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blia Todo Logo
聖經-註釋
- 廣告 -



約伯記 11 - 章短篇信息

約伯記 11

 

約伯記第十一章短篇信息

 

目錄:

約伯記箋記(十一章)(于中旻)

瑣法第一次發言(臺北基督之家)

約伯記第十一章(康來昌)

約伯記第十一章(黃登煌)

瑣法的智慧(11120)(香港讀經會)

 

 

約伯記箋記(十一章)(于中旻)


  心與手

  你若將心安正,又向主舉手(伯一一:13

  手是人身最有用的肢體,人類文化中,許多的作為,都是手所完成事功的紀錄。但誰都知道,手不能自己獨立運作,是受心思的支使。人的過犯,都是錯誤的思想和行動造成。
  瑣法參與辯論,並不像溫和圓熟的以利法,說到屬靈的經歷;也不像比勒達,根據歷史的資料;而是以他自己智者的權威,指責約伯思想行動有罪,判定約伯有罪受神處分,而且罰得還不夠重。這樣定罪的語氣,雖然是勸導方式,但對於苦難中的人,該是多麼嚴重的打擊!

  你若將心安正,又向主舉手;
  你手�堶Y有罪孽,就當遠遠的除掉,
  也不容非義住在你帳棚之中。
  那時你必仰起臉來,毫無斑點,
  你也必堅固無所懼怕。(伯一一:13-15

  這些人所據以立論的,是看到全能者的作為,對於祂的本性,即使不是一無所知,最多也不過是所知不多。但瑣法竟然像是查驗人心的,指示人要心清手潔(雅四:8)。人如果以教條而自滿,不承認世界上還有超出自己知識界域以外的事,不知而自以為知,造成虛驕,自己進步無望,也難以幫助人。實際上神的先知以利沙,有時需要誠實說:“耶和華向我隱瞞,沒有指示我。”(王下四:27)這正現出了人是人。保羅曾說過:“據我看來…按我的意見…我也想自己是被神的靈感動了。”(林前七:26,40)這不會被誰看輕,誠實能幫助人。
  瑣法的話,對於罪孽深重的人,是合宜的建議;但從序幕開始,我們就知道,約伯雖非聖潔無罪,卻不是因罪受苦;何況總是該留下恩典的餘地。
  他假定約伯因有罪而受苦,就描繪出悔改的光明前景:除去罪孽,看看家中有甚麼貪污勒索的不義之財,要清楚賠還,不要跟不義的人來往,一切問題就煙消雲散。對於信主的人,認罪賠還是應當的,卻不是從此無憂的保證,這是他過分誇大的應許,不是根據神的話。這正與約伯的境況相反。許多年之後,使徒保羅傳的福音信息,不是與此相反,而是更進深了一步:“堅固門徒的心,勸他們恆守所信的道;又說:‘我們進入神的國,必須經歷許多艱難’。”(徒一四:22)到今天,仍然有許多因義而受苦的人,在天國的窄路上。

 

 

瑣法第一次發言(臺北基督之家)

 

經文:伯十一章

在約伯三個朋友當中,瑣法是最傲慢自負的。以利法注重「個人經歷」、比勒達注重「聖賢傳統」,瑣法則注重「自己的意見」,所以他的言論如家長訓話式,像個權威主義者。瑣法在旁聆聽兩個朋友與約伯的對話,又目睹約伯「頑梗惡劣」的態度,因而怒氣填膺,甚至用謾駡的語氣,責備約伯「多嘴多舌」(第2節)、是「虛妄的人」(12節)、「毫無知識」(12節),像「野驢的駒子」,所以他的言詞是粗俗魯莽,他甚至威嚇約伯說:「願神親口說話來攻擊你」(第5節)。他來的本意是要安慰約伯,卻反成了約伯的攻擊者。這是何等值得我們這些想要去幫助受苦中的人的鑒戒啊!所以我們從瑣法的身上得著兩個教訓:

第一、 我們必須學習「用愛心說真理」。以弗所書四章15節保羅要我們「用愛心說誠實話」,也就是「用愛心說真理」的意思。瑣法見兩個朋友無法說服約伯,所以挺身而出,以真理勇士的姿態來教訓約伯,他認為約伯所以這樣「狂妄」,完全是因為神責罰得太輕。所以第6節他提到,他希望神親自開口來攻擊約伯,降更多的災給他。何等可怕的事!第6節瑣法警告約伯說:「當知道神追討你,比你罪孽該得的還少」!當瑣法以為自己正在為「真理」作戰時,他實際上卻幾乎成了撒旦的幫兇了!撒旦已經用盡了一切的惡毒加害於約伯,瑣法卻仍然認為約伯的苦難「太輕」!我們當留意──當人自以為是維護真理時,心胸有時會變得極其殘忍。我們從聖經中看見保羅和那些猶太教徒都曾經為了自以為的真理大發熱心,逼迫基督徒,中世紀的教會也有許多自以為維護真理的,卻作出最殘忍的事來。求主幫助我們「用愛心說真理」,包括當我們在傳福音的時候,有時候我們聽見人誤解我們的信仰時,我們也可能言語就失去了溫柔了!所以彼得特別提醒我們要以「溫柔敬畏的心回答各人」(彼前四章15節)!

