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blia Todo Logo
聖經-註釋
- 廣告 -



約伯記 12 - 章短篇信息

約伯記 12

 

約伯記第十二章短篇信息

 

目錄:

約伯記箋記(十二章)(于中旻)

誰不知道神?(臺北基督之家)

人際關係:是苦難叫聰明人愚拙嗎?(聖經姊妹版註釋)

約伯記第十二章(康來昌)

約伯記第十二章(黃登煌)

神智慧的超越(12125)(香港讀經會)

 

 

約伯記箋記(十二章)(于中旻)


  智者的自傲

  耳朵豈不試驗言語,正如上膛嘗食物嗎?(伯一二:11

  瑣法的結語,帶著震人的威嚇:“惡人不悔改,就再無指望,必然走投無路,悲慘的死去!”(伯一一:20
  這樣的話,換來約伯尖刻的諷刺:第十二章1節說:“你們真是自以為智慧化身的那種人,他崩逝了,智慧也就進入墳墓!其實,我約伯哪�堣ㄕp你們?”
  約伯指出宇宙的事理,並不是那樣單純:“惡有惡報”那些老生常談,儘多相反的見證。顯然的,世上的某些人,有最多財富,有最貴的華車,最高的享受,並不標識著他就是最高尚,最好的人;強盜和為害人群,與神敵對的人,豈不照樣發達?野獸豈不是弱肉強食?都可以說明這類的事實,證明神的作為,並不是像你說的那麼簡單。(伯一二:5-9
  不要誇口你的聰明才智,不要倚恃你的學問;讓聽的人來判斷,相信別人有分辨的能力:

  耳朵豈不試驗言語,正如上膛嘗食物嗎?
  年老的有智慧?壽高的有知識?
  在神有智慧和能力,祂有謀略和知識。
  (伯一二:11-13

  當然,人的口味可以各有所嗜,說不上甚麼對或不對;但真理有客觀的是非標準。約伯承認,在一切事上,神有祂絕對的主權,有祂奧秘的旨意,人短淺的智慧,實在沒有辦法測得透(伯一二:13-25)。約伯說:不論你年紀多大,智慧終歸有限,他舉出許多的現象,都是與倫理相反,看來似乎是矛盾。難道公義的神放任不管不問?他不明白,他煩躁,有時甚至懷疑,但他總不否認神的存在和智慧,除了知道自己無辜之外,他提出問題,多於斷語,這使他免陷於錯誤。
  儘管他的朋友們放論神,但只有約伯同神講話;在和人講話講不通,自己想也想不通的時候,約伯轉向神。這是虔敬人的特點,是他跟別人不同的地方。
  耳聾的人,聽不見別人講話,失去了解別人反應的能力。如果他不是生來耳聾,雖然聾而不啞,能夠表示自己的意見,總是自以為是,豈不更可憐?人堅持自己意見,有錯誤而不自知,就是如此。想要幫助人,或以為能幫助人的,要學習聽別人的聲音,不要堅持自己的意見,保護自己的理論架構。
  求主“使我能聽,像受教者一樣。”(賽五○:4

 

 

誰不知道神?(臺北基督之家)

 

經文:伯十二章

約伯記第十二至十四章是約伯針對瑣法高傲和粗魯言論的反應,約伯的心情很激動,對他的朋友也越來越不耐煩。借著約伯的這些講論,我們可以更認識神,也更明白我們當如何對待神:

第一、 第7-9節約伯認為神借著宇宙萬物的奇妙,讓人「看這一切,就一定知道有一位創造主」!而且第13-16節,約伯認為人還能從萬物看見神是「有智慧、能力、謀略和知識」的神!正如保羅所說的:「自從造天地以來,神的永能和神性是明明可知的,雖是眼不能見,但借著所造之物就可以曉得,叫人無可推諉」(羅一20)。是的!約伯說:「誰不知道是耶和華的手作成的呢」?保羅說:「就可以曉得,叫人無可推諉」!神如此用心地讓「諸天訴說神的榮耀」,「讓穹蒼傳揚神的手段」,人若再說:「沒有神」!那真是如詩人所說的是「愚頑人心裡說沒有神」(詩十四1)!人以為科學能證明宇宙間沒有神,這是大錯特錯;相反的,有人說:「最容易信耶穌的人應當是科學家」!當人愈觀看宇宙萬物的奇妙,就愈知道有一位神。第11節約伯說:「耳朵豈不試驗言語,正如上膛嘗食物」,萬物也是神給人的「試驗」,試驗人是否真有智慧,人是否願意謙卑承認:「誰不知道是耶和華的手作成的呢」?

第二、 當我們愈知道天地間有一位神時,我們應當如何呢?第17-25節約伯列舉了一系列的人物,這些人都是有名、有地位、有權勢的人。如謀士、審判官、君王、祭司、有能的、作領袖的,他提到這些人的浮沈興衰都在神的手中,神有絕對的主權來決定人及邦國的興衰。約伯的目的雖然是要證明「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人類歷史不變的法則。然而,我們神卻是要我們學習「信任神是公義的神」!約伯記有一個很重要的目的,就是讓我們學習──當我們愈認識我們的藐小、愈認識神的偉大、全能和智慧是我們無法測度時,當我們遇見許多事情,是我們不明白的時候,我們當學習「信任神」,當神因為信任我們的信心,以致於容許苦難臨到我們身上時,讓我們也信任神是那位全然公義、慈愛、良善,有智慧的神吧!

