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blia Todo Logo
聖經-註釋
- 廣告 -



歷代志下 12 - 章短篇信息

歷代志下 12

 

歷代志下第十二章短篇信息

 

目錄:

歷代志下第十二章精華(漆立平)

神鑒察人作的是甚麼(十一至十二章)(王國顯)

驕縱必敗、懊悔蒙恩(12116)(香港讀經會)

羅波安王違棄耶和華(十二1~16)(台北靈糧堂)

羅波安的結局(十二章1~16)(台北基督之家)

羅波安的自強與自卑(代下12:1-16)(高銘謙)

 

 

歷代志下第十二章精華(漆立平)

 

第十二章要義

六、埃及示撒攻打擄掠羅波安1-9

  可是,人是很容易驕傲的,國內才安定了三年,富裕平安起來,獲得子民肯定了一點,他就狂妄自大,以為他會治國,而不知道那是神的祝福與憐憫,他開始離棄神的律法,(他容讓妾妃在宮�堥p設偶像)。因此而招來仇敵的攻擊。

  1羅波安第五年埃及示撒來攻打猶大,不旋踵間,就攻下了一路的堅固城,而來到耶路撒冷城下。(1-4

  2、有先知示瑪雅,來到耶路撒冷羅波安猶大的眾首領,他奉神之命責備他們離棄了神,因此而落在示撒手�堙C(5

  3、王和眾首領聽了,都在神面前自卑並認罪,承認神是公義的。(6

  4、神見他們自卑,就指示示瑪雅告訴他們,因他們的自卑,耶和華必不滅絕他們,必使他們略得拯救。然而他們必作示撒的僕人,使他們略得教訓。(7-8

  5、於是示撒王上來攻取耶路撒冷之後,只奪了神殿和王宮中的寶物,和所羅門製造的金盾牌。並沒有大肆破壞與殺戮擄掠。(9

  6埃及兵退去之後,羅波安就打造了銅盾牌,代替金盾牌交護衛兵使用。(10-12

七、羅波安晚年的自卑與自強

  從此之後,羅波安一面在神面前自卑,一面也在國政上自強。後來他又作了十年王。他由於受到外邦妻妾的影響,他在信心上總是不甚堅定。

  他一生在位所行的事,都記在「先知示瑪雅和先見易多的史記」上。由此可知,羅波安在位時,一直有兩位先知在他身邊可以請教,可是羅波安並不珍惜借重請益。

── 漆立平《歷代志下精華》

 

 

神鑒察人作的是甚麼(十一至十二章)(王國顯)

 

我們讀歷代志的時候,必需要掌握著那一條路,就是當所羅門獻殿以後,神向他顯現給他說的那一番話。神是信實的神,祂在人中間要尋找得著祂所要尋找的。但是,祂也是非常忠實在祂自己說過的話,就是原則上在祂面前尋求祂的,祂必定紀念他們。人在神面前背棄祂,神一定管教他們,神的管教乃是要把走迷的人重新返回該走的路。這樣的一個事實是慣穿在整本歷代志裡。

 

歷代志很明顯的給我們看到是神作工的次序,我們看歷代志裡所記載的,我們是非常留意神怎麼對在地上所發生的事情所下的結論。我們上一次特別題到,如果你要看所羅門他所作的一切,他所說的一切,他文字上所留下來的一切,都是很偉大的,都是很有智慧的,也可以說是很有見地的;但是,神給我們看到,神是怎麼看所羅門的,神不是看他作了多少大事。如果,神要看人作了大事,所羅門為神作的的確已經是非常棒的,沒有多少人能和他相比;因為,他為神建造了聖殿,這是非常不得了的一件事。所以,無論從哪一方面來看所羅門,你都看到所羅門是走在前頭的人。

但神怎麼看他呢?神沒有給他很多批評的話;但是,神在歷代志裡,指出所羅門所帶出的結果。甚麼結果呢?以色列國分裂了,換句話說,神的見證分裂了,說的嚴肅一點,神的見證破碎了。誰造成這個結果呢?所羅門,雖然事情的發生是在羅波安的日子。但是,那個原因是從所羅門開始的,並且也是因著所羅門,在神面前背棄了神的約而引出來的結果。我們感謝神!在歷代志裡神把祂怎麼來看地上的事的根據,或著說那一個原則,向我們解開了。我們今天也要學習這一個。我們不是看那個工作範圍有多大,在人眼前成功到了一個甚麼高的地步,我們所要留意的,是神的旨意有沒有給打岔,是神的計畫有沒有被阻擋,神要作的事情有沒有給損害。我們感謝神!祂是按祂自己的話來顯明祂手中的工作。

 

神看重的是裡面的實際

 

