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blia Todo Logo
聖經-註釋

- 廣告 -



詩篇 100 - 章例證與靈感集錦

詩篇 100

 

詩篇第一百篇拾穗

 

【詩一百篇題註】「稱謝詩。」

          這首簡短卻深受喜愛的詩篇呼籲所有人來讚美和敬拜“耶和華”(參看創二4的腳註),因為祂是神(1~3),又因為祂本為善(45)。“稱謝”。本詩篇可能是在聖殿獻感恩祭時唱頌的。參看利未記七章1217節的腳註。―《詩篇雷氏研讀本》

         這是讚美神為王的最後一篇詩(自九十三篇開始)。詩人邀請普天下的人讚美耶和華神,此詩與九十五篇頗多相同處(例如1~26~7)

全詩前半(1~3)和後半(4~5)結構與內容相似,都是先邀請人頌贊神,接上說明理由:因神信實,象牧人看顧屬祂的子民。――《啟導本詩篇註釋》

         這是一篇讚美詩。――《串珠聖經註釋》

         普天下當向耶和華歡呼:最後一首讚美神的(95~100)敬拜頌贊詩,詩人勸勉以喜樂讚美神,理由:①神是創造我們的主(3);②永遠以良善與慈愛待我們(5)――《聖經精讀本》

         從九十三到一百篇,是一組讚美耶和華作王的詩篇。九十三、九十四篇是稱頌神在全地作王;九十五、九十六篇是稱頌神超乎萬神之上;九十七、九十八篇是稱頌神在百姓心中掌權;九十九、一百篇是稱頌神的性情。──《聖經綜合解讀》

         本詩原文用了七個複數的命令動詞:「當歡呼」(1)、「當事奉」(2)、「當來」(2)、「當曉得」(3)、「當進入」(4)、「當感謝」(4)、「當稱頌」(4),代表完全的敬拜。──《聖經綜合解讀》

         「稱謝」:SH 8426,「感謝」、「讚美」。

         本詩有七個複數命令動詞: 1001「歡呼」、 1002「事奉」、「來」、 1003「曉得」、 1004「進入」、「感謝」、「稱頌」。可能是作者故意安排表達「完全的感恩敬拜」之意。──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序言——這是一首出色的勝利感恩詩。從詩95篇開始的一系列詩歌中,本詩達到了輝煌的高潮。本詩邀請地上萬民和以色列人一起,歸屬宇宙範圍的讚美耶和華的行列。因為的慈愛和信實存到永遠。本詩第一節“普天下當向耶和華歡呼”可能是《三一頌》(“讚美神萬福之根”,《頌贊詩歌》57)的原作。由路易士·布儒瓦(Louis Bourgeois)1551年作曲。威廉·基斯於1561年配詞,第一句為“普天之下萬國萬民”。本詩也許是會堂中使用最多的詩篇。她展示神牧養全世界的人,沒有絲毫悲傷的色彩。── SDA聖經注釋

 

【詩一百1「普天下當向耶和華歡呼。」

    歡呼不是指缺乏音感的亂吼,更不是宴樂的歡聲;在崇拜中,這乃是等於向王表崇敬的高呼,或吹號(九十八6),就像九十五1,或與此句非常相似的六十六1。這一節視全地皆屬於神,唱起來能發人深省。譯為各地(如:九十六7,九十七1b;和合:天下)之字,準確來說,並沒有強調地方的分野,只不過是指「全地」,視為一個整體。──《丁道爾聖經註釋》

         「普天下」:原文是「全地」。──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歡呼。見詩661984

  普天下。即“全世界”。 ── SDA聖經注釋

 

【詩一百1~2引言:詩人邀請普天下向耶和華歡呼歌唱。――《串珠聖經註釋》

 

【詩一百2「你們當樂意事奉耶和華;當來向祂歌唱。」

         當樂意侍奉耶和華:神悅納人自發地獻身服事他。這與懷著恐懼拜偶像不同,乃是滿懷對神仁愛、慈悲的喜樂事奉(5112)――《聖經精讀本》

    事奉耶和華的命令,與來到祂面前相等,提醒我們,敬拜的確可以稱為「事奉」(譯註:英文稱崇拜為service)。這是我們向神第一件該做的事,而按其字義看來,這並不是事奉了就了事。羅馬書十二1將其真義表明出來:惟有成為活祭,才算真「敬拜」。希臘文的舊約用這個字來翻譯正式的「事奉」,如:出埃及記十二2526,十三5。而希伯來文和英文一樣,事奉與敬拜為同一個字(service),這個字讓我們不能將這兩方面分開,或只擇其一(順便一提,我們從實際體驗中亦可完全肯定這點,讚美與禱告若與生活隔離,就顯得蒼白乏力,而一切活動亦顯得毫無生氣)