弟兄姐妹們!是否你現在就遇見你不明白的事?選擇相信神吧!讓我們學習詩人說:「因我所遭遇的是出於禰,我就默然不語」!讓我們不抱怨,只有讚美!把自己全然交托給祂!

 

 

人際關係:是苦難叫聰明人愚拙嗎?(聖經姊妹版註釋)

(12:1-25)
一直以來,敬虔的人遇上苦難,為甚麼會失去信心?明白聖經真理的人,又為何在逆境中埋怨神?旁觀者會以為這些人忘記了真理,或是頭腦出了問題。不過,約伯卻申辯,自己並不比朋友愚拙,自己也知道朋友所講的真理,而且,所有受造物都知道神創造一切、掌管一切,這個簡明的真理,不是約伯所掙扎的。
苦難往往令真理變得很貼身,苦難迫使我們解讀真理。平日頭腦的知識,在這個時候成為生死存亡的關鍵。在現實和理論之間存在矛盾,原是正常的,受苦的人就是知道真理,才對苦難大惑不解。
我們很容易指摘陷在苦難中的人不明白真理,於是用更多的真理去勉勵他們,以為他們欠缺的,是腦袋裡的知識。誰知,正因他們明白的一切,都不足以解釋自己面對的苦難,好像約伯不會明白受苦原來是天庭的一場鬥爭,所以他們痛上加痛。我們作為朋友,切忌自以為是,對受苦者展示自己有限的神學知識。
默想
「但我也有聰明,與你們一樣,並非不及你們。你們所說的,誰不知道呢?」(12:3
心靈的鏡子
不要以為苦難中的人特別愚拙,他們正經歷你我都不明白的掙扎。

 

 

約伯記第十二章(康來昌)

 

第一輪對話:約伯回答瑣法(一)

約伯反唇相譏

十二1-2     1約伯回答說:2你們真是子民哪,你們死亡,智慧也就滅沒了。

你們真是人、是神的兒女;(然後是諷刺的話)你們簡直是死人一樣,沒有智慧。約伯也真火大了。我想這種火大在這場分辯裡面也有好處,就是讓約伯的生機有一點恢復;很氣,所以那垂死的身體又恢復一點活力;罵罵人、抱怨一下,也可以激發他腦中的智慧。甚至有生存心出現,也一定要爭出個是非來。

約伯說他並非屬靈嬰孩,如今卻被譏笑

十二3      但我也有聰明,與你們一樣,並非不及你們。你們所說的,誰不知道呢?

意思就是:這些實在是太通俗了,我們都知道的;我們信靠神的人難道還不知道神公平、正義、賞善罰惡?但最起碼在我身上看到的現象和這個不一樣,這就是約伯講的。

 十二4      我這求告神、蒙他應允的人竟成了朋友所譏笑的;公義完全人竟受了人的譏笑。

我向來是求告神的,而且我以前求神,神都應允我;現在好像很艱難,居然就被你們譏笑。不過我們真的要說公平話,雙方血氣很重,也不是在譏笑,可能比譏笑還重,就是嚴重的抗議。但不管怎麼樣,雙方實在是火氣很大。「公義完全人竟受了人的譏笑。」我是公義完全人,居然被你們譏笑。

 約伯敘述他對神的認識

十二5      安逸的人心裡藐視災禍;這災禍常常等待滑腳的人。

一個很平安的人不相信有什麼災禍,藐視,其實災禍常常是等著你的。約伯自己就經驗到災禍等著要來吞吃他。下面他就抱怨:你們說神非常公平,義人非常平安、惡人很倒楣。可是呢?

十二6      強盜的帳棚興旺,惹神的人穩固,神多將財物送到他們手中。

是不是這樣?有的時候也是這樣;我們不能一定看到說不是這樣,但很多時候是這樣。像詩篇十七篇14節講到:「神把財寶充滿這些世人的肚腹,他們因有兒女就心滿意足,將其餘的財寶留給他們的嬰孩。」神好像給那些世人(甚至不敬畏祂的世人)今生很多的豐富,約伯在這裡也是這樣說。當然這不能一概而論,聖經都是神的話、都是真實的,但那是在描述一個大概的現象。有的時候神的確是給世界上的人(不信神的人)很多物質上的豐富,甚至多到他們還可以傳給他們的子孫,但他們在世是不會有平安的。神也常常的確把財物送到他們手中。

十二7-12    7你且問走獸,走獸必指教你;又問空中的飛鳥,飛鳥必告訴你;8或與地說話,地必指教你;海中的魚也必向你說明。9看這一切,誰不知道是耶和華的手做成的呢?10凡活物的生命和人類的氣息都在他手中。11耳朵豈不試驗言語,正如上膛嘗食物嗎?12年老的有智慧;壽高的有知識。