所羅門過去了,他的兒子羅波安接上來,羅波安這一位王;當然,他是承擔了以色列分裂的眼見的責任。但是呢,神很清楚的給他知道,以色列的見證應當是一個。但是,現在分裂成了兩個,兩個就是分開了,就不能說是神的見證了。因為,不是神起初要作的,羅波安在南北兩個國家分開以後,他也曾召聚猶大人,要準備把十個支派的人或十個支派的地都要拿回來;所以,從十一章開始,我們就看到南北國分裂以後,羅波安這邊的反應。第一節那裡就開始這樣說:「羅波安來到耶路撒冷,招聚猶大家和便雅憫家,共十八萬人,都是挑選的戰士,要與以色列人爭戰,好將國奪回再歸自己。」弟兄姊妹我們看,中文聖經在這裡繙出來說:「歸他自己」,那是很準確的。那是說出了他這整個大動作的動機,不是為著神的見證,乃是為著他的自己,

 

神留下便雅憫支派給猶大

 

我們先撇開這個不管,我們要留意神在猶大人當中,神作了一件甚麼事。當羅波安在召聚猶大國的勇士的時候,我們看到在猶大國裡只有猶大支派和便雅憫支派,這個是神老早宣告的。祂藉著先知跟耶羅波安說話的時候已經指出了,祂說我把十個支派給你,我只留下一個支派給猶大;所以,南邊的猶大這一個國,實際上是兩個支派和少數的以色列人。我們注意這一件事情,神把哪一個支派留給猶大呢?便雅憫,為甚麼神把便雅憫支派留給猶大呢?西緬支派還在猶大的南方,神為甚麼不把西緬支派也留下來,卻是把便雅憫留下來呢?當然,如果我們要看這一點,這也許有很多複雜的事情在那裡。我們不把他弄的很複雜,我們只是把一兩個比較明顯的點點一下。

 

神沒有把西緬支派給猶大,那是應驗西緬支派所接受的咒詛,那是雅各所宣告的;因為,他們在世間殺人的那件事情太過份了。所以,他們雖然按著神的選召來說,他們是可以在以色列地承受產業的;但是,那個咒詛是說出西緬支派必要分散在以色列的弟兄們的中間。那個意思就是說他們是沒有條件去承受產業的。他們這個支派只能暫居在其他支派的產業裡。當然,接受這個咒詛的還有利未,利未因著在拜金牛犢的那件事上,他站在神的一邊,神就把他們選召出來歸於神。所以,他們也不承受地業,在那個咒詛的內容上面來說,一點都沒有減少,但在形式上就有點改變了。西緬支派就形式和內容都沒有改變。所以,雖然西緬是在猶大的南方,按地理來說,他是應該歸於猶大的,但神沒有把西緬支派給猶大,神只是把便雅憫支派給猶大。

 

留下便雅憫支派的可能原因

 

那便雅憫支派憑甚麼給神選中,歸於猶大人呢?按人來看,便雅憫支派在那個日子並不能說是很強的一個支派。弟兄姊妹讀士師記的時候,你曉得這個支派差一點都給消滅掉了。所以,你看到便雅憫支派的時候,你留意後來數點民數,雅憫支派是很少人的一個支派,這和士師記所發生的事件是有點關聯,當他們進入迦南以後,他們分產業,神說你們拈鬮來分。但是,當中有一個條例在那裡,人數多的就多分給他們,人少的就少分給他們。便雅憫是人數少的支派。所以,他們分到的地業也是很小的。現在,你就看到了,神留給猶大的是一個地又小人又少的支派。

 

你說神為甚麼不留下一個大一點的支派給猶大呢?因為,十二個支派裡,兩個支派只是六分一,或者說是五比一,用支派來算是五比一,用土地的面積或者人口的數字來說,也許連五比一也沒有。但是,神為甚麼作這樣的一件事呢?神從來沒有告訴我們說,為甚麼把便雅憫支派留下給猶大;不過,我們可以稍微這樣猜想一下,雖然這個猜想不能說是一定是準確,但是確實有一個可以接受的原則在那裡,我們簡單的來說,不錯,便雅憫在猶大的支派在排行上面是最小的,他不是老幾,他是老十二,最小的兒子,那人數上也是少,那土地的面積也是比較小,神把這個給猶大,為甚麼呢?

 

當然,弟兄姊妹首先你就想到一件事情,那是耶路撒冷的問題。因為,耶路撒冷是在便雅憫的地中,我們常常有個錯覺,以為耶路撒冷是猶大支派的地方。耶路撒冷不是猶大的地業,它是便雅憫的地業,雖然是很貼近猶大,就是說在猶大的邊界上,但是它不是猶大的地業。所以,神把便雅憫給猶大留下,肯定這個是其中一個原因。因為,神不單是選中猶大作以色列那個為首的支派,祂也選召了大衛作為承接以色列寶座的那一個家族,同時神也揀選了耶路撒冷為祂名下的城。所以,從這個關係上面來說,神把便雅憫留下給猶大,我們可以有點領會。

 

