顯露。
二、要知道應當懼怕的人 4-7
1.不怕別人的傷害 4-5
2.不怕生活的缺乏 6-7
三、要敢於承認我們的主 8-9
1. 我們為主作見證,主就為我們作見證。我們在人面前尊重主,主也必在神面前尊重我們。
2. 今天信徒的錯誤,是越有人反對,就越不敢開口作見證;其實,燈要在黑暗中才點亮,人越不要主,我們就越要傳講。許多信徒以為可以不必用口傳福音,而想用行為來表達福音;我們的行為固然要與福音相稱(腓1:27),但行為絕對不能完全取代口傳。
四、要順從聖靈指教的話 10-12
1.說話不要褻瀆聖靈 10
(1)“凡說話干犯人子的,還可得赦免,”“人子”指基督。人如果因為不認識主耶穌是神的兒子,而拒絕了祂,將來還有醒悟回轉的可能,故還可得赦免。
(2)“惟獨褻瀆聖靈的,總不得赦免,”人一切行為上和話語上的罪,若是悔改認罪,仍可得赦免。但若明知是聖靈在作事,卻故意輕慢、侮辱聖靈,就叫聖靈永遠無法作工在他的心裡。這樣,他就沒有悔改認罪的可能,當然他必得不著赦免。
2.說話當要聽眾聖靈 11-12
── 毛南春陽
【提醒無知的人】
經文:路12:13-21
引言:在世界上存在著一種叫“無知的人”,這種人只知貪圖今生肉體的享受,不顧靈魂的死活。
一、貪心財物——用不了 13-15
1.只注重今世的家業 13-14
當時的拉比有權根據摩西律法,如(民27:1-11;申21:15-17),替人分配家產。主耶穌拒絕為人作財產上斷事的官,因為祂所關心的是人的生命(參15節);生命遠比財富重要得多。
2.不注重永世的生命 15
(1)他的動機是貪心一切
(2)他的享受是家道豐富
二、收藏財物——用不著 16-19
1.我的理想:蓋更大的倉房 16-18
2.我的智慧:收藏一切的糧食和財物 18
3.我的享受:只管安安逸逸地吃喝快樂 19
三、擁有財物——用不上 20-21
1.為自己打算必歸於無有 20
2.為自己積財必不算富足 21
── 毛南春陽
【提醒憂慮的人】
經文:路12:22-34
引言:憂慮使人無法得到喜樂,憂慮使人無法成功,憂慮使人無法平安……。憂慮的人永遠活在一種痛苦、孤單、狹窄、自私、埋怨等等的生活中。
一、不憂慮的目的——生命更寶貴 22-23,(路9:25;腓4:6-7)
1.不要為生命生活憂慮 22
(1)我們的生活、動作、存留,都在乎祂(徒17:24-28)。
(2)我們為飲食衣著“憂慮”乃是罪,因為“憂慮”即表示不信任神的看顧
(3)祈求是信的表示,求了就信神必給,憂慮是不信的表示。
(4)不是叫我們閑懶的坐在那裡等候神的供應,並不鼓勵我們懶惰(帖後3:10-12)。我們為生存的需要,更加殷勤地作工。
2.生命勝於飲食,身體勝於衣裳 23
二、不憂慮的比喻——天父更知道 24-30
1.烏鴉——神養活的 24,(腓4:11-13;耶17:7-8)
2.身量——神加給的 25-26,(啟7:17;21:4;彼前5:7)
3.花草——神裝飾的 27-28
4.掛心——神知道的 29-30
三、不憂慮的應許——物質更豐富 31-34
1.神供應物質 31
神國子民只要追求神的國,所得著的不只是神的國,連帶也額外得著了生活的必需品。追求神國的人,是世上最富有的人。
2.神賜給國度 32
這話告訴我們,只要我們有心追求神的國,神必叫我們活在神國的實際裡面,享受神國的權柄和能力,能勝過黑暗的權勢,所以沒有甚麼能叫我們“懼怕”的。
3.神提供良方 33-34
(1)把財物分給窮乏人,特別是聖徒中的窮人,就是積攢財寶在天上(太19:21;羅15:26;林後9:9)。
(2)信徒積財于天,乃是在天上開一個銀行戶頭,當我們有需要時,可以向神支取。地上的銀行有倒閉的可能,但天上的銀行永遠可靠。
(3)今天我們為主所花的每一分錢,都有永存的價值。
(4)地上的財寶有一樣特色,就是它會被偷去,也會蛀(朽)壞,所以不值得我們為它花費太多的心血、精力、時間,更不能全心依賴它。
(5)人心聯于財寶。我們若要把心運到天上去,就須要先把財寶送到天上;財寶先去,心才能跟著去。
── 毛南春陽
【有福的僕人】
經文:路12:35-48
引言:有福的人,他們的生活方式不一樣、生命不一樣、說話不一樣、處世不一樣、事奉也不一樣。
一、儆醒等候主來的是有福的僕人 35-40
1.心燈常常點著 35 ——生命的見證(腓2:15-16)
2.心門常常開著 36-37 ——敞開的胸懷(啟3:20)
3.心靈常常醒著 38-40 ——敏銳的靈覺
二、忠心又有見識的是有福的僕人 41-44
1.他的職業品格——是有忠心見識的 41-42,(提後1:14)
2.他的職業任務——是能按時分糧的 42-43,(彼前5:2-3)
3.他的職業獎賞——是得管理一切的 44,(弗6:7)
三、良善對待同伴的是有福的僕人 45-48
不忠心的僕人,他的表現是什麼呢??