一切都是神做的

你們講的話,問誰,誰都知道,他們都會說明;這一切我們都曉得是耶和華做成這一切。萬物都在神的手裡,我們都知道神在掌管一切;我們口頭上也知道神很公平,神在做一切,(都是神在做一切所以就不大公平)。神在做一切、一切在神的掌管中,那麼這些義人受苦、惡人得勢,也是神做的。這都是我們知道的現象,可是你們在扭曲事實。我們耳朵在試驗言語、「年老的有智慧;壽高的有知識」這些我們知道,但經驗的時候,卻看到好多不是這樣、很費解的事情。

「人的氣息在神的手中」,但以理書五章23節,但以理責備伯沙撒王時講過這樣的話:你「沒有將榮耀歸與那手中有你氣息,管理你一切行動的神。」這講得實在跟約伯講的一樣。但我們需要有信心,可以接受這現象,就是每一個人(包括伯沙撒王)在神手裡,而且管理他的一切行動,否則就會說神怎麼這樣管?神怎麼縱容他犯這麼多罪惡?在使徒行傳十七章25節也講到神「將生命、氣息、萬物,賜給萬人。」神在掌管、神是義的,而我們自己行善、行惡也都要負完全的責任,神從來沒有強迫我們。事實上,不管義人、惡人,神都想盡辦法讓我們走在義的當中,只是義人在祂的恩典中就願意聽;惡人在祂恩典中就抗拒。

十二13     在神有智慧和能力;他有謀略和知識。

神有一切能力

當然神有這些,哥林多前書十章22節說:「我們可惹主的憤恨嗎?我們比他還有能力嗎?」人在犯罪、在得罪神的時候就在做一件最愚蠢的事:你比祂還有能力。你敢惹祂的怒氣嗎?我們不敢,我們都忘記神是最有能力,常常好像覺得自己犯犯罪,祂好像不在意、沒看到;其實祂可在意極了!求主幫助我們正視祂的在意。我們是最無可逭,學習著去認罪悔改,我們還是能在各樣艱難中得到赦免、得到拯救。

 十二14  他拆毀的,就不能再建造;他捆住人,便不得開釋。

「耶和華拆毀的,就不能再建造」,這當然是在講耶和華很有能力,不能跟祂抗拒,但神也講過這樣的話,以賽亞書四十九章24-25節:「勇士搶去的豈能奪回?該擄掠的豈能解救嗎?但耶和華如此說:就是勇士所擄掠的,也可以奪回;強暴人所搶的,也可以解救。與你相爭的,我必與他相爭;我要拯救你的兒女。」這勇士當然是以色列的仇敵,這仇敵既是耶和華差遣的,你甚至可以這樣講:「耶和華所搶去的,豈能奪回;耶和華要擄掠的,豈能解救?但耶和華如此說:就是我所擄掠的,也可以奪回;我所搶的,也可以解救。」意思就是:都是神在做,看我們是不是有悔改的心;有悔改的心,神所做的事就真是對我們有幫助。耶和華真的在擄掠、在破壞,但對信靠神的人而言,都是有最美好的結果。耶利米書一章10節,「看哪,我今日立你在列邦列國之上,為要施行拔出、拆毀、毀壞、傾覆,又要建立、栽植。」當我們的主把我們生活中好的、壞的拆毀、毀壞、傾覆時,求主讓我們知道你是要建立更美好的。「他拆毀的,就不能再建造」約伯講的是:祂的能力沒有人能抗拒,我們在聖經中其他地方看到的就是:祂的能力奇妙,也有再造之恩。「他捆住人,便不得開釋」對,祂捆,誰能開釋?祂放,誰能捆住?這話在以賽亞書廿二章22節,還有啟示錄三章7節對非拉鐵非教會講:給你一個敞開的門,關了沒有人能開;開了沒有人能關。就是在神的手裡,人不能抗拒祂,不過這是指神的權能。神給我們的恩典也讓我們自己真的是願意信靠順服或者悖逆,都由我們了。

十二15     他把水留住,水便枯乾;他再發出水來,水就翻地。

什麼叫「把水留住」?其實就是讓天不降雨。在申命記十一章17節,就是講到神會使天閉塞不下雨。列王記上八章35節,所羅門也是這樣禱告的:如果惹了你的怒氣,就天不下雨;當人悔改向這殿禱告時,願你垂聽。列王記上十七章1節,也真的也就是,在亞哈的時候因為以色列人一直悖逆,就真的沒有雨。「他再發出水來,水就翻地」有的時候又下得翻地,變成水災了,像挪亞的時候一樣。都在神的手裡!