還有另外一個可考慮的,因為從以色列十二個支派的裡,只有這兩個支派產生過作王的人。或者說這兩個是作王的支派,便雅憫支派有個掃羅,猶大支派就有大衛家。當然,這個並不是最重要的,也許有點意思,但是不一定有甚麼作用,但是在我個人的感覺上面來說,我稍微看重了這一個事實。甚麼事實呢?我們瞭解以色列原來是一個,現在分裂成兩個。神的見證在這裡已經受了損害。在這個已經受了損害的局面上,北邊的以色列用人的眼光來看是強大的,南邊的猶大國在人的眼光中看來是比較沒有那麼強大的。不能說她是弱,但她的確是沒有北國那麼強大。弟兄姊妹們,我們要留意,雖然分裂成了兩個國,但是我們很明顯的看到,因著大衛的緣故,神所特別顧念的仍然是猶大,神的見證仍然是擺放在猶大。

 

學習跟上神見證的功課

 

為甚麼擺放在猶大呢?那固然因為有大衛的寶座,同時也有聖殿在那裡。再有,這兩個支派在與神的關係上面來說,是比北邊那十個支派要好一點。我們列這樣一個數字來給弟兄姊妹留意,有一位弟兄他作了這樣一個統計,這兩個國家分開了以後,以色列的那邊有好幾個王?十幾個王,這十幾位王沒有一位好王,他給他們的評語都有是壞王。猶大這邊呢,王的數字也不會少太多,平均來說呢,也不能說完全都很好。但這位弟兄作出來的統計,就是在猶大這邊還能找出五位好王,也能找出大約七位不好不壞的王。

 

然後,其餘的也有幾位壞王。這是他們屬靈的歷史,雖然那個歷史是在以後的日子發生,但在神的監察裡,神老早就看到這個事情是怎麼樣發生的,所以雖然是因為他們背棄神的見證,因此神讓他們分裂。在這個分裂的狀況底下,神的心還是放在猶大,因為有這幾個因素在這裡,如果我們把這幾個因素歸納起來,就會看到有一件非常原則性的事實在這裡。乃是說,神留下便雅憫支派給猶大,是讓人學習一個屬靈的功課,就是脫離眼見,而把注意力放在究竟神的見證在哪裡。

 

神的見證不一定在那個又大又強的北國,按人來看應當是在北國,但神就讓我們看不是在北國。不在北國在哪裡呢?在南國,你說南國又小又少。它怎麼可以是神的見證呢?但是,不在乎這些外邊的,在乎那個實際的關係。神在那裡顯明祂的紀念,神的見證就是在那裡。我們掌握了這一個點,我們現在來看羅波安作王的時候,神的見證怎麼顯出在猶大。不過我要特別說明這一點,在人的眼見裡,神的見證是分裂了,但是在神的心思和等候裡,以色列仍然是神的見證,神沒有讓這個分裂的形式,來接受一個變成兩個的事實,神仍然看它們是一個。並且,這樣的見證分裂是暫時的,有時間性的。時間到了,這分裂的國要再重新合而為一。弟兄姊妹,我們前不久才讀過撒迦利亞書,弟兄姊妹應當還記得,在末了的日子,神要這個折斷的杖重新聯結起來,就是說到這件事。我們來看,神怎麼在人眼中看為分裂的光景裡面,神仍然看他們是一個。

 

超越眼見來看神的見證

 

當羅波安召聚了猶大人要把國奪回來的時候,神就差遣先知示瑪雅去告訴羅波安,第三節,「你去告訴所羅門的兒子猶大王羅波安和住猶大,便雅憫的以色列眾人說,耶和華如此說,你們不可上去與你們的弟兄爭戰,各歸各家去罷。因為,這事出於我。」弟兄姊妹,你現在就看到,神藉著先知和猶大眾人說的話裡,你看到兩件事情:在人的眼見裡,以色列是分裂了。但神告訴猶大人說,你們不要跟弟兄們打仗,誰的弟兄?你們的弟兄。第四節,「耶和華如此說,你們不可上去與你們的弟兄爭戰。」外面的形式是分開了,但是在神面前那個實際呢?神仍然看他們是一個。你們的弟兄,不要去跟你們的弟兄爭戰,各回各家去罷!這是頭一件事情。

 

第二件事情我們要留意甚麼呢?神說這個事情是出於我,雖然按人看來那一個分裂是人的愚昧所造成的,但是神說是我允許的。甚至說的更準確一點,是我主動要作的。不單是我允許這個事情要發生,也是我造成這個事情要發生。我們感謝神!弟兄姊妹們,我們留意到這一件事情的時候,我們立刻就留意了。為甚麼猶大國在神的面前蒙神的紀念是比北國清楚。因為,在這裡你就看到一件事,當神差遣先知這樣告訴他們的時候,他們就服下來了,他們就各回各家去了,他們就不去和耶羅波安爭戰了。弟兄姊妹們,回應上頭羅波安起兵的那個原因,他要把國奪回歸自己。現在,神說不要動這個干戈;因為,這件事情是我作的。

 

