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母耳记上 INTRO1 - 和合本修订版简 介 《撒母耳记上、下》在希伯来圣经原是一卷书,希腊文译本才分为上、下两卷。《撒母耳记上》记述以色列从士师时代转变到君主政体时代的历史。以色列国政体的转变,以三个人物为中心:最后一位士师撒母耳、以色列第一任国王扫罗和第二任国王大卫。大卫在作王以前的早期活动,跟撒母耳和扫罗的事迹交织在一起。 本书的主题跟旧约其他历史书相同,都强调对上帝忠诚和顺服就必定成功,而违背上帝命令必定遭殃。这一点在上帝给以利的信息中清楚地指出:“因为尊重我的,我必尊重他;藐视我的,他必被轻视。”(2.30)撒母耳对扫罗也强调这一点:“听命胜于献祭。”(15.22)本书列出许多正、反两方面的人物,以作鉴戒。与扫罗的“悖逆”、“顽梗”(15.23)相比,大卫是上帝亲自拣选、合自己心意的人(13.14)。 本书叙述以色列人对建立王国一事的复杂情绪。上帝是以色列真正的君王,但为了满足人民的愿望,才为他们选立一位君王。事实上,国王和人民都在上帝的主权及审判之下(2.7—10);在上帝的律法下,所有人民,不分贫富贵贱,都获得同等的待遇。 作 者 《撒母耳记上》没有注明作者是谁。根据《历代志上》29章29节,有人认为本书的前部分是由撒母耳写的,后来由先知拿单和迦得的著作所补充。还有人认为本书的作者是大卫时代的人,但未能确定。 提 要 一.撒母耳作以色列的士师(1.1—7.17) 1.撒母耳的童年(1.1—2.11) 2.撒母耳在上帝的殿中(2.12—4.1上) 3.与非利士人争战(4.1下—7.2) 4.撒母耳领导以色列(7.3—17) 二.扫罗作王(8.1—15.35) 1.以色列人要求立王(8.1—22) 2.扫罗被膏作王(9.1—11.15) 3.撒母耳提醒百姓要敬畏和事奉上帝(12.1—25) 4.扫罗违背上帝而遭弃(13.1—15.35) 三.大卫和扫罗(16.1—31.13) 1.上帝拣选大卫(16.1—17.58) 2.扫罗对付大卫(18.1—19.17) 3.大卫逃亡(19.18—27.12) 4.扫罗和他儿子之死(28.1—31.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