第二、 我們要求主教導我們如何「用言語來扶助疲乏的人」。以賽亞五十章第4節先知禱告說:「主耶和華賜我受教者的舌頭,使我知道怎樣用言語扶助疲乏的人」。我們從約伯的三個朋友身上可以看見這件事的重要!也許我們覺得扶助疲乏的人應該很容易,只要把一些真理告訴他們,只要他們願意遵行神的真理,他們就會得安慰了,但是事實卻不儘然,我們從約伯的三個朋友的講論中聽見,他們說的話很多都是真理,但是不但沒有扶助約伯,更是加增他的痛苦。因此先知禱告說:「求主賜給我受教者的舌頭」!當我們去幫助疲乏受苦之人時,我們需不斷地求主教導我們,給我們當說的話語,我們的話語才能如同荒漠中的甘泉!

 

 

約伯記第十一章(康來昌)

 

第一輪對話:瑣法的話

十一1-3  1拿瑪人瑣法回答說:2這許多的言語豈不該回答嗎?多嘴多舌的人豈可稱為義嗎?3你誇大的話豈能使人不作聲嗎?你戲笑的時候豈沒有人叫你害羞嗎?

瑣法覺得約伯在戲笑他們

我們看到這個模式不斷出現:安慰人的時候,雙方的火氣都越來越大,這雙方都犯了錯。我想,甚至這三個朋友是為了維護神而責約伯,但這種自義(或是為神發義怒),恐怕神還是不喜悅的;何況他們的神學很多地方也還是很膚淺、很狹窄。約伯火氣來了,瑣法的火氣也來了:你誇大,你戲笑!(其實約伯那裡在戲笑?你說他在諷刺還差不多。)瑣法就是覺得約伯在戲笑他們。

十一4-5  4你說:我的道理純全;我在你眼前潔淨。5惟願神說話;願他開口攻擊你,

瑣法生氣,願神來攻擊約伯

他為什麼說這話?因為他們雙方攻擊越來越強烈。約伯覺得他對;三個朋友覺得他們對,越講就越劇烈。實在,用話也可能進入到這種劇烈,因為約伯受的苦是極端的苦,約伯這人又極端正直;這三個朋友又是極端想維護神權威、又想來幫助約伯。想「維護神權威」,就是(神如果是他們想得那麼膚淺):一定「惡有惡報、善有善報」。這是對的、一定的,但是因為在今生的報應並不是那麼明顯(神在將來會有完全的,在今生也是;如果有信心,你會覺得祂的報應、帶領都很好,但如果我們如果用物質、肉體來衡量,也就是不用信心來衡量的話,或覺得祂不好。),所以這三個朋友要維護神就很難了,因為在人間很難有他們想像的這種報應。很難,不僅在神學上會有爭吵,因為這直接涉及到約伯的遭遇,所以約伯就覺得你們是在攻擊我。你們原是來安慰我的,結果講一番道理又是更攻擊我:神是公平的,那我受苦是應該、活該的?而且受這麼大苦,我就是很惡、很壞了?你們實在是可惡。瑣法這樣一聽,覺得你這樣攻擊神還攻擊我們,那願神來攻擊你。

十一6      並將智慧的奧祕指示你;他有諸般的智識。所以當知道神追討你比你罪孽該得的還少。

瑣法說不清,願神自己來說

這恐怕也是有一點承認自己沒辦法,「並將智慧的奧祕指示你」就是我說不清楚了,神的智慧是奧秘。當然用「奧秘」這個字的時候(神學家很不喜歡用「奧秘」),就好像遮羞布一樣,講不清楚就用奧秘來擋。我們還是應該盡量用理性來講得很清楚。我想瑣法也承認他不太能講得清楚,所以就說「智慧的奧秘」。就是我們也講不清楚,願祂指示你吧!但我們也來指示、指示就是了。

「他有諸般的智識。所以當知道神追討你比你罪孽該得的還少。」這個話當然也是對,以斯拉記九章13節:以斯拉在神面前禱告說:「你向我們所追討的罪孽、你給我們的刑罰,是遠遠低於我們應當受的、輕於我們罪所當得的;然後你又給我們留下這些人」。詩篇一零三篇10節更是我們熟悉的:「他沒有按我們的罪過待我們,也沒有照我們的罪孽報應我們。」這個我們實在應該記得,祂沒有按我們的罪過待我們,我們是非常罪孽深重的;神對我們已經夠寬大了。最好的人應該得到的刑罰,都是應該比現在我們看到的還要更多、更多,沒有一個人是義人的。

十一7      你考察就能測透神嗎?你豈能盡情測透全能者嗎?

