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林多前書 11
哥林多前書第十一章綱目
壹、內容綱要
【教會聚會中的秩序】
一、該效法使徒(1節)
二、女人在聚會中禱告或講道時該蒙頭(2~16節):
1.神所安排的宇宙權柄秩序(2~3節)
2.女人若不蒙頭,是羞辱自己的頭(4~6節)
3.女人須蒙頭的屬靈原因(7~15節)
4.無可辯駁(16節)
三、該按理參加擘餅聚會(17~34節):
1.責備不正常的擘餅聚會情形(17~22節)
2.擘餅聚會的屬靈意義(23~26節)
3.若不按理參加擘餅聚會,難免受主懲治(27~34節)
貳、靈訓要義
【女人蒙頭的道理】
一、蒙頭合乎宇宙的次序(2~3節)
二、蒙頭合乎男女頭髮的分別(4~6節)
三、蒙頭合乎神創造的次序(7~8節)
四、蒙頭合乎神創造的目的(9節)
五、蒙頭合乎屬靈界的見證(10節)
六、蒙頭合乎人的本性(13~15節)
七、蒙頭合乎教會順服的規矩(16節)
【女人在聚會中蒙頭的理由】
一、女人蒙頭是正常的表現(4~6節)
二、女人蒙頭是彰顯榮耀的表現(7~9節)
三、女人蒙頭是為天使的緣故(10節)
【對擘餅聚會該有的認識】
一、是主親自設立的聚會(23節)
二、是主命令我們應當行的事(24~25節)
三、是記念主的聚會(24~25節)
四、是表明主為我們流血受死(24~26節)
五、是直到主再來以前要繼續作的事(26節)
六、是盼望主再來的聚會(26節)
【不按理吃餅喝杯的罪】
一、不分辨是身體,就是吃喝自己的罪(29節)
二、不先分辨自己,就會受審而被主懲治(31~32節)
三、不等待而先吃愛筵,是自己取罪(34節)
── 黃迦勒《基督徒文摘解經系列──哥林多前書註解》
叁、其他綱目
【蒙頭與事奉】
經文:林前11:2-16
一、蒙頭是去掉姊妹的羞辱 2-6
1、因基督是各人的元首 2-3
2、因蒙頭是教會的要求 4-6
二、蒙頭是各種不同的記號 7-10
1、這是榮耀的記號 7
2、這是創造的記號 8-9
3、這是權柄的記號 10
三、蒙頭是遵照恩主的安排 11-12
四、蒙頭是男女區別的情理 13-15
五、蒙頭是神聖教會的規矩 16
── 毛南春陽
【存敬畏的心領受聖餐】
經文:林前11:17-34
一、要尊重聖餐的設立 17-22
1、否則聚會不是受益,乃是招損 17
2、不可聚會時鬧彆扭,分門結黨 18-19
3、不能聚會時有紊亂,藐視教會 20-22
二、要明白聖餐的意義 23-26
1、餅是主的身體為我們而舍 23-24
“拿起餅來”:表示主的身體被舉起來。 (約3:14;12:32)
“就擘開”:表示主為我們破裂。 (來10:19-20)
“為的是紀念我”:表示感恩、思念、愛慕。 (路22:19-20)
2、杯是主的寶血為我們而流 25-26
主的寶血為我們而流。 (太26:28)
三、要領會聖餐的重要 27-34
1、不可干犯主的身血 27
“不按理”:即存輕忽不敬的態度。
2、不可無規矩的領受 28-34
(1)要省察28-30
(2)要分辨 31-32 ——我們是基督徒,是神的兒女,是與眾不同。
(3)要等待 33-34 ——不是當飯吃,乃是一種生命的糧。 (約6:41-59)
── 毛南春陽
【表明主的死】
經文:林前11:23-29
一.字義
“表明”原文意為“通知,宣佈,傳遍”。使徒行傳4:2譯為傳講(傳說)。所以我們守聖餐是傳揚和宣佈主的死。今日要思想主的死是怎樣的死。
二.主的死是等候的死
自從道成肉身,祂就等著死在十字架上(約12:27)。我們在奉獻自己的時候,也當有等候為主而死的心。
三.主的死是破碎的死(林前11:24)
擘開,就是失去本來一切的榮美面目,是慢慢地拆毀到死。我們今日也要慢慢的犧牲破碎,被人拆毀到死。
四.是棄絕的死
主一生下來就被人棄絕。世人不接受祂(約1:11),趕祂走(路4:28-29),厭棄祂(太13:57),眾人喊著把祂釘十字架(太27:22)。當我們奉獻自己,就要預備受人的棄絕。
五.是羞辱的死
裡衣外衣均被分(約19:23-24),一無所有。以極羞恥的樣子掛在十字架上,還有很多人譏笑祂(路23:35-39)等。我們今日也要如此。
六.是有目的的死(林前11:24)
祂是為罪人而死。祂知道為何要這樣死。我們的死也當有目的。
七.是有價值的死(林前11:25-26)
祂成為贖價,救贖人出死亡(羅3:24-25; 徒20:28)。我們的死也當有價值有意義。
八.是有功效的死
祂的死是發生功效的,能洗淨我們的心,使我們除去死行來事奉神(來9:14)。祂藉著受死來打敗魔鬼(來2:14),結出許多子粒(約12:24),與信徒聯合,有祂的樣式(羅6:5)。
結論:
我們應當與主同死,與主同活(羅6:5; 約12:24-26)。
── 黃彼得
【當效法誰?(林前十一1)】
基督徒應該有最佩服和最效法的人,我們今天也需要效法基督,效法像基督的人。
林前十一1:「你們該效法我,像我效法基督一樣。」
一、效法基督為第一
1、基督是我的模範
2、基督是我的榜樣
3、基督是我的目標
4、基督是我的指導
思考:多看主耶穌都作了什麼?說了什麼?
