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篇 4
诗篇第四篇拾穗
【诗四篇题注】「大卫的诗,交与伶长,用丝弦的乐器。」
「伶长」指歌唱班中的领导者,如亚萨、希幔、耶杜顿等。──诗篇综合解读
●「伶长」:SH 5329,「指挥者」、「领班」。
●「用丝弦的乐器」:SH 5058,「弦乐器演奏的乐曲」。──诗篇研经资料(蔡哲民等)
序言——本诗被称为“晚祷”,是上一篇的继续。诗人在暮色中回顾白天的困难,感到十分满足。他心中充满甜蜜的平安和宁静,因为他感到神一直支持他度过苦难的时辰。祂必将保护他度过黑夜。有人建议把《诗篇》第五篇和第四篇一起阅读。因为第四篇是祈祷,适合于晚间的灵修;第五篇是恳求,适合于上午的崇拜。两篇诗歌的语气相同。──SDA圣经注释
【诗四1】「显我为义的神啊,我呼吁的时候,求你应允我!我在困苦中,你曾使我宽广;现在求你怜恤我,听我的祷告。」
“显我为义的神”——在旧约中就早已有了福音的真理,福音的中心是什么呢?就是人不能靠自己的功劳,不能靠律法称义,只能借着神所赐给人的义而称为义。在此大卫知道自己毫无称义的希望,只能靠显他为义的神。——包忠杰《诗篇注解》
“使我宽广”。直译作:在狭窄的地方给予我空间。――《诗篇雷氏研读本》
困苦逼人局处一隅,“使我宽广”有同说“解困纾危”。――《启导本诗篇注释》
首段的祷文。诗人求神怜恤。
「你曾」:原文或译作「求你」。――《串珠圣经注释》
诗人向神祈求三件事:①求你应允我;②求你怜恤我;③听我的祷告。神过去成就过诗人的祈求,故诗人坚信神必再次垂听他恳切的祈求。――《圣经精读本──诗篇注解》
大卫知道自己毫无称义的希望,只能靠「显我为义」的神。神使我们经过「困苦」,信心被炼净,生命变得更「宽广」(伯三十六16,诗一百一十八5)。──诗篇综合解读
●「显我为义的神啊」:SH 4300+SH 6664,应该是「我公义的神」或「神,我的公义」、「神,我的义」。
●「应允」:SH 6030,这是全诗的第一个字,「回答」、「回应」。诗人求神要回答他。
●「困苦」:SH 6862,「困境」、「狭窄」、「仇敌」。
◎ 4:1「宽广」,就是「困苦(狭窄)」的相反。
●「怜恤」:SH 2603,「施恩」、「有恩典」。
◎诗人因为过去的经验,呼求神响应他,施恩给他。──诗篇研经资料(蔡哲民等)
求你应允我。指希望得到满意的答复。
显我为义的神啊。这个说法在《旧约》其他地方是没有的。
你曾使我宽广。即“在绝境中你为我开路”。诗人曾被敌人追逼,现在觉得可以自由行动了。
求你怜恤我。本节每一个词都是以长元音i结尾,似乎表达一种恳切的呼求。──SDA圣经注释
【诗四2】「你们这上流人哪,你们将我的尊荣变为羞辱要到几时呢?你们喜爱虚妄、寻找虚假要到几时呢?」
信徒对于世上自以为上流的人,可以这样问,因为他们不知神的选民有何等尊贵的地位,所以他们将他们的“尊荣变为羞辱。”——包忠杰《诗篇注解》
这首诗歌的背景可能跟第三篇相同(即押沙龙的叛变)。大卫呼吁反叛者再三考虑是否要支持押沙龙。“虚妄”。无用或虚空的东西。“虚假”。说谎或欺诈。――《诗篇雷氏研读本》
“上流人”为社会中有影响力的人。“尊荣”指个人的尊严或对神的信靠。“虚妄”通常指偶像的敬拜,此处可指诬告(参三十一18)。――《启导本诗篇注释》
「上流人」:有财有势的人。
「我的尊荣」:或指诗人所尊崇的荣耀之王。
「虚假」:或指假神。――《串珠圣经注释》
你们这上流人哪: 强调人的无能与有限。――《圣经精读本──诗篇注解》
当我们在「困苦」中面临藐视、谎言和毁谤时(2节),应当「知道」:神把我们从世界中「分别」出来,乃是为了「归祂自己」、与祂交通。所以「祂必听我」,垂听我们的祷告!──诗篇综合解读
