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blia Todo Logo
圣经-注释
- 广告 -


哥林多前书 8 - 章拾穗

哥林多前书 8

 

哥林多前书第八章拾穗

 

【林前八1「论到祭偶像之物,我们晓得我们都有知识。但知识是叫人自高自大,惟有爱心能造就人。」

    论到(peri de)这词式,是用来引出哥林多人信上询问的事(见七1)。这是他们的疑难之一。我们晓得我们都有知识,可能是引哥林多信上的话(NEBGNB)。保罗也同意,知识是重要的,他同意要应用知识行事。“都”字可能暗示哥林多人,他们引以为荣的知识,并非得天独厚,乃是信徒所共有的。但爱是更重要的。知识是叫人自高自大(见四6“自高自己”批注)。知识往往与骄傲相伴而来,却与基督徒真义相违。知识叫人自高,爱心却造就人(参腓立斯,“知识叫人看来伟大,却只有爱心能叫人成长”)。造就(oikodomei)原应用在建筑上;保罗喜欢用来比喻信徒品格的进程(见TNTC注帖前五11p.102)。——《丁道尔圣经注释》

         不单属世的知识叫人自高自大,连属灵的知识也叫人自高自大,甚至是圣灵所赐的恩赐――知识(参林前十二8)本身,也叫人自高自大。但不是说知识完全不好,若是知识出身爱心,受爱心的领导,就会造就别人。――《新约全书释义》

         本章讲论吃祭过偶像的食物的问题。哥林多为希腊城,偶像充斥,庙宇林立。哥林多人将上好牛羊和牲畜,一部分在庙宇中象征式地献与神明,其余的拿来在市场售卖。因此城中所买到的肉类,很多都是献过祭的。基督徒在日常生活上遇到很大的困难,不知道应该不应该购买肉类,因为可能都是祭过偶像的。犹太人有自己的解决方法,他们自设赌场,不用向外购买。基督徒是不是也需要用这种方法来避免玷染偶像的不洁?

保罗的解决方法,出乎受犹太背景影响的信徒意料之外。他认为有信心的信徒,根本不用理会食物的来源;甚么都可以吃,甚么都算为洁净(八46;十27;罗十四14)。但是,问题并不单在于自己的信心,也在乎爱心。在教会中,有些信心“软弱”的肢体,对祭过偶像的食物,是存着戒心的。保罗认为,为了这些肢体的缘故,信徒不但要讲信心,也要讲求爱心;所以说:“知识是叫人自高自大,惟有爱心能造就人。”──《启导本圣经注释》

         祭偶像之物:这是本章的核心主题,文字上指曾献给偶像的祭物。这里特指曾在神庙,又拿到市场卖的肉(15:29)──《圣经精读本注解》

 

【林前八1~2知识──爱心。人有所知实无可夸者,因他尚不知他所当知的。然而,知识总是叫人自高;爱心能造就人──因有了爱心,则不以其所知者为要,而念及他人的愚昧,不以己的自由绊人脚。―― 倪柝声

         知识既不能解决自己的问题(骄傲),又不能解决别人的问题(跌倒、难处),只有爱心能身兼双职。――《新约全书释义》

 

【林前八1~3以对比的方式比较了人骄傲的知识和爱心。这段经文尤其强调:①造就人的爱心与知识的骄傲;②实践爱心时的最高价值。这一切教训我们真正的知识不是标榜自己,而是认识到自己的无知,谦卑地跪拜在神面前,走向实践爱的生活。──《圣经精读本注解》

 

【林前八14关于吃祭物,保罗自己是有『知识』的,『知道偶像在世上算不得甚么』(4),但他更知道,『知识是叫人自高自大,惟有爱心能建造人』(1原文),这爱就是基督。所以他为了顾念『人不都有知识』,情愿将他的知识暂放一边,而俯就他们,这就是基督的原则。――《读经指引》

 

【林前八1~13本章是有关祭偶像之物内容的绪论部分,阐明了根本原则:①爱心对知识的优越性和;②基督徒的真自由是对弟兄有益处,而并非只追求自己的利益的狭隘的。──《圣经精读本注解》

 

林前113基督徒可以吃祭偶像之物么?