人太渺小,不能測透全能神

 這我們多次談過:在約伯記五章9節、詩篇一四五篇3節、羅馬書十一章33節,都講到神的智慧:神不是我們這渺小的人用我們理性來考察,就考察得了的;就算在神的啟示之下,我們也有好多好多無法測度,只能繼續不斷的讚美著:「耶和華本為大,該受大讚美;其大無法測度。(詩1453)」真是太偉大了,測不透。後來在約伯記卅八章1節到四二章6節也是講我們人測不透神。但不要把「人測不透神」就瞭解成無情無義、無邏輯、無理的,而只是我們很渺小。我自己不太敢像有位神學家Gordon H. Clark那樣講到說:「神就是邏輯,甚至就是那種不矛盾律的邏輯,就是最合理的:AB A=C,則一定BC;神就是這種絕對合邏輯的。」我不敢這樣講,神是絕對合邏輯的,但會不會有的時候是所謂的超越?我不太敢這樣講。但我也不敢像有的人講:神超越邏輯,我覺得那也是不通的,邏輯、矛盾律一旦被違反,那我們什麼都不能談了。Gordon H. Clark這一點在邏輯上我們很難辯駁他,但我也覺得神是非常偉大,非我們能限制住的。我在這裡又講,有的人說:「神這麼偉大,豈是我們那小小的邏輯能限制?」這話都不能講,因為你們一旦講話不合邏輯的話,那不要談什麼了。這一點我又同意Gordon H. Clark。我們很渺小,我想大家都同意,連Gordon H. Clark都承認,我們非常非常渺小,不能盡情測透全能者;祂的作為絕對合邏輯、絕對良善、絕對智慧,只是我們太渺小。

十一8-9  8他的智慧高於天,你還能做什麼?深於陰間,你還能知道什麼?9其量比地長,比海寬。

神的愛長闊高深

這在新約以弗所書三章18節,講到說神的愛是長闊高深;如果神使我們心裡的力量剛強起來,我們就愛心有根有基,明白基督的愛是長闊高深、無法想像的。

神寬容、等人悔改

十一10      他若經過,將人拘禁,招人受審,誰能阻擋他呢?

 祂要招人來受審、祂要說人的錯,在我們每個人身上都可以看到很多的錯誤;我們不能阻擋祂,因為祂是很公平、很正確的。

十一11      他本知道虛妄的人;人的罪孽,他雖不留意,還是無所不見。

 事實上我們可以說,人都是虛妄的;「他雖不留意,還是無所不見」當然不是祂不留意,神什麼都知道,但很多地方祂是很寬大的在寬容我們。祂不是不知道,是無所不見,祂只是等著你悔改;悔改就不算了,不悔改就算得清清楚楚。

十一12     空虛的人卻毫無知識;人生在世好像野驢的駒子。

 人真的是野驢駒子,很愚蠢。我們不知道祂、沒有知識,常常就我們所想、所看的,在那裡說祂沒有在鑒察,其實祂有。

瑣法講得對,但應用太狹窄

下面講的也很對,不過就是應用得太狹窄的一個神學,就是「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真是一點都沒有錯,只是善報、惡報因為在神永恆的手中,我們在今生物質上的報應不一定是那麼明確;我幾乎敢說一定是不那麼明確。話下面講到的都很對,但我們要想到,是在永恆裡面才能完全、在信心中才能阿們。

瑣法說,你若正直就穩固不怕且得福

十一13     你若將心安正,又向主舉手;

 瑣法這樣說:「舉手」,就是信靠祂,詩篇八十八篇9節,「耶和華啊,我天天求告你,向你舉手。」就是一種呼籲的心:神哪,我要你,我要你,求你幫助我。詩篇一四三篇6節,「我向你舉手;我的心渴想你,如乾旱之地盼雨一樣。」詩篇四十四篇20節那裡說:如果我向別的神舉手、如果我忘記了神。也就是舉手還是求告、倚靠,只是加上一個動作。

十一14     你手裡若有罪孽,就當遠遠地除掉,也不容非義住在你帳棚之中。

你真的是心安正,行得正直,向著神,若手裡有罪孽就遠遠的除掉;把他除得遠遠的,不要再犯了。「也不容非義住在你帳棚之中」這帳棚當然是你居家之處,更是你自己的心,不要再有這些不義的東西。

十一15     那時,你必仰起臉來毫無斑點;你也必堅固,無所懼怕。

那麼你可以仰臉、不懼怕;只要是心正,你不要怕。這個沒有錯,但第一個我們

活在世上總還有我們想不到的事情:你很義,就像大衛很義,還是有掃羅突然要殺他;司提反很義,也是還有人要殺他的情形。當然你可以不懼怕,但攻擊還是會有。

十一16     你必忘記你的苦楚,就是想起也如流過去的水一樣。

 你會忘記你的苦楚,以賽亞書六十五章16節講到,到最後以色列所有的人是:「在地上為自己求福的,必憑真實的神求福;在地上起誓的,必指真實的神起誓。因為,從前的患難已經忘記,也從我眼前隱藏了。」多麼好,我們能夠徹底忘記過去的一切。在主的恩典中我們是可以忘記;甚至如果記得,我們也可以覺得這裡面真是充滿了祝福。