●「上流人哪」:SH 1121+SH 3766,原文仅仅是「众人啊」。但是49:262:9显示出这个词组可能是指「有钱人」、「上流人」。──诗篇研经资料(蔡哲民等)
你们这上流人。原文是bene 'ish,特指杰出人士。另一个词bene 'adam泛指所有的人。大卫从向神祈祷,转到对追逼他的人说话,仿佛他们就在身边。
将我的尊荣变为羞辱。如果是指押沙龙时代的背叛(见诗3,4篇序言),那么显然说的就是大卫被剥夺了国王的尊严,沦为乞丐,极其困窘。
虚假。希伯来语是kazab(“谎言”)。背叛者所走的路最终证明是虚幻的,肯定会失败。物质的享受和属世的野心无法得到持久的幸福。这只是谎言而已。──SDA圣经注释
【诗四2~5】劝勉敌人:诗人请他们留意:既然神恩待诗人像恩待虔诚人一样,他们为何还要诬告他呢?――《串珠圣经注释》
警告仇敌。诗人以信心责备、敌挡仇敌。这勇气源于:①信仰的自豪;②确信神必帮助。――《圣经精读本──诗篇注解》
【诗四3】「你们要知道,耶和华已经分别虔诚人归他自己。我求告耶和华,他必听我。」
神特别的爱那些顺从他的人。“虔诚”照英文的译法是(Godly)就是“那些像神的人。”他们因为有神的灵就有神的品性。这样的人是特别属神的。
“我求告耶和华,他必听我。”既然在爱子里,蒙了父神的眷爱,向父所求的也必蒙他的垂听。——包忠杰《诗篇注解》
“虔诚人”是与神和人的关系上都守约不逾的人。耶和华对待虔诚人的态度不同,特别照顾他们,听他们的祷告,答允所求。――《启导本诗篇注释》
●「已经分别」:SH 6395,「使分开」、「分别出来」。
●「虔诚人」:SH 2623,「敬虔者」、「敬虔的」。
◎诗人责备那些有地位、有影响力的人长久颠倒是非。4:3~5要他们认清事实,思想、静默、献祭、依靠神。──诗篇研经资料(蔡哲民等)
你们要知道。耶和华已经安排诗人从事一项特殊的工作,所以他仇敌阻挠这一旨意的一切努力都将失败。
虔诚人(chasid)。指以虔诚的生活态度表现爱神的人。
祂必听我。由于他虔诚忠实地履行神交给他的任务,神就保证垂听他的恳求并拯救他。这就是信仰的基础。如果基督徒忠实地履行神对他的计划,他就会得到神的支持,直到完成上天为他所设计的的工作。──SDA圣经注释
【诗四4】「你们应当畏惧,不可犯罪;在床上的时候,要心里思想,并要肃静。」
保罗用另一方式说过同样的话:“生气却不要犯罪“(弗四26)。“肃静”有闭住嘴不要说谎或不要再诬告人的意思。夜深人静应扪心自问,别再说谎犯罪。――《启导本诗篇注释》
当我们在「困苦」中感觉到肉体开始活动时(4节),不可冲动「犯罪」,也不必再「思想」挂心的事,而要「思想」神、认识神,「肃静」在神面前,站在「公义」的地位上仰望神,单单「倚靠耶和华」。「畏惧」原文意思是「战抖」,可以是因为恐惧,也可以是因为震怒,七十士译本把「应当畏惧,不可犯罪」译为「生气却不要犯罪」(弗四26)。──诗篇综合解读
●「畏惧」:SH 7264,「发抖」、「震动」、「不安」。
●「心里思想」:「在心里说话」。
●「肃静」:SH 1826,「静默」。──诗篇研经资料(蔡哲民等)
应当畏惧(ragaz)。仇敌(诗4:2)受到警告要恐惧自己的背叛的后果,从而住手。
不可犯罪。即不要继续犯罪,坚持自己的诡计。
要心里思想。即更加理智一些,考虑一下自己的良知和宽宏,不要感情冲动,一意孤行。
要肃静。“淤泥只在静水中沉淀,露水只在静夜里滴下。夜里,当双眼向周围的世界关闭时,应该睁开来自省”(F.B.麦尔)。在夜深人静之际,只有神的圣目垂顾他,他就可以考虑如何使自己的计划蒙神悦钠,并得出可靠的结论。这里隐藏着治疗精神不安的处方,和医治罪人的秘诀(见伯33:14~17)。──SDA圣经注释
【诗四5】「当献上公义的祭,又当倚靠耶和华。」