   答:在哥林多的地方,庙宇偶像林立,教会处在这种宗教崇拜偶像的社会环境中,信徒的生活习惯难免不受其影响,当有不少人曾在偶像的庙里坐席,吃过祭偶像之物(林前八10,十21),所以论到这吃祭偶像之物,就有人向保罗提出来应当如何处置,这个问题盘根错节,甚难解决,保罗在本书信中分析详明,作了很清楚的答复:

①信徒应知神只有一位,万物都是神所造的,偶像算不得什么,所以吃或不吃那是否祭过偶像之物,无损也无益(林前八4-8)。

②至于那良心软弱的信徒,他以为吃了祭偶像之物,而感到心里不安,因他疑惑,不凭信心而吃,觉得有罪,最好不吃(林前八7;罗十四23)。

③有知识信心坚固的信徒,为了体恤那信心软弱的弟兄,不要得罪他,伤了他软弱的良心,就是得罪基督,就以身作则,宁可不吃,免得叫他跌倒(林前八10-13,十2829;罗十四152021)。

④凡市上所买的食物,或是不信的热所请赴摆设的筵席食物,信徒只管享用,不要为良心不安的缘故而发生疑问,且就食物本身来说,都是圣洁的,并不能污秽人,因为凡一切的物都是属乎主的(林前十2526;参罗十四614;可七18-24;提前四4)。

⑤任何食物,基督徒应当谢恩而吃因为神所造的物都是好的,若感谢着领受,就没有一样可弃的,所以或吃或喝,无论作什么,能对己无损,对人有益处,都要为荣耀神而行就是了(林前十24-30;提前四45)。

⑥信徒应避免在偶像的庙里坐席进食,因为那是祭鬼的筵席,有与鬼相交污秽之嫌,置身其境内,与信徒的地位是极不相称的(林前八10,十2021)。——李道生《新约问题总解》

 

【林前八23这和十三13爱之章所讲的相同,人即使具备了属灵恩赐和属灵知识,如果没有了爱,知识和恩赐便都没有价值。何况人的知识无论如何广博都是有限的,只有神才是全知的(罗十一33)。──《启导本圣经注释》

 

【林前八3最大的爱心是爱神;最大的知识,是为神所知!―― 倪柝声

   『若有人爱神,这人乃是神所知道的。』神最喜欢的事,就是人爱祂。所以我们讨神喜欢最简单的方法,就是专心爱神;这比对属灵的事有知识,更为紧要。――《读经指引》

         『神所知道的』。爱神的人、不爱神的人,神都知道;此处的知道是同意、喜悦的意思。――《新约全书释义》

 

【林前八4偶像……算不得什么:指明偶像的本质<王上14:23,偶像论>,就是说偶像不是具有人格的实体、它没有能力、虚妄,因此吃祭偶像之物实质上根本算不得什么。在这里我们可以清楚地认识到:①拜偶像行为的愚蠢;②只有神才是配得我们真正敬拜的(41:24;10:14)──《圣经精读本注解》

 

【林前八5「虽有称为神的,或在天、或在地,就如那许多的神,许多的主;」

    保罗承认有称为神的,拜偶像者视所拜之物为“神”,也相信它是神。称为表示不真。不管它或在天,或在地,一概否定了(屈梭多模解释在天者为太阳、月亮、星辰,地上的是邪鬼)。许多的神和许多的主,大概没有多大分别。“主”在当日的异教中,很常用来指神明(保罗用主来称耶稣基督,用心就更显明了)。保罗的用意不过是说明外邦世界拜满天神佛,却没有一个是真的。——《丁道尔圣经注释》

         这里的“神”指希腊、罗马神话中的那些并不真正存在的所谓神祇,被人当作神来拜。──《启导本圣经注释》

         许多的神,许多的主:这是保罗当时希腊或罗马神话中所谓的神,即外邦神,讽刺了成为外邦人敬拜对象的偶像。借着这样的讽刺,本文明确指出外邦人所说的神,实际上是不存在的,它是被造物。──《圣经精读本注解》