好,弟兄姊妹們,在這裡一面看到猶大人服神的權柄;另一方面,你也看到,神藉著這樣一件事情,在那裡間接的給猶大一個題醒,要他們思想一個很嚴肅的問題。如果,神沒有說這個話,人的眼中和心思裡,他們看到這個分裂就是人的問題,就是耶羅波安在那裡攪鬼,他在那裡作了一些工作,把十個支派的人搞反了。按人看來是這個,或者說翻過這邊來,是耶羅波安的政策太糟糕,把十個支派逼走了。在人的眼中看來不是這個就是那個。但神在這裡說,都不是!是我作的。為甚麼神作的?以色列人他們聽見也許不一定有那麼直接的反應,但是猶大人,尤其是羅波安,他聽起來的時候,他裡面該有一些很直接的反應。是神作這件事,神為甚麼作這件事呢?他們就會很自然給帶到兩件事上去回想。這兩件事我們讀歷代志的時候,一般不會指出來的。第一個是申命記,第二個就是剛才我們一開始就在題的,神向所羅門所說的那一番話。

 

神允許見證分裂叫百姓受光照

 

現在,以色列分裂了,神說這個事情是祂作的,神為甚麼要作這個事呢?是神自己來破壞自己的見證嗎?是神自己在折毀祂自己所要建造的嗎?當然,神不甘心作這樣的事,但是現在你看見神不能不作這件事。為甚麼呢?因為,祂的子民完全沒有留意神的警告,都跑到與神作對頭那方面去了。所以,神就按著祂從前的宣告來顯明這樣的一個事實。因此,對猶大來說,這雖然不是一個很直接,卻是一個很間接的給他們的一個題醒。

 

你們要回想,為甚麼神會允許這個事情發生在你們中間。我們感謝神!猶大人當時就停止不跟以色列人打仗了。但是,我們看以後的歷史,猶大跟以色列是不住的在那裡打仗。我們就看到了,羅波安的日子,起初的時候,好了不打了,神不要我們打,我們就不打了;但是,他來打我們的時候該怎麼辦呢?我們要防衛的。所以,你看到接下去猶大在那裡建築了一道防線,你留意這些地點,差不多都是和以色列國邊界靠近的地方,你留意到那裡的記載,完全是為了戰備來建設的。

 

猶大仍舊站在作神見證的地位上的原因

 

好了,現在神的記錄轉到另一方面去了,就是從十三節開始的,就說到一個事情在北國那邊發生的;在歷代志裡沒有記載那個原因,但是在列王紀那邊就記載得非常清楚。耶羅波安作王了以後,很快他就忘記了是神要作這件事情;所以,他就想到自己,他說,神的聖殿在猶大,百姓每年都要去猶大過節,大祭司也是在那邊,百姓去多了,感情就傾向了猶大,也許他們就會反過來來對付我。所以,必須把他們和猶大那邊的關係切斷得清清楚楚。人的想法都是這樣;所以,他就造了兩個金牛犢,就說這個就是神,他要北邊十個支派的人去拜這個金牛犢,因為要拜這個金牛犢,他就要另外設立祭司,同時他又拒絕利未支派的人來作耶和華的祭司。

 

所以,他就不准許利未人在那邊題起耶和華,更不允許他們在那邊來服侍耶和華。結果,就造成一個情形,十個支派裡邊的利未人,都湧回猶大來了。當然,他們這一個遷移是很簡單,是形勢逼著他們不能不逃到南國。所以,弟兄姊妹注意十六節,「以色列各支派中,凡立定心意尋求耶和華以色列神的,都隨從利未人,來到耶路撒冷祭祀耶和華他們列祖的神。那個時候,不單是利未人回來,也有很少數敬畏神的十個支派的人也回來。弟兄姊妹現在看到了,剛才我們題到,在形式上他們分成兩個,但在神的眼中仍然是看南國是神的見證。為甚麼呢?因為除了猶大、便雅憫和利未支派以外,還有少數的其他那幾個支派的人都來了,十個支派的人都來了,我們感謝神!這一個我只是點一下而已。

 

得勝者的功用顯明神的紀念

 

但是,我點這一個目的在哪裡呢?弟兄姊妹你注意,當兩個國家分裂了以後,指出猶大的光景是蠻好的,蠻好是因為羅波安王尊重神嗎?因為,上面神說,你不要打你的弟兄,回家去罷!他都聽話了。因為是羅波安王聽話,所以神在猶大這一邊就顯明神的恩待了嗎?當然,不可能是這樣。如果,這個也能成為那個真相的話,我想我剛才題到的那位弟兄不會把羅波安王列在壞王裡的一位。我們就要來看了,猶太人大在分裂了以後,他們在神面前的確是蒙紀念,原因在哪裡?不是羅波安王,是甚麼?是這一批人。弟兄姊妹你留意,所有的祭司利未人都回到耶路撒冷,北邊十個支派敬畏神的人也回到耶路撒冷,弟兄姊妹留意十七節,「這樣」,甚麼「這樣」?就是這些敬畏神的人,都回到猶大這一邊。「這樣,就堅固猶大國,使所羅門的兒子羅波安強盛三年。」

 

