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加福音 7
路加福音第七章纲目
壹、内容纲要
【人子救主的同情与怜悯】
一、对百夫长──因赞赏其信心而医治他仆人(1~10节)
二、对拿因城的寡妇──因怜悯其处境而叫她独子复活(11~17节)
三、对施洗约翰──当他门徒的面劝勉,背后称赞(18~35节)
四、对有罪的女人──爱大赦免也大(36~50节)
贰、灵训要义
【人子救主的怜悯与俯就】
一、祂俯就那些不认识祂尊荣的犹太长老们(3,6节)
二、祂怜悯俯就那丧独子的寡妇,主动使她儿子活过来(12~15节)
三、祂俯就那怠慢主的法利赛人西门,去和他坐席(36~46节)
四、祂俯就那为人所不齿的罪人,接受她爱的表示(47~50节)
【本章的几个对比】
一、犹太人长老和外邦人百夫长的对比:
1.长老们以为靠行为能蒙主恩;百夫长自认不配(4,7节)
2.长老们求主去帮助;百夫长认为不要劳动主,只要祂说一句话(6~7节)
3.长老们只认识主的能力;百夫长认识祂的权柄(4,8节)
4.长老们是凭道理求主;百夫长是凭信心求(5,9节)
二、跟随主的队伍和同着寡妇送殡的队伍之对比:
1.一个是生命的队伍;一个是死亡的队伍(11~12节)
2.一个能叫死人复活;一个只能埋葬死人(12,15节)
3.一个能叫人喜乐;一个不能叫人止哭(13,15节)
三、法利赛人西门和有罪的女人的对比:
1.法利赛人招待主坐席,却不认识祂;那女人认识祂是救主,所以挨着祂的脚哭(38~39节)
2.法利赛人不知自己有罪;那女人知道自己有罪(39节)
3.法利赛人没有给主水洗脚;那女人用眼泪湿了主的脚,又用头发擦干(44节)
4.法利赛人没有与主亲嘴;那女人不住的用嘴亲主的脚(45节)
5.法利赛人没有用油抹主的头;那女人用香膏抹主的脚(46节)
6.法利赛人根本不以为主能赦免人的罪,所以未得主的恩免;那女人对主有信心,所以得着主的恩免(48~50节)
【甚么是『这么大的信心』(9节)?】
一、小看自己──你到我舍下,我不敢当;我也自以为不配去见你(6~7节)
二、把主看得很大──只要你说一句话,我的仆人就必好了(7节)
【救恩的总述(22节)】
一、瞎子看见──心眼被开启
二、瘸子行走──有力行走神的道路
三、长大痲疯的洁净──罪污被洗净
四、聋子听见──能听见神的声音
五、死人复活──得着主复活的生命
六、穷人有福音传给他们──得着属灵的富足
──黄迦勒《基督徒文摘解经系列──路加福音注解》
叁、其他纲目
【这么大的信心】
经文:路7:1-10
引言:圣经一直在强调“信心”的重要性,所有事情的发生都是跟“信心”有关的。耶稣说:你若能信,在信的人,凡事都能。
一、大信心就是关顾到别人 1-2
关顾:(太25:34-36;帖前3:12)。这里的“百夫长”预表外邦人信徒
(1)感谢主,我们这些外邦人竟也得以有分于救恩!