当归给耶和华的就要归给他。我们一切所有都是他的,所以要将自己献上当作活祭,这是神所喜悦的,也是我们理所当然的(罗十二1)。——包忠杰《诗篇注解》
“公义的祭”。正确的献祭,与押沙龙的献祭形成对比(撒下一五12)。――《诗篇雷氏研读本》
解经家多数认为本节是向“上流人”发出的呼吁,劝他们度正当的生活,以公正的心向神献上当献的祭,谦卑地听神的话,信靠祂。――《启导本诗篇注释》
就是献祭出于诚实的心和正义的动机(见申33:19;诗51:19),与虚浮的供物相对照(见赛1:13;耶6:20;弥6:7,8节)。──SDA圣经注释
【诗四6】「有许多人说:“谁能指示我们什么好处?”」
信徒难免听见有人讥诮他们,并毁谤他们的声音,我们不能向他们回答,只能向神祈求,要他光照我们。他的面光一照在受逼迫的人脸上,就必反照出来。——包忠杰《诗篇注解》
“求你仰起脸来,光照我们”。向我们施恩。――《诗篇雷氏研读本》
把本篇解为第三篇之续的学者,认为本节上半是大卫的从众失望灰心时说的话或押沙龙的跟随者的怨言。下半节则是大卫为自己和属他的人的祷告。但更可能的解释是,全节都是诗人在不知何以自处中,求神赐福的祈祷。“仰起脸来,光照我们”即恩待之意(看民六25~26)。――《启导本诗篇注释》
谁能指示我们: 可能是无神论者的嘲讽,也可能是怀疑者要看到见证、或绝望的叹息。面对丧失勇气和盼望的呻吟,诗人盼望出现光明,引领他们走出黑暗(约3:19~21)。――《圣经精读本──诗篇注解》
●「求你仰起脸来,光照我们」:「求你以你脸上的光,照在我们身上」。
◎ 4:6的意思是许多人会质疑:「敬虔根本不会带来好处」,「到底有谁会带给我们好处」。但诗人只求「神的光照」。「神的光照」就足以回答那些人的质疑。──诗篇研经资料(蔡哲民等)
有许多人说。一般人都会问:“谁会给我们好处?哪里能找到真正的幸福?”“什么是真正的幸福?”这是不信神的实利主义者所提出的讽刺性疑问。这些问题只能从虔诚信从神之人的生活中找到答案(见诗16:11)。
耶和华啊,求你仰起脸来。参阅亚伦的祝福语(民6:26)。与敌人的计划相比较,诗人只希望得到神的悦纳。这乃是最完美的。神的真儿女有�琱[的满足。这种满足不在于属世的物质和情感,而在于认识到他因与神交往得到上天的悦纳。──SDA圣经注释
【诗四6 神的脸光】「神的脸光」的象喻在埃及亚马拿的王室书简,和乌加列的信件都可以找得到。例如埃及王一个臣仆有「太阳(即法老)的面灿烂地照着我」这样一句话。有两个小型(长约一吋)的银制卷轴,在耶路撒冷称为凯特夫欣嫩的地区出土。这些来自主前六、七世纪某个墓穴的护身符,上面有民数记六25的祝福,其中有求耶和华「使他的脸光照你」一语。这些卷轴是现存最早的圣经经文例证。藉神明的脸光得着怜悯,是主前十二世纪以降美索不达米亚的典籍和碑文中都曾经提及的概念。──《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诗四6~8】祈求的基础:诗人信赖神,知道神会垂允,故有快乐和平安,可倒寐便睡,很快进入梦乡。――《串珠圣经注释》
【诗四7】「你使我心里快乐,胜过那丰收五谷新酒的人。」
这正是那在困难中以神为乐的大快乐。这快乐是永久的(罗五11;诗卅七4;赛五十八14)。——包忠杰《诗篇注解》
“心”被视为生命里非物质部分的中心;非物质的部分包括情绪、思想、动机、勇气等。――《诗篇雷氏研读本》
「胜过 ...... 的人」:或作「当五谷新酒丰收的时候」。――《串珠圣经注释》
当我们在「困苦」中对前途忧心忡忡时(6节),最好的出路就是渴想神,祂必然「使我心里快乐,胜过那丰收五谷新酒的人」,因为「神所赐、出人意外的平安」(腓四7)将使我们超越「困苦」的环境。──诗篇综合解读