十二16     在他有能力和智慧,被誘惑的與誘惑人的都是屬他。

人的一切也在神手中

這也是真的。你說,神誘惑人,那我們還要負什麼責任?是耶和華讓你被誘惑的,而是你自己要負責任!因為你自己的私慾讓你被誘惑,這是從我們人這邊來看。這在以西結書十四章349節,「先知若被迷惑說一句預言,是我耶和華任那先知受迷惑。」我們自己有私慾,不肯悔改,神就藉著這私慾讓我們真是像法老一樣剛硬,或像巴蘭一樣貪婪,或像許許多罪人一樣,就在自己的私慾中滅亡了。

十二17     他把謀士剝衣擄去,又使審判官變成愚人。

神使審判官變為愚拙。神為什麼要讓審判官變成愚拙?神要讓審判的人知道自己不過是人、自己看得並不完全。任何一個人,任何時候在神面前忘記自己不過是人,那就真的是該死,神會讓你發現自己是愚拙的。以賽亞書四十章23節,「他使君王歸於虛無,使地上的審判官成為虛空。」神不開我們的眼,我們就真看到自己是個愚拙的人。以賽亞書四十四章25節:耶和華「使說假話的兆頭失效,使占卜的癲狂,使智慧人退後,使他的知識變為愚拙;」,還有更有名的哥林多前書一章20節:十字架道理是要讓這世界上所有智慧的人都被廢掉;智慧人都會變為愚拙,讓我們在神面前絕無可誇。

十二18     他放鬆君王的綁,又用帶子捆他們的腰。

當君王被綑綁的時候,祂可以釋放他;祂可以叫一個被打敗的國家得到釋放、得到拯救;祂也可以讓他們重新,或者說強大的人也被捆住。就是神讓人得勝,讓人失敗;讓邦國興起,讓邦國衰亡。這些都講得是對的,約伯講的也是對的,神有這樣的能力。但神越有這樣的能力,祂做的不公平就越該被責備了。

十二19-20   19他把祭司剝衣擄去,又使有能的人傾敗。20他廢去忠信人的講論,又奪去老人的聰明。

神做一切都叫人知道是祂掌權

老人聰明嗎?這一點我現在越來越不覺得。自己慢慢老了,看老實在是有點退化。中國人是敬老尊賢,但很多地方就不大誠實,實在是中、青年的時候人比較是最有智慧、最穩健。「又奪去老人的聰明。」這「奪去」我們看起來很明顯,就像老年痴呆,老得是很快的。「他廢去忠信人的講論」人能忠信、人能講得好、人有能力站住,都在乎祂;祂能把人馬上顛覆。所以真的要說後現代,那神才是後現代;不過神不是後現代那樣無理的;神就是叫人不要驕傲、叫人謙卑;神要我們知道只有祂在掌權。

十二21     他使君王蒙羞被辱,放鬆有力之人的腰帶。

本來君王最有力量,神能使他蒙羞;「放鬆有力之人的腰帶」就是使他沒有力。因為束腰就是有力量,神可以讓他沒有力量。

十二22     他將深奧的事從黑暗中彰顯,使死蔭顯為光明。

不能明白的事,祂可以讓你明白;但以理書二章22節,就是但以理在要解尼布甲尼撒的夢時,他只有求神來啟示他,讓他能看到尼布甲尼撒到底是做了什麼樣的夢。當然神就顯明深奧隱密的事,他知道暗中所有的光;光明也是與神同居的,神就是光。 「使死蔭顯為光明」當神的智慧、神的光,光照的地方,那裡就是光明。

十二23     他使邦國興旺而又毀滅;他使邦國開廣而又擄去。

只有神能掌管人類歷史

這也在但以理書裡可以看到:祂興,祂衰;祂提升,祂降卑,一切人類歷史是在祂手裡面。不是只有但以理書這樣講,啟示錄也是,人類歷史的冊子是只有被殺的羔羊配得展開、揭開;就是只有祂能夠掌管人類的歷史,祂也真的就在掌管人類歷史。以賽亞書九章3節,「你使這國民繁多,加增他們的喜樂;他們在你面前歡喜,好像收割的歡喜,像人分擄物那樣的快樂。」神可以使他繁多,也可以減去。

十二24-25   24他將地上民中首領的聰明奪去,使他們在荒廢無路之地漂流;25他們無光,在黑暗中摸索,又使他們東倒西歪,像醉酒的人一樣。

人天天聰明反被聰明誤,不僅是在君王、首領、世上的這些得意人當中,失意人當中都是,他們沒有光;他們自以為聰明還不歸向真光,狂妄自大。我們在這裡真是求神讓我們不狂妄自大;讓我們也在看到這麼多狂妄自大人的時候做恰當的禱告,求神光照他們,求神讓我們傳福音給他們。如果他們一天到晚只是中了自己的詭計,在神的懲罰當中作惡而亡的話,我們也很遺憾,但我們真要知道:要讓他們知道自己是喝醉酒、愚蠢的,這需要多大從神來的力量!求神給我們。

康牧師的禱告:「親愛的天父,求主幫助我們。求主讓這些文字不致於讓弟兄姊妹學著去抱怨神;求主讓這些文字真的讓我們想到一個人應該怎麼樣敬虔。怎麼樣敬虔的人都會碰到一些人覺得莫名其妙的災難,我們能說什麼呢?你已經太保守、恩待我們了。我們謝謝你,但求主讓我們更飽得你的慈愛、更經驗你的豐富,而不懷疑你;反而能夠得勝、剛強,也扶持那些在艱難當中的人。願我們真是有指望、願我們真是不被驚嚇、願我們真是知道我們在你的手裡。主,願我們真知道你的恩典是何等的長闊高深,好叫我們就是更信靠你、更順服你,帶領每一個人平安。天父,我自己也希望我不像這三個人,也不像約伯,我希望我不要在情緒、無知裡面大放厥詞。主,讓我說的是被聖靈光照的,不一定自己經歷到,但我完全的相信而且明白,求主帶領。奉耶穌的名禱告,阿們。」