十一17     你在世的日子要比正午更明,雖有黑暗仍像早晨。

 以賽亞書五十八章10節,「你心若向飢餓的人發憐憫,使困苦的人得滿足,你的光就必在黑暗中發現;你的幽暗必變如正午。」那裡是在講到說我們除掉罪孽、行義,神就恩待我們。我想我們沒有辦法行義才得到神的恩待;而是神先恩待我們,我們才能行義。在這裡瑣法講的行義就是說:神會有恩典,讓你非常的明亮;雖然經過黑暗,仍然像早晨一樣。

十一18     你因有指望就必穩固,也必四圍巡查,坦然安息。

 有盼望就穩固,那真的是要一個很堅定的盼望才有穩固;因為知道那個盼望(也就是將來會很好),所以現在就穩固。「也必四圍巡查,坦然安息。」在四處看的時候、四圍巡查不是在看什麼惡人搗蛋,而是有一個穩妥的心:我看四周都是安全、穩固,可以安穩的睡眠。

十一19     你躺臥,無人驚嚇,且有許多人向你求恩。

 「你躺臥,無人驚嚇,」更是一個神的兒女所有的福氣了。詩篇第三篇5節,「我躺下睡覺,我醒著,耶和華都保佑我。」;詩篇第四篇8節,「我必安然躺下睡覺,因為獨有你耶和華使我安然居住。」;箴言三章24節,「你躺下,必不懼怕;你躺臥,睡得香甜。」神讓信靠祂人能安然入睡。「無人驚嚇」在西番雅書三章13節,「以色列所剩下的人必不作罪孽,不說謊言,口中也沒有詭詐的舌頭;而且吃喝躺臥,無人驚嚇。」活著一個聖潔、善良的生活,而且能夠很安然的入睡。「許多人向你求恩」詩篇第四十五篇12節,「推羅的民(原文是女子)必來送禮;民中的富足人也必向你求恩。」還有撒母耳也是一樣,神說以後以利的子孫會向他求恩。信靠神的人(或者說行得正的人)會很豐富,別人會向他求恩。

十一20     但惡人的眼目必要失明。他們無路可逃;他們的指望就是氣絕。

 這段話我已經講過,講得是沒有錯,不過實在我們要從永恆、從信心的觀點才能看到這是隨時可以應用的,否則我們會看到人間有很多跟這相反的情形。當然我們不因此懷疑神,但要知道這不是我們每個人在今生都可以經歷到的;就算有信心,也只是經歷到神給我們的那平安,並不是說我們就不會遭遇到禍患。

 

 

約伯記第十一章(黃登煌)

 

第六課瑣法對約伯第一次的諮商

瑣法在旁聆聽二友與約伯的對話,目睹約伯不只不聽二友的勸言,反而自認無辜,質疑神為何刑罰他;認為約伯的態度簡直「褻瀆神」,因而怒氣填膺地譏評並謾駡約伯「毫無知識」,像「野驢的駒子」伯十一12)

他來見約伯的本意是要安慰約伯,卻反而無情地攻擊約伯。他的言論可分三部分來討論:(瑣法嚴責約伯狂妄(伯十一 1~6); (二)瑣法批評約伯的論點(伯十712);(三)瑣法力勸約伯悔改伯十一1320)

 

瑣法嚴責約伯狂妄伯十一 1~6)                      

瑣法一開□便重責約伯犯了四大罪狀(伯十1~4);接著瑣法三度求神處治約伯伯十一56)

 

1.瑣法嚴責約伯犯了四大罪狀(伯十一1-4)

瑣法在伯十一 1~4嚴責約伯犯了四大罪狀:(一)多嘴多舌;(二)說話誇大;(三)輕慢戲笑;和(四)自以為義。茲分「內容」和「評論」來討論瑣法對約伯所指責的每項罪狀。

A.多嘴多舌

a.內容

拿瑪人瑣法首先指責約伯多嘴多舌,他說:「這許多的言語豈不該回答嗎?多嘴多舌的人豈可稱為義嗎?(伯十一2)

「多嘴多舌」:指約伯說話未經過思想,也未經證實,只是伶牙利齒找藉口。

「豈可稱為義麼」:約伯一味自辯無辜,卻不認罪;被定罪受刑罰實在有理

b.評論

約伯聲稱他無辜伯六30,九20~21,十7 ),與神對他的稱讚一致(伯一8,二3 ) ,也與作者對他的評論一致22 ,二10),並非約伯一味的自辯瑣法卻指責約伯多嘴多舌,該被定罪,該受刑罰;不只違背事實真相,更是在約伯受苦的傷□上灑鹽

B.說話誇大

a.內容

瑣法接著在伯十一 3a指責約伯說話誇大,他說:「你誇大的話豈能使人不作聲嗎?

