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代志下 10
歷代志下第十章綱目
壹、內容綱要
【】
貳、靈訓要義
【】
── 黃迦勒《基督徒文摘解經系列──創世記註解》
叁、其他綱目
【錯誤的選擇】
經文:代下10:1-11
一、難題:需要面對 1-4
1.作王容易治國難 1,他遠遠不如他父親的智慧(代下1:11-13)。
2.眼前的難題 2-4,——耶羅波安代表民從要求減輕勞工的負擔。什麼原因導致這麼大的衝突?(王上11:26-40)
3.負重軛作苦工 4,(王上5:13-15)。
二、想想:再作回復 5
停一停,想一想。把事情考慮周到,再下結論,是一種明智的選擇。古語說:“行事之前要三思”,就是這個道理(箴21:5)。
三、主意:道路選擇 6-11
1.老年人的主意與勸言 6-7,(箴1:8-9;16:24;25:11)。
2.少年人的主意與凶言 8-11,(詩38:12;箴15:28;彼前3:10)。惡言一出,駟馬難追,害人頃國。(傳5:2;箴10:19)
3.王都不用老年人給他出的主意 8,這是羅波安的處事愚昧,沒有才幹治國。這也是分國的前因之一。(弗5:15)
思想:無論大小事情,每當我要決定如何作時,我腦海中有想及神,並祂的吩咐嗎?羅波安王聽信惡言,但今天教會的領袖決不可如此。不要是活就信(箴14:15),須按神旨意牧養屬靈的羊群。(彼前5:2-3)
── 毛南春陽
【無法挽回的定局】
經文:代下10:12-19
一、專橫——情事惡化 12-14
1.第三日他們果然來了——守信,是一個人最基本的品格。
2.不用老年人所出的主意——專橫,使事情惡化,無法挽回。
羅波安王聽信惡言,但今天教會領袖不可如此。因治理者不能聽信惡言,是話都信,(箴14:15),須按神的旨意牧養屬靈的羊群。(彼前5:2-3)。
二、禍根——分裂遠因 15
1.王不肯依從百姓,這事乃出於神——所羅門種下分裂遠因。所羅門曾多行神不喜悅的事,不專心順從神,結果種下分裂的禍根。(王上11:1-13)
2.羅波安不寬待百姓,這事出於神的預言。(王上11:29-36),治理者要待人有恩,不能濫用神權。(林後13:15)。
三、惡果——情欲敗壞 16-19
1.耶羅波安與以色列人的反叛 16,羅波安王失去了民心,從此,分裂局面就形成了。
2.勢局不可逆轉 17-19,從此以色列分裂南北兩國。(傳10:1)
但我們教會總要在神旨中合一。(弗4:3-6,13;腓2:5)
── 毛南春陽
【錯誤的抉擇(十1∼11)】
一、眼前的難題(2∼4)
二、停一停、想一想(5)
三、不聽老人言(6∼11)
——《新舊約輔讀》
【無法挽回的定局(十12∼19)】
一、羅波安專橫使事情惡化(12∼14)
二、所羅門種下分裂遠因(15)
三、耶羅波安與以色列人的反叛(16∼17)
四、局勢不可逆轉(18∼19)
——《新舊約輔讀》
【默想分裂的原因 歷代志下10章】
一丶沒有解決多年問題10:1-4
二丶不用善言處理問題10:5-8
三丶聽從讒言控制問題10:9-11
四丶強用勢力壓制問題10:12-15
五丶人意處理擴展問題10:16
六丶處事不妥嚴重問題10:17-19
── 作者不詳《聖經查經題目大綱》
【第十章 王國分裂】
王不依從
這事在神
一、眾民請釋重負
(一)示劍登基
(二)民來請求
(三)三日來見
二、王拒老年主意
(一)老年好話
(二)少年惡言
(三)厲言覆民
三、眾民激惱背叛
(一)反大衛家
(二)哈多蘭死
(三)王急逃回
── 張志新《歷代志下查經分章大要》
【第十章 王國分裂】
1) 羅波安接續作王、1
2) 眾百姓聚集請願、2/5
3) 老年人謀出善言、6/7
4) 聽饞言不聽忠言、8/11
5) 第三日百姓見王、12
6) 羅波安口吐狂言、13/15
7) 眾百姓忿怒背叛、16/17
8) 哈多蘭諫民而亡!18/19
── 郭提多《歷代志下讀經講道輔導提綱》
提要:1以色列人聚集在示劍立羅波安為王,並讓耶羅波安向他提出減輕負擔的請求。6羅波安拒絕老人們的忠告,聽年輕人的意見,作出粗魯的答覆。16十個支派背叛,殺死哈多蘭,迫使羅波安逃亡。──《SDA聖經註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