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王紀上 12
列王紀上第十二章綱目
壹、內容綱要
【分裂為南北兩國】
一、羅波安即位後到示劍會見眾民(1~5節)
二、羅波安不理眾民減輕勞役的要求(6~15節)
三、北方眾民立耶羅波安為王(16~20節)
四、神人示瑪雅阻止羅波安用兵平亂(21~24節)
五、耶羅波安在敬拜的事上犯罪(25~33節)
貳、靈訓要義
【不在乎權謀,乃在乎神旨】
一、羅波安的權謀:
1.目的:「羅波安往示劍去,因為以色列人都到了示劍,要立他作王」(1節):贏得北方眾支派的臣服。
2.潛在危機:「尼八的兒子耶羅波安先前躲避所羅門王,逃往埃及,住在那裡(他聽見這事。) 以色列人打發人去請他來,他就和以色列會眾都來見羅波安」(2~3節):耶羅波安被北方眾支派敬重。
3.條件:「你父親使我們負重軛,作苦工,現在求你使我們作的苦工、負的重軛輕鬆些,我們就侍奉你」(4節):要求減輕重負。
4.拖延三日:「羅波安對他們說:你們暫且去,第三日再來見我。民就去了」(5節):籌畫對策。
5.老年人的對策:「老年人對他說:現在王若服侍這民如僕人,用好話回答他們,他們就永遠作王的僕人」(7節):採用綏靖政策,暫時安撫。
6.少年人的對策:「照著少年人所出的主意對民說:我父親使你們負重軛,我必使你們負更重的軛;我父親用鞭子責打你們,我要用蠍子鞭責打你們」(11,14節):採取高壓政策,恐嚇威逼。
7.結果激起民變:「以色列眾民見王不依從他們,就對王說:我們與大衛有什麼份兒呢?與耶西的兒子並沒有關涉。以色列人哪,各回各家去吧!大衛家啊,自己顧自己吧」(16,19節):從此分裂成南北兩國。
8.鎮壓失敗:「羅波安王差遣掌管服苦之人的亞多蘭往以色列人那裡去,以色列人就用石頭打死他。羅波安王急忙上車,逃回耶路撒冷去了」(18節):反而被打死。
二、耶羅波安的權謀:
1.目的:「耶羅波安心裡說,恐怕這國仍歸大衛家。這民若上耶路撒冷去,在耶和華的殿裡獻祭,他們的心必歸向他們的主猶大王羅波安,就把我殺了,仍歸猶大王羅波安」(26~27節):防止北方眾民歸向猶大王。
2.鑄造金牛犢:「耶羅波安王就籌畫定妥,鑄造了兩個金牛犢,對眾民說:以色列人哪,你們上耶路撒冷去實在是難,這就是領你們出埃及地的神」(28節):以看得見的形象代替看不見的神。
3.立敬拜中心:「他就把牛犢一隻安在伯特利,一隻安在但」(29節):在北方境內設立邱壇,防止眾民前往耶路撒冷獻祭。
4.立凡民為祭司:「耶羅波安在邱壇那裡建殿,將那不屬利未人的凡民立為祭司」(31~32節):立凡民取代利未人祭司。
5.私定節期:「他在八月十五日,就是他私自所定的月日,為以色列人立作節期的日子,在伯特利上壇燒香」(32~33節):不僅私定節期,甚且擅自上壇燒香。
6.結果陷民於罪:「這事叫百姓陷在罪裡,因為他們往但去拜那牛犢」(30節):敬拜偶像假神,違犯十誡。
三、一切都在乎神的定旨:
1.神懲罰所羅門的定旨:「王不肯依從百姓,這事乃出於耶和華,為要應驗他藉示羅人亞希雅對尼八的兒子耶羅波安所說的話」(15節):應驗先前的預言。
2.神分裂國家的定旨:「羅波安來到耶路撒冷,招聚猶大全家和便雅憫支派的人共十八萬,都是挑選的戰士,要與以色列家爭戰,好將國奪回,再歸所羅門的兒子羅波安。但神的話臨到神人示瑪雅,說:…耶和華如此說:你們不可上去與你們的弟兄以色列人爭戰,各歸各家去吧!因為這事出於我」(21~24節):阻止行使武力。