「你誇大的話」:驕傲的話;瑣法認為約伯面對以利法比勒達的勸言,不只不服,反而提出辯駁,企圖壓倒他們,在高傲。

「豈能使人不作聲麼?我瑣法豈能不出面駁斥約伯你的錯繆,為二友主持公道麼?

b.評論

由於急於洗刷自己的冤屈,約伯在辯駁二友的觀點時□氣難免激動瑣法根據約伯「反駁二友的勸言而立意站出來為二友主持公道,顯然瑣法的觀點與二友的觀點相同或相近換言之,瑣法與二友一樣,都認定約伯受苦一定是他犯罪的結果如此一來,瑣法豈不是將「無辜」的約伯硬當作罪犯?他豈不是把為二友申冤建立在「冤屈約伯的基礎上?他憑什麼這麼作呢?

c.輕慢戲笑                                                                             

a.內容

瑣法在伯十一 3b繼續指責約伯,說:「你戲笑的時候豈沒有人叫你害羞嗎?」

你「戲笑」的時候:指輕慢神;以利法認定「耕罪孽種毒害的人,都照樣收割」(伯四8);比勒達則聲稱「神豈能偏離公平?全能者豈能偏離公義?(伯八3 ) 二友的立場都暗示約伯受苦是犯罪的結果但約伯卻駁正朋友的立場,且一再表明無辜看在瑣法眼中,約伯此舉是輕慢神對神不敬甚至向神挑戰

「豈沒有人叫你害羞嗎?」面對約伯你如此輕慢神,我怎能不指責你的過錯,使你知錯而自覺慚愧呢!

b.評論

根據神對約伯的稱讚(伯一83)和作者對約伯的評論(伯一22,二10),顯然約伯受苦並非因為犯罪,瑣法又怎能藉著指責約伯的過錯叫約伯害羞來維護「神的公義」?除非他硬將「無辜」的約伯當作罪犯。可是如此一來,瑣法豈不是為了維護「神的公義」而違背神對約伯「受苦並非因為犯罪的看法?

D.自以為義

a.內容

瑣法引用約伯自認無辜的話責備約伯自以為義他在伯十一4對約伯說,「你說:我的道理純全;我在你眼前潔淨。」

「我的道理純全」:「道理」可指對人的教訓(約伯素來教導人,伯四3~6),也指對神的信仰「純全:無可指責「我在禰眼前潔淨」:心思意念和行為在神眼中沒有差錯。

瑣法根據約伯自認無辜的話而以伯十一4這二句話歸納出約伯面對受苦所持的立場:我無辜,神為什麼刑罰我?在法眼中,約伯如此質疑神,簡直在褻瀆神因為瑣法認為約伯的質疑等於否認神的公正,定神有罪

b.評論

約伯問神,說:「我無辜,神為什麼刑罰我?」這是約伯神訴說他的困惑期望神幫助他從這困惑中走出來瑣法之所以會認為這樣的質疑等於否認神的公正,定神有罪,那是因為他認定約伯有罪,約伯不只不認罪,反向神抗辯瑣法至少犯了三項錯誤:不只誤會約伯,也不知道受苦不等於受罰,更不知道受苦背後可以有種種不同的原因

2.瑣法三度求神處治約伯(伯十一5~6)

瑣法無法容忍約伯對「神公正」的質疑,因而三度求神處治約伯:一)願神攻擊約伯;(二)願神將智慧的奧秘指示約伯;(三)願神追討約伯的罪孽茲分「內容」和「評論來討論瑣法求神對約伯的每項處治

A.願神攻擊約伯

a•內容

瑣法在伯十一5說,「惟願神說話願他開□攻擊你」「攻擊你」(immak)意思是「反對你」;瑣法求神說話,反駁約伯的無稽,好叫約伯知道他聲稱無辜是錯得多麼離譜

b.言平

若瑣法知道神二度稱讚約伯「敬畏神,遠離惡事(伯8 ,二3),他若知道約伯記作者在聖靈默示下二度評論約伯在受苦中卻「不犯罪」(伯一22 10),他就會發現錯得多麼離譜的人不是約伯,而是他自己

