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篇 10
詩篇第十篇拾穗
【詩十題注】序言——四份希伯來語文稿,七十士譯本和武加大譯本都把《詩篇》第9篇和第10篇合為一篇,列為第九篇。這兩首詩對神仇敵的描寫有相似之處,但第10篇描寫仇敵人壓迫以色列民族軟弱的兄弟。第9篇充滿讚美和感恩;第10篇呼籲神為受壓迫者報仇,並消滅壓迫者。本詩呈現一些離合體的格式。第10篇和第9篇一樣劃分正規,共有十段;前六段描寫仇敵,後四段祈求神拯救。── SDA聖經注釋
◎這一篇詩歌,是由質問神為何袖手旁觀開始,然後描述惡人認為上帝就是袖手旁觀,所以敢於繼續作惡。最後經過思考之後,他發現上帝其實已經聽見卑微人的渴望,也一定會為他們伸冤,並非如一開始他所控訴的:「神袖手旁觀」。──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詩十1】「耶和華阿,你為什麼站在遠處。在患難的時候,為什麼隱藏?」
詩人在這首個人的哀悼詩�婺埻z惡人的不敬虔且不公義,欺壓困苦人(1~11節)。詩人祈求耶和華拯救困苦人和毀滅惡人(12~15節),並有信心耶和華已經應允他的禱告(16~18節)。雖然這首詩篇沒有標題,但從本詩與第九篇的緊密關係看來,作者很可能也是大衛。――《詩篇雷氏研讀本》
這是一篇祈禱詩:大多數學者都認為本篇與第9篇原是一首詩歌。――《串珠聖經註釋》
大衛的疑問容易被誤解為對神的不滿或抵抗。事實上,詩人全然沒有不滿,只是面對惡人狂傲亨通的現實,向神吐露深深痛恨與滿心悲痛。人不易理解這種現實,甚至會懷疑神的公義。但惡人的橫暴與權勢極其短暫,聖徒應當忍耐、謹守靈魂不被一時的痛苦擄去,操練信心,更清楚領悟隱藏的神旨意。 ――《聖經精讀本──詩篇註解》
喚醒絕對者的沉默。形式、內容與第9篇緊密相關(例如,2節和9:15;16節和9:5節等)。第9篇始於稱謝神的幫助和公義,以祈求為尾;本篇始於面對踐踏神公義的現實,詩人發出沉痛的歎息,以真理必勝的確信為結語。兩首詩相連,拓寬和加深了信仰體驗。 ――《聖經精讀本──詩篇註解》
神並不是當真的遠離他的兒女,乃是隱藏自己,好因此管教他們。這就是“在百般的試煉中暫時憂愁”(彼前一6)。── 包忠傑《詩篇註解》
當我們最需要神的時候,祂卻似乎「隱藏」起來了,這並不只是我們的感受,也是歷代屬靈人所共同經歷過的信心功課。煉金匠煉金子的時候,不會離開煉爐;神的兒女經過火窯的時候,必有一位「好像神子」的與他們同在(但三25)。神不會「站在遠處」、撇下祂的兒女,但祂會暫時「隱藏自己」,允許我們被「追得火急」(2節),讓我們「在百般的試煉中暫時憂愁, 叫你們的信心既被試驗,就比那被火試驗仍然能壞的金子更顯寶貴,可以在耶穌基督顯現的時候,得著稱讚、榮耀、尊貴」(彼前一6)。第九和第十篇很可能是同一篇詩的兩個部分,作者都是大衛。──《聖經綜合解讀》
◎1~2節這兩節常常是許多人的心情,想問神為何在遭遇苦難的時候不見蹤影。──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本詩一開始就生動地描寫神在詩人最需要祂説明的時候卻似乎不理睬。── SDA聖經注釋
【詩十1~11】祈求的基礎:詩人繼續描寫惡人野蠻兇悍,整天在搞害人的詭計,故認為神應聽禱告,把他們完全除滅。――《串珠聖經註釋》
【詩十2】「惡人在驕橫中把困苦人追得火急,願他們陷在自己所設的計謀裡。」
「願他們 ...... 計謀裡」:可譯作「困苦人陷在他們所設的計謀裡」。――《串珠聖經註釋》