 

 

約伯記第十二章(黃登煌)

 

第七課約伯對瑣法第一次諮商的回應

 

在約伯三友中,以利法注重個人經驗,比勒達注重聖賢傳統,瑣法則注重教條權威,建立在「神罰惡」(伯十一6) 這神學知識上因此他以權威者直接用「你當知道(伯十一6)來教訓約伯,特別以「惡人的厄運」伯十一20)來警告約伯:若堅持無辜,則必「眼目失明」「指望氣絕」,相當刺痛約伯的心,激起約伯劇烈且冗長的反應伯十二至十四)。約伯的回應可分為二大段,前一段是對朋友的回應(伯十二1十三19),後一段是對神的呼求伯十三20十四 22)

 

對朋友的回應伯十二1十三19)                

面對瑣法的言論,約伯作出五項回應:一)諷刺朋友的智慧不是真智慧;(二)諷刺朋友的智慧不能令人折服;(三)質疑三友的「因果報應論」;(四)對三友提出反擊;(五)吩咐三友不要作聲

 

1.諷刺朋友的智慧不是真智慧伯十二 1~6)

約伯以自己的智慧勝過朋友的智慧,來諷刺朋友的智不是真智慧

A.約伯自認智慧勝過朋友的聲明伯十二13)

約伯回答說:「你們真是子民哪,你們死亡,智慧也就滅沒了。」(伯十二2)

「你們真是子民哪」:你們真是惟一值得稱道的智慧人哪!「你們死亡,智慧也就滅沒了」:真智慧千古長存,不會因人去逝而消失;因此這句話是約伯譏諷朋友的智慧不是真正的智慧

朋友的智慧是什麼呢?朋友一貫的論點是:「神賞善罰惡」,這正是朋友的智慧面對朋友的「報應神學觀」,約伯說:「但我也有聰明,與你們一樣,並非不及你們你們所說的,誰不知道呢?」伯十二3)約伯聲稱,朋友們所提出的「報應神學」,他並非不懂,甚至比他們的瞭解有過之而無不及;因為朋友以為「報應神學觀」可放諸四海而皆准,他則看出這是不可能的

B.約伯自認智慧勝過朋友的證據伯十二4~6)

有什麼證據可以證明約伯對「報應神學觀」的認識強過三位元朋友呢?約伯提出二個證據:(一)善不一定得賞,可能反而受罰;(二)惡不一定受罰,可能反而得賞

a.善不一定得賞,可能反而受罰

約伯指出:「我這求告神蒙他應允的人竟成了朋友所笑的公義完全人竟受了人的譏笑。」(伯十二4)

「我這求告神蒙他應允的人」與「公義完全人」屬同義平行。約伯在伯九15~16懇求神為他伸冤,宣告他無辜他深信神一定會成就,證明他是「公義完全」的人

根據「報應神學觀」,我約伯既然是「公義完全人,當得獎賞;然而你們三位朋友卻視我目前所受的苦難為神刑的證據,將我約伯當作罪人這豈不是「善不一定得賞可能反而受罰」嗎?

b.惡不一定受罰,可能反而得賞

約伯接著指出:「安逸的人心裡藐視災禍;這災禍常常等待滑腳的人。」(伯十二5)

「安逸的人心裡藐視災禍:約伯認為朋友們沒有遭到類似的苦難,生活安逸,因此在旁邊盡說些風涼話,而不能對受苦者給予真正的體諒和同情

「這災禍常常等待滑腳的人」:「滑腳的人」指犯罪的人;生活安逸的朋友,不但未給予約伯應有的同情,反而因諸多的災禍臨到約伯,而認定約伯是犯罪的人

這種幸災樂禍又不同情受苦者的人,不就是惡人嗎?根據「報應神學觀」,他們不是該受刑罰嗎?為什麼他們卻過著安逸的生活呢?

不只如此,約伯更指出:「強盜的帳棚興旺,惹神的人穩固,神多將財物送到他們手中。」(伯十二6 )難道這不是「惡不一定受罰,可能反而得賞」嗎?「報應神學觀」又怎麼解釋「惡人發達」這種社會中屢見不鮮的事實呢?

