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代志下 10
歷代志下第十章短篇信息
目錄:
歷代志下第十章精華(漆立平)
從裡面確定侍奉敬拜神的路(七至十章)(王國顯)
愚妄自大、壞了大事(10章1至11節)(香港讀經會)
漠視敬重、換來背叛(10章12至19節)(香港讀經會)
王國的分裂(十1~十一23)(台北靈糧堂)
南北國分裂(十章1~19節)(台北基督之家)
歷代志下第十章精華(漆立平)
從羅波安王至亞撒王的得失
所羅門去逝之後,他兒子羅波安接繼作王。由於所羅門在位的後面十餘年,極其奢華淫樂,以致消耗國力財富過度。尤其後面幾年,所羅門與希蘭合作的兩隻向海外尋寶的船隊,相繼遭到強風摧毀,而不能再從海外得著財富支應後,他開始加增對以色列各支派子民課征稅賦與勞役,因此百姓生活壓力越過越沉重,民間對王室的不滿之情,也愈過愈盛,怨聲四起,國情已開始分崩離析。這些情形都記載在《列王記》中(王上11:1-40)。
《歷代志下》從第十章以後,開始記載各代猶大王對神的事奉態度,與他們的施政狀況與得失。
第十章要義
壹、羅波安王的事奉與作為得失(代下10-12章)
當羅波安繼承所羅門作王時,他仍是以色列十二支派共同的王,但是國內政情已不穩定。所羅門在位的最後幾年,他的奢華所消耗壓榨百姓的程度,已叫各支派的百姓難以忍受,但念在他早年的勤政愛民,曾把以色列帶進富強、旺盛、繁榮、與榮耀之中,是他們曾經非常敬愛與尊崇的王。他們不忍在他年老時背離他。
一、以色列十支派的人叛離羅波安而分裂為二國(10:1-19)
以色列人在所羅門去逝後,他們希望可以在立羅波安登基作王時,要求他減輕他們對王室的負擔。
1、以色列人與波羅安約定在示劍聚會,在那�婸I立他作王。(1)
2、那時原來逃亡去埃及,躲避所羅門追殺的耶羅波安,從埃及回來,被十個支派請去,作他們的首領,帶領他們與羅波安談判。因為他曾是先知亞希雅奉神之命指派給他們的領袖(參閱王上11:26-40)。他們要求王減輕他們的重軛。羅波安答應三日後給他們答覆。(2-5)
3、羅波安回去先徵詢所羅門王遺留的老臣,他們都勸羅波安恩待子民,從民所願,可得子民長久的服侍。(6-7)
4、羅波安不願聽從老臣的意見。又去徵詢與他一同長大的年輕同伴的意見。他們建議採取更嚴酷的政策。(8-11)
5、羅波安三日後赴約,就採用少年人出的主意答覆子民,因此談判破裂,十個支派的百姓就拒絕接受羅波安為王,子民各自回家去了。(12-16)
6、羅波安僅有兩個支派的人,仍歸順他。他所差派出去的大臣,被北方以色列人用石頭打死了,羅波安僅得逃回耶路撒冷。從此南北分裂為二國了。(17-19)
── 漆立平《歷代志下精華》
從裡面確定侍奉敬拜神的路(七至十章)(王國顯)
我們看歷代志下,上次我們看到第七章的末了。在第七章的末了,我們看到神應允了所羅門的禱告,但是也向所羅門提出了警告。在祂應允所羅門禱告的事上,我們看到了所羅門所建造的殿在神眼中的地位,也看見那個殿在神百姓當中所起的功用。我們感謝我們的神,這是非常有意思的事;因為,從這一次所羅門聽到神向他第二次說話,在歷代志裡所記載的歷史,就有了一個新的方向,聖靈就沿著這一個新的方向來記下神所作的工。
聖殿標示出神和祂子民的關係
正因為這樣,我們就看到從第七章下半開始一直到整個歷代志下的完畢,我們就看見神記下祂作工的事情的那個目的在哪裡。尤其是我們跟列王紀來作比較的時候,這一個事實就更明確了。所以,我們沒有看下去以前,我們要把第七章末後神跟所羅門所說的話來總結它,來看一看。一個很明顯的事實就是,神確定了那殿作為神和百姓同在的一個記號。這一個殿在以色列人中間,我們可以看到有幾方面是神讓祂的百姓要留心的,就在十一節一直到末了的那一節裡,我們可以把它歸納出來。首先你看到,神說,不管百姓落到一個甚麼樣的光景,只要他們真實地轉回過來向著神,神赦免的恩典,神挽回的恩典就不會停止。
神所注意的是事件的結局
在這一件事上面,我們很清楚地看到神讓他們去學習一個功課,要讓他們很清楚的去掌握裡面對神的敬畏。因為,我們從第七章開始一直看到歷代志下的末了,除了一、兩個很特殊的時期,聖殿裡的活動沒有停止過。並且,聖殿裡的活動都是照著摩西當年怎麼吩咐他們,律法書怎麼給他們指導,他們都做得清清楚楚。但是,他們可以外面這樣做,但裡面卻完全不是這樣一回事。既然是這樣,我們怎麼來看這些歷史的記載?而這些歷史的記載說是神工作的日記;如果,我們沒有掌握神這樣的一個心思,我們就沒有辦法能瞭解究竟神這樣作是甚麼目的。
尤其是我們來跟列王紀作比較,我們實在是很不容易瞭解,在列王紀上面所記載的,很細的事情神都記載了,對的事情記載了,不對的事情也記載了,並且記得很詳細。但是,你在歷代志裡去看的時候,你好像只是在那裡看見神記載一件事怎麼作好,祂的百姓所作的那些虧欠,那些敗落,甚至是作君王的在神面前如何的惹神的怒氣,這些事情都沒有多少給記下來。好像神在那裡記載的都是叫人感覺很歡愉的事,用人的話來說,就都是報喜不報憂的事。