多問自己該如何的去行?
二、效法先賢和使徒
1、看聖經中的得勝者
2、思得勝者們的一生
3、學得勝者們的追求
思考:很多的屬靈人傳記都很激烈你我的生命?
推薦大家看看《屬靈偉人小傳》
──王永悅
【頭的意義(林前十一3)】
林前十一3:「我願意你們知道,基督是各人的頭,男人是女人的頭,神是基督的頭。」
一、曉得誰掌權
1、基督是我們的王
2、基督是我們的主
(1)祂當家
(2)祂管理
二、明白誰是頭
1、基督是頭——要帶領你
2、男人是頭——要帶領家
(1)帶好妻子學順服
(2)帶好孩子學真理
──王永悅
【受益?遭損?(林前十一17)】
實話說,今天太多的聚會有很多問題,都是因為人的心不能因真理而有自己太多的自由,導致聚會的人屬靈的認識一直在膚淺的狀態。
林前十一17:「我現今吩咐你們的話,不是稱讚你們,因為你們聚會不是受益,乃是招損。
「因為你們聚會不是受益,乃是招損,」『受益』原文指更好;『招損』原文指更差。聚會的目的原是為了追求更好的屬靈情形,但哥林多人的聚會反而帶來更壞的結果。
一、我們是否在聚會中受益?
1、沒有聖經真理的聚會沒有價值
2、沒有基督同在的聚會沒有益處
(1)人的意思不要在聚會中出來
(2)人的辦法不要在聚會中出來
二、我們是否在聚會中招損?
1、有的就是要醫治——神若不醫治哪?
2、有的就是要舒服——神得榮耀了嗎?
3、有的就是要利益——奉獻神有多少?
4、有的就是要吃飽——吃喝沒有家嗎?
三、我們該如何在教會中敬拜神
1、敬畏真神,高舉基督
2、宣讀聖經,正意分解
3、同心讚美,高聲頌揚
4、掰餅紀念,有次有序
5、祈禱交通,主裡祝福
──王永悅
【為紀念主(林前十一25)】
基督徒最重要的聚集就是為了紀念主耶穌,當我們擘開餅時,是在承認你是基督身體上的一員。
林前十一25:「祝謝了,就擘開,說:“這是我的身體,為你們舍的(注:“舍”有古卷作“擘開”)。你們應當如此行,為的是紀念我。”」
一、常常紀念主
1、我們很容易忽略
2、我們很容易忘記
歷史告訴我們人最容易忘記神的話
3、現實告訴我們人最容易忽略神恩典
二、常常如此行
1、這樣行我們就更體會神的心
2、這樣行我們就更體會神的愛
──王永悅
【論聚會 哥林多前書11章】
一丶聚會須知基督是頭11:1-3
二丶聚會姐妹必須蒙頭11:4-6
三丶聚會弟兄不需蒙頭11:7-10
四丶聚會之人同源於神11:11-12
五丶聚會男女規規矩矩11:13-16
六丶聚會不可混亂聖餐11:17-22
七丶聚會擘餅紀念恩主11:23-26
八丶聚會聖餐必須按理11:27-34
── 作者不詳
【第十一章章題──蒙頭與擘餅】
第四段 訓導(11:1-16:24)
蒙頭與擘餅(11:1-34)
1.婦女蒙頭問題(11:1-16)
A.按教會的秩序來說女人應該蒙頭(11:1-7)
B.按創造的先後說女人應順服男人(11:8-12)
C.按當時的傳統觀念來說婦女應該蒙頭(11:13-15)
D.小結:沒有辯駁的規矩(11:16)
2.記念主的聚會(11:17-34)
A.責備其聚會之混亂(11:17-22)
B.記念主聚會的意義(11:23-26)
C.要怎樣記念主(11:27-34)
―― 陳終道《新約書信讀經講義》
【聖餐(23~32節)】
一、信徒所記念的――耶穌基督(24~25節)
二、信徒所表示的――釘十字架(26節)
三、信徒所盼望的――救主再來(26節末句)
―― 丁良才《經題模範》
【哥林多前書第十一章】
一、婦女蒙頭(十一2∼16)
二、主餐(十一17∼34)
三、錯誤(十一17∼22)
四、提醒當初設立的原意(十一23∼26)
五、應有的後果(十一27∼34)
——《丁道爾聖經注釋》
【哥林多前書第十一章】
一、不可缺的謙遜有禮(十一2-16)
二、不正當的宴會(十一17-22)
三、主的晚餐(十一23-34)
――《每日研經叢書》
【哥林多前書第十一章】
一、關於婦女蒙頭(一一2∼16)
二、關於主餐(一一17∼34)
——《活石新約聖經注釋》
【哥林多前書第十一章】
一、平等不是一模一樣(十一2∼16)
二、不能相合的團契(十一17∼22)
三、主的晚餐(十一23∼34)
1.它是一項紀念儀式(24∼25)
2.它是一個見證,向世界證明他們是何等重視“主的死”
3.它是大家團契的一個機會(29∼30)
――《新舊約輔讀》
【哥林多前書第十一章】
一、所定下的原則(3)
二、原則運用在哥林多教會中(4-6)
三、保羅解釋他所說的(7-12)
四、保羅的警告(13-16)
五、使徒的責備(17a)
六、哥林多教會混亂的情形(17b-22)
七、主餐的設立及意義(23-27)
八、如何預備守主餐(28-34)
──《摩根解經叢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