願他們陷在自己所設的計謀裡: 祈求基於神的施報原理。因為神必按惡人所行的審判、報應他們(伯34:11;箴24:12;羅2:6)。 ――《聖經精讀本──詩篇註解》
神懲罰惡人的方法,常常是「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哈曼被掛在「他為末底改所預備的木架上」(斯七10),控告但以理的人被扔在他們為但以理設計的「獅子坑中」(但六7、24)。──《聖經綜合解讀》
●「驕橫」:SH 1346,「驕傲」、「狂傲」。
●「追得火急」:SH 1814,「燃燒」、「緊追」。── 蔡哲民等《詩篇記研經資料》
驕橫。第2~11節描寫了仇敵一系列可怕的特性。
追得火急(dalaq)。在創31:36譯為“火速地追”;在哀4:19譯為“追逼”。本節的下半句是祈求伸張正義(見詩7:15,16注釋)。向神的長篇祈求是從第12節開始的。── SDA聖經注釋
【詩十3】「因為惡人以心願自誇,貪財的背棄耶和華,並且輕慢他。」
惡人因能成就自己的心願就因此誇口。貪財的以自己的財寶為樂,所以不能看重神和他的恩惠,因此就輕慢神。── 包忠傑《詩篇註解》
●「以心願自誇」:應該是「誇耀心中的慾望」。
●「貪財的背棄耶和華,並且輕慢他」:「他誇獎貪財的人,卻蔑視耶和華」。──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心願。他吹噓心中邪惡的欲望,並自誇可以隨心所望。
祝福貪財的。這一句很難翻譯。英文RSV版譯為:“貪財的人詛咒和背棄神”。“祝福”有時意指“詛咒”(見伯1:5注釋),但不知道這裡是不是這個意思。“貪財的”源於希伯來語詞根“割斷”,故有“賺大錢”之意。耶穌警告說“要免去一切的貪心”(路12:15)。我們經常強調肉體上的罪孽,卻忘記貪婪的本能和肉體的情欲是一樣邪惡,墮落和難以駕禦的。貪心就是拜偶像(西3:5;參出20:17)。下面描寫惡人如何藐視神。── SDA聖經注釋
【詩十3~4】可意譯為「邪惡的人隨心所欲而自誇;貪婪的人以輕慢耶和華而自慶。惡人心高氣傲,認為耶和華不會追究邪惡(此句或作「不尋求耶和華」);因他把神拋諸腦後。」――《串珠聖經註釋》
【詩十4】「惡人面帶驕傲,說:耶和華必不追究。他一切所想的.都以為沒有神。」
沒有神: 無神論思想的中心,人心驕傲到極點,會產生這種悖逆思想。 ――《聖經精讀本──詩篇註解》
由於惡人凡事順利、從心所欲、享受安逸平穩,滿口狂言,不僅壓迫義人,更侮辱神;這使詩人內心煩躁,疑惑神為何仍不理會干涉,因而更加放肆。──《新舊約輔讀》
沒有使用希伯來文第十三個字音Mem。── 《每日研經叢書》
●一切「所想的」:SH 4209,「策劃」。── 蔡哲民等《詩篇記研經資料》
面。驕傲表顯在臉上。
他一切所想的,都以為沒有神。惡人不一定否認神的存在,但他不把神當回事。今日的惡者竭力說服自己不相信神的存在。長期堅持這種看法,會把人變成無神論者,儘管人是否會成為絕對的無神論者,仍然是值得懷疑的。惡人行事無法無天,實際上等於否認神的存在。第11節表明他的觀念中還是有神的。── SDA聖經注釋
【詩十5】「凡他所作的時常穩固;你的審判超過他的眼界。至於他一切的敵人,他都向他們噴氣。」
“噴氣”大概為俗話,指嗤之以鼻,瞧人不起。――《啟導本詩篇註釋》
「你的審判超過他的眼界」:惡人不把神的審判放在眼內,當作不會實現的事。――《串珠聖經註釋》
他們誤以為無論神的審判是甚麼都不會影響他們,這正顯出他們的淺見,這是由於他們的眼界被罪惡所限制了。──《新舊約輔讀》