(2)救恩是先临到犹太人,后临到外邦人(徒3:26;13:46;罗1:16;11:11)。
(3)这个仆人不但是他主人“所宝贵的”,也是主耶稣“所宝贵的”;凡是忠心于主人,殷勤服事的仆人,也必蒙主所喜爱(弗:6-8;西3:22-24)。
二、大信心就是交托给朋友 3-6
1.把事情放心地交给朋友去办(罗12:3)。
2.爱百姓也爱教会——荣神益人(太22:37-40)。
基督徒不但要有人前的生活,也要有神前的生活。真正爱人的,也必爱神,愿意帮助人亲近神、敬拜神。
三、大信心就是相信主耶稣 6-8
1.有信心的人是谦卑的 6-7 “不敢当”、“不配”。
2.有信心的人是相信的 7 “只要祢说一句”。
3.有信心的人是顺服的 8 意思是:同样,只祢吩咐一句话我必顺服。
四、大信心就是美好的见证 9-10
1.信心的见证 9,(可11:22-24)
“这么大的信心,”信心是根据我们对主的认识而有的,因为祂是我们信心的创始成终者(来12:2)。以色列人因不够认识主耶稣,所以没有“这么大的信心”。
(1)百夫长的信心,是基于他对主权柄的认识;我们若是对主有更深的认识,也就有更大的信心。
(2)信心是享用属天权柄的路。人必须用信心才能接通神的权柄,带下神的能力和祝福。
(3)“这么大的信心,”表示人对“主的话”有信心,比人对“主亲手摸”的信心更大;一般人总是觉得“摸”比“话”更实在,但高层次的信心,乃是只要有主的话即足,根本不必主亲自来摸。
(4)当你认识神的权柄时,你就非常容易相信神的话;对神的话有疑惑的人,乃因对神的权柄认识不够。
(5)我们认识并相信主到什么程度,就享受主的恩典到什么程度。人的信心常是他蒙福的度量;神对人信心的赏赐,是与人信心的大小成正比的。
2.信心的果效 10
信心的果效是能够看得见的。我们无论求甚么,只要信,就必得着(太21:22)。
── 毛南春阳
【神眷顾了祂的百姓】
经文:路7:11-17
引言:耶稣来到世上的主要目的就是:眷顾祂的百姓!
一、同行——是最大的福气 11
能够与主耶稣同行是何等有福啊。
1.以诺与神同行三百年,他就直接被接到天上去,以至不见于死(创5:22-33)。
2.挪亚与神同行,神就吩咐他造方舟躲避灭世的洪水(创6:8-12)
3.神要求我们所有的人都要与祂同行(弥6:8)。
二、怜悯——是最美的同情 12-13
1.世人面对死亡只有悲伤哭泣 12
2.耶稣面对死亡却有同情怜悯 13,(哀3:22)
耶稣说:“复活在我,生命也在我;信我的人,虽然死了,也必复活。凡活着信我的人必永远不死。你信这话吗?”(约11:25-26)
三、起来——是最美的爱护 14-15,(罗8:35;约11:25-27)
1.打开棺材——“杠”的原文是“棺材”。
2.死人坐起——拿因城里虽有许多人同情寡妇(参12节),但并不能真正安慰她那破碎的心;惟有遇到复活的基督,才有真安慰。
四、眷顾——是最大的恩典 16-17
1.归荣耀与神。“功劳归同工,荣耀归天父,喜乐归自己。”是基督徒属灵生活的最高点。
2.把祂的事传遍全地。随走随传,见证耶稣的美名是我们的使命。
── 毛南春阳
【那将要来的是祢吗?】
经文:路7:18-35
引言:这是施洗约翰对耶稣的身份的一种证实。把心中的一点疑虑都要消除,让自己能够确信在耶稣基督的生命里面。
一、耶稣答复约翰的问题 18-23
1.约翰怀疑耶稣的身份 18-20 为什么他存有疑心?可能是:
(1)耶稣所言所行,不符他对“弥赛亚”的期望。
(2)耶稣既能行这些神迹奇事,为何不能使他免于牢狱之灾?所以就差遣他的门徒去质问主耶稣。
2.耶稣表白自己的身份 21-23
(1)祂做弥赛亚的工作 21 医病赶鬼、瞎子看见。
(2)祂传弥赛亚的福音 22 瞎子看见,瘸子行走,长大麻风的洁净,聋子听见,死人复活,穷人有福音传给他们。
二、耶稣讲论约翰的事迹 24-30
1.他比先知大得多 24-26
(1)他是风吹的芦苇——屹立不倒 24,(林前15:58;来10:23)。
(2)他是简朴的生活——朴素简单 25,(腓3:8)。