 

【林前八5~6『就如那许多的神、许多的主,然而我们只有一位神并有一位主,就是耶稣基督。』当时外邦治理的君王,人都称之为主(就是神的意思),为恩主就是救主(路廿二25);非斯都就称该撒为主(徒廿五26的皇帝原文是主);故此君王不但受人的尊敬,竟然也受到人的敬拜。但基督徒是只有一位神、一位主,也就是否认了许多的神、许多的主,而只拜一神、一主。古时许多圣徒都曾因不肯称皇帝为主而被杀,示每拿的主教帕利克就是其中的一位。―― 谢模善

 

【林前八6「然而我们只有一位神,就是父,万物都本于他,我们也归于他;并有一位主,就是耶稣基督,万物都是借着他有的,我们也是借着他有的。」

    然而是很强烈的相对语all,我们(for us)是放在强调的位置上。信徒与拜偶像的人极大的分别:只有一位神。父是神的称呼的特色,一方面说明祂与子的关系,一方面也说明祂对祂子民细心的关注(两方面在下句中都有提及)。异教者把被造物分属于不同的神明或女神,各有不同的领域。但保罗说,这一位神统管万有。我们从祂而来,为祂而活;祂是我们的源头与目标。前置词归于(for),eis,表示生命的环境。信徒是为神而生活的。

  保罗又提及子,就是一位主,耶稣基督。一位指出基督徒相信一神论,有别于异邦的多神;而主则指基督的神性。两者一口气来谈论,就更明显了。保罗在此没有考究两者的关系(使日后的神学家添了不少难题!)。不过,他明说只有一位神,也明明地把主耶稣包括在一位神里了(参莫法特,“保罗视那一位主与一位神同为一”)。万物都是借着祂有的,指明基督是经手创造的一位;父借着子创造万有(参约一3;西一15以下)。我们也是借着祂有的,意思是信徒惟有透过祂才存在,这儿是指在基督里的新创造(参林后五17)。——《丁道尔圣经注释》

         一位神,就是父:强调说明了作为创造者神的属性和唯一性,表明神与上一节的外邦神有根本性区别。尤其“父”这一表达象征着:①神对世界绝对的统治权和;②耶稣基督与圣徒割不断的大爱。──《圣经精读本注解》

 

【林前八7吃祭过偶像的食物,并不能影响基督徒,因为偶像不是真的,无能无力,“偶像在世上算不得甚么”。但是对于一个信心“软弱”的信徒来说,他们已经习惯了看偶像是真的,不能除掉这种心理上的障碍。如果心里蒙着阴影来吃祭过偶像的食物,心理上就等于犯罪,因为“不是出于信心”(罗十四23)。对于这种信徒,应该去迁就他们,体恤他们,免得他们跌倒。──《启导本圣经注释》

         这等知识:认识对创造者神的正确的神论和偶像是非人格化的存在,算不了什么。如果具有这样的知识,祭偶像之物实际上根本成不了什么问题,但是那些以为偶像实际存在的哥林多信徒,出于迷信思想,吃过祭偶像之物后就受良心的责备,在信仰上受伤。──《圣经精读本注解》

 

【林前八7~13(1)良心因没有知识就软弱,不正确,无能力。(2)因软弱,以致控制不住里面的情欲,而行良心以为错的事。(3)行了良心以为错的事,良心就受伤,被污秽了。(4)受伤、污秽,则跌倒了。―― 谢模善

 

【林前八8「其实食物不能叫神看中我们,因为我们不吃也无损,吃也无益。」

    其实(Butde,是反义字),吃甚么食物是很次要的事。那些主张可以吃祭肉的人,并不是持守甚么大不了的原则(如保罗坚决拒绝必须行割礼的主张)。食物是无关重要的,不能叫神看中我们(bring us near to God),现在式是指此时此地(有版本作未来式;食物在审判的日子,不会叫我们在神面前得奖或受责)。——《丁道尔圣经注释》