1.他有時間,若能事奉神就有福了 45-46,(雅4:1-3;路16:10)
2.他有能力,若能順從神就有福了 47-48
── 毛南春陽
【事奉主的人應有的態度和認識】
經文:路12:49-59
引言:事奉主的人,應有什麼樣的態度?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
一、有衝突反對時,應該和好 49-53
1.可能會有“火”著起來 49 “火”有二意:
(1)指審判(路3:17),“把火丟在地上”,即指神對罪惡、世界、肉體的審判。
(2)指靈裡的火熱(羅12:11;徒18:25),“把火丟在地上”,即指叫人為神、為福音、為真理如火焚燒。
在這裡我們可以引申為人與人之間的要著的“火”——衝突。
2.可能會有“洗”禮出來 50
“洗”禮,指十字架的苦(路9:23;可10:32-34,38)。
3.可能會有“家”人鬧來 51-53,(太10:34-37)
往往一家之中,有些信主,有些則反對主,結果形成分裂相爭的情形。最妨礙信徒全心愛主的,往往是自己家裡的人。但若全家都尊主為大,則信徒家庭生活的美滿,遠勝過世人。
二、有氣色反常時,應該分辨 54-57
1.能知風雨 54-55
在屬靈的道路上,有時是晴天——滿有主的同在與祝福,一切都平安順利;也有時是“一陣雨”或“躁熱”的“南風”——不順的遭遇。但無論如何,總要持定基督。
2.能辯氣色 56-57
(1)今天有不信的世人,會觀看宇宙萬象,卻看不出造天地的神(徒17:23-24)。
(2)今天有許多人,會查讀聖經,卻讀不出其中的基督來(約5:39-40)。
(3)天然的人只知道分辨天然的兆頭(“天地的氣色”),卻不能分辨屬靈的兆頭(“分辨這時候”),因為他們沒有屬靈的眼光(林前2:10-15)。
三、有對頭反理時,應該了結 58-59
1.務要盡力了結 58
“救恩”的門不是永久開的,“了結”的門也不是永久開的;我們必須趁還活著的時候,解消“對頭”所有的不滿(太5:23)。
2.總要完全還清 59
我們對神或對人所有的虧欠,即使是微不足道的小虧欠,也都要對付清楚。“無毒一身輕,快步走向前。”
── 毛南春陽
【人的生命在乎甚麼?】
經文:路12:13-34
引言:
簡述本故事。耶穌正在教訓人當敬畏神,為神勇敢作見證,因為生命是在神手中,並且人不可褻瀆聖靈。正當耶穌說到這最要緊的信息時,忽見有一人來打斷主的講道。
一.這個人的思想和生命
1.他聽主講道,只聽主說道理好,卻沒有接受主的生命。
2.他聽主講道,但心裡仍然在想財產。
3.他聽道,但仍在想報仇,想利用勢力去多得財利。
4.他以為人的生命是在乎家道豐富,所以想多得一些財產。有財可得地位,名譽,也可栽培兒女升學,作醫生,作生意,律師,工程師…
5.他只知道肉體的生命,所以儘量求財產的豐盛,可以享受。
6.耶穌所說無知的財主,可能就是這個人的情形。他在物質上富足,但是生命靈魂卻貧窮得很。
二.肉身的生命可不掛慮嗎?