  敬拜當出於樂意,也要用歌唱(這個字意味用滿有把握的聲音大聲唱),這方面請看九十五1的註釋;亦請與以賽亞書四十章以下(如:五十一11)的歡樂之聲比較,那裡所用的字,或其希伯來字根,常流露出得自由的興奮。當然,除此以外,讚美還有更淵遠流長的源頭,以下的頌讚即由此而來。──《丁道爾聖經註釋》

         「樂意」(2)原文是「喜悅、歡樂、高興」。──《聖經綜合解讀》

         「事奉」(2)在這裡是指「敬拜」。在希伯來文裡,「事奉」也可被譯為「敬拜」(賽十九23)、「拜」(王下十19)或「敬奉」(王下二十一21);而在英文裡,主日崇拜乾脆被稱為事奉(Service)。「敬拜」是「事奉」的第一件事,信徒惟有獻上自己成為活祭(羅十二1),才算是真「敬拜」、真「事奉」。──《聖經綜合解讀》

         人若不認識神,就會把主日崇拜當作繁瑣的例行公事(瑪一13)。只有經歷過救恩、蒙神揀選的百姓,才會「樂意事奉耶和華」、「向祂歌唱」(2)──《聖經綜合解讀》

         「樂意」:SH 8057,「喜悅」、「歡樂」、「高興」。

         「歌唱」:SH 7445,「喜樂」、「讚揚的響亮呼喊」。──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這是本詩的主調。── SDA聖經注釋

 

【詩一百3「你們當曉得耶和華是神;我們是祂造的,也是屬祂的;我們是祂的民,也是祂草場的羊。」

         我們從祂創造的能力,以及祂如牧人看顧以色列,可見耶和華是真正的神。―《詩篇雷氏研讀本》

         “曉得”有“承認”的意思。“草場的羊”:君王有“百姓的牧人”之稱(看二十三1),他的國土也就成了“草場”。神為“牧人”常見舊約中,新約尤其普遍(二十三1;參路十五3~6;約十1~18)――《啟導本詩篇註釋》

         讚美的原因:以色列人被耶和華揀選,成為 自己的子民。

          「曉得」:承認。――《串珠聖經註釋》

         神是我們的主,並親手造了我們,知道我們的所有需求與性情。因此以最好的滿足我們,帶我們走義路(231~3)――《聖經精讀本》

    曉得就等於腳下能立穩,這是讚美的先決條件(參,四十23),這種知識是神所賜予的,更可說是祂命定要給我們的。這短短的一節首先提醒我們神是誰(藉耶和華之名啟示出來,透過祂的話語及作為,這個名字顯出豐富的含義);然後指出我們從何而來,又屬於誰:最後則強調我們是處於何等蒙恩的地位。

  本節的中間一行,在現在經文與早期譯本中皆作:「……不是我們自己」。然而幾乎所有的新翻譯都譯為「我們是屬祂的」,其根據為馬所拉經文、某些抄本及譯本。困難在希伯來字的「不是」與「他的」(lo{~lo^)讀起來聲音很像。在這�堥熇媟N思都講得通。但希伯來文的句子,按第二個看法(祂的)比較通順,從AV必須加兩個字來翻譯,就可看出。RSV其實可以不加這兩個字,只要順著原文的文筆翻譯即可:「我們是屬祂的;是祂的子民,是……的羊。」──《丁道爾聖經註釋》

         「曉得」(3)原文的意思是「從經驗中領悟」。「曉得耶和華是神」(3),是人「樂意事奉耶和華」(2)的前提。這知識並不是人自己能領悟出來的,而是神定意指示給蒙揀選的人的(太十六17)──《聖經綜合解讀》

         無知不會產生敬虔,只能產生迷信。信徒敬拜神,不是為了賄賂偶像以交換利益,而是因為:

1.「我們是祂造的,也是屬祂的」(3),神創造了我們;

2.「我們是祂的民」(3),神揀選了我們;

3.我們是「祂草場的羊」(3),神牧養了我們。──《聖經綜合解讀》

         「曉得」:SH 3045,「察覺並看出」、「由經驗中領悟」。 41用此字來描述「同房」。──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我們是他造的。我們需要讚美神,因為接納我們的子民(見詩956;參申32615)

  也是屬他的。根據一些希伯來語文本,塔古姆譯本和希伯來語聖經的邊注。七十士譯本,亞蘭語譯文和英文KJV版則為:“我們不屬自己”。

  。參詩957;見詩231~4注釋。這些崇高的意念使詩人發出感恩。── SDA聖經注釋

 