世人「一切所想的都以為沒有神」(4節),以為「凡他所做的」只要不被人發現,就能「時常穩固」,永遠不會被神「追究」(4節),因此狂傲自誇、任意而行(3~10節)。這些屬血氣的人只能看見肉眼所能看見的,「不領會神聖靈的事,反倒以為愚拙,並且不能知道,因為這些事惟有屬靈的人才能看透」(林前二14),所以神的審判已經「超過他的眼界」。「噴氣」指嗤之以鼻,以為自己所向無敵。──《聖經綜合解讀》
◎ 10:5的意思是惡人本身沒遭到報應,神的審判又超過他的理解力,所以他當然覺得自己無敵、萬無一失。敢於向他所有的敵人表達對抗的憤怒。── 蔡哲民等《約伯記研經資料》
時常穩固。原文還可以表示“忍耐”。惡人因自己的罪惡行徑得逞,就以為自己會繼續成功,而且可以繼續作惡而不受懲罰。旁觀者往往也這樣想的(見伯12:6;耶12:1)。這是《舊約》作者所探討的重大問題之一。
超過他的眼界。他以為神鞭長莫及,不會懲罰他的。── SDA聖經注釋
【詩十6】「他心裡說我必不動搖,世世代代不遭災難。」
惡人力強體胖的時候不想自己有一日還要病還要死。死後還要受神審判。可見他心中所想都是愚頑的念頭、心中沒有得著聖靈的光照、不知前面就是滅亡。── 包忠傑《詩篇註解》
【詩十7】「他滿口是咒駡、詭詐、欺壓、舌底是毒害奸惡。」
詩人嘲笑惡人的自信,因為只有對神忠心的人才有資格盼望福樂與平安。惡人滿口咒駡,欺壓困苦人,豈有希望!“咒駡、詭詐、欺壓”指發自舌頭的咒詛、謊言和威脅,是語言的誤用。舌頭應該說祝福、誠實和安慰的好話。――《啟導本詩篇註釋》
惡人的諸多暴行。咒駡: 希望別人倒楣的邪惡言語;詭詐: 欺騙別人的奸詐言行;欺壓: 不義地誣陷、中傷他人;毒害: 惡人用言語傷害別人,使人擔憂。聖徒要勒住舌頭,讓嘴唇成為神美好的器皿(雅1:26)。 ――《聖經精讀本──詩篇註解》
惡人的舌頭正像蛇,能給人致命的惡傷。“舌頭沒有人能制伏,是不止息的惡物、滿了害死人的毒氣”(雅三8)。── 包忠傑《詩篇註解》
舌底。換句話說,到處亂說。詩人現在歷數惡人的公開行徑。
奸惡。或“邪惡”。── SDA聖經注釋
【詩十8】「他在村莊裡埋伏等候,他在隱密處殺害無辜的人。他的眼睛窺探無依無靠的人。」
“窺探”。更可作:暗中監視。――《詩篇雷氏研讀本》
大衛辛辣地闡明惡人的狡猾與奸詐。他們躲藏在隱密寂靜處,並非因意識到羞愧,背後隱藏著卑鄙的目的,想突然吞沒可憐、無依無靠之人。同樣,撒但為了吞吃信心軟弱的聖徒(彼前5:8),到處佈置陷阱,躲在隱密處,伺機出動。 ――《聖經精讀本──詩篇註解》
惡人雖然狂傲,他還是最小膽,不然為何要埋伏在暗地呢?為何攻擊無依無靠的人呢?── 包忠傑《詩篇註解》
可能指沒有城牆的村落。這裡的住房,農莊或者遊牧家族的帳篷,處在沒有戒備的位置,容易受到襲擊(見利25:31)。惡人埋伏在這裡掠奪進出村莊的不幸者。── SDA聖經注釋
【詩十9】「他埋伏在暗地,如獅子蹲在洞中。他埋伏,要擄去困苦人;他拉網,就把困苦人擄去。」
獅子: 聖經把仇敵比作兇暴的動物,如公牛(22:12)、狗(59:6)。獅子比喻卑劣的盜賊,企圖搶奪困苦人的財產,也指想吞滅聖徒靈魂的惡勢力。 ――《聖經精讀本──詩篇註解》
吼叫的獅子、決不會傷害的。你看山林的豺狼虎豹都不害同類的野獸。人還不如他們,因為人傷害同類的人、他們像海中的魚大的吃小的。── 包忠傑《詩篇註解》
「獅子蹲在洞中」,並不襲擊同類。惡人「埋伏、拉網」,卻是要傷害同胞,這正是所謂的「禽獸不如」的「畜類人」(四十九10)。──《聖經綜合解讀》
●埋伏在「暗地」:SH 4565,「隱密處」。