(3)他是特殊的身份——为神说话 26
2.他为主预备道路 27,(赛40:3;玛3:1;路1:17)
3.他是时代过渡者 28
一个人的大小,乃在于他和基督的关系如何;人越与基督亲近,他就越大。
4.他能引人知道神 29-30
(1)“就以神为义,”意即自认有罪,并承认神要求人悔改与受洗乃是合理的事。
(2)“竟为自己废弃了神的旨意,”意即拒绝了神为人所预备的救赎方法;他们拒绝接受约翰的洗,即表示他们拒绝神对施洗约翰的托付(参3:2-6),所以是弃绝了神的旨意。
三、耶稣提出约翰的时代 31-35
1.是一个幼稚的时代 31-35,(弗4:4;林前3:1-2;来5:12)
2.是一个邪恶的时代 33-34,(彼后2:12-15)
(1)讽刺约翰被鬼附着
当主耶稣为着服事众人,连饭也顾不得吃的时候,人就说祂癫狂了(可3:20-21)。“人子”是指主耶稣(太16:13);“也吃也喝”是说祂的饮食与常人无异。
(2)藐视耶稣接近罪人
3.是一个无知的时代 35
“智慧”是指基督(林前1:24,30);“智慧之子”是指敬畏神的人(参箴9:10)。敬畏神的人不凭外表判定是非,而事事仰望基督,以祂的带领为依归。
他们不是智慧之子(林前1:30;西2:3;伯28:28)。
── 毛南春阳
【平平安安地回去吧!】
经文:路7:36-50
引言:这是一段非常有意义的经文,记载着一个女人拿着极中贵的香膏来擦耶稣的脚,并用头发擦汗。因此,她的罪也得了赦免。
一、罪多忧愁也多 36-39
1.请耶稣的客 36,参(路5:29-30)
“请耶稣和他吃饭,”由他对待耶稣冷漠无礼的态度(参44-46节)来看,他的宴请耶稣,若不是出于敌意,就是出于对主的好奇,或想利用祂的声望(参17节)。
2.洗耶稣的脚 37-38
(1)用眼泪洗——伤心 (太11:28)。
(2)用头发擦——谦卑 (来4:15-16;诗34:18)。
(3)用嘴亲脚——爱主 (诗2:11-12)
(4)用香膏抹——舍己 (赛57:15)
3.疑耶稣的心 39
自义的人(太7:21;可7:6;多1:6;约壹3:18)。西门认为只有那女人是罪人,他自己不是,并且怀疑主大概不知道她是个罪人。
二、爱多赦免也多 40-47
1.耶稣对西门讲恩免 40-43
我们从主所得的恩免,实在多得无从数算,所以我们理应更多爱祂。
2.耶稣对西门讲真爱 44-47
(1)用眼泪洗主的脚 44,(诗42:1-3)
当时犹太人设筵招待客人,最起码的礼仪乃是:(1)在客人进门时,主人命仆人备水给客人洗脚;(2)与他亲嘴(参45节);(3)用油给他抹头(参46节)。
(2)用嘴唇亲主的脚 45
(3)用香膏抹主的脚 46-47
三、信多平安也多 48-50
1.因信得赦免 48-49
“你的罪赦免了,”主并不是说,“我现在赦免你的罪”;主乃是说,“你的罪已经赦免了”(“赦免了”在原文是过去完成式)。这有罪的女人,从她挨着主的脚哭的时候(参38节),就已经蒙主赦免了,主现在是追述并宣告已完成的事实。
2.因信得平安 50
“平安”乃是罪得赦免以后所产生的心境。它不是环境的平安,乃是一种心境的平安(约16:33)。
(1)信心带进救恩,救恩带进平安。
(2)凡来到主面前的人,不仅罪得赦免,并且里面还会充满了基督的平安而往前去,所以我们应当时常来亲近祂。
── 毛南春阳
【少年人,我吩咐你起来】
经文:路7:11-17
引言:
叙述这个事迹。
一.死的原因
经文没有说明这少年人死的原因。但我们归纳经上的教训,人死亡有如下原因:
1.违背了神的命令(创2:17)。
2.心里作恶(结3:18)。
3.顺从私欲(雅1:15)。
4.不信基督(约8:21,24)。
5.犯了罪(罗5:12,21; 6:23)。
6.也可能不是因为罪,而是要显出神的作为(约9:3)。
二.死的状态
1.一切自主的活动停止了。
2.一切的工作停止了。
3.一切的是非善恶也不能分别了。
4.任人抬扛。
5.放在棺材和坟墓里。
6.等候腐化。
7.爱他的人为他忧伤。
三.如何能起死回生?