C.評論

針對約伯對三友「報應神學觀的質疑,我們有下列三點評論:

a.公義的神一定「賞善罰惡」,但神在賞善之前,對義人有段考驗期,考驗通過了,才獎賞;神在罰惡之前,對人有段寬容期,寬容期到了,惡人仍不悔改,才刑罰。

b.三友的觀點:「神賞善罰惡,絕對公平」,這觀點在上帝執行「賞善或「罰惡」時才成立,也一定成立;但在「上帝對義人的考驗期」與「神對惡人的寬容期」間內,世人所看到的卻是約伯所提的:「善不一定得賞,可能反而受罰」,「惡不一定受罰,可能反而得賞」。三友的公義觀,忽略了上帝在執行「賞善」或「罰惡」前,對義人的考驗期與對惡人的寬容期

c.約伯提出「善不一定得賞,可能反而受罰」,這是因為他看到的是身處「考驗期的義人景況;他又提出「惡不一定受罰,可能反而得賞」,這是因為他看到的是身處「寬容期的惡人景況約伯顯然認為神如果真正公義,那麼神應當:一見行惡的,隨即刑罰;一見行義的,隨即獎賞約伯公義觀,忽略了神的公義中有恩典這個特性

 

2.諷刺朋友的智慧不能令人折服伯十二 7~12)

約伯一方面反諷瑣法的智慧並不高明,另方面質疑三友智慧,藉此諷刺朋友的智慧不能令他折服

A.約伯反諷瑣法的智慧並不高明伯十二7~9)

瑣法在伯十一12以「空虛的人卻毫無知識;人生在世好像野驢的駒子」批評約伯毫無智慧,約伯則以伯十二79回復。他說:「你且問走獸,走獸必指教你;又問空中的飛鳥飛鳥必告訴你;或與地說話,地必指教你;海中的魚也必向你說明。看這一切,誰不知道是耶和華的手做成的呢?」約伯的意思是:

a.走獸飛鳥海魚大地,都是全智的耶和華所創造的,因此,牠們能彰顯神的智慧我約伯有這樣的見解,難道是智力低弱的人嗎?我不是像你瑣法說的那樣毫無知識,你罵得太過份了

b.此外,約伯藉此暗諷瑣法,你所講論的,其實連比人矮一等的動物都懂,可見你的智慧並不比牠們高明啊

B.約伯質疑三友的智慧伯十二1012)

針對瑣法在伯十一56對他的訓話:「惟願神說話;願他開□攻擊你並將智慧的奧秘指示你;祂有諸般的智識所以當知道神追討你,比你罪孽該得的還少」,約伯在十二1012對三友提出三項質疑,藉此表明他懷疑瑣法說出這樣的話,是否真正出於認識神的心意?

a.約伯質疑三友:我到底犯了什麼隱藏的罪?

約伯在伯十二10說:「凡活物的生命和人類的氣息都在祂手中。」

「凡活物的生命」,指動物的生命;「氣息」,可指「靈」,人類的靈動物和人類的生命都在神手中,但問題是:神的手是眷顧保護的手?還是欺壓毀壞的手?約伯看來,神的手似乎是緊握拳頭,有無限的怒氣,具有毀滅性,卻不知是為什麼?這是約伯所要知道的智慧,約伯期待朋友能指教他。

約伯藉著伯十二10 面回應三友對他「毫無知識」的指控,說:我不是沒有知識的人,我只是不知道我今天受苦的原因?另方面則對三友暗示「他犯了罪」提出質疑:你們說我有罪,你們指責我犯了「隱而未現的罪」,那我請問你們:我到底犯了什麼隱藏的罪?你們說啊!

b.約伯質疑三友:你們僅得自然界不完美的奧秘嗎?

約伯接著在伯十二11說:「耳朵豈不試驗言語,正如上瞠嘗食物嗎?

「上膛」:□腔的上部;食物入口,上膛嘗味,味道好的食物就吞下去,味道不好的食物就吐出來耳朵對言語的反應也是這樣,耳朵對言語必須注意聽並且加以分辨,值得接受的言語就聽進去,不值得接受的言語就拒絕

約伯藉此表明:他對朋友的勸言不是一味的拒絕,而是有權加以分辨換言之,我是注意聆聽且細細分辨,卻發現你們的智慧只不過像十二79那種觀察自然界所得的屬於表膚淺的知識,而不是對自然界中一些似乎不夠完善的奧秘有令人折服的見解約伯暗示他對自己受苦的看法:是無辜受苦,是自然界中不完美的奧秘朋友不只對「自然界中不完美的奧秘」提不出令約伯信服的見解,甚至對「自然界

中不完美的奧秘無所知

C.約伯質疑三友:年老的壽高的,真的有智慧嗎?

約伯末了引用朋友的話:「年老的有智慧;壽高的有知識(伯十二12)這是比勒達在伯八810的論點,強調智慧是歷代經驗的累積,閱歷越豐富,智慧也就越累積越多

原則上年紀大的有智慧,但是人的耳朵也當分辨言語的正確與否,就像舌頭可以分辨味道一樣,可見並非什麼勸告都具有信服力,都應該被接受約伯在伯十二12引用朋友的話,乃表達他對朋友「年老的有智慧;壽高的有知識」這觀點的質疑,約伯顯然不認同被曆世歷代奉為佳皋的「神公平賞善罰惡是解釋受苦惟一的根據」這觀點是真正的智慧

3.約伯質疑三友的「因果報應論」伯十二 13~25)

三友主張「因果報應」,約伯則以「神的智慧和能力為何老是展現出負面的功用」而加以質疑。約伯在伯十二 13~25 提出三項質疑:一)神為何顛覆自然界伯十二1315) (二)神為何傾覆人間政權伯十二 16~21) (三)神為何操控常人看不到的系統伯十二2225)

A.神為何顚覆自然界伯十二 13~15)