●「困苦人」:SH 6041,「貧窮的」、「困苦的」。──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如獅子。惡人隱瞞自己的目的,在受害者無路可逃時,突然發起襲擊。
網。現在轉到以獵人為喻。獵人張開網,突然向可憐的受害者撒去。畫面的迅速轉換,是希伯來文學的一個特徵。── SDA聖經注釋
【詩十10】「他屈身蹲伏、無依無靠的人就倒在他爪牙之下」
倒在他爪牙之下: 直譯為“因他強暴而倒下”。撒但有強大無比的力量行惡。 ――《聖經精讀本──詩篇註解》
惡人向自己的仇敵屈身、是沒有好結果的。掃羅將自己的女兒給大衛為妻的時候在自己心裡說:“我將這女兒給大衛,作他的網羅,好藉非利士人的手害他”(撒上十八21)。惡人作好事,還是有假意。── 包忠傑《詩篇註解》
【詩十11】「他心裡說神竟忘記了。他掩面永不觀看。」
因為神有恩典不馬上刑罰罪人,他們就以為神忘記了,其實人一切所作的都被神檢察,終必受他的報應。── 包忠傑《詩篇註解》
●「永」不觀看:SH 5331,「長存」、「永永遠遠」。
◎ 10:4,11都說明惡人並非不知道有神的存在,而是他認為這個神不會干預他的惡行。──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惡人的作為好象不知道有神關注似的(見第4節注釋)。意識到神的關注,是人抵制罪惡最有力的保障。1~11節沒有遵從第9篇開始的離合體格式。12~18節揀選了最後四個字母。── SDA聖經注釋
【詩十12】「耶和華阿,求你起來,神阿,求你舉手,不要忘記困苦人。」
惡人以為神離開了世界不管人了。我們看義人所受的冤屈,很快就如此斷定。但神必不永久掩面。他必向那些困苦人顯現。── 包忠傑《詩篇註解》
忘記。參第11節的“忘記了”。從本節起,1~11節的控訴轉變為感謝,勝利和平靜信靠神的語氣。── SDA聖經注釋
【詩十12~13】詩人控告完旁若無人的惡人之後,再次表達信靠神公義的審判,一掃懷疑和苦惱,以確信與稱頌結束。聖徒可以尖銳批判世界,但不僅要洞察世界,而且總要仰望神,恢復對天國的盼望(西3:1,2)。 ――《聖經精讀本──詩篇註解》
【詩十12~15】祈求的內容。――《串珠聖經註釋》
【詩十12~18】神的統治。重複第9篇的主題,確信並期盼神的治理與審判。 ――《聖經精讀本──詩篇註解》
【詩十13】「惡人為何輕慢神,心裡說你必不追究。」
“輕慢”。藐視,輕蔑。――《詩篇雷氏研讀本》
這問題就是因為惡人自高自大,他的眼中沒有神,所以就輕慢神。── 包忠傑《詩篇註解》
●「輕慢」:SH 5006,「藐視」。──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為何?為了維護神作為審判者的尊嚴,詩人懇求神回答惡人的狂言(見詩7:15,16注釋)。
必不追究。認為不會有最後交帳的信念,造成了世界上許多的罪孽。相信審判之日終將來臨,神要主持審判,這本身是對罪惡的威懾。── SDA聖經注釋
【詩十14】「其實你已經觀看。因為奸惡毒害,你都看見了,為要以手施行報應。無依無靠的人把自己交托你,你向來是幫助孤兒的。」
「孤兒」:代表受壓逼的貧困者(參18)。――《串珠聖經註釋》
幫助孤兒的: 神藉舊約聖經命令以色列人施行救濟,救濟對象:①孤兒。不僅失去父母,也身處悲慘境地的孩童。失去父親,沒有親屬為他確保法律、社會地位(民5:8;35:12),完全被人疏遠,沒有自養能力。②寡婦(申14:29;26:12)。不懶惰、不懦弱,但無能力保護自身的婦人。社會應當顧念這些人,每個人都有責任幫助他們。舊約沒有記錄相關救濟機構,但宣告神必親自作他們的保護人和父親(68:5)。神命令嚴禁苦待他們,要體恤他們(申14:29;24:19~21;26:12)。猶太塔木德認為善待孤兒是最好的善行。新約聖經也讚譽這是最高尚的慈行義舉(雅1:27)。救濟的物件限於願意勞動,卻無能力或機會的人,懶惰人應該排除在外(帖後3:10)。 ――《聖經精讀本──詩篇註解》