1.靠那得胜死亡的主(来2:14; 林前15:55-56)。
2.靠那生命的主(约11:25; 14:6)。
3.靠那肯将生命赐给我们的主(太20:28; 路22:19-20; 约10:10)。
4.主赐生命给那相信的人(罗10:9-10; 约3:16)。
5.主赐生命给那肯接受的人(约1:12)。
结论:
死证明人有罪(约5:24)。活在罪中证明我们是死的。感谢神,赐生命的主耶稣叫信者可起死回生。
──黄彼得
【少年人,我吩咐你起来!】
经文:路7:11-17
引言:
简述这个故事。耶稣在迦百农医好百夫长的仆人后,次日即去拿因。祂进城见到一个死人,是寡妇的独生子。主叫他复活。这件事当中有许多教训:
一.死亡是一个事实,且是任何人都不能避免的
事件中的死人是谁?
1.少年人。年青有为,雄图大志。
2.是母亲的独生子。娇养。
3.是少爷。多人送殡,定是富有。
4.是有前途的。承继父业。
5.是可爱的。母亲爱他,还有许多人爱他。
但他却是一个死人,以上的一切都与他无关了。
二.死亡是件可怕的事,世人无法解决
1.环境好,仍会死。
2.生活好,仍会死。
3.营养好,也会死。
4.教养好,也会死。
5.医药好,也会死。
人类常常夸口自己有许多本领,但在死亡面前,每一个人都是失败的弱者。因为人有罪(罗3:23),罪叫人死(罗6:23)。
三.死亡的原因
1.罪。
2.与神断绝交通。
3.背叛神与神为敌。
4.拒绝救恩。
四.谁能解决这个死的问题?
主耶稣能解决这个死的问题,因为:
1.祂是生命的主,能赐我们生命。
2.祂是得胜的主,胜过死亡。
3.祂是圣洁的主,祂的宝血洁净了人的罪。
4.祂是复活的主,永远活着,赐生命给凡信祂的人。
5.只有祂能叫人从死里复活,脱离罪的权势。
结论:
从至亲的离世中,看到死亡的可怕。主耶稣为我解决这死的问题,故我愿意放弃一切,去传扬这位复活的主。你当认识祂并传扬祂!
──黄彼得
【少年人应当起来】
经文:路7:11-17
引言:
主耶稣传道,很多人听道并跟从。途中他们遇上了一个悲哀的行列,一个送殡之行列。
一.这件事的悲惨
1.拿因是一个美丽的城—在美丽的世界中有悲惨的事。寡妇丧子—表示一切的盼望和倚靠都没有了。
2.亲友送殡—他们有同情之心,但无能为力。看到别人的死,也想到自己的结局,不禁悲从中来。
3.少年人年青死亡,一切的盼望都绝了,再没有前途;他死了不能叫人得益处,更留下母亲孤单一人。
二.谁是死了的少年人?
1.有眼不能看的。看不见神的作为,慈爱,救恩,圣经等。
2.有耳不能听。听不见福音劝勉的话,神的命令,应许等。
3.有口不能言。不会说造就人的话,不会说荣耀神的话;只说叫人难堪的话。
4.有手不能作工。只能打人,不能作正经的事或有意义的事。
5.有脚不能走。不走义路,只走邪路,罪恶的路。
6.有头不会思想。不思想主的恩惠。只盲从,人云亦云。
7.有心不受感动。铁石心肠,无亲情,不孝敬父母等。不受良心的责备,麻木不仁。这样的人等于行尸走肉。
今日有许多这样的人。不知你是不是这样的人?不信神者,皆为死人(弗2:1-2)。
三.如何能叫他复活?