我們這樣看下來的時候,我們就覺得有點納悶,怎麼神是這樣的神呢?神好像在那裡並不追討人的愚昧,神就是在那裡說出人是如何的蒙福。除了很少數的一個很特殊的時期裡、神的記載部是給我們這樣去看見。但是,若是我們能看到神在歷代志這一卷書上,祂所記錄下來的是根據甚麼,我們就看到了。原來,神在那裡並不是做一個評定,神乃是在那裡把人跟隨主,和不跟隨主的那個結局是怎樣的,在那裡擺出來。祂不太注意那個過程裡的大或小,祂是很著重那個結局是甚麼。
如果,靈裡面蘇醒的人,你看到結局,就知道事情是怎樣的了。因此,我們看到,神在那裡答應所羅門的那一個禱告的時候,神就說到,「他們向這個地方真是有尋求的來禱告,我就應允;我會赦免他們的罪,我醫治他們的地,我要把我的名永遠放在這個殿。」然後,祂就題了;「如果,你照著大衛那樣子活在我面前,我一定堅固你的國,堅固和你父親大衛所立的約,你的後代不住有人坐在以色列的寶座上。」這是一個題醒。
神要的是裡面的敬畏,不是外面的動作
然後,祂立刻就說了;但是,你們千萬不要以為有這麼一個聖殿在這裡,你們就可以放肆;如果,你們是背棄神和你們立的那一個約,神也可以放棄你們,神甚至把這個殿交給別人的手來拆毀,而你們也會給擄到外邦,成為人的笑談。如果,我們留意神在向所羅門說的這番話裡,你看到是非常嚴肅的,這一段話就決定了整個歷代志。往上,你看歷代志上,往後,你看歷代志下,神怎麼來記錄這段時間的歷史。回到我們要留心的事上,神藉著這樣的題醒,要讓所羅門和他的後代,並全體的以色列人要學習不要根據外面的動作,而要留意裡面的敬畏。
弟兄姊妹,你注意一件事,待會我們就會按著這個方向來看以後的事。就拿所羅門來說,第八章、第九章,這兩章都可以說是記載所羅門的光榮史。他的武功怎麼樣,他的政治是怎麼樣,他的經濟又是怎麼樣,他個人的智慧又是怎麼樣,全都是一流的。你看到所羅門好像在神的面前沒有一點的缺欠;但是,不是真的是這樣呢?我們從別的經文裡我們曉得,特別是在列王紀上,我們看見所羅門在聖殿建造好了以後不久,他就開始一塌糊塗了,他做了很多的事情是神所不喜悅的。但是,你在歷代志上看不見,你在歷代志上看見的全都是給人羡慕的,給人稱讚的。你說怎麼會是這樣呢?弟兄姊妹們,如果我們能體會到神的心思,我們就看到,我們在神面前追求、生活、事奉就有了一個非常高的準則在那裡要求我們。
神讓人從結局看見神的手
我們幾乎可以這樣說,按看人的天然,很自然的,連相當多的屬靈人都會有意無意的是在這一個心思的影響底下。你怎麼知道神紀念這些人呢?你怎麼知道神在那裡紀念這一個工作或者這一個服侍呢?你說看看有沒有神的祝福在那裡。弟兄姊妹們,這在道理上是非常準確的;但是,當你一讀歷代志下的時候,你立刻就發覺,這一個觀念不一定準確的。人不能用眼見的那些祝福來決定神喜悅或者不喜悅,神紀念或者是不紀念。
神要我們在這裡學甚麼?神要帶我們到結局裡,回頭來看你的路怎樣走過來的。 神用那個結局回過頭來告訴人,你的路走錯了,也許人也會有這樣的疑問,「神,如果我們路走錯,你為甚麼還這樣賜福給我們?為甚麼還讓各種各樣的祝福在那裡顯出來?」弟兄姊妹們,如果主把我們帶往深處去,我們就碰到一件非常嚴肅的事,神賜福不是因為我們配,乃是神的憐憫和神的信實。
弟兄姊妹,最簡單的就是,我們這些人蒙恩得救,究竟是不是我們配?我們一接觸這個問題,我們馬上裡面就領會了,不是我們配不配,是神的憐憫,是神的信實。如果,回到以色列人身上來,你就看到,往遠處去的時候,你看到是因為亞伯拉罕;從近處去看,你看到是大衛。我們留意到神的話,是因著亞伯拉罕的緣故,神就紀念他們;神就因著大衛的緣故,就紀念他的後裔。那很清楚說出,完全不是他們這些人配,神所以仍然存留祝福在那裡,一面是因為神自己的永遠的旨意所定規,另一面就是神的憐憫。
我們實在感謝我們的神!所以,我們剛才特別提了,除了很特殊的一小段時間,聖殿裡的活動沒有停止過,不單是在舊約的日子沒有停止過,就是四福音的時候,你看到聖殿裡的活動也沒有停止過,都照著律法所要求的在那裡作。但實際是怎樣呢?在舊約的日子,明顯的,我們看到,聖殿給拆毀,百姓被擄到外邦,這是我們很清楚地看到的。在新約的時候,我們看到聖殿又再被拆毀,而不單是聖殿給拆毀,連耶路撒冷也被拆毀,以色列國和猶大國就滅亡了。
要看裡面的實際,不是看外面的光景
在歷代志神很嚴肅地帶我們去留意這樣一件事情,祂要我們從結局上面去看神作了甚麼,人又在神的面前走過了甚麼的路程,祂要我們學會不要給外面的事物來欺騙我們,而我們常常不自覺地落到自己欺騙自己。因為,我們如果光看外面,我們就覺得我們在神面前目前是很蒙福的。但神要我們學習的功課,你不要光看外面,也要看裡面的實際。