神是公義的審判者,他必提拔一切受冤屈的人。靠他的不蒙羞。── 包忠傑《詩篇註解》
世界上沒有真正的無神論者,所謂的無神論者,其實內心並非不知道有神的存在,只不過以為「神竟忘記了」(11節),不會干預他的惡行;以為神只是一位鐘錶匠,造好世界、上好發條,就「掩面永不觀看」(11節)了。但其實神「已經觀看」、一直在觀看,人的一言一行,包括那些已經被時間從記憶中抹去的事情,神沒有一樣不記在「案卷」上(啟二十12),將來「要照各人所行的報應他」(啟二十二12)。無知的人哪,「你以為能逃脫神的審判嗎?還是你藐視祂豐富的恩慈、寬容、忍耐,不曉得祂的恩慈是領你悔改嗎」(羅二3~4)?──《聖經綜合解讀》
●「奸惡」毒害:SH 5999,「對他人的危害」、「勞苦」、「患難」。
●奸惡「毒害」:SH 3708,「愁煩」、「悲傷」、「挫折」。
●「無倚無靠的人」:SH 2489,「不幸的」、「貧困的」、「命運坎坷的人」。
◎ 10:14的意思應該是「被害者的勞苦患難、悲傷愁煩,神都看到了」。
惡。所以無倚無靠的人完全可以把自己的案情交托神。祂肯定會伸張正義。──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你已經觀看。詩人堅決否認惡人的傲慢看法。他們認為神不會關注世人的罪惡。所以無倚無靠的人完全可以把自己的案情交托上帝。祂肯定會伸張正義。
孤兒。象徵貪婪者的掠物,需要神的説明。“孤兒”特別是在《申命記》,《約伯記》和《詩篇》中用於這種意義。── SDA聖經注釋
【詩十15】「願你打斷惡人的膀臂,至於壞人,願你追究他的惡直到淨盡」
“膀臂”。力量的象徵。――《詩篇雷氏研讀本》
打斷……追究: 詩人懇求神審判驕傲的惡人,禱告神打斷惡人的膀臂,甚至請求神除滅惡人,顯出詩人的憤怒。詩人未用巧妙的修辭,只用純粹的日常用語,樸素刻劃凝重的思想,使詩的韻味更清淡高潔,文學上得到卓越的成功。 ――《聖經精讀本──詩篇註解》
打斷……膀臂,聽來簡直是殘忍,但這乃是打破其勢力的描述語;參四十四3。願你追究他的惡,直到淨盡(即,最後的一絲一毫),這個懇求用了這一對詩篇中一個重要的字,「追究」,在九12譯為「追討」,十13亦為同一字(RV、JB、Gelineau認為十4a也是這種用法(即神是「尋求」的主詞);參RV,「祂必不要求它」;但RSV(參NEB)的翻譯比較直接)。──《丁道爾聖經註釋》
膀臂。象徵力量。
願你追究他的惡,直到淨盡。直到神憑著祂的神性查不出任何罪惡的痕跡為止。本節求神懲罰罪惡,使罪惡不再重演。── SDA聖經注釋
【詩十16】「耶和華永永遠遠為王。外邦人從他的地已經滅絕了」
詩人深信神必“永永遠遠為王”,祂公義的統治會遍滿全地。“外邦人”指與以色列為敵的列國的民。這些敵對之人的消滅和18節所描寫驕傲的惡人被制伏,與前篇19~20節相呼應。――《啟導本詩篇註釋》
向外界觀看,擴及外邦。──《丁道爾聖經註釋》
當我們被「追得火急」(2節)的時候,只要思想「耶和華永永遠遠為王」這個事實,就會對我們的遭遇豁然開朗,就不會再問「為什麼」(1節)、「為何」(13節)。我們這短短幾十年人生中暫時的「患難」(1節),與「永永遠遠為王」的神被祂所造的人「背棄、輕慢」(3、13節)了數千年相比,又算得了什麼呢?