1.哲学教育不能。
2.科学医药不能。
3.革命志向不能。
4.宗教仪式也不能。
5.只有生命的主能。主来了能给他生命。所以我们切实需要耶稣。
结论:
你是怎样的一个人?你的朋友如何?求主给更多的人得生命。
──黄彼得
【叫寡妇之子复活】
经文:路7:11-17
引言:
简述这神迹的背景。
犹太人女子结婚的观念,是一嫁以终一生不事二夫,看重传宗接代生子。所以多数女子在丈夫死后,就守寡养子。
一.耶稣使这孩子复活的背景
1.主体恤寡妇之苦衷。
2.主根本解决寡妇之难题。让孩子复活得生命,可以事奉母亲终老。不是单单安慰或劝她再嫁等。
二.耶稣使这孩子复活所带出的教训
1.是主耶稣在主动助人。祂看见了(13节)。
2.主耶稣动了怜悯的心(13节)。
3.主说有实际的话。不要哭。但在其后面是不要哭的事实为支持,即活的孩子(14-15节)。
4.主是复活,是生命的主,故有权柄如此作。
5.显明神对百姓的眷顾—神是活的,是慈爱的,是全能的。
三.对我们今日的教训
1.当看人的需要。
2.当有怜悯人的心。
3.当靠主的力量,活出主的样式,去助那最需要的人。
──黄彼得
【耶稣使寡妇的儿子复活】(路七11~17)
一、孤苦的寡妇哀恸(11~12节)
二、全能的恩主施救(13节)
三、将葬的少年复活(14~15节)
四、围随的众人惊奇(16~17节)
──丁良才《经题模范》
【基督之道对于社会的习惯如何】(路七31~35)
一、有时与社会的习惯相反(33节)
二、有时与社会的习惯符合(34节)
三、无论相反或符合难免批评(33~34节)
四、行为上以合乎真理为是(35节;太七16首二句)
──丁良才《经题模范》
【那有罪的女人归主(路七36~50)】
一、自知罪大(36~37,39~43,47节)
二、诚心悔改(38节)
三、一心相信(50节;弗二8~9)
四、切实爱主(38,47~48节;加二20后半;林后五14~15)
──丁良才《经题模范》
【明白耶稣的爱 路加福音7章】
一丶主医仆人显平等的爱7:1-10
二丶主使复活显大能的爱7:11-16
三丶主医各病显同情的爱7:17-21
四丶主肯回答显接纳的爱7:22-30
五丶主被藐视显饶恕的爱7:31-35
六丶主受香膏显赦罪的爱7:36-38
七丶主在指教显牧养的爱7:39-43
八丶主赦人罪显救赎的爱7:44-50
【信望爱】
他爱我们的百姓,给我们建造会堂
一、百夫长的信心
1.他所宝贵的仆人
2.只要你说一句话
3.就必好了
二、叫寡妇之子复活
1.哭泣的母亲
2.怜悯人的救主
3.坐起,并且说话
三、爱多,赦免也多
1.称赞施洗约翰
2.一个犯罪的女人
3.谁更爱债主的比喻
──Chih-Hsin Chang《An Outline of The New Testament》
【路加福音第七章】
一、兵士的信心路加音(七1-10)
二、基督的怜悯(七11-17)
三、最后的证据(七18-29)
四、人的乖张(七30-35)
五、罪人之爱(七36-50)
──《每日研经丛书》
【路加福音第七章】
一、医治百夫长的仆人(七1∼10)
二、叫寡妇之子复活(七11∼17)
三、人子安慰祂的先锋(七18∼23)
四、人子称赞祂的先锋(七24∼29)
五、人子评论祂的世代(七30∼35)
六、有罪的女人用香膏抹主(七36∼39)
七、两个欠债者的比喻(七40∼50)
──《活石新约圣经注释》
【路加福音第七章】
一、异教徒令人讶异的信心(七1∼10)
二、打断送殡的行伍(七11∼17)
三、鼓励约翰(七18∼23)
四、推崇约翰(七24∼35)
五、法利赛人与有罪的女人(七36∼50)
──克莱格季纳《新约圣经背景注释》
【生命的主(七1∼17)】
一、百夫长的信心(1∼10)
二、寡妇之子复活(11∼17)
──《新旧约辅读》
【施洗约翰的困惑(七18∼50)】
一、约翰的困惑(18∼23)