● 4:7原文是「当他们的五谷和他们的新酒增添的时候,你把喜乐放在我的心里」。──诗篇研经资料(蔡哲民等)
心里快乐。不是指拥有属世的物质,而是第6节所描述的,得蒙神悦纳的快乐。这种快乐超过农民丰收的喜悦。希伯来人和其他民族一样,收成是他们特别快乐的时候。
五谷(dagan)。不是玉米。巴勒斯坦的主要作物是小麦,大麦和小米。“五谷和新酒”有时似乎代表田里所有的农作物。
新酒(tirosh)。参赛65:8。──SDA圣经注释
【诗四7~8】喜乐与平安都从神而来,诗人用丰收时的欢乐描写内心的喜乐和信心,没有恐惧,没有失眠之夜;神是他的保障,躺下便甜睡。――《启导本诗篇注释》
◎ 4:7~8就是神光照的结果:让人可以内心喜乐,安然睡觉,安然居住。这种平安,比丰收还快乐。我们能体会、享受这种平安吗?──诗篇研经资料(蔡哲民等
【诗四8】「我必安然躺下睡觉,因为独有你耶和华使我安然居住。」
信徒因为认清楚自己的地位,将一切都交托给神了,就能安然居住。好像小孩在母亲怀中一样。这是何等的平安,何等的安全!——包忠杰《诗篇注解》
当我们与神的关系恢复正常,就能有从神而来的平安与喜乐,不管环境如何,我们都能安然入睡。──诗篇综合解读
安然躺下睡觉。诗人心里平安,所以平静地躺下睡觉。信靠神是睡眠的保障。这二者是分不开的。本节与诗3:5相对应。那里说的是诗人清晨思考神让他入睡,虽然有凶恶的仇敌包围着他。本节是在晚上,他进一步平静地躺下,知道自己虽然被仇敌所包围,神仍会赐他安然入睡(见箴3:24)。
安然居住。诗人表示自己认识到,只有依靠神,才能平安过夜。他相信神会保护他,完全地保守他。凡拥有诗人这种信心的基督徒,无论是夜里睡觉,还是白天工作,都不必害怕。第8节的观念是《诗篇》121篇的主调。
有人认为吟唱本诗是圣殿公众礼拜的一部分。在准备献祭时唱1~4节;献祭时唱5,6节;献祭结束后唱7,8节,作为蒙悦纳的保证。──SDA圣经注释
【诗四篇】在这首表达信靠的诗歌里,大卫寻求神的帮助(1节),警告他的仇敌,又劝谕他们倚靠神(2~5节)。尽管遭到敌对,大卫仍表达对耶和华的信靠,因为祂赐下喜乐、和平、安稳(6~8节)。“交与伶长”。参看简介的“题目和专门术语”部分。――《诗篇雷氏研读本》
本篇也属个人求告诗,背景为圣殿中某种与《申命记》十七8~13或十九16~21所说的讼案有关的祭祀仪式(看5节)。有人比较六十五与六十七等篇,认为本篇为求雨之诗,人们因干旱转向外邦神求救。诗人却坚信神必拯救。有人主张本篇与前面第三篇原为一篇,属同一作者。二者内容虽有若干相似(例如都讲到平安睡觉),这相似主要来自写诗的格式相同,内容方面殊乏连贯性,很难是大卫逃避押沙龙经验的描写。很可能是诗人受诬陷,罪得洗脱,但敌人仍旧要害他,遂抒发为诗歌。
“大卫的诗”、“交与伶长”及“用丝弦的乐器”看<参考资料>“本书的题注”条。――《启导本诗篇注释》
这是一篇受迫害时所写的祈祷诗。――《串珠圣经注释》
苦难中的喜乐。像第3篇一样充满危机意识,不是表现出哀叹,而是更坚定的信靠。虽然诗人身处极度困苦,仍能沉着应对,因他已经历过神的帮助。因8节,本诗亦被称为“夜晚的祈祷”。――《圣经精读本──诗篇注解》
这篇诗可能是大卫正在请求他的敌人重新考虑他们对押沙龙的支持时,紧接着第三篇写成的。――《灵修版圣经注释》
本篇的背景可能仍是第三篇押沙龙的背叛。第三篇是「晨祷」,本篇是「晚祷」。──诗篇研经资料(蔡哲民等)
【思想问题(第4篇)】
1 诗人祈求时称神为「显我为义的神」,这和3节对神听祷告一事有什么提示?
2 本篇告诉我们,把快乐建于谁身上才是稳妥呢?
3 大卫为什么能在苦境中安然躺下睡觉呢?为何我们祈祷,将事情交托给神后,往往仍不释然?
──《串珠圣经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