         基督徒虽然有吃的自由,但既然这种自由会绊倒人,不运用它不会有所损失。──《启导本圣经注释》

         食物不能叫……我们:这表明:①食物的无害性与食物本身不能影响我们对神的信仰;②那些所谓有见识的哥林多信徒认为吃祭物的行为是基督徒自由的必要条件,这是毫无根据的。──《圣经精读本注解》

 

【林前八812基督徒生活的原则,不应着眼于外面的行动――『食物并不能叫神看中我们不吃也无损,吃也无益』(8);乃应顾念到对基督如何――『这样得罪弟兄就是得罪基督』(12)――《读经指引》

 

【林前八9「只是你们要谨慎,恐怕你们这自由竟成了那软弱人的绊脚石。」

    信徒必须顾及软弱的人。哥林多那些刚强的人,要争取“权利”(恐怕你们这自由,译自exousia,“权柄”或“权利”);对于偶像,他们喜欢怎样做就怎样做。保罗提醒他们,若对别人有损时,信徒绝没有使用“权利”的自由。绊脚石(proskomma)是路上的石块,障碍物,叫人跌倒,行走困难的。刚强者行事,绝不能妨碍软弱者向前走。一个人看为对的,另一个人可能觉得很错。一个人的正误标准,不能强压在别人头上,人家的良心会有不同的反应。——《丁道尔圣经注释》

         绊脚石:意味着不仅伤害软弱的弟兄的良心,进一步会使他们犯与偶像妥协的罪。──《圣经精读本注解》

 

【林前八9~12这段经文表明信心好的人对信心软弱的人当采取的基本姿态。告诉大家爱心比知识或基督徒的个人自由优越得多,因此与其追求使人骄傲的知识或绊倒他人的自私利益,不如按照归荣耀给神的爱心的动机行动。──《圣经精读本注解》

 

【林前八10“在庙堂里坐席”,大概指参加假神的节日宴会。──《启导本圣经注释》

 

【林前八11「因此,基督为他死的那软弱弟兄,也就因你的知识沉沦了。」

    刚强者引以为荣的知识,引致软弱者极严重的伤害(动词转用分词,可能表示继续不断的软弱)。沉沦(apollytai)是个很强烈的字眼(参腓立斯,带来属灵的灾殃)。刚强的人诱导软弱的人陷入罪里,招来毁灭性的大祸;这些罪是他本来不会犯的。保罗指的是现在式的活动(时态是现在式,非未来式):“这里不是说那人永�琲�结局,而是现今信徒的生命与事奉被扼杀了”(布鲁斯)。字眼的次序很特别,保罗强调“基督为(dihon)他死的软弱弟兄”,这句原放在未尾。“这最末一句的声势再强烈不过了,每一个字都有讯息在其中;‘弟兄’,不是陌生人;‘为他’,正为免他沉沦;‘基督’,不是别的等闲人物;‘死’,非同小可的事”(RobertsonPlummer)。——《丁道尔圣经注释》

         “沉沦”不是指失去救恩,永远灭亡;而是指属灵生命的成长受到障碍和窒息。──《启导本圣经注释》

         在本节保罗以滥用自由为例,明确指出基督徒的自由虽然成为我们从所有罪和死亡中得释放和得救的凭据,但滥用这一自由将成为使软弱弟兄沉沦的祸根。──《圣经精读本注解》

 

林前八11基督所爱软弱的信徒还会沉沦么?