弟兄姊妹你留意,起初猶大在神面前繼續的蒙數算蒙紀念,不是因為羅波安,而是因為這些心歸向神的人。這些人都沒有名字,這些人用比例來說數字也不大;但是,他們有一件事情很重要—他們敬畏神。就是這一批敬畏神的人,他們把整個猶大國都帶起來了。但是,很可惜,王不敬畏神,神的百姓所帶進來的那一個蒙福,只維持了不太久,僅有三年,三年過去,那就完了。羅波安王作王十七年,只有三年在神面前蒙紀念,那三年在神面前蒙紀念也不是因著他,乃是那些回到耶路撒冷來的那些敬畏神的人。在這三年裡,他們遵行大衛和所羅門的道,當然我們說遵行大衛的道這個沒有難處。

 

但是,遵行所羅門的道,這個我們就會覺得有些難處了。你說所羅門不是也墮落了嗎?這個是事實。但是,從整個所羅門的一生來說,他建造聖殿這件事情,是神永遠放在祂的紀念的裡的。雖然,所羅門在聖經裡沒有記載他晚年有沒有悔改。當然,我們可以透過所羅門在聖經裡面所寫下的那些文字,來注意到他晚年的確是對屬地的事情失望了,灰心了,放淡了。特別是傳道書最末了的那一句話,「這一切總意就是要叫你敬畏耶和華。」這裡題到了;因為,這三年猶大也遵行所羅門的道。所以,神就在他們中間顯出神對他們的紀念。

 

我們感謝主!我們實在看到一件事情,從大的形式來說,以色列是落在一個分裂的光景當中,但這在神的那一方面,神雖然沒有放棄他的見證,只要在哪裡有少數的人,他們仍然是尋求神,神就顯明祂的祝福仍然在那裡。我們更感謝主!因為,在這些事上特別顯明我們的神的性情,或者說重一點,是顯明祂的性格。當然,我的意思沒有說,那麼就鼓勵我們可以隨意的去犯罪,我們首先要確定,神萬不以有罪的為無罪的這一個點。

 

但是,當我們有罪了怎麼辦?如果,神只是「萬不以有罪的為無罪」,那就沒有一個人在神面前有路可走。我們感謝神,人可以在神的面前給神許多的難堪;但是,只要有一天,他肯在神面前悔改,反過來歸向神,就因著那麼一點點,即使那一點不是很大的一點。但是,那一點確實是讓這個人轉回歸向神,神的紀念在那裡就很清楚的顯出了。我們感謝我們的主!

 

回轉歸向神才是蒙福的條件

 

好了,當羅波安作王的那段時間,除了這次聽話不與以色列人打仗以外,他沒有一件事情在神面前給神記錄下來是神欣賞的,甚至,神給他管教,他有了一點點的蘇醒,但是卻沒有回轉,那是接上的十二章給你看到。在我們還沒有看十二章的時候,我想弟兄姊妹你特別留意十一章的末了,就記載了羅波安的一件事。這一件事情,如果我們不是很蘇醒的話,我們以為神也在那裡稱讚羅波安。因為,二十三節那裡是這樣說:「羅波安辦事精明。」羅波安是一位辦事很精明的人,他把事情處理得很好很妥當,還不錯。弟兄姊妹看清楚,神說他這個精明,是怎麼樣的精明呢?我想我題一個例子,弟兄姊妹你馬上你就領會了。

 

弟兄姊妹,你記得在創世記裡不是有個人名叫寧錄嗎?他是所謂當時的一位英雄,他建立了巴比倫和尼尼微。這在人的眼中看來,這個人不單是精明,而且很有權力。但是,神怎麼記錄他呢?這樣說:「寧錄在耶和華面前是有名的獵戶。」他只會打獵,神看來看去,他只會打獵,好像成吉思汗只會彎弓射大鵰。我們感謝我們的主!就是我們讀到這個地方的時候,你看到神給羅波安的評語,就是他辦事精明。

 

但是,是辦甚麼事精明呢?辦人的事精明,怎麼個精明法呢?那一段話就是說到,他討了好多個老婆。他特別喜歡一個人,其中的一位,不是最小的兒子,一位不是最小的兒子,也是小兒子們當中的一位,怎麼輪也輪不到他來作太子。但是,他很愛那一位妻子;所以,他要立這位妻子生的兒子作太子。所以,他就在那裡處理這件事情,他怎麼處理法呢?為其他的兒子們討了好多個老婆,然後又把他們分封到耶路撒冷以外去。這樣,用人的方法來說,就是用政治的力量,把他們拆散在全地。按人來看,他的確很精明;但是,這個事情在神的眼中是神所認為不太對的。因為,他是為了滿足他自己的想法,而作了這樣的事情。

 

不甘心侍奉神就一定是作人的奴僕

 

好了,你就看到羅波安王是這樣的一個人,他很工心計,他很會運用權謀。所以,起初利未人和以色列人回來的時候,他在那一個浪潮的底下,他好像也跟著那個潮流走了三年。十二章就說到了,國一堅立,稍微強盛起來的時候,他就離棄耶和華的律法。你留意了,起初來引動他要跟隨耶和華的心思來行走的那一些人,反過來給他影響了。弟兄姊妹注意,他頭三年是強盛的。但三年過了,他國比較堅定了,他就忘記了神,他就不再跟隨神。但是,神沒有放棄他,在十一章裡,神是間接的來題醒他。