【詩一百4「當稱謝進入祂的門,當讚美進入祂的院;當感謝祂,稱頌祂名。」

          “他的門”:聖殿的門。“他的院”:聖殿的院宇。進殿的人在各院宇中聚集。――《啟導本詩篇註釋》

         引言:詩人邀請人進入聖殿頌贊神。――《串珠聖經註釋》

         他的門……他的院: “院”指敬拜的處所——聖殿,婉轉表達神居住的地方。 ――《聖經精讀本》

    這個邀請十分簡單,以致或許我們不能領略個中的奇妙。其實這院乃是祂的,不是我們的(參,賽一12必須提醒那些輕慢的人),而祂的門向不潔淨的人是關閉的(啟二十一27)。但現在不僅祂的外院已經開放,甚至連至聖所也可由「又新又活的路」進去,每個人都歡迎。這件事本身已足夠我們讚美,但最後一節又加上更多的原因。──《丁道爾聖經註釋》

         「當稱謝進入祂的門;當讚美進入祂的院」(4),原文是「當以稱謝進入祂的門;當以讚美進入祂的院」(英文ESVNASBKJV譯本)。從聖殿的「門」進入聖殿的「院」,最後是「稱頌祂的名」(4),表示越來越親近神、越來越認識神,最終安息在祂裡面。──《聖經綜合解讀》

         神的「慈愛」和「信實」,都是根據祂自己所立的聖約。只有安息在聖約裡,得著神永遠的「慈愛」和「信實」的人,才能由衷地「感謝祂,稱頌祂的名」(4)──《聖經綜合解讀》

         1004「稱謝」、「讚美」、「感謝」、「稱頌」都是「感謝讚美」的意思。

         1004指的應該是進入聖殿一類敬拜神的地點。──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門……院。可能指聖所,但可以引申到所有敬拜神的場所。

  稱謝。可能指感恩祭(見詩968)。這裡展示心懷感激的敬拜者帶著感恩的禮物來到聖所。

  讚美。“天上充滿讚美的旋律;當天與地接觸的時候,就有音樂與詩歌──‘感謝和歌唱的聲音。’”(參賽513)

  。見詩717注釋。── SDA聖經注釋

 

【詩一百4~5先進入聖殿的唱詩班所唱的歌。 ――《聖經精讀本》

         4~5節列出了應當稱謝、讚美神的三個理由: 

1.「因為耶和華本為善」(5)。我們讚美神首要的原因,不是根據祂的所作,而是根據祂的所是;不是因為得著了神的恩典,而是因為神是配得讚美的神。

2.「祂的慈愛存到永遠」(5)。「慈愛」(5)可譯為「不變的愛」(英文ESV譯本),特指神向祂的百姓信守聖約的「不變的愛」。這是盟約中的用語,表明神的「慈愛」不是無原則的溺愛,而是根據祂與自己的百姓所立的盟約。

3.「祂的信實直到萬代」(5)。「信實」(5)原文是「堅固、忠誠、堅定不移」。──《聖經綜合解讀》

 

【詩一百5「因為耶和華本為善;祂的慈愛,存到永遠,祂的信實,直到萬代。」

          神的美善可見於祂堅定的“慈愛”(參看何二19的腳註)與“信實”。―《詩篇雷氏研讀本》

         讚美的原因:因為耶和華的屬性就是慈愛和信實;兩者都強調耶和華的可信,永不改變。――《串珠聖經註釋》

         人的感情與性情可能有所變化、世界的風俗有所變遷,然而神的慈愛與信實卻永不更改(1181~4)――《聖經精讀本》

    本詩的開頭使我們的視野開闊,而結尾則使我們的眼光放長、期望放遠(善與慈愛的配對)。以下謹引用華滋的詩,第一行將廣度表達得極佳,而「真理」則應指信實,如:RSV。──《丁道爾聖經註釋》

         「本為善」:SH 2896,「好的」、「可喜的」、「美善的」。

         「慈愛」:SH 2617,「善良」、「慈愛」、「喜愛」。此字跟「立約」有關。

         「信實」:SH 5300,「堅固」、「忠誠」、「堅定不移」。──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本為善。見代上1634;代下51373;詩106110711181等。

  他的慈愛,存到永遠。詩136;另見詩1181~429

  直到萬代。指一代接著一代,都享受神的慈愛的信實。神值得我們頌贊,因為創造我們,救贖我們,疼愛我們,為我們提供現在的一切利益和將來的幸福。── SDA聖經注釋

 

【思想問題(100)

 敬拜是否也有向世人作見證的功用呢?參3節。

試從本篇找出敬拜神的正確原因和應有態度。

  ──《串珠聖經註釋》

 



跟著我們: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