答:保罗讲到若有良心软弱的弟兄,见了有知识「信心坚固」的弟兄,在偶像的庙里坐席,是叫这软弱的人跌倒的(林前八910)。他说,「因此基督为他死的那软弱弟兄,也就因你的知识沉沦了。」(林前八11)意思说说这软弱的弟兄原是基督为他受死赎罪所爱的弟兄,因那有知识的弟兄的知识就沉沦了。有人以为这里沉沦是指他的生活和见证受败坏被毁掉而言(参罗十三1516),但保罗在此似乎以为一个信徒是会沉沦的,然而照圣经一贯真理系属不合(参林前一8;约六39,十2829;参一二六题),至于「沉沦」一词在原为为现今时式()(注),意即他一违背良心,就要走上沉沦的道路,但现在此时,他尚未沉沦,若继续走向此途,其结果则难免沉沦,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在保罗使徒行传廿七222331各节的经历记述,得到解决。他曾蒙神启示,凡船上人的性命,一个也不失丧,因为有神同在,又在31就中明说:「这些人若不等在船上,你们必下能得救。」这样按神看来,一个也不失丧,按人的说法,若水手不等在船上,都不能得救,此两方面的意思没有矛盾,同理,让我们明白前面的意思,是神预知基督为他死的弟兄,必不至灭亡,且也预定了叫他不再灭亡之法,此法之内乃含有谨守自己,不叫他人跌倒(参林前八913),这就是保罗所以加上「也就因你的知识沉沦了」一语的意义了。

注:沉沦——林前八11(),其字源()或是由()与()相结合而成,有灭,除灭,亡,迷失等意思。——李道生《新约问题总解》

 

【林前八12「你们这样得罪弟兄们,伤了他们软弱的良心,就是得罪基督。」

    typto,新约只有这里用喻意式出现。一般用法是强力击打,刚强的“打击”软弱者的良心,大大伤害了他们。——《丁道尔圣经注释》

         伤人者即是得罪基督。所以,反言之,爱人者即是爱神(3)。爱神者有真知识(3),所以,因己的知识叫人跌倒者,不特不爱人,且不爱神,且无知识啊!―― 倪柝声

         吃祭肉本身不是罪,但如果因为这件事而伤害了软弱的信徒,叫他们跌倒,那便是“得罪基督”,因为基督是用宝血买赎他们的主人(八11)。

关于吃祭肉与基督徒的自由一事,十2333再有详论。──《启导本圣经注释》

 

【林前八13「所以,食物若叫我弟兄跌倒,我就永远不吃肉,免得叫我弟兄跌倒了。」

    这段经文中,他可能单指祭偶像的肉,不过他只说“食物”(NIV作我所吃的)。若必要的话,他宁可吃素,永不吃肉。重点是,不求自己的权益,自己的舒畅,而是弟兄之间的益处。这里很强调弟兄;上三节中出现了四次(NIV最后一次作他)。叫……跌倒是skandalizo,很难译的动词。意思是“开动陷阱”(从skandalon来。一23。饵棒,陷阱上的一根棒,如鸟兽一踏上去,陷阱就开动)这字用来比喻很多种烦扰。保罗这里用的否定词是oume,是很强烈的,并与“into the age”(指来世)连在一起,是极强烈地说永不。——《丁道尔圣经注释》

         保罗的原则是,为了别人的利益,他可以放弃自己有权作的事(罗十四1323)。主基督的教训是:“各样的食物都是洁净的”(可七19)。他虽然坚固,但为了照顾“软弱”的,就永远不吃肉。这也是照着主的吩咐做的(可九42)。──《启导本圣经注释》

         结论性地概括了保罗对祭偶像之物的态度。假如祭偶像之物绊倒软弱的弟兄,保罗说他宁愿不吃祭物,甚至连肉也不吃。这一决心充分体现了保罗对软弱弟兄挚热的爱,并且清楚表明:①即使按人的角度来看,是微不足道的弟兄,神却视他比天下还宝贵,并且通过这样卑微的人成就自己的护理和事工;②基督徒当永远持定的生活原则(25:40,45)──《圣经精读本注解》

 

【林前八章综合】使徒对偶像的认识――『偶像…算不得甚么』,乃是根据他对基督的认识――『只有一位神就是父,万物都本于祂,我们也归于祂;并有一位主,就是耶稣基督,万物都是借着祂有的,我们也是借着祂有的』(6)。他认识了基督的独一性,就认识偶像的虚空,也就认识了吃祭偶像之物这事本身的无所谓。但他对基督的认识又是丰满而不偏枯的,他认识基督另一面的意义,就是爱中的迁就。所以他能不因知识得罪弟兄,以致得罪基督;而能行在神最高的心意中。这是说出我们若对万有中心的基督有了丰满的认识,也就不难对万有透澈的认识,而有适中且合神心意的行动(参林前二15)。哦,基督真是一切知识之钥!――《读经指引》