 

現在,到了十二章的歷史的時候,神就不再間接的題醒他了,神就直接的來管教他了,或者說直接來鞭打他了。神就興起埃及王來對付他。埃及的軍兵進入猶大的時候,幾乎可以說是攻無不克的,現在攻到耶路撒冷來了,羅波安一點辦法都沒有。在這一個時候,神就打發一位先知來告訴他,「你們知道為甚麼發生這事嗎?因為,你們離棄我的律法;所以,我就興起埃及王來對付你們。如果,你們還不回轉過來的話,更糟糕的事情還在後頭。」

 

當時情勢實在是很不容易承擔;所以,羅波安王和當時猶大上層的人,他們被逼的謙卑下來。他們都在那裡承認,神這樣對付我們,神是公義的。但這個話不一定是從心裡發出來的,就算是這樣,神也接受他們這樣的一個自卑。先知又來對他們說,他們會得拯救的。神不會把怒氣倒在耶路撒冷,但是有一件事情一定要作的,猶大王一定要作埃及王的僕人。讓他們知道,這是在第八節,「服侍我與服侍外邦人有何分別。」弟兄姊妹們,很顯然你看到,這個是神的管教。並且,神管教的目的也在這裡宣告出來了,我們留意到耶利米書的時候,神藉著耶利米這對猶大的百姓說過這樣的話,神說:「我可以赦免你們的罪,但是我不能不罰你們。」

 

現在,神在這裡對羅波安說的話同樣是這樣,耶路撒冷一定會被攻破。但是,我不允許你們受埃及人過份的欺負,只是你們必須要作埃及王的僕人。這樣,你們就知道服侍我與服侍外邦人的分別在甚麼地方了。你們喜歡服侍外邦人呢?還是樂意服侍神?沒有比較,你們以為服侍神是小事,我服侍或者不服侍,那事操之在我。我喜歡,我就服侍神;我不喜歡,我就不服侍神。神就讓他看到一件事,你不服侍神的時候,你就一定要服侍人。

 

當你一服侍人的時候,你就知道服侍人的滋味是甚麼。神作了這樣的宣告;因此,耶路撒冷是給攻破了,埃及王進了耶路撒冷以後,就把神的聖殿和皇宮裡所有的寶物都帶走了。所羅門所製造的那些金盾牌也都帶走了,不過也就像神說的,祂沒有讓埃及人佔領猶大,埃及人全走光了。雖然是全走光;但是,猶大從那個時候開始,他就要聽命在埃及王的手下,猶大的國勢也不再強盛。

 

從享用神的榮耀落到神的審判裡

 

所以,你看到一件事很有意思,所羅門本來做了兩百個金盾牌放在聖殿,現在都給埃及人拿光了,羅波安王就另外用銅來造了那些盾牌放在原來的位置。很有意思,很顯然你就看到,猶大的國勢一落千丈了,從前是金子,現在是銅。如果,我們要從屬靈的含義上面去看;但是,我不敢說這裡有屬靈的含義,不過就是用屬靈的含義去看的話,也不會說太抵觸原則。如果,你說金子就是神的榮耀,那現在神的榮耀沒有了。

 

羅波安就用銅來製造一些盾牌放回原處。銅是甚麼,如果你從屬靈的含義去看,銅就是審判。從前,我們天天在這裡彰顯神的榮耀;現在,我們天天在這裡面對神的審判。我們把這個屬靈的光景,放在當時的羅波安身上也很合適,也許歷史不一定有這個含義;但是,就算有這個含義也不希奇。我們感謝神!羅波安就是這樣子,過了他的一生了。十四節,「羅波安行惡」,這就是他的評語,「因他不立定心志尋求耶和華。」

 

弟兄姊妹們,這是一個很嚴肅的事情。一個人在神面前活,他的年日滿足,神給他一個評論,如果那個評論是羅波安行惡,怎麼行惡法呢?他不立定心志尋求耶和華。弟兄姊妹,這個話就很嚴肅了,我們以為行惡就是作這個惡事,作那個惡事。但是,他不一定作惡事。弟兄姊妹們,你留意呀,十二節的末了,說到羅波安在猶大,自從神那一次給他管教以後,他在猶大人中間也做了一點點為善的事。但是,他做了為善的事,不等於他立定心志尋求耶和華,他還是沒有一個意願要尋求耶和華。你很清楚的看見羅波安這個人,就是個得過且過的人,神給他管教,他也接受。但是,經過管教以後,他不回頭。結果呢?神給他的鑒定就是—行惡。

 

弟兄姊妹們,當神在歷代志裡,來評定猶大的王的時候,那些評定都是有深意在裡面,我們不要把它看為平常的一般的評語來留意就好了。因為,你認真看來,羅波安也沒有做甚麼大的惡事嘛!你就翻到列王紀那邊去,他是做了一些不好的事,跟其他的王比較起來,他還算是溫溫和和的嘛。但是,弟兄姊妹,我們不能不留意,不是人怎麼看我們,我們要留意的是神怎麼看我們。從所羅門一直到羅波安,都給我們看到這一個。我們盼望神讓我們很真實的能領會,為甚麼祂用祂的靈記下了列王紀,又用好像差不多重複的記下歷代志。現在,我們稍微看到那一個不一樣的地方,但願這個不一樣的地方,給我們時刻得著光照。我想,我們今天晚上,就交通到這裡。

 

 

驕縱必敗、懊悔蒙恩(12116)(香港讀經會)

 

祈禱:  求主使我不要在通達的日子中忘記投靠神,免致我要面對可怕的審罰!