3.神懲罰耶羅波安的定旨:「這事叫百姓陷在罪裡,因為他們往但去拜那牛犢」(30節):耶羅波安雖達到阻止百姓歸向大衛家的目的,但後來卻發生內部的叛變(參王上十五27~28),再後來更因耶羅波安的罪而造成北國亡國被擄(參王下十七6)。
── 黃迦勒《基督徒文摘解經系列──列王紀上註解》
叁、其他綱目
【這事乃是出於耶和華】
經文:12:1-15
一、民眾的請求:輕鬆事奉 1-4
1.舉薦公認羅波安作王 1-2,(路22:25-27;羅16:1-2)
2.民眾的心願:輕鬆事奉 3-4,(王下12:4;詩100:1-4;彼前5:1-4)
二、老人的主意:善待僕人 5-7
1.對長輩的尊敬是一種美德 5-6,(申32:7),長老有人生經驗的豐富之本,往往能迎刃而解。
2.長輩的主意:要君民有愛,“王為民僕”。王服務百姓,百姓順服王。(可10:42-45)
三、少壯的政策:加重負軛 8-14,(詩1:1;弗5:7;4:29)
1.與少年人商議 8-11,他們的商議結果有二:
第一,顯出少年人的年少氣盛,缺乏經驗。他首先諮詢老年人,其實只不過是做做樣而以。
第二,以缺腕政策:加重負擔,好讓百姓知道君王的厲害。
(1)“負更重的軛”——多加一個的軛。
(2)“蠍子鞭責打你們”——帶金屬及鉤子的一種鞭子。
注:耶穌受的鞭打也是這種的鞭子。(太27:26)
2.用嚴厲的話回答百姓 12-14,君王的話及為重要:一句話可以興國,一句話可以亡國。(詩39:1;傳5:1-2)
結論:15節。這事乃出於變更,即在神的預知之中。(王下11:30-32)
── 毛南春陽
【因為這事出於我】
經文:12:16-24
一、眾民各回各家 16-17
1.應驗亞希雅的預言 (王下11:30-32,9-13)
2.不可自歁,神是輕慢不得的 (加6:7)
二、支派背叛王權 18-20
羅波安欲想挽回大局,卻是無效的。
1.亞多蘭被石頭打死。18
2.羅波安王無權逃回。18-19,(路22:26)
3.以色列人另立新王。20,預指教會的分門別類。(林前11:18;12:25)
三、國家分裂爭戰 21-24
1.暴發內戰 21,(可3:25-26;林前3:3-7)
2.出於禰,我就默然不語。(詩39:9;徒5:38-39)
── 毛南春陽
【這就是你們的“神”】
經文:12:25-33
引言:耶羅波安作王的第一件事,就是在信仰上把民眾從拜真神移向假神。這明顯是背後魔鬼的大陰謀。(弗6:10-11)
一、耶羅波安防備民心 25-27
1.建築毗努伊勒 25,(創32:26-30),“毗努伊勒”:神之面、面對神之意。
2.防備民心分散 26-27,(參創11:4;雅1:15)
二、耶羅波安牢籠民心 28-31
▲本段預映陷害人的異端。(彼後2:1),因此,教會要儆醒、明辨假道。(啟2:2;提前6:20;猶1:3)
1.籌畫定妥,鑄造金牛犢 28,(伯34:30;賽42:22;提後3:5-7)
2.分佈安放金牛犢,擄掠民心。29,(林後11:20)
3.叫百姓陷在罪裡。30-31,他不以歷史鑒誡。出32章,(林前10:11;王下17:21-23)
三、耶羅波安欺騙民心 32-33
1.定假節期 32,(利23:33-34;但7:25)
2.自己上壇獻祭與燒香——即獻凡火。 32-33,(利10:1-2)