照人的常情來說,每天的生活有開支,如果沒有富足的家道,一家如何生活呢?對於人生的掛慮,主耶穌的教訓是:
1.以飛鳥的信靠為喻(太6:26)。不要為食物憂慮,要過信靠神的生活。
2.以百合花仰望神為喻(太6:28)。不要為衣服憂慮。
3.以不能用思慮使壽命延長一刻為喻(太6:27)。不要為肉身憂慮,想長命反而短命。
4.這些衣食是外邦人所求的(太6:31-32),因為他們沒有來生的把握和盼望,故追求這些;我們信徒卻不當如此。
5.因為天父知道我們這一切的需要(太6:32);如果我們仍憂慮這一切,那就是等於說天父是無知的,是不知道我們的需要。
三.到底生命在乎甚麼?
1.在乎靈魂的得救。想到靈魂的歸宿(路12:20)。
2.在乎信靠神的道的養活。靠神的話而活,如烏鴉(路12:24)。
3.在乎聖潔的生命的流露。有聖潔的生命,就有美好的品格,這是最美好的妝飾(路12:27)。
4.要想到別人的靈魂(路12:31-32)。要去傳福音,求神的國和義。
5.要為福音的事業獻上財物。這是叫人得救,也是增加天國的真財寶(靈魂)(路12:31)。
6.我們的心(生命)當在天上,我們的財寶也在天上(路12:32-34)。
7.豐富的生命是在乎施與的生命(徒20:35)。
結論:
人的生命不在乎家道豐富,乃在乎靈魂已否得救,生命是否豐富。
── 黃彼得
【你所預備的要歸誰呢?】
經文:路12:13-21
引言:
講述這個故事。描述當時聽道的時地和情形。
聽眾對真道的無知,向主發出風馬牛不相關的請求。這真是表面基督徒的寫照。
一.甚麼叫作預備?
1. 囤積不是預備,是貪利。
2. 居奇不是預備,是貪名。
3. 物蓄不是預備,是貪心。
對真正需用的東西作準備,才是預備。如食水,大米等。
二.預備的目的:
1. 應付日後的需要。
2. 應付意外的需要。
3. 應付隨時的需要。
4. 為著永遠的需要。
三.應該預備甚麼?
1. 一般人的想法,是預備:
(1) 豐富的家道—名譽。
(2) 豐富的物產—錢財。
(3) 豐富的享受—吃喝快樂。
2. 主耶穌教導我們當預備的:
(1) 不是今世的產業。
(2) 不是今世的虛名。
(3) 不是物質的一切享受。
(4) 而是為生命靈魂永遠的存亡作出預備。
四.神問:你所預備的要歸誰呢?
1. 財物要歸誰呢?
留給子孫後裔嗎?事實告訴我們,留財物給後裔往往是害了後裔。因分家產而相爭,害命的事件比比皆是。
2. 名譽要歸誰呢?
不用遺臭萬年,就是“流芳百世”,也是何等有限。而事實上污穢的罪人有幾多個能流芳百世?詩篇說到世人的情況:經風一吹,便歸無有;他的原處,也不再認識他。(103:15-16)
3. 物質的享受要歸誰呢?
追求物質的享受,實在是作了物質的奴隸。有人為了順應時勢潮流摩登,結果把神所賜美麗的身體弄得非鬼非人。這種享受是聖經所禁止的(提前2:9-10; 彼前3:3-5),也為神所咒詛刑罰的(賽3:16-4:1)。
4. 你的靈魂要歸到哪裡去?
(1) 婆羅門教:善者死後歸梵,如滴水歸洋海不復己存;惡者大受苦難地獄。
(2) 印度教:善者脫苦境,惡者入惡靈之地獄。
(3) 佛教:善到涅盤,即是“空”。惡者輪回不息至消滅。
(4) 回教:善者更加放縱肉欲,惡者下煉獄。
(5) 無神派:不知去向。
(6) 基督教:在基督裡的人永遠享平安。惡者卻在硫磺的火湖裡(啟20:14)。
我們要為靈魂的永存作預備,不要為虛空的物質作預備。
五.如何為靈魂預備呢?