 

人很容易便會在通達順利的日子中忘記父神的恩惠。因此,父神不得不讓禍患臨到人的身上,好叫人得以被喚醒過來。然而當人曉得再次謙卑向神悔改呼求,慈愛的父神仍然樂意伸出其大能的膀臂來幫助祂的兒女。

雖然羅波安因為錯誤的決定而導致國土分裂,但在神的憐憫和保守下,他仍有力量令自己管轄的部分富強起來。可惜,他不但沒有為此向神獻上感謝,反倒在驕橫自恃中日漸離棄耶和華的律法(1)。在他的帶動下,百姓也隨同他一起走向錯誤的道路,做出了許多叫神感到憎厭的惡行。

神借著埃及王示撒的嚴厲攻擊,讓百姓明白他們離棄神是何等可怕的事。神實在愛顧百姓的需要,雖然祂是施行審罰,但仍然打發先知示瑪雅呼籲百姓回轉悔改。幸好百姓懂得在危急關頭向神作出呼求,以致他們雖然受罰,卻不致遭神滅絕(28)。為使他們記取叛離神的可怕,神讓他們嘗嘗被外邦人打敗和羞辱的痛苦滋味(912)。

1316節可說是有關羅波安王生平的簡略總結。雖然他在管治期間多少有點成就,然而若從神的眼中看,他卻是無法像其先祖大衛和所羅門一樣,作個專心致志尋求神的人,結果,他和眾百姓均不能享受到持久平安無事的生活,並且還需經常面對和北國爭戰的痛苦。

到底我們的人生是成功,還是失敗呢?聖經很清楚提醒我們,千萬不要單從人的看法作出衡量,重要的是神將會對我們的整個人生作出怎樣的評論,若神明明指出我們是個沒有立定心志尋求祂的人時,那便是叫人深感失望的評語了。若我們不願意人生有這樣消極的總結,我們就必須謹慎自己每天的生活了。當我們曉得常以一顆謙卑的心來投靠主,神必定會為我們的生命寫下美好之評語的。

我的反省 ………………………………………………………………………

……………………………………………………………………………………

 

 

羅波安王違棄耶和華(十二1~16)(台北靈糧堂)

 

我們知道,歷代志所著墨的是南國的歷史。作者帶著祭司利未人的色彩,一方面看重祭司角色與聖殿的興衰,另一方面,以北國為叛離者,以南國為正統,因此僅以南國歷史發展為軌跡,以君王是否看重敬拜與聖殿,對君王作出好壞的評價。

一、羅波安強盛三年

王國分裂後南國的第一任君王羅波安「作王十七年」,母親是「亞捫人」,是所羅門時代將亞捫人的神明摩洛崇拜帶進以色列的妃嬪之一(王上十一7),因此羅波安一生都在信仰中搖擺不定。一開始「羅波安強盛三年…他們三年遵行大衛和所羅門的道。」(十一17)當祭司利未人擁護並集中到南國時,在導致王國分裂驚恐中的羅波安,暫時的遵行神的律法,帶來了短暫三年的平安,但隨後他就「行惡…不立定心意尋求耶和華」。

二、羅波安離棄耶和華的律法

首先羅波安專寵嬪妃「瑪迦」(十一21),之後的經文告訴我們「她造了可憎的偶像亞舍拉」(十五16),她同樣把異教神明引進南國猶大。其次我們看見羅波安「強盛的時候就離棄耶和華的律法,以色列人也都隨從他。」君王的背逆帶來全國的背逆。

三、羅波安敗於埃及

因為「王和民得罪了耶和華」,因此神興起他們的仇敵「埃及王示撒上來攻打耶路撒冷」,示撒兵強馬足,不但「攻取了猶大的堅固城」,而且攻入耶路撒冷,將所羅門當年製造的金盾牌悉數擄去。

就在危急中,先知示瑪雅告知王與百姓,他們得罪了神,因此「王和以色列的眾首領都自卑說:耶和華是公義的。」因著他們的自卑,先知傳達神的話說「我必不滅絕他們;必使他們略得拯救,我不借著示撒的手將我的怒氣倒在耶路撒冷。然而他們必作示撒的僕人,好叫他們知道,服事我與服事外邦人有何分別。」。

羅波安暫時的回轉,但終其一生,他被評定為「行惡」的君王。他的錯誤決策導致王國分裂,他在信仰上的三心兩意,導致國家由所羅門的盛世,快速失去優勢。

默想

我是否在人生中作過愚昧的決定,導致自己的人生與周圍的人受到虧損?我是否在信仰上搖擺不定,導致坐失神原本的祝福?我是否能正視自己的錯誤,勇於悔改與回轉?