約伯不認同「年老的有智慧;壽高的有知識」這觀點,隨即指出,神才有真智慧他說:「在神有智慧和能力;祂有謀略和知識。」(伯十二13)約伯在此提到神有智慧能力、謀略、知識;只是對約伯來說,這四樣既神秘且令人困惑。他隨即在伯十二1415說出了他的困惑。

首先,他說:「祂拆毀的,就不能再建造;祂捆住人,便不得開釋。」(伯十二14)「拆毀」:指毀壞人努力建造起來的工程,如城邑賽十四17)城牆結十三14);「捆住指關閉人所制定的解決事情的辦法,如:神容許惡人鑽法律的漏洞,使法律無法達到約束人的目的。

神有智慧能力、謀略、知識,但約伯不明白,神的智慧能力謀略知識為什麼使人的努力受到挫折?為什麼容許社會秩序遭到破壞?約伯藉此暗示,他不明白神的智慧能力謀略知識為什麼不是保護他和他的家?卻反而使他受苦?約伯再度表明他深受「不知受苦的原因」所困擾,藉此質疑三友的因果報應論

他接著又說:「祂把水留住,水便枯乾;祂再發出水來,水就翻地。」(伯十二15)

「祂把水留住,水便枯乾」:造成乾旱;「祂再發出水來,水就翻地」:造成洪水神有智慧能力、謀略、知識,應該知道何時該降多少雨,何時不要降雨;但為什麼該下雨時,卻發生乾旱?不該下雨時,卻發生水災?約伯不明白,神為何耍顛覆自然界?藉此暗示,他不明白神為什麼過去賜他那麼豐富?如今卻又收回一切?他再次透露,他真的不知受苦的原因,再度藉此質疑三友的因果報應論

B.神為何傾覆人間政權伯十二 16~21)

約伯對神智慧能力謀略知識的困惑,由「祂為何顛覆自然界」轉到「祂為何傾覆人間政權」他說:「在祂有能力和智慧,被誘惑的與誘惑人的都是屬祂」伯十二16)

「被誘惑的與誘惑人的」指所有做錯事的人;若從伯十二 17~21來看,可能指執政者和百姓。因著執政者錯誤的政策,全體百姓跟著受害

既然被誘惑的與誘惑人的都是屬祂,都是祂所造的人而祂又有能力和智慧,祂為什麼不把智慧能力賜給他們,使「誘惑人的人」有智慧有能力成為「不誘惑人的人」?使「被誘惑人的」」有智慧有能力成為「不被誘惑的人」?為什麼祂的能力和智慧不成就這樣的事,反而容許世上出現執政者作出錯誤的政策,而全體百姓跟著受害這種屢見不鮮的事呢?約伯又說:「祂把謀士剝衣擄去,又使審判官變成愚人祂放鬆君王的綁,又用帶子捆他們的腰。祂把祭司剝衣擄去,又使有能的人傾敗祂廢去忠信人的講論,又奪去老人的聰祂使君王蒙羞被辱,放鬆有力之人的腰帶」(伯十二17-21)

「祂把謀士剝衣擄去」,「謀士」指君王的政務顧問,是智慧人;神卻把他們「剝衣擄去:使他們光著上身被擄;「又使審判官變成愚人」,審判官的職責在定是非,是具有分辨力的智慧人,但神卻使他們變成愚昧人,因收受賄賂而下監,或作出不公正的判決,惹來民怨

「祂放鬆君王的綁」,「放鬆」指「除掉」;「放鬆君王的綁」:可能指「除掉王袍」,使他失去王權;「又用帶子捆他們的腰」,王權不只消失,更淪為俘虜

「祂把祭司剝衣擄去」,神使宗教領袖成為戰俘:「又使有能的人傾敗」,又使領導階層下臺。

「祂廢去忠信人的講論」,「忠信人」指「社會賢達,德望重,言論有力量;但神使他們的忠告不再有影響力;「又奪去老人的聰明:又使年老有智慧的人所說的話不再被肯定和尊重。

「祂使君王蒙羞被辱」,包括使君王被擄、被囚、被殺;「放鬆有力之人的腰帶」,「有力之人」:指戰士或勇士,他們將刀劍佩在腰帶上,「放鬆腰帶」指被取走刀劍,成為俘虜

約伯在苦難中,看到神傾覆世上各種領導階層,引起社會一片混亂伯十二 17~21 ),由此想到自己的處境,發現似乎遭災遇禍的不是只有自己,即使能與神理論,又有效嗎?朋友責他沒有智慧又不肯認罪,約伯提出以上這些社會亂像,一方面表明他不像友人所說的那麼沒有智慧,一方面則回應友人:我不是不肯認罪,而是不知受苦的原因,你們如果能解釋這些社會亂象的原因,使我確知是出於因果報應,也使我確知是因犯罪而受苦,我必心服□服的認罪

C.神為何操控常人看不到的系統伯十二 22~25)

約伯對神智慧能力謀略知識的困惑,由世人看得到的自然界與社會轉到世人看不到的奧秘事他在伯十二22 說:「祂將深奧的事從黑暗中彰顯,使死蔭顯為光明。」

「深奧的事:從上下文來看,可能指謀士及忠告人的言論,由於這種言論關係到很多人的安全,因此必須隱藏保密;但神卻將這樣的奧秘揭穿了結果導致很多人喪生,約伯對神的智慧和能力導致破壞性的結果,感到困惑