這一點,弟兄姊妹們,我指出一個非常嚴肅的事實。弟兄姊妹們來看,你翻到第八章,你翻到第九章,你看到所羅門那個日子,無論從哪一方面來說,它們都是讓人非常羡慕的。經濟是很繁榮,生活是很豐富,政治算是很清明,軍事上的成就也是很傲人的,甚至叫那個示巴女王從那麼老遠,從非洲跑到耶路撒冷來要聽所羅門的智慧話。
所以,你看第八章,第九章,全都是所羅門的那一些豐功偉績。但是,你再往下讀,你讀到第十章,你讀到第十章的末了,你就讀出一個結局來。一個甚麼結局呢?以色列國分裂了,以色列國成了南國跟北國,分裂了。如果,我們看得準確一點,神的見證給破碎了,神的殿要叫整個的以色列都在它的覆庇下的事實,有破損了。這個是結局。
這個結局是怎麼來的呢?我們讀舊約歷史的時候,我常常題醒弟兄姊妹們,你不能忘記申命記,你也不能忘記神跟所羅門兩次說的話。當然,神跟所羅門兩次說的話和申命記是有很直接的關聯。那個根源是在申命記,而發表出來是透過神向所羅門說的話。我們又看到神的百姓,他們在地上的那一些遭遇,是好或者不好,不是根據他們怎麼作,也不是根據他們作了多少。
那是根據甚麼?根據他們和神的關係正常不正常。如果,他們跟神的關係不正常,他們種田可以很拼命,澆灌田的時候可以很賣力氣;但是,沒有收成就沒有收成。不在乎你作了多少,你那個地位不對,和神的那個關係不對,你再作也沒有結局。這是我們讀舊約歷史不能忽畧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則。
現在,你看到以色列分裂成為南國跟北國,甚麼原因呢?雖然,這個分裂是在羅波安作王的時候,但是那個原因不是羅波安。可以這樣說,那近因是羅波安,遠因就不是羅波安。那個遠因是誰呢?是所羅門。他怎麼作呢?我們從第十章裡就看到,所羅門去世了,羅波安接上來作王了,他就來到示劍這個地方宣告登基了。以色列的百姓就來到他那裡,要求他減輕一點他們的勞役,當時羅波安就徵詢了一些老年人的意見,也徵詢了一些少年人的意見。
結果,羅波安沒有接受老年人的意見,就跟隨了少年人的那種傾向。不但是沒有減輕以色列人的勞役,還要加重,結果就造成分裂了。弟兄姊妹們,我們留意,這個事情是怎麼發生的?你留意那些人跟羅波安說:「你父親叫我們背重擔,現在你作王了,你是不是可以減輕一下,不叫我們背那麼多重擔。」所以,你看到這個問題是從所羅門那裡開始的。
從所羅門的經歷看屬靈的實際
所羅門起初是不是這樣的呢?如果,所羅門起初就是這樣,我們也沒有話講;但是,所羅門起初的時候不是這樣的。弟兄姊妹們,留意第八章,第八章的第七節開始:「至於國中所剩下不屬以色列人的赫人、亞摩利人、比利洗人、希未人、耶布斯人,就是以色列人未曾滅絕的,所羅門挑取他們的後裔作服苦的奴僕,直到今日。」留意了,第九節,「惟有以色列人,所羅門不使他們當奴僕作工,乃是作他的戰士、軍長的統領、車兵長、馬兵長。」
弟兄姊妹們你看到,所羅門起初不是這樣的,所羅門起初對以色列的百姓是非常非常的按著律法來作安排的,給他作苦工的全是迦南留下來的那些人。但是,甚麼時候所羅門變了呢?聖經沒有說。但是第十章回頭來說的時候就說:「你父親使我們負重軛」。為甚麼他起初是善待神的百姓,後來卻叫百姓都背重擔呢?你看到一件事情,所羅門離開神,所羅門跟聖殿的那個關係出了問題。當然,我們上次也題了,他出問題不是一下子來的,是慢慢慢慢地累積過來的。
起初的時候怎麼開始的呢?我們不知道;但是,有些事情我們能領會。就在第八章裡你看到一件事,第八章那裡說了甚麼呢?第十一節,「所羅門將法老的女兒帶出大衛城,上到為她建造的宮裡。因所羅門說,『耶和華約櫃所到之處都為聖地;所以,我的妻不可住在以色列王大衛的宮裡。』」這是在建造聖殿的過程裡的年日。因此,你很清楚地看見,所羅門裡面還是有感覺的。他討了法老的女兒作妻子,但是他知道,這個是外邦人,這個是埃及人。按著神的揀選來說,她不在神的紀念範圍之內,但如今她作了我的妻子,她住在大衛城裡,她住在大衛的宮裡,這個地方是跟約櫃發生關係的,這個事情不合宜。
所以,你就看到當時所羅門建造聖殿的那同一個時間,他就另外建造一個宮殿。為甚麼建造那個宮殿呢?就是要把法老的女兒遷到那裡去。弟兄姊妹們,這個時候,你看到他心思裡那一種矛盾的光景,那一種掙扎的光景。把妻子留在大衛城不合宜,把妻子遷到外頭去,他自己又覺得好像過意不去,結果就蓋一個宮跟神的殿差不了多少。然後,你再回到列王紀去看,當然一定是在這個事情以後,他就娶了許多外邦的女子作為妃嬪。結果,落到一個地步,他自己都拜偶像去了。