1. 接受耶穌為救主,除去靈魂的罪惡,被稱為義,作神的兒子。
2. 領受耶穌的生命,脫去舊生命的惡行,過一個神子的生活。
3. 與神有親密的交通,多知道神的心意和祂為我們所預備的一切(約14:; 啟21:-22:; 弗1:)。
結論:
神讓我們今日還活在世上,就是留機會給我們為靈魂作預備。我們已經為只有幾十年的人生作了許多預備,我們更當趕快為永生的靈魂作緊急的預備。不要再作愚昧人,為那不屬於自己的身後之物拼命預備,卻不為自己永存的靈魂去預備,到頭來就真的淒慘了(彼前1:24-25)。
── 黃彼得
【不蒙應允的禱告】
經文:路12:13-21
引言:
在一般人的觀念中,“有求必應”的神才是靈驗的神。但是若細心思想,“有求必應”的神是個糊塗的神明;因為人的思想有限,眼光有限,所以在這有限的思想與眼光發出的禱告,多有錯誤。若神按人有錯誤的禱告而應允,那將造成何等的災難。今日我們要從耶穌糾正錯誤的禱告中學習一些教訓。這個錯誤的禱告,就是分開家業的禱告(路12:13-21):
一.家業的重要性
1.物質家業是人生存的必需品。
2.物質家業是人地位的衡量品。
3.物質家業是人安全的保障品。
二.家業分爭的原因
1.以所得著的不夠。
2.以家業比親情重。
3.是萬惡之根作祟(路12:15; 提前6:10)。
三.主耶穌的糾正
1.主不作判斷家業的官(路12:14)。
因為人得多少家業,不在乎所分得的,而在於有多少智慧去賺得,去運用該家業。
2.主要免除人貪財的心(路12:15)。
貪財是萬惡之根,貪財的人是靈命貧窮的人。
3.貪財的人忘記靈魂的歸宿(路12:16-20)。
貪財的人永不會以所得的財產為滿足。故將一生的精力光陰全用在得財產的事上,而忘記靈魂的歸宿。
4.貪戀財產的人多是不會善用錢財的人(路12:17-18)。
只知營賺錢財,收藏錢財,而不知如何運用錢財的人是守財奴,而不是錢財的主人。
5.當為靈魂永生而運用現今的錢財(路16:8-9)。
以錢財支持傳道人與傳福音救靈魂的工作(路8:3)。使自己的靈魂得救,也使多人聽福音而得救(路12:33-34)。
6.當祈求的是神的國和神的義(路12:31)。
即神在我們身上的主權旨意。在神的主權和旨意之下的人,才是個真正富足的人。
結論:
我們的禱告是否常不蒙應允?是否只求世上家業的增多,而不知求主賜我們智慧去運用手中已有的家業,使我們作錢財的主人而不是作錢財的奴隸?
── 黃彼得
【人的生命在乎什麼?】
經文:路12:13-34
引言:
簡述本故事。耶穌正在教訓人當敬畏神,為神勇敢作見證,因為生命是在神手中,並且人不可褻瀆聖靈。正當耶穌說到這最要緊的信息時,忽見有一人來打斷主的講道。這人可能在家中與兄長為產業而吵架,故趕快跑來請耶穌去仲裁,哪知耶穌還繼續講很長的道理,他不耐煩了,故突然打斷耶穌的講論。
一.這個人的思想和生命
1.他聽主講道,只聽主說道理好,卻沒有接受主的生命。
2.他聽主講道,但心裡仍然在想財產。
3.他聽道,但仍在想報仇,想利用勢力去多得財利。
4.他以為人的生命是在乎家道豐富,所以想多得一些財產。有財可得地位,名譽,也可栽培兒女升學,作醫生,作生意,律師,工程師…
5.他只知道肉體的生命,所以儘量求財產的豐盛,可以享受。
6.耶穌所說無知的財主,可能就是這個人的情形。他在物質上富足,但真生命靈魂卻貧窮得很。
7.人的生命不在乎家道豐富,乃在乎靈魂已否得救,生命是否豐富。
二.肉身的生命可不掛慮嗎?
照人的常情來說:
1.每天的生活有開支。
2.如果沒有富足的家道,一家如何生活呢?子女升學,教育,前途等。
耶穌的教訓:
1.以飛鳥的信靠為喻。不要為食物憂慮,要過信靠神的生活。
2.以百合花仰望神為喻。不要為衣服憂慮。
3.以不能用思慮使壽命延長一刻為喻。不要為肉身憂慮,想長命反而短命。
4.這些衣食是外邦人所求的,因為他們沒有來生的把握和盼望,故追求這些;我們信徒卻不當如此。
5.因為天父知道我們這一切的需要;如果我們仍憂慮這一切,那就是等於說天父是無知的,是不知道我們的需要。
三.到底生命在乎什麼?