B.願神將智慧的奧秘指示約伯

a.內容

瑣法在伯十一 6a繼續說:「並將智慧的奧秘指示你;祂有諸般的智識。」

「智慧的奧秘」:對瑣法而言,神智慧的奧秘就是「神追討你比你罪孽該得的還少」伯十一 6b) 。神是公義的,必追討人的罪;但神也是恩慈的,對人罪孽的追討總比該得的刑罰來得少瑣法認為約伯沒有這樣的智慧,才不知感恩,反而質疑神是否公義因此他求神將這「智慧的奧秘」指示約伯,使約伯在羞愧交加中播然醒悟

b•言平

神公義中有恩慈,這是對的;但瑣法將這觀點應用在約伯身上,認為神對約伯罪孽的追討比他該得的刑罰來得這使自認無辜的約伯極欲洗刷冤屈,也使受苦中的約伯百□莫辯瑣法以真理來責備一個無辜的人,對無辜者將造成雙重的傷害

C.願神追討約伯的罪孽

a.內容

瑣法末了對約伯說:「所以當知道神追討你比你罪孽該得的還少。」(伯十一6)瑣法的意思是:現今神對約伯的刑比他該受的刑罰輕,可見神對約伯有相當的恩慈;瑣法弦外之音是:願神收回對約伯的恩慈,照著約伯所犯的罪,給予該得的刑罰

b.評論

瑣法既然看到約伯家破人亡,又看到約伯因全身長滿毒瘡而認不出他來,卻對約伯說出「你受的苦還不夠」這種話且三度求神降重罰於約伯身上。諮商師對受苦中的個案,可以這麼冷酷無情嗎?他又憑什麼把約伯受苦說是神追討約伯的罪呢?

 

瑣法批評約伯的論點伯十一 7~12)                

瑣法從約伯回答以利法和比勒達的話裡,歸納出約伯心中存有二個主要的論點:一)神為什麼使我受苦伯八207) (二)聲稱自己無辜(伯六30 ,九21,十7)瑣法針對約伯這二個論點,提出批評:一)批評約伯「要明白神使他受苦的原因」是癡人說夢;(二)批評約白「自稱無辜」真是一頭野驢

 

1.批評約伯「要明白神使他受苦的原因」是癡人說夢

我們先討論瑣法批評約伯論點的內容,接著加以評論

A.內容

瑣去在伯十一79批評約伯「要明白神使他受苦的原因 (伯八20 ,十7)是癡人說夢,徒然顯明自己的無知瑣法因此向約伯提出四個問題:

a.你考察就能測透神嗎?伯十一7a)

「考察」指深度查究;神全知全智,祂的智慧遠遠超過有限的人所能理解,人怎能測透昵?瑣法藉此暗示約伯,你要明白神為什麼使你受苦,那是不可能的。

b.你豈能盡情測透全能者嗎?伯十一7b)

人有限,神無限;因此,人想測透全能者的心意,那是以「有限測度「無限」,根本就不可能。瑣法再度提醒約伯,你要明白神使你受苦的原因,那是癡人說夢,不合實際。

c.他的智慧高於天,你還能做甚麼?伯十一8a)

d.深於陰間,你還能知道甚麼?其量比地長,比海寬

瑣法在伯十一89指出,「天高不可及,「陰間」深不可測,「地」長不可量,「海」寬不可丈;而神的智慧比天高比陰間深比地長比海寬;人又怎能明白神的心意呢!

B.評論

神的智慧難測,這是對的;但他以「就能…豈能還能…能」來質疑約伯,卻沒有勸約伯敬畏耶和華可見他試圖藉神隱密難測的智慧逼約伯認罪但他詢問約伯的□氣,視約伯無智慧伯十一6),又認為約伯不自量力;即使約伯受苦是犯罪的結果約伯會心服□服地認罪嗎?

 

2.瑣法批評約伯「聲稱自己無辜」真是一頭野驢

A.內容

瑣法接著批評約伯「聲稱自己辜」真是一頭野驢(伯十一10~12

他先以「神的全能」提醒約伯,神罰惡的行為,無人能夠阻止他說,「他若經過,將人拘禁,招人受審,誰能阻擋他呢?(伯十一10)他告訴約伯:神鑒察人,出手「抓人、「辦」人,無人能夠阻止,也無法阻止

瑣法接著以「神的全知」提醒約伯:「神罰惡的行為」是公正的他指出,「祂本知道虛妄的人;人的罪孽,祂雖不留意,還是無所不見。」(伯十一11 )瑣法的意思是:無所不知的神,似乎不留意人的作為,卻是無所不見,人細微的罪,祂都看見,人是否「虛妄」:不真實,祂都知道,然後祂加以罰惡暗示約伯不要在「無所不知無所不見」的神面前,老是認為自己無辜;因為神觀察入微,然後才採取罰惡的行動。

瑣法最後以「空虛的人卻毫無知識;人生在世好像野驢的駒子」伯十一12)來警告約伯

「空虛的人卻毫無知識」:頭腦空洞的人,他的虛妄無知是無可救藥的

人生在世,好像「野驢的駒子」:這種牲畜只有野性,沒有頭腦;除非經人馴養成為聽話的驢駒,否則,除了吃草之外,毫無用處;無草就號叫一番約伯在伯六5曾以此自喻。如今瑣法加以套用,暗示約伯愚頑:二位朋友已經將「神賞罰惡」這主題論述得那麼詳盡;而我瑣法又告訴你,人的罪即使隱而未現,無所不知無所不能的神仍可巨細靡遺,査得一清二楚(伯十一 11),又加以刑罰伯十一10) ,使人無法逃脫。約伯,你若還聲稱自己無辜,那你真是野驢不如。