弟兄姊妹們,為甚麼所羅門會落到這樣的一個光景?很奇怪的,你在歷代志上面你沒有看到聖靈為這些事情記下一點一滴,而如果你看歷代志的話,你對所羅門的那個印象,就是起初他出來的那個印像,一直好到底。但是,你去到列王紀,你就看見所羅門是走下坡的。許多的時候,我們常常有一種不太準確的觀念,就是我們只是會看外面,不會看裡面。我們看外面,看到所羅門的那個智慧多厲害;我們看外面,我們看到所羅門為神建造了聖殿;我們看外面,我們看到所羅門不為自己求壽、求福,只是求智慧。
結果,所羅門在我們的心思裡是最完善的一個人。你再看看歷代志,歷代志都沒有記載他的不妥當的行為,所羅門不錯啊!但是,弟兄姊妹們,當你看到以色列國分裂的那個根源是從所羅門開始,你知道這個問題的嚴重。雖然,我們沒有明確的證據,說所羅門以後悔改到一個怎麼樣高的地步,我們只是從箴言書的結局看到,所羅門末了實在是悔改。但是,他末後的悔改,並沒有抹掉他在整個歷史過程裡,他所幹出來的許許多多不美的事。但是,在歷代志下,你一點都沒看到,我們就不能不注意,聖靈為甚麼這樣來作記錄?祂要我們留意那個結局,而不是給過程裡的事物來影響我們的判斷。因此,我頭一件事情和弟兄姊妹們特別題的,就是神的靈要我們學習維持裡面和神的準確的關係,不要讓外面眼見的一些好像是祝福的事物來迷亂我們的領會。
又一個近代的例子
我舉一些很具體的例子,弟兄姊妹們會領會得來。在最近三四十年裡,特別是從上一個世紀八十年代的時候開始,在基督教裡就有了一個這樣的人家說它是屬靈的運動,那是跟靈恩派很有關聯的,就是那個所謂恢復敬拜的運動。這個是怎麼回事呢?一個叫作凱福瑞甚麼的,姓甚麼忘了,她就交通出一些道理來,她說神在二十世紀的末了,要在神的教會裡恢復敬拜。我籠統說了,她的這些話就好像有一個表達,在這一個恢復沒有來以前,基督的教會已經失去了敬拜這一個見證;所以,現在神就要來恢復了。那怎麼來恢復呢?
當然,她說恢復也是對的;因為,它整個的道理就是把人帶回聖殿和詩篇裡去,這樣就在過去那二、三十年形成了一個敬拜的運動。所以,這些年來,我們常常收到一些通告,那些團體叫做甚麼萬國敬拜中心,萬國讚美中心。我忘了它的英文名字叫甚麼。我們又看到甚麼叫讚美之泉,我不能全記起來。最近好像少收到一點,前一、兩年,相當時間就會收到,每年也聽到一些消息,也有通告,說是甚麼為耶穌遊行,這些事物的出現全是和這個敬拜的運動恢復很有直接的關係。他們以為這樣子是讓神得著敬拜,他們花好多的人力、財力、物力在那裡來準備這些東西。
弟兄姊妹們,如果你看外面來說呢,特別是好像為耶穌遊行,全世界每一個城市,他們浩浩蕩蕩地在那裡遊行。哎喲!你看到,那個真是甚麼甚麼。你看那個萬國敬拜的時候,在某時某時我們在甚麼地方有巨型的大聚會在那裡。如果,你嚴格地來看,這些巨型的聚會,你不如說它是一個不一樣內容的遊藝晚會還準確一點。弟兄姊妹們,我不是說要去批評人家做甚麼做甚麼;因為,這個就正好跟當年神對所羅門說話的那個事情有一點的關聯。我們的主就是要我們不要看外面的表達是甚麼,要看裡面的那個實際是甚麼。
裡面的是生命自然的流露
弟兄姊妹,你曉得一切從裡面出來的都是很自然的,而不是經過人工的,不是經過安排的,都是很自然地從生命裡迸發出來。我們看到這些事情的時候,我們要留意到,像舊約聖殿裡敬拜的形式,或者說詩篇裡所表達出來的那種敬拜的方式,我們的主老早就已經宣告它們的時代任務已經結束了。弟兄姊妹,如果你記得約翰福音第四章主跟那個撒瑪利亞婦人在敘加井旁的那一段談話,我們就很清楚地看見,主已經宣告那些作影兒的動作,它的任務完畢了。在耶路撒冷的也好,那些外邦敬拜神的那種情形更不必說了,都已經不再是神要顯明祂自己的使用方法。
在靈和真理裡敬拜神
弟兄姊妹很清楚,你記得我們的主說:「時候將到,如今就是了,那真正拜父的,要用心靈和誠實拜祂;因為,父要這樣的人拜祂。」弟兄姊妹,甚麼叫作「在心靈和誠實裡」?你不要忘記,當主說到這句話以前,祂說了一個事實。這個事實很重要,神是甚麼呢?神是靈。神是靈;所以,你要完全敬拜神,你必須在靈裡,你必須在誠實裡。準確一點說必須在真理裡,就是按著神的心思來敬拜。弟兄姊妹們,神是靈,現在你要再回到耶路撒冷的敬拜,耶路撒冷的敬拜是物質加上魂,連不到靈的關係。
而詩篇裡所題到的,「你們要讚美耶和華,在神的聖所讚美祂,用高聲的鈸讚美祂,擊鼓跳舞讚美祂」。你讀第一百四十九篇,一百五十篇,你看到那是聖殿裡的敬拜,裡面所題到敬拜的那些內容,全都是物質的東西,全都是人在那裡用物質的東西。而用這些東西,你必須經過安排,你必須經過練習。但是,主的話是說,神是靈,你要敬拜祂,你必須在靈裡敬拜祂,很自然地從裡面發出來。
但是,我們沒有辦法不承認我們的愚昧,我們常常用眼見來代替神自己的話語的指導。在所羅門的日子,神已經發出這樣的警告。以後,我們看到,聖經上面許多的記錄都是這樣子記錄,尤其是到四福音的時候,你看到聖殿裡多熱鬧;但是,你聽主在那裡怎麼說呢?「你們把它變成賊窩了。」弟兄姊妹,你看見那個結果怎麼是那樣的不一樣呢?在這些人裡面看見是很熱鬧,很火熱,好像是很有神的祝福。但在主的心裡面,主是說:「你們把它變成賊窩了。」弟兄姊妹,這的確是一件非常嚴肅的事情。所以,我們再往下來看歷代志的時候,我們要掌握這個原則。