約伯接著說:「祂使邦國興旺而又毀滅;祂使邦國開廣而又擄去。」(伯十二23)約伯在此指出,神的智慧與能力有恩惠的成分:使邦國興旺,使邦國開廣,國土擴大;但又有嚴厲的成分:使邦國毀滅被擄。神如此彰顯祂的智慧和能力,憑竟有什麼意義和目的呢?約伯藉此表明:神使他興旺,又加毀滅,卻又看不出其中的因果報應,他實在困惑不解。

約伯又說:「祂將地上民中首領的聰明奪去,使他們在荒廢無路之地漂流;他們無光,在黑暗中摸索,又使他們東倒西歪,像醉酒的人一樣。」(伯十二2425)

「祂將地上民中首領的聰明奪去」:神使邦國衰落,首領被擄,再也無法運用聰明治國了;「使他們在荒廢無路之地漂流」:神使他們在擄地過著漂泊流浪的日子,漫無目標;「他們無光,在黑暗中摸索,又使他們東倒西歪,像醉酒的人一樣」:神使他們在黑暗中摸索,卻找不著出路,又使他們在慌亂中,無力又無望可是整段卻未提到這些首領遭受這樣的苦楚,是因犯罪的緣故約伯藉此質疑三友的因果報應論,也說出心中的困惑:神使他們如此受苦,到底有什麼意義和目的呢?

D.小結

從以上有關伯十二 1~25的討論,我們有以下的觀察:

 a.約伯指出,神有智慧能力、謀略、知識伯十二13 )但他不明白這樣的一位神,為什麼容許存有不知原因的「自然界的失序(如:旱災、水災地震)和「人類界的混亂(:謀士、戰士、官長、君王,失國漂流;惡人鑽法律漏洞逍遙法外?究竟神的目的是什麼?約伯對此深感困惑

b.以利法指出,只有「耕罪孽,種毒害」的人才照樣收割(伯五14);比勒達則認為,「神不偏離公義(伯八3)瑣法則主張,「惡人」才無路可逃(伯十一 20)約伯舉出以上的例證,表明他不接受三位朋友「公義報應論」的觀點;也藉此表明他對自己受苦原因的困惑,進而向朋友挑戰:你們若真有智慧,應從以上例證看出「神也擊打無辜的義人」,進而體會出「約伯受苦不是因犯罪被刑罰」,而是另有原因,請你們提出令我折服的理由吧!

 

 

神智慧的超越(12125)(香港讀經會)

 

祈禱:  求主賜我謙虛的心,使我能接受別人的勸勉,尤其是聖靈的感化。

 

三位朋友已完成了第一輪對約伯的勸勉,這一段經文是約伯作出的部分回應。對於三位朋友的忠告,約伯並不欣賞,因為他們實在太過自負了。所以約伯說:「你們真是子民哪,你們死亡,智慧也就滅沒了。」(2)「子民」譯作「有識之士」更貼切,這是一句語帶諷刺的話,如果三友死了,智慧也隨之而消失,難道世間上再沒有有識之士嗎?當然不。在此,約伯也自負起來,表示自己亦是有識之士,因為友人所說的,他早已知道了(3)。論智慧,約伯認為自己實在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約伯又將自己與友人作一對比,表明自己是求告神的義人(4),而友人卻是安逸、無災無難的人,一如強盜和惹神怒氣的人,如今活在興旺穩固之中(56)。不過,災難有一天亦必臨到他們身上(4)。到那時,他們便風光不再,必不會譏笑他了。

繼而約伯指出,其實在自然界中已充滿了智慧。各類的生物已顯出了造物主的心意和主宰權(710)。約伯引用當時一句格言:「耳朵豈不試驗言語,正如上膛嘗食物嗎?」(11)意思是友人的自以為智慧之言,約伯並不能完全接受,因為要先經過驗證才能證實。再者,「年老的有智慧;壽高的有知識」(12),這也是一句格言,約伯表明自己不是少年人,年紀與友人相若,難道會比他們少智慧嗎?反而,神的智慧才是最超越的。因此,約伯轉而讚美神。他讚美神借著自然界所顯出的能力(15),並且神主宰著世上有權位的人之命途(1721),使他們由高位滑落變成卑微。事實上,國族的興衰交迭,都在祂掌握之中(2325)。

雖然約伯受盡苦頭,以致口裡充滿苦澀的話,甚至抱怨神,好像愚昧人。不過,當他腦筋清醒時,他深深體會到神的奇妙和偉大,甚至讚美神。這種時而抱怨,時而讚美的不穩定心境,在苦難中的信徒是常有的。無疑這種狀況顯出了內心的掙扎,信仰也備受考驗。所以,我們作為從旁幫助的人,不宜以責難的方式去回應他們,反而要以諒解的角度與他們一同度過考驗,如此才能幫助他們不會感到孤單、獨力難支,這才是他們最需要、最切合時宜的幫助。

 



跟著我們: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