B.評論

瑣法從約伯回答以利法和比勒達的話裡,能歸納出約伯心中存有(一)想明白神使我受苦的原因(伯八20 ,十7) 和(二)聲稱自己無辜(伯六30)這二個論點,瑣法聽到了約伯心中的問題

約伯反復論述這二個議題,顯示約伯深受這二個議題所困擾,這二個議題正是約伯受苦的癥結約伯反復論述,正是向朋友發出求救的信號,期盼朋友能説明他解開心裡的結,使受傷的心靈得著醫治

瑣法雖看到問題,卻沒伸出援手,幫助約伯解開這二個問題的結,反而一味批評約伯,企圖藉著批評使約伯接受他的「罪罰觀」,好俯首向神認罪約伯三度遭到定罪,受傷的心,更是傷痛

 

三、瑣法力勸約伯悔改伯十一 13~20)

瑣法在結束時,以「神的祝福」(伯十15~19)和「神的審判」(伯十 20)力勸約伯悔改伯十一1314)茲分()力勸約伯悔改的內容;和(二)力勸約伯悔改的根據來討論。

 

1.力勸約伯悔改的內容(伯13~14)

根據伯十一 13~14,瑣法從四個角度力勸約伯悔改我們先討論這四方面的勸告,然後提出評論

A.勸告約伯悔改的四項內容                                                     

a.將心安正伯十一     13a)

瑣法首勸約伯「將心安正」,也就是勸約伯當內心清潔動機純正,且當內心堅定倚靠耶和華

b.向主舉手伯十一   13b)

瑣法次勸約伯「向主舉手」,真誠向主認罪,祈求赦免

c.除掉罪孽(伯十一   14a)

瑣法三勸約伯:「你手裡若有罪孽,就當遠遠地除掉」。「手裡的罪」指行為上的罪,「遠遠除掉指完全斷絕

d•不容非義伯十一 14b)

瑣法末了勸約伯:「也不容非義住在你帳棚之中。」「非義」指不義的事,也許是偶像或不接待客旅或其他惡行「帳棚」指家庭

瑣法顯然認為,約伯心裡的意念外在的行為家裡的成員,都有罪;因此認罪悔改,手潔心清歸向神,是唯一蒙福的路 

B.評論

針對瑣法以上對約伯的勸告,我們有二點評論

a.瑣法的勸告是建立在「約伯已經犯了罪,只有悔改才能蒙福的前提下,如果約伯真的是因犯罪而受苦,瑣法的勸告真是一針見血。

b.但瑣法勸告的前提與事實不符(伯一822 310 ) ,因此,約伯不只不服,譏刺朋友是無用的醫生伯十三4)更是激動地期盼能與神爭辯伯十三22)好捍衛自己的清伯十三18)想不到朋友的諮商,不只沒有醫治約伯受傷的心靈,反使他的心靈激動,導致傷口越裂越深

 

2.力勸約伯悔改的根據(伯15-20)

瑣法力勸約伯悔改的根據有二:「神的祝福」和「神的審」。我們將先討論這二方面的根據,然後提出評論

A. 二項根據的內容

a•神的祝福伯十一1519)

瑣法以「神應許六大祝福」伯十一 15~19)來鼓勵約伯悔改。

(a)仰起臉來

瑣法對約伯說:「那時,你必仰起臉來,毫無斑點」(伯十一15a)。「仰起臉來」:表明罪既乾淨,可以坦然無懼「斑點」喻羞恥,「毫無斑點」指羞恥盡都成了過去

(b)堅固無懼

瑣法接著對約伯說:「你也必堅固,無所懼柏」(伯十 15b) 。罪得赦免,使你如同端正的人心安理得(伯一1 ) ,坦然無懼

(c)忘記苦楚

瑣法又說,「你必忘記你的苦楚,就是想起也如流過去的水一樣」伯十一16)「流過去的水喻指「苦惱」,一旦流過去,就消逝不見了悔改的人,罪既蒙赦免,苦惱也必因「苦盡甘來」而忘懷了

(d)生活光明

瑣法繼續說,「你在世的日子要比正午更明,雖有黑喑仍像早晨」伯十一17)「比正午更明形容前景光明,真正悔改進一步使約伯如麗曰當空;「雖有黑暗,仍像早晨」:早晨一來,黑暗就消逝了瑣法藉此暗示,約伯的苦難雖然還未過去,但前景充滿希望

(e)穩固安息

瑣法指出,「你因有指望就必穩固,也必四圍巡査,坦然安息」(伯十一 18)