 

【林前八章综合】本章论到自由的原则。基督徒论自由,不当以自己的益处为出发点,否则自由就成了别人的难处和绊脚石。『凡事都可行,但不都有益处』(林前六12;十23)。因此基督徒要自由,不是以知识来解放自己,乃是以爱心造就别人。八章论到的问题,不关系是非道德的,可是能因之产生是非道德的结果,因此,不以知识出发,而以爱心为转移。人心未多受知识光照解放的人,因为不明白就以为偶像有灵,所以吃祭物就在他的心中有了是非的问题,结果是信仰破产。因此我们当注重他的良心(是非之心),过于他的知识。――《新约全书释义》

 

【林前八章;十21~33基督徒可吃祭过偶像之物吗?】

    哥林多是一个偶像充斥的城市,许多非基督徒喜欢在偶像庙里坐席,也邀请当时已信那稣的老朋友赴席。当然有许多基督徒拒绝参加,但也有人为朋友热情所请,应酬一番,同时从庙里带些祭过偶像的食物回家与家人分享。为此,有人请教保罗,对此事应如何处置。

    保罗在八章与十章清楚指示有关此事的原则。

    一、偶像并非真神,基督徒不把任何偶像放在眼内,所以祭过偶像与否的食物,并不能伤害基督徒(48节),照食可也。

    二、市面上所出售的食物,基督徒均可享用,不必良心不安(十章2527节)。信心坚强的人更无所惧怕。

    三、基督徒感恩后则可进食任何食物(十章30节,参阅提前四章4节),百无禁忌。

    四、但为着体恤良心软弱的信徒,他既因祭偶像之物而不安,则最好连自己也不吃(711l3节,十章2629节),不要因食物叫软弱的人跌倒,同时保罗补充说:不吃也无损。

    五、信心软弱的人,对祭过偶像之物既有戒心及怀疑,则最好不吃,因为不凭信心而吃,便有罪了(罗十四章23节)。

    如果我们信仰有根基,明知偶像不是神,对偶像行过祭礼的食物,也无损于食物的性质,则信心坚固的基督徒,感恩之后,均可进食而无碍。

    主那稣关于食物亦曾提示两个原则:

    一、入口的不能污秽人,出口的乃能污秽人(太十五章1l节)。这和中国古书“传玄口铭”所说:“病从口入,祸从口出”有同工异曲之妙。

    二、在他升天时说:“若喝了什么毒物,也必不受害”(可十六章18节),连误食毒物也无损伤,祭过偶像之物,何惧不能进食?

    不过,保罗认为“坐在偶像庙里进食”则应避免(林前八章10节),因有“与鬼相交”的嫌疑(十章2021节)。不是庙里的“食物”对我们有损,乃是食物所在的“庙”使我们被它污染。这原则适用于青年人时常发问的“看电影”问题。电影院中有些是可以观看的益智画片,但“电影院”的这种地方却能使基督徒被它污染,不去为佳。―― 苏佐扬《新约圣经难题》

 

【林前八1~33这段内容是保罗对哥林多信徒所提出的第二个问题的回答,对祭偶像之物和基督徒的自由等问题进行了教导。当时哥林多城不仅淫佚成风,而且以神庙为中心的偶像崇拜也极其盛行。因此在哥林多信徒之间,由于良心而吃或不吃祭偶像之物的问题,成了一个较大的问题,与此相伴,基督徒的自由问题也开始登上话题。在这里,保罗指出祭偶像之物的问题可以在以爱对待信心软弱的弟兄的层面上得以解决,并非在律法的角度上误解;并且强调,当兄弟友爱为其动机时,才能发现基督徒的自由所含的真正价值。──《圣经精读本注解》

 



跟着我们: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