活出以神為是
那好,接著就引出第二個問題來,仍然是在神跟所羅門說的那段話,那段話說,你們只要向著這個殿來禱告,回轉過來尋求我,承認我是你們的主,那我就一定給你們醫治,給你們挽回,給你們赦免。主的話就沒有我說得那麼複雜,他只是說:「若是自卑、禱告、尋求我的面,轉離他們的惡行。」這是甚麼?這是指出一個方向,這是指出一個事實,你們要活在神的真的祝福裡,你們必須學習以神為是,以神的話為是,以神的權柄為是,以神的彰顯為是,而不是留意在人眼見的那一個光景是怎樣的。
神自己是道路和方向
因著這樣一件事,我簡略一點,就引出協力廠商面要留意的。既然認定以神為是,那就要確定神就是那條路,不單是那條路。同時,神也就是那個方向。弟兄姊妹們,這都是很嚴肅的屬靈的學習。有很多很多的時候,如果我們靈裡面稍微有點蘇醒的話,我們自己也知道的,我做這個事情,究竟是我向著神做的呢?還是為著我自己做的?我是向著神做的?還是向著人做的?我要求神的滿足?還是求我自己的歡心呢?
我們自己都能有這樣的一個光照。因此,我們感謝我們的神,當聖殿在那裡建起來的時候,神向所羅門說了一段的話,把神的百姓帶到一個準確的光景當中,來認識他們和神的關係是根據甚麼來作判斷,讓他們認識他們在神面前所作的是根據甚麼來作準確或是不準確的根據。不單是他們當時學這個功課,也給我們現在以後的人讀歷代志的時候,知道怎麼來看歷代志的記載。
神眼中的所羅門
好了,現在我和弟兄姊妹們就轉回到所羅門的身上來了。第八章,第九章,可以說是所羅門的輝煌政治的記錄。你看到他的那一個政府的組織,你看到他那個時候宗教上的熱誠,你看到他那個時候的行政效率,經濟上的豐裕,生活上的繁榮。弟兄姊妹們,你留意到,完全就是記載這一些。第八章特別記載一件事,他跟推羅王的那些僕人一次出外,就在俄斐那個地方找到四百五十他連得的金子。然後,你在下面也看到,看到甚麼呢?第九章的十三節,「所羅門每年所得的金子共有六百六十六他連得,另外還有商人所進的金子;並且,阿拉伯諸王、與屬國的省長,都帶金銀給所羅門。」還有二十節最末了的那一句,「所羅門年間,銀子算不了甚麼。」
弟兄姊妹,從這些的記錄你看到,所羅門的日子是怎麼一個日子,都是叫人很羡慕的,都可以說是人理想社會的影兒在這裡跑出來了。你還看到,他在他的王宮裡跟聖殿裡,他用金子做了好多的盾牌陳列在那裡,多少呢?二百個是擋牌,每一個是用金子六百舍客勒,又打成了三百面盾牌,每一個是三百舍客勒重。這些都是裝飾,這些都是陳設。你看在所羅門的日子,一切好像都是這樣的尊貴榮華。你們要看到有一點好像是神責備的話在那裡,第八章,第九章,整個的記錄都是說到他的好。我不想細看那些內容;但是,我和弟兄姊妹們總結所羅門這個人,在神面前神怎麼看他。
不錯,神沒有在歷代志那裡去給所羅門責備,但是我們不能不注意。如果,你翻到列王紀上你就看到一大堆的記錄,說到所羅門怎樣怎樣怎樣的糟糕糟糕糟糕。你說所羅門在歷代志好像不糟糕了呢?弟兄姊妹,這就是我們讀歷代志的時候所要留心;因為,歷代志是神的日記,神是注意祂所要做的,祂只是記錄下祂要做的。我們感謝我們的神!這是頭一點。我們要很明確地透過所羅門來掌握到這一點。然後,剛才我也已經和弟兄姊妹們稍微題了一下,對於整個所羅門的事情,神就是用以色列的分裂來作為他的評語,就是藉著以色列的分裂來指出所羅門的路,整個的走錯了。
因著他一個人的走錯,以致神的見證在地上產生了一個好大的裂痕。在所羅門的日子,這些沒有記載在歷代志裡,沒有這個歷史記載的記錄,卻有記載這個歷史的事實。但是,在列王紀上那裡你看到,神很清楚地在那裡宣告一件事,所羅門他的所作就引起神的見證的分裂;但是,神維持祂自己的信實,神沒有把國從所羅門和他的子孫手裡在那一個時候拿走,而只是讓以色列分裂。只是神說,我還保留兩個支派給你,你還可以保留著猶大支派和便雅憫支派,當然也包括利未人,但是不是整個支派。
猶大蒙憐憫的原因
弟兄姊妹,你留意,神這樣的保留,就是說神沒有把猶大國按著所羅門所作的,羅波安,和其他的猶大王所作的,在當時就把他們結束。不像北邊的以色列,他們不對了,神很快就把他們結束。有些是一代都不到就結束了,較長遠的也不過四代;但是,猶大卻不是這樣。我們可以看到,如果你照著馬太福音我們主的家譜,那裡有記載的是十四代,如果把神沒有擺進去的都加上去的大概有十八代。你說為甚麼神對猶大有那麼長久的容忍,卻對以色列好像沒有那麼寬容?弟兄姊妹,你就看到,神的寬容固然是祂的憐憫,但是光是祂的憐憫,這個不是最踏實的那個原因。因為你說,北邊那十個支派,也是雅各的後代呀,神給亞伯拉罕、以撒、雅各的那個應許,他們都在那裡承擔了。神既然容忍猶大,祂也應該同樣容忍以色列啊!