1.在乎靈魂的得救。想到靈魂的歸宿(路12:20)。
2.在乎信靠神的道的養活。靠神的話而活,如烏鴉(路12:24)。
3.在乎聖潔的生命的流露。有聖潔的生命,就有美好的品格,這是最美好的妝飾(路12:27)。
4.要想到別人的靈魂(路12:31-32)。要去傳福音,求神的國和義。
5.要為福音的事業獻上財物。這是叫人得救,也是增加天國的真財寶(靈魂)(路12:31)。
6.我們的心(生命)當在天上,我們的財寶也在天上(路12:32-34)。
7.豐富的生命是在乎施與的生命(徒20:35)。
── 黃彼得
【人的家道在乎甚麼?】
經文:路12:13-21
引言:
人生在世都想進步。人是往上爬的,都想在新的年日中得到更好的環境,更好的事業,更好的財物等;再加上生存是需要物質來維持的,所以社會的普遍觀念是要有大財或更多的財富。
一.人認為財富就是生命
一般人的觀念是財富就是生命,因此產生聚財的方法。
1.殷勤工作—為得錢財。
2.節省開支—多聚財。
3.要思想去解決聚財的困難,並思想一些得財的方法,是別人沒有想到的方法。
本文的財主就是這樣的人;他全副心思都在想發財,想聚財。
二.人認為知識就是生命
一般人的觀念是,人有知識就能作更多的事。所以有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美人兒,學而優則仕。有知識可作官,可發財,可成為學者,可成為高人,可成就一切的事。所以今日不少人不斷努力念書。
知識可以作許多好事。但知識在不好的人手中也可以作許多壞事。今日有科學家用知識害人,也有許多律師用知識害人(參路11:52)。
三.生命是在賜生命的主
1.人的生存因有生命。
2.生命藉物質而表達;但物質不是生命。
3.生命乃是因神的話而活著的一種存在物。
4.生命是與生命的神相交。生命可與同生命的交往,有永生就可與永生的神交往,明白永生的事,明白永恆的真理。
5.生命表達了其生命力,顯出其內在的潛力。
6.這生命不是我們自己能作主的,乃是在賜生命的神。祂給我們生命就存在;我們若與祂相交,生命就長大豐盛。我們若按神的旨意活在世上,我們的生命就有價值,我們的生命就對人有貢獻。神若收回生命,我們就不能作甚麼。
結論:
生命是在乎賜生命的神。我們應當與神有美好的相交,敬畏祂,按祂的旨意而活。
── 黃彼得
【財主的愚拙(路十二13~21)】
一、忘記真神(17~19節注意「我…我…我…我」幾個字;但四30~33;申八18)
二、全然為己(21節「為自己」)
三、以財養靈(19節「靈魂哪,你有許多財物積存」)
四、只顧生前(19節「只管安安逸逸的吃喝暢快罷」;林後四18)
五、不顧來世(21節;太六19~20;十六26)
── 丁良才《經題模範》
【聽主話受警戒 路加福音12章】
一丶不可象人假冒為善12:1-7
二丶不可隨意褻瀆聖靈12:8-12
三丶不可貪心那樣無知12:13-21
四丶不可只為吃喝憂慮12:22-28
五丶不可忘記積財在天12:29-34
六丶不可懶睡必須警醒12:35-48
七丶不可忽略侍主有苦12:49-53
八丶不可不分現在時候12:54-59
──作者不詳
【順從聖靈】
屬世的風富;屬靈的豐富
一、敬畏三一神
1.敬畏父神
2.敬畏畏子神
3.敬畏聖靈
二、不要為今生憂慮
1.無知的財主
2.不要憂慮
3.只要求神的國
三、小心事奉主
1.儆醒等候主人
2.忠心有見識
3.惡僕必受責打
── Chih-Hsin Chang《An Outline of The New Testament》
【路加福音第十二章】
一、勇氣和信靠的信條(十二1-12)
二、家道的地位(十二13-34)
三、要作好準備(十二35-48)
四、劍拔弩張(十二49-53)
五、趁著還有時候(十二54-59)
──《每日研經叢書》
【路加福音第十二章】
一、提醒和鼓勵(一二1∼12)
二、警戒貪心(一二13∼21)
三、憂慮相對信心(一二22∼34)
四、儆醒僕人的比喻(一二35∼40)
五、忠心與不忠心的僕人(一二41∼48)
六、基督第一次降臨的影響(一二49∼53)
七、時代的徵兆(一二54∼59)
──《活石新約聖經注釋》
【身體與靈命(十二1∼21)】
一、慎防法利賽人的酵(1∼3)
二、當怕與不當怕(4∼7)
三、不得赦免的罪(8∼12)
四、無知的人(13∼21)
──《新舊約輔讀》
【勿慮與警醒(十二22∼40)】
一、勿為衣食憂慮(22∼34)
二、警醒等候(35∼40)
──《新舊約輔讀》
【忠僕與惡僕(十二41∼59)】
一、忠僕與惡僕(41∼48)
二、信與不信的紛爭(49∼59)
──《新舊約輔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