回應

親愛的主,你樂於賜福我們,求主保守我們在你的真理中蒙福。在我們走差的時候,也求主管教我們如同管教兒女一樣,讓我們不輕看管教,也不在管教中灰心喪志,使我們在你的管教中得著益處。阿們!

 

 

羅波安的結局(十二章1~16)(台北基督之家)

 

分享:

本章記載了羅波安王朝的第三個階段(王國的式微),似乎羅波安認為靠著自己強盛的國勢和堅固的城牆,便可以應付一切的問題。第二節說:「羅波安王第五年,埃及王示撒上來攻打耶路撒冷,因為王和民得罪了耶和華。」「得罪」一詞有強烈「不忠」的含意;列王紀上十四章二十二至二十四節提供了「不忠的細節」:「猶大人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惡的事,犯罪觸動祂的憤恨,比他們列祖更甚。因為他們在各高岡上,各青翠樹下築壇,立柱像和木偶。國中也有孌童。猶大人效法耶和華在以色列人面前所趕出的外邦人,行一切可憎惡的事。」

猶大在羅波安治下享受了三年的穩固時期,可惜羅波安也有一般人常有的劣根性:「在順境中就離棄神了」。許多人都是在困境中來尋求神,但是當環境稍有好轉,就驕矜自恃,忘記所有的一切都是從神而來,都是神的恩典。人的良善總如清晨的霧氣,堅持不了多久就散去了。羅波安的境遇也是如出一轍。

還好羅波安並沒有一意孤行,他與百姓領袖們在神面前表達了悔意,因此「王自卑的時候,耶和華的怒氣就轉消了,不將他滅盡,並且在猶大中間也有善益的事。」(代下十二12)然而,神的赦免並不能免去「犯罪的後遺症」,「於是,埃及王示撒上來攻取耶路撒冷,奪了耶和華殿和王宮裡的寶物,盡都帶走,又奪去所羅門製造的金盾牌。」(代下十二9)正如同,神赦免了大衛的姦淫,大衛仍然要收取情欲種子的惡果,付出四個兒子的生命代價。

「我的心哪,你要稱頌耶和華!不可忘記祂的一切恩惠!祂赦免你的一切罪孽,醫治你的一切疾病。祂救贖你的命脫離死亡,以仁愛和慈悲為你的冠冕。祂用美物使你所願的得以知足,以致你如鷹返老還童。」(詩一百零三2~5)。詩人對自己的心說話,提醒自己「勿忘神恩」。其實,我們每個人都需要常常提醒自己,免得在順境中就離棄神,忘記了自己所擁有的都是神的恩典。

回應禱告:

親愛的天父,求禰幫助我永不忘記禰的恩惠,並教導後代子孫仰望神,不忘記神的作為,惟要遵守神的命令;求禰作我們世世代代、永遠的產業。阿們!

禱讀:詩篇一百零三篇2~5

2 我的心哪,你要稱頌耶和華!不可忘記祂的一切恩惠!
3 
赦免禰的一切罪孽,醫治你的一切疾病。
4 
救贖你的命脫離死亡,以仁愛和慈悲為你的冠冕。
5 
用美物使你所願的得以知足,以致你如鷹返老還童。

 

 

羅波安的自強與自卑(代下12:1-16)(高銘謙)

 

鑰節:代下12:1-27-8

“強盛”和“自強”這字在羅波安的故事當中常常出現(代下11:11121712:113),成為當中的主題。代下12:1說明羅波安在“他強盛的時候,便離棄耶和華的律法,以色列人也都隨從他。”為何羅波安的強盛會使他離棄律法呢?代下11:11-12說明他的強盛是源於自己手所作的工,建築各城,並設立很多糧食和兵器,代下11:17說明他的強盛也是源于祭司和利未人的南下,在他身邊有立定心志尋求神的人,他卻忘記了他的強盛本質是禮物,是神的恩賜,是尋求神的人帶給他的,他視強盛為自己的成就,忘記了遵命與強盛的因果關係,看律法可有可無,便離棄律法了。

在他離棄神時,神便讓示撒攻打耶路撒冷,讓他明白自己的強盛(也即是堅固城和軍隊)根本是不堪一擊,在他被攻打時,羅波安便自卑──謙卑自己,神便讓他略得拯救(代下12:7),並說明耶和華的怒氣在他自己謙卑的時候已轉消,不再滅盡以色列民。很多學者相信這樣的描述是一種即時報應觀,只要謙卑自己,便即時得著拯救,實踐了代下7:14的應許:謙卑自己便得赦免。

思想:

你現在是“強盛”的時候嗎?你視這強盛是個人的成就還是神的禮物呢?若視之為個人成就,神一定會用他的方法逼使你謙卑自己,因為唯有謙卑自己,才可看見這是神的禮物,才可向神感恩和敬畏呢!

 



跟著我們: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