弟兄姊妹們,你注意,在以色列只有亞伯拉罕、以撒、雅各的應許;同時,以色列北邊的那十個支派一直在神面前沒有悔改。神不是不願意給他們憐憫,但他們沒有讓神憐憫的條件。但是過來這一邊看猶大,你看歷代志上所記載的猶大,雖然他們出了好多次問題,但是你看到一件事,猶大除了最末後,嚴格說起來連最末後給滅掉的那幾個王,他們向著神還沒有完全死掉他們的心,這是他們蒙憐憫的其中的一個點。但是更重要的,他們不單是有亞伯拉罕、以撒、雅各的應許,他們還加上大衛的應許。神的信實加上他們在神面前的悔改;所以,神就給他們機會多很多。
雖然,神給他們機會多很多;但是,神不能沒有底線的容讓他們這樣做愚昧的事。我們感謝神!祂為著祂自己的信實,祂沒有直接接受人的光景的影響,祂一直有這樣的容忍,當然祂對人的容忍是有底線的。但是,正因為祂有底線,你就看見,祂不受人的光景去影響祂的信實,叫我們想起新約裡的話:「我們縱然失信,祂仍是可信的。因為,祂不能背乎祂自己。」
神的喜悅是我們生活的目標
然後,我們還要再看一點點,在歷代志裡,特別在所羅門的身上,神不是只是在那裡評定一下所羅門,祂也指出所羅門失敗的原因。他的原因是甚麼呢?弟兄姊妹,剛才我們也稍微題了一下,用物質的繁榮來代替了神的祝福,以致偏離了神的路。我們看到他娶許多外邦的女子作妃嬪,他拼命在那裡裝飾王宮,他不住的在那裡炫耀他的輝煌。弟兄姊妹,你留意,都是炫耀他自己,不是在那裡說:「你看,我們的殿,我們是怎樣侍奉敬拜神。」
大衛在那裡說,神的殿必須高大輝煌,成為萬國禱告的殿。但是,你留意到,在所羅門身上你沒有看到這個,你看到他是慢慢慢慢地轉移到一個地步,所有的都是物質的豐富,那個結果就是偏離了神的心意和見證。這叫我們都想到世界人都會說的兩件事情,我想我們借用來放在所羅門這樣的一個結局上面也是蠻準確的;因為,這都是亞當的後代身上很普遍的一種光景。
我們常常聽到人家說:「權力使人腐敗」,這的確是如此,特別你看一些政治人物,看得很清楚。另外一句話呢,「物質的豐富使人失去了生活的目的和意義」,這也是一個很清楚的事實。你活著幹甚麼呢?不知道了,反正多多賺錢,賺錢,反正不住的在那裡改善生活,這樣就對了?等到你改善了,你多大年紀了?別算了,一算,就沒有味道了。這就是人中間的那種光景。
弟兄姊妹們,世界人的失敗,是在這個陷阱裡;屬靈人失敗,也同樣是在這樣的原則裡。所以,我們讀歷代志的時候,我們沒有看見神在那裡說,這個對,這個不對。神沒有這樣說,神只是帶我們去看每一個人的結局,神只是帶我們去看祂的選民的結局,讓我們知道我們是如何被引領,走在合神心意的路上是何等蒙福的一件事。我想我們今天晚上,就交通到這兒。
愚妄自大、壞了大事(10章1至11節)(香港讀經會)
祈禱: 求主使我曉得常存謙卑的態度生活,好使我不在愚妄中壞了神的聖工!