你因有指望就必「穩固」:有真正的安全感;「也必四巡查,坦然安息」:睡覺之前,先四圍巡查,安全無虞,才躺下入眠瑣法告訴約伯,你的前景充滿希望,這希望使你能坦然入睡

(f)多人蒙恩

瑣法末了說,「你躺臥,無人驚嚇,且有許多人向你求恩」(伯十一19)約伯不只可以安然入睡,更將回復先前在社會裡的尊崇地位。

b.神的審判伯十一20)

為促使約伯悔改,瑣法除了以「神的祝福」來激勵約伯,也以「神的審判」來警告約伯。他在伯十一20指出,「但惡人的眼目必要失明他們無路可逃;他們的指望就是氣絕。」

惡人的「眼目必要失明」:沒有盼望,沒有明天;「無路逃」:找不到避難所而走投無路;「他們的指望就是氣絕」:陷入絕境瑣法藉此警告約伯應當悔悟

B.評論

我們對瑣法力勸約伯悔改的根據,有二項評論: a.瑣法以「神的祝福」和「神的審判來力勸約伯悔改(伯十一 13~14),可見他的論點建立在「神賞善罰惡」這公義觀上,且特別強調「神罰惡」伯十一6)這觀點;比二友還強烈地暗示約伯受苦的原因是「犯罪」。

神是公義的神,這是正統的信念;但瑣法不能誤用正統念來冤枉約伯,硬指約伯違反這個正統的信念,然後軟 (神的祝福硬(神的審判)兼施,硬逼約伯認罪悔改

b瑣法力動約伯悔改的根據,就「神的祝福這部分來看,簡直就是約伯受苦之前從神所領受的祝福如此一來瑣法的勸誡反使約伯感到不堪回首,對約伯造成二度傷害

至於「神的審判這部分,瑣法提到「惡人的眼目必要失明」、「他們的指望就是氣絕」,似乎警告約伯:你若一直自認無辜,你的終局就是如此約伯在茲念茲的事就是「還我清白」,瑣法的警告不只大大刺傷約伯的心,也引起約伯憤慨的反擊

 

問題討論                                                            

1.根據伯十一1~4,瑣法嚴責約伯犯了哪四大罪狀?瑣法如此責備約伯,能夠幫助約伯走出痛苦嗎?

2.根據伯十一5~6,瑣法三度求神怎麼處治約伯?瑣法這樣作,能夠幫助約伯走出痛苦嗎?

3.根據伯十一712,瑣法批評約伯心中所存的什麼論點?瑣法如此批評約伯,能夠幫助約伯走出痛苦嗎?

4.瑣法如何以「神的祝福」伯十一15~19)力勸約伯悔改(伯十1314) ?有效嗎?為什麼?

5.瑣法如何以「神的審判」伯十一20)力勸約伯悔改?有效嗎?為什麼?

 

 

瑣法的智慧(11120)(香港讀經會)

 

祈禱:  神啊,多謝你沒有按著我的罪對付我,否則我還能站立得住麼!

 

約伯的第三位朋友是瑣法,他以神的奧秘難測向約伯發出諫言,他不認為約伯的受苦是因著自己犯了罪,自招神的刑罰。不過要找出它的原因又談何容易,因為神的作為是何其難測(48),所以約伯向神發出挑戰性的說話是不應該的(3)。神有超越難測的智慧,而世人卻是虛妄的,並且活在虛空之中,有如「野驢的駒子」(12),這種動物野性難馴,極為愚妄;世人也是如此。

首先,瑣法勸勉約伯要心術正確,除去罪孽,才可以向神舉手禱告(1314),過表裡一致的信仰生活。這樣,只要他心地光明,行為磊落,便能無所懼怕,亦能克服苦難,甚至能視之如流水,很快便消逝而去(1516);儘管黑夜痛苦的日子仍在,但心中滿有盼望,因為黎明即至(1718)。如此,約伯便可安然睡覺,他強而有力的生命力反使別人求助於他(19),對比起惡人的結局,他們眼目失明,即看不見希望,正是走投無路、絕望而終的可憐結局(20)。

瑣法的說法比起他的兩位友人來得合宜,因為事實上約伯的苦難是與神的公義及他個人的罪無關。不過,由於約伯受苦之原因不明,瑣法惟有訴諸於神的奧秘和祂那高深莫測的智慧。約伯所能夠做的,便是竭力保守自己過表裡一致、敬虔聖潔的生活,這必定能確保他苦盡甘來,至終蒙神祝福。當然,約伯是不會滿意這樣的解說,瑣法的一番話約伯早已經知道。對於約伯來說,以上所言並不能帶給他真正的安慰。當然,人人都需要別人提醒,所以瑣法如果能夠用分享性、平等的方式去提點約伯,約伯可能會易於接受他的忠告。義正詞嚴的教訓有時的確會帶來相反的效果。

 



跟著我們: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