結論:律法不改變。(申5:3;太5:17-18;24:35)。防備假道,站立得穩。(林前16:13;提前3:9)
── 毛南春陽
【列王記上第十二章】
一、老少之間(十二1-15)
1、要求(1-5)
2、元老派(6-7)
3、少壯派(8-11)
4、結果(12-15)
二、分裂(十二16-24)
1、分裂(16-19)
2、用武(20-24)
三、重蹈覆轍(十二25-33)
1、恐懼(25-27)
2、籌算(28-33)
——《新舊約輔讀》
【耶羅波安的罪及他的生活態度(十二31-33)】
一、他破壞神子民在實際層面(25-26節)及精神層面(26-27節)上的合一
二、以人手所造的像,要人民視之為國家神祇來敬拜(28-30節)
三、增加以色列其他聖所的重要性
四、引誘人民離開彰顯神同在的耶路撒冷聖殿,轉離不敬拜耶和華
五、自己擔當祭司的角色(32-33節;參:代下二十六16-21)
六、立不屬利未人的「凡民」(31節,NEB)為祭司,違反申命記十八1-8
七、復位宗教節慶曆(32-33節)
──《丁道爾聖經注釋》
【第十二章綱目】
貳、南北王國分立 12:1-22:53
一、北國以色列的興起 12:1-14:20
(一)耶羅波安的興起與犯罪 12:1-33
1.以色列人請耶羅波安當領袖,請求新王羅波安可以減輕勞役。12:1-5
2.羅波安決定使用年輕顧問的意見,決心要加倍壓迫百姓。12:6-15
3.以色列人決心背叛大衛王朝,設立耶羅波安為王 12:16-20
4.羅波安準備要用戰爭奪回王朝,但是先知示瑪雅出面阻止。12:21-25
5.耶羅波安怕聖殿的敬拜會影響他的王位,於是就設立自己的敬拜制度。 12:26-33
── 蔡哲民等《查經資料》
【愚昧是無知之友 列王記上12章】
一丶愚昧之人不知民心12:1-4
二丶愚昧之人不聽真言12:5-8
三丶愚昧之人不懂分辨12:9-11
四丶愚昧之人不體民心12:12-15
五丶愚昧之人失去民心12:16-17
六丶愚昧之人分散民心12:18-20
七丶愚昧之人血氣上升12:21-24
八丶愚昧之人自作聰明12:25-28
九丶愚昧之人陷人於罪12:29-33
── 作者不詳《聖經查經題目大綱》
【第十二章 王國分裂】
小姆指頭
比腰還粗
一、羅波安王即位
(一)民到示劍
(二)耶羅波安
(三)代表談判
二、分裂南北二國
(一)拒絕老年
(二)偏聽少年
(三)神的許可
三、耶羅波安作王
(一)二金牛犢
(二)凡民祭司
(三)私定節期
── 張志新《列王紀上查經分章大要》
【第十二章 王國分裂】
1) 會眾來聚集請願、1/5
2) 老年人謀出善言、6/7
3) 王順從少年讒言、8/14
4) 以色列眾民背叛、15/19
5) 聚大軍即欲相爭、20/21
6) 示瑪雅止息內戰、22/24
7) 耶羅波安禱牛犢、25/29
8) 百姓陷在罪裡面!30/33
──郭提多《讀經講道輔導提綱》
提要:1 以色列人聚集在示劍要立羅波安作王,耶羅波安代表民眾求他減輕負擔。6 羅波安拒絕老年人的忠告,採納少年人的建議,用嚴厲的話回答百姓。16 十個支派反叛,殺了亞多蘭,羅波安逃走。21 羅波安聚集軍隊,被示瑪雅阻止。25 耶羅波安修築城市堅固自己,26 又鑄金牛犢拜偶像。──《SDA聖經註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