得來不易的興盛帝國,是否必須要經歷分裂之苦呢?恐怕沒有人敢肯定。然而,羅波安卻借著他愚妄驕縱的行為,大大加促了這個可悲的局面出現,這是無可否認的事實。
民眾求變的心態,是每位當權者有效掌控政治事務不容忽略的事實,就算是根據神揀選立國之猶大,也無法擺脫這股動力的影響。羅波安因為年少氣盛,根本不察覺問題的嚴重性,而耶羅波安則曉得善用這個機會重張旗鼓,趁著君王更替的時刻,將民眾內心的期盼清楚地表明出來,要求新王羅波安考慮採用更寬鬆的治國方針。可惜,羅波安本來採取了非常正確的起步,因為他先徵詢老臣的看法(6∼7)。事實上,這些曾經輔助過所羅門王治國的忠心臣僕,已經給予羅波安上好的意見,只要羅波安稍為客觀一點詳細分析其間的利弊,廣大的民眾便可以像昔日忠於所羅門一樣的擁戴他和尊敬他了。
可惜事與願違,羅波安並沒有重視老臣們所提出的寶貴意見,反倒以少年人的看法為重,結果決定以囂張的氣焰來輕蔑民眾發自內心的訴求,甚至出言威嚇,以求借著更嚴苛的要求令民眾懾服於其威勢之下(8∼11)。表面上,羅波安真好像是不可一世似的,可是他已親手為國土分裂掘出一道不能挽回的破口。
「滿招損、謙受益」不但是中國人的至理名言,就算在屬靈的事上,神也一再藉不同處境向祂的兒女發出類似的呼籲。事實上,若羅波安曉得善用父親所羅門的餘蔭,好好以恩惠善待百姓,相信縱使猶大國真是無法避免要面對分裂的命運,也不一定會在羅波安的時期出現的。可惜羅波安真的被自大愚妄沖昏了頭腦,以為自己真的不可一世,結果選民便要遭受極大的痛苦。作為屬主的兒女,我們實在應以此為鑒,千萬不要以甚麼為可誇口的根據,因為當我們甚麼時候忘記了存謙卑的心靠神而行,甚麼時候我們便已為魔鬼打開了破壞神工作的大門了!
我的反省 ………………………………………………………………………
……………………………………………………………………………………
漠視敬重、換來背叛(10章12至19節)(香港讀經會)
祈禱: 求主使我曉得更用心聆聽保惠師微聲的指引,使我不致陷入困苦之中!
箴言15:1說得真好:「回答柔和,使怒消退;言語暴戾,觸動怒氣。」一個人在言談間採取怎樣的態度,往往左右了事情的發展與結局。羅波安因著自己所說的嚴厲話,便把大好江山也斷送了,這又怎教人不為此深感惋惜呢?
從百姓願意按照羅波安的吩咐,於三日後才來見他的行動來看,百姓本來對他仍存有敬重和信任的心。只可惜羅波安沒有珍惜神為他所預備的這項有利條件,反倒口出惡言,惹來了群眾極大的不滿和鼓噪(12∼14)。當然,耶羅波安有否在旁煽風點火,好從中得到益處,這便不得而知了。然而,有一點卻是清晰可見的,就是羅波安真是說錯了話,以致他要面對不容低估的損失。
第15節除了指出羅波安的遭遇是要應驗神預先所說的話外,其實亦反映了羅波安是個何等愚妄的人,因為他竟然將神向他事先所發的提醒視作等閒,結果他犯了嚴重的錯誤也不自知,還以為可以繼續憑自己的威勢令百姓懾服遵從,直至他打發去執行命令的哈多蘭被百姓用石頭打死了(18),他才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這說明了不願意聽從神的人是何等愚昧啊!
當百姓感到羅波安是不配接受他們的敬重時,起初他們只是採取一種較為消極的方式作出回應--各回各家去。可是,當羅波安無知地試圖透過哈多蘭來勉強百姓臣服于他的安排時,這種火上加油的行動,不禁迫使百姓走上與他正面對抗的路,換來的結果是,羅波安要狼狽地逃回自己的根據地去(16∼19)。
真正的敬重是不可能以強權換取的,必須以仁慈善待他人的心,才能將之加以確立起來的。羅波安明顯是不明白這個重要道理,以致他把大好江山社稷也損毀了。作為神的兒女,我們實應以此為鑒,特別當神已給予我們提醒時,我們便該謹慎而行,才不會步羅波安遭受虧損的後塵。為了我們可以贏取更多人的敬重,並更有效地為主作出美好見證,我們必須常常懇求主幫助,好使我們能在愛心的功課上有更好的掌握。
我的心得 ………………………………………………………………………
……………………………………………………………………………………
王國的分裂(十1~十一23)(台北靈糧堂)
歷代志與列王記最大的不同,就是列王記記載了以色列君王的錯誤。根據列王記,我們知道所羅門年老,因著外邦女子的影響,將這些女子的外邦神明引入以色列,因此神大大不悅,並且興起了他的仇敵,包括外邦的以東、亞蘭,以及國內的反叛者耶羅波安(王上十一章)。此處則僅記錄「所羅門在耶路撒冷作以色列眾人的王共四十年。所羅門與他列祖同睡,…他兒子羅波安接續他作王。」
一、羅波安與耶羅波安
「羅波安」是所羅門之子,他「往示劍去,因為以色列人都到了示劍,要立他作王。」示劍在以色列中部,是北方支派與南方支派置中之處。原本他可以得到眾支派共同的支援,但他卻因著不智慧的決定痛失江山。