1.耶稣以祂医病,赶鬼……使死人复活的行动作为答复(22∼23)
二、耶稣论约翰(24∼29)
三、荒谬的世代(30∼35)
四、以香膏抹主的女人(36∼50)
1.她被城里的人公认是犯罪的女人(37)
──《新旧约辅读》
【赦免之恩(路七36~50) 】
一、寻找赦免之路
对比:一个请耶稣
一个不请自来
一个很严谨守诫命的人
一个放荡不守约束的罪女人
1.知道耶稣
2.寻见耶稣
3.膏抹耶稣
4.亲吻耶稣
二、思想赦免之喻 41-43
三、得着赦免应许44-50
──王永悦
【一个多得恩免的人】
读经:路加福音七章三十六至五十节
一、接待耶稣
1、这故事是一个法利赛人名叫西门接待耶稣到他家里吃饭。
2、今天也有许多人如同西门一样闻耶稣的大名喜欢研究研究耶稣和耶稣教接触一下。(不要把西门的接待当做一个真心相信的接待,西门不过是研究一下就是了)。
二、认识耶稣
1、法利赛人虽接待耶稣,但是他并不认识耶稣是谁。不要说耶稣是主他不认识,连主耶稣是限制他也打问号。因他说,主耶稣若是先知必知道摸祂的是谁。
2、今天虽然也有多人研究基督教,但对耶稣是谁还是莫名其妙,甚至看住耶稣还不如孔子。
3、主耶稣在那法利赛人猜想祂是谁时,主就知道那法利赛人的心意,他的心里自言自语并没有说出来,但是主耶稣却知道了。这就证明主耶稣是超凡的一位。主不仅是先知,乃是知道人心的主。所以主耶稣那样知道他的心意就证明主耶稣乃是知道人心的神。
4、主耶稣的话给法利赛人看见,主耶稣不仅是先知,主耶稣还是他的主,并且是债主,是他所得罪的那一位。主耶稣给他知道祂是主有两层意思(1)主是神。(2)主是他的债主。法利赛人以为主不过是一个好的拉比,但是主耶稣的作为给他知道,这一位和祂说话的是知道人心的主,也是他的债主。
三、认识自己
1、法利赛人只认识有罪的女人,却不认识主耶稣也不认识自己,多人虽然研究主耶稣,但是却不知道主耶稣谁。到了时候,主耶稣就给他们知道,祂就是神,是他们的债主。今天许多人只认识别人如何犯罪,并不认识自己,更不认识主耶稣是你所得罪的那一位。许多挂名的基督徒就是如此。
2、主耶稣的话叫法利赛人认识自己;那法利赛人心里正猜疑主耶稣;主耶稣就说:西门啊,你有两个人都欠债主的债,一个欠五十两,一个欠五两,主就给他知道,罪人他犯罪欠债没有女人那样多,但至少是欠五两的。女人是大偷,他是小偷,不过是五十步笑百步的分别而已。你可不能会说你一两都没有欠,虽有大小轻重之别,但都是债户。主给他认识他是一个欠五两债的人,再给他认识他也是无能力偿还的人,无论犯大小罪都无力偿还,都是债户。
四、认识恩典
1、主说他们两个人的债无论是五两或是五十两,主一概开恩赦免了。
2、主的赦免不是随便赦免,因主不光有恩,主也有公义,主的恩叫祂赦免人,主的公义叫祂替人死,主的赦免必须根据祂的公义。主的赦免是因着恩典不错,但是也根据祂的公义。
五、恩免的果效
1、主恩免人叫人爱祂。主说那个有罪的女人,所以用她的眼泪洗主的脚,又用头发擦干,再抹上膏油,就是因为她多得主的恩免。而那法利赛人请主吃饭。而不替主洗脚,是冷落主,所以冷落就是因为少得主的恩免。恩免多爱就多,恩免少爱就少。
2、不是爱产生恩免,乃是恩免产生爱,爱是恩免的结果。那个女人所以比别人爱主,乃是因为她多得恩免。
六、恩免的凭据
1、恩免的事实和恩免的凭据有分别,有人得到恩免的事实却没有凭据。这女人在主说话之先老早得到恩免的事实,但是却没有凭据,所以她不知道她的罪赦免了没有。
2、恩免的凭据就是主的话。主对她说「你的罪赦了」。多人信主耶稣实在都得救了,但没有把握。这就是因为没有抓牢主的话作得救的凭据。
七、得着恩免以后
要在平安里走去(原文)得救接受走平安的路。要过平安的生活。凡叫你心里感觉不安的,无论对神,无论对人,都不要作。凡叫你心里平安的才可以作。
──《福音材料267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