神「永永遠遠為王」,卻甘願長久忍受地上充滿著「背棄、輕慢」(3、13節)祂的「外邦人」,因為祂要用「豐富的恩慈、寬容、忍耐」領我們悔改(羅二4),「救了我們脫離黑暗的權勢,把我們遷到祂愛子的國裡」(西一13),使「祂的地」上不再有「外邦人」。──《聖經綜合解讀》
●「外邦人」:SH 1471,「國家」的複數形態,「列國」之意。──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神作為君王必須主持正義。祂推翻外邦人(詩9篇),並懲罰以色列人中的惡人。本節是典型的對句。── SDA聖經注釋
【詩十16~18】結語:詩人深信神必垂聽祈求,將惡人剷除消滅。――《串珠聖經註釋》
【詩十17】「耶和華阿,謙卑人的心願,你早已知道。你必預備他們的心,也必側耳聽他們的祈求。」
「預備他們的心」:應作「堅固他們的心」,使他們有勇氣。――《串珠聖經註釋》
無論審判之日是否遙遠,有一項應許則不會遲延:「�諝盒磼w」(和合:預備)他們的心。──《丁道爾聖經註釋》
●「謙卑人」:SH 6035,「貧窮的」、「卑微的」、「受苦的」。
●「心願」:SH 8378,「希望」、「渴望」。
●早已「知道」:SH 8085,「聽見」。
●「預備」他們的心:SH 3559,「建立」、「堅固」。──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謙卑人。謙卑人希望擺脫壓迫。
預備(kun)。“堅定”,“堅立”。── SDA聖經注釋
【詩十18】「為要給孤兒和受欺壓的人伸冤,使強橫的人不再威嚇他們」
“強橫的人”亦作“必死的人”或“屬塵土的人”。惡人不過是塵土,已不能逼得孤兒和困苦人無路可走。――《啟導本詩篇註釋》
人是軟弱的,是「屬地的人」(和合:強橫的人)。──《丁道爾聖經註釋》
「預備」原文意思是「建立、堅固」,「強橫的人」原文是「地上的人、屬地的人」。當神允許祂的兒女被「屬地的人」「追得火急」的時候(2節),也是祂陪我們一起忍受被惡人「背棄、輕慢」的時候(3、13節),目的是為了「建立、堅固」我們的屬靈生命。因此我們「在患難的時候」(1節)可以放心,神絕不會袖手旁觀,因為祂必然會「阻擋驕傲的人,賜恩給謙卑的人」(彼前五5)。「人的忿怒要成全禰的榮美;人的餘怒,禰要禁止」(七十六10)。──《聖經綜合解讀》
●「強橫的人」:SH 7766,「地上的人」。──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孤兒。見第4節注釋。
人('enosh)。見詩8:4;9:19注釋。
強橫的。希伯來語的“強橫”和“地球”,三個輔音字母中有兩個相同,故這裡是一語雙關。為什麼地球上的人要踐踏同胞的權利,自稱比同胞優越呢?
本詩的結尾表示絕對相信神會幫助受壓迫者。信心把這件事當作已經實現的。── SDA聖經注釋
【思想問題(第10篇)】
1 試綜合本篇有關惡人的描寫。這些惡人在社會上是屬於那個階層?今日這類惡人有否以個人或團體形式出現?
2 本篇祈禱詩顯示作者雖不曾身受惡人所害,但仍求神懲罰他們。你目睹別人受到迫害的時候,是否視而不見,還是為他們禱告呢?面對社會的罪惡,基督徒應有什麽反應?
──《串珠聖經註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