「耶羅波安」是以法蓮支派的首領,他原本替所羅門監管建造米羅的工程。但是先知亞希雅向他發預言,說他將得著以色列的十個支派,因此所羅門想要殺他,他就逃往埃及去(王上十一章)。直到所羅門死了,他被其他領袖請回來,作為與「羅波安」談判的領袖。當北方支派背叛羅波安之後,他就成為北國的第一任君王,應驗了先知亞希雅的話,得了十個支派。
二、以色列背叛大衛家
以色列眾支派與羅波安談判的主旨是「你父親使我們負重軛做苦工,現在求你使我們做的苦工負的重軛輕鬆些,我們就事奉你。」羅波安問他的臣僕有何意見,老臣們都主張「王若恩待這民,使他們喜悅,用好話回復他們,他們就永遠作王的僕人。」少年臣僕卻主張「王要對他們如此說:…我父親使你們負重軛,我必使你們負更重的軛。」羅波安不智的接受了後者的說法,於是眾支派說「我們與大衛有甚麼分兒呢?…以色列人哪,各回各家去吧!大衛家啊,自己顧自己吧!於是,以色列眾人都回自己家裡去了。」大衛與所羅門經營出來的向心力完全瓦解,南北支派徹底分裂。
此時,羅波安興兵與耶羅波安爭戰「好將國奪回再歸自己」,然而先知示瑪雅傳神的話語「你們不可上去與你們的弟兄爭戰,各歸各家去吧!因為這事出於我。」最後,北方的十個支派歸了耶羅波安,自此稱為北國以色列;南方僅得猶大與便雅憫兩個支派,自此稱為南國猶大。
三、祭司利未人來歸羅波安
然而「以色列全地的祭司和利未人都從四方來歸羅波安」。這是因為耶羅波安作了北國君王之後,也出了問題,他在但與伯特利築了壇,帶領百姓拜金牛犢,聲稱這就是耶和華,這是他害怕百姓回耶路撒冷敬拜守節,就有歸向南國。同時他立凡民為祭司,也改了七月的節期為八月,大大得罪耶和華(王上十二章)。從此北國陷入拜金牛犢的罪,這罪甚至被稱為「耶羅波安的罪」,從第一任君王直到北國被擄滅亡前,都不曾脫離此罪。
因此「利未人撇下他們的郊野和產業,來到猶大與耶路撒冷,是因耶羅波安和他的兒子拒絕他們,不許他們供祭司職分事奉耶和華。」原本分散在不同的城池與郊野的利未人,寧可撇下產業,也要離開北國,投奔南國耶路撒冷,好讓他們能夠繼續事奉耶和華。自此,猶大支派與利未支派成為南國的主要組成成員,直到被擄到巴比倫,甚至歸回,都以這兩個支派為主。
除此之外「以色列各支派中,凡立定心意尋求耶和華以色列神的,都隨從利未人,來到耶路撒冷。」凡是信仰純正的人都歸了南國,因此在信仰上,南國優於北國。雖然也有壞的君王,但由於聖殿在此,祭司利未人的忠心,他們得以保存信仰,最後雖仍因拜偶像被擄,但比北國多延續了一百多年。
默想
我是否能在各種情況中持守我的信仰到底?我是否能為持守信仰放棄利益?我是否能忠心服事,好讓下一個世代認識主,不致偏離?
回應
親愛的主:謝謝你,你是守約施慈愛的主,因為「耶和華…是信實的神;向愛他、守他誡命的人守約,施慈愛,直到千代」。求主祝福我們也是守約的百姓,以致可以享受世世代代的祝福。阿們!
南北國分裂(十章1~19節)(台北基督之家)
分享:
本章記載了所羅門王朝的分裂,也借著羅波安的出場,暴露了所羅門的家庭教育。雖然歷代志的作者,並未清楚交代先知示羅人亞希雅說了些什麼,然而也足夠清楚的暗示了王朝的分裂,是出於神對於所羅門毀約的處罰。
這一段敘述分裂發生過程,就是羅波安拒絕了那些老前輩正確的忠告,而採納那些與他一同長大的人的主意去對待百姓。百姓在耶羅波安領導下的請求是:「你父親使我們負重軛作苦工,現在求你使我們…輕鬆些」(代下十4),這「重軛、苦工」是指所羅門為推行他巨大建築計畫,以及豪華生活籌備經費,而課于百姓的重稅和強迫勞工。若是羅波安在處理耶羅波安和百姓的方法上做得好些,國家仍會在他控制下保持統一。可惜因著他愚昧的對答,使得一統輝煌的王朝立時分裂,也正好給歷代志作者用來作為譴責的理由。
親愛的弟兄姊妹,箴言說:「回答柔和,使怒消退;言語暴戾,觸動怒氣。」(箴十五1)「義人的心,思量如何回答;惡人的口吐出惡言。」(箴十五28)「良言如同蜂房,使心覺甘甜,使骨得醫治。」(箴十六24)只要稍有人生體驗者,都知道言語的力量。好話可以挽回一個人的命運,將人生建造起來;苦毒的言語也能將人徹底摧毀,或將多年辛苦經營的人際關係破壞殆盡。然而,知道歸知道,知道卻不能使「禍從口出」的經驗,從我們人生中消失。「多言多語難免有過;禁止嘴唇是有智慧。」(箴十19)「愚昧人若靜默不言也可算為智慧;閉口不說也可算為聰明。」(箴十七28)少說話的確會減少說錯話的機會,但也不是治本之道。
事實上,說話與個性的培養有關,就好像,也不是所有的人都能說得出羅波安所說的話;因此,有屬靈的長輩教導:「先向神說,再向人說。」如此一來,就在神的面前,過濾了許多不該說的話。
回應禱告:
親愛的天父,求禰幫助我多向禰說、先向禰說;使我的話如同蜂房,使心覺甘甜,使骨得醫治。回答柔和,使怒消退。阿們!
禱讀:箴言十五章1, 28節
1回答柔和,使怒消退;言語暴戾,觸動怒氣。
28 義人的心,思量如何回答;惡人的口吐出惡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