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篇 36
诗篇第三十六篇拾穗
【诗三十六篇题注】「耶和华的仆人大卫的诗,交与伶长。」
在恶人图谋不轨的背景下(1~4节),大卫说出赞美的话,述说神在拯救人类之工作中的属性(5~9节),并求神继续赐下爱的保护(10,11节),他有信心地认为恶人已经被打败(12节)。“耶和华的仆人”(在标题部分)。神赐给大卫作为受膏君王的资格(撒下三18;七5,8)。――《诗篇雷氏研读本》
是“恶人的罪过”,而不是神,在恶人心里说话;但他却看为神谕,以至他确信自己不用惧怕神。――《诗篇雷氏研读本》
这是一篇求信实的神保护的祈祷,述说神的良善和恶人的罪过。若侧重诗中讲善恶的教训,不涉及个人的景况,可称之为智慧诗,近似第一及十四篇。1至4节描写恶人的生活,5至9节说明神的性情和投靠神的人所得到的福分。10至12节为结束的祷告。――《启导本诗篇注释》
序言——本诗针对恶人的罪恶,歌颂神的慈爱。1~4节笼统地描写人类的罪孽;5~9节表达了神的美德;10~12节是信心的祈祷,求神向心里正直的人显示祂的良善。本诗的语言非常优美。
1~4节简要地描述了作恶的人。道德的败坏经过三个阶段:一,昧着良心犯罪;二,犯罪不再受良心谴责;三,由完全败坏的良心策动犯罪(穆尔顿)。
犯罪的步骤是从心中的罪孽(第1,2节)到舌头的罪孽(第3节),再到手中的罪孽(第4节)。
注意诗人在诗35:27被称为“祂的仆人”。另见诗18篇的题记。──SDA圣经注释
【诗三十六1】「恶人的罪过在他心里说:“我眼中不怕神。”」
或作「有关恶人的罪过,我心里有这样的话(或启示):他眼中不怕神」;有古卷作「恶人心中满了诡计,眼中不怕神的刑罚」。
他不怕神刑罚他,因他自己欺骗自己,以为罪恶永不会被揭发(2)。恶人口中的话和心中的思念都是邪恶(3~4)。――《串珠圣经注释》
两条人生之路:①诗人鲜明地指出恶人极具毁灭性、自私贪婪(1~4节);②耶和华的仁慈(5~9节);③以呼求神保护圣徒、审判恶人的祷文结束(10~12节)。自称圣徒、只求利己的祝福是因尚未认识神仁爱的真谛。应当铭记慈爱的神也具审判能力。虽然恶人在世上夸耀,必在末日的审判台前蒙受永远的羞辱(雅2:13;彼后2:9)。――《圣经精读本》
恶人的罪过……不怕神: 意为“恶人内心深处的罪狂妄地说:没有必要惧怕神”。――《圣经精读本》
开头的几个字,直译为「对罪过的神谕」用这几个字作为刻划执意犯罪者之诗的标题,令人触目惊心。它彷佛声明,罪过本身即是这人的神,或先知。此形式可参照(直译)「耶和华的神谕」、「大卫的谕令」等(创二十二16;撒下二十三1等)。他内心深处(和合:他心里)比「我心里」(AV、RV)更容易了解,古译本中也可找到充分的支持。可是这译法或许是将一段困难的经文作了修改。如果「我心里」是正确的,意思乃是:大卫发现他自己在倾听,而且彻底明了了主宰那人的意念。不怕在此是很强的用语,其态度正与十六8成对比:「我将耶和华常摆在我面前。」信徒的一切道路对准神而行,但这个人根本不把「神的可畏」当一回事。罗马书三18指出,这乃是罪恶至极的征兆,而那段经文告诉我们,这幅图画所描述的乃是人类(若没有神的恩典),并非指某些特别败坏的恶者。凡堕落之人都具有这些特性,只不过有些是隐藏的,有些则表现出来。──《丁道尔圣经注释》
人的心中若没有神,「恶人的罪过」(1节)就是这人心中的神,不住地「在他心里说:我眼中不怕神」(1节)。因此人才能说服自己的良心安宁,自欺欺人地继续活在罪中。这并不是某些特别败坏的人才有的特征,而是所有罪人全然败坏的本相(罗三18)。──《圣经综合解读》
「说」(1节)原文是「陈述、正式宣告」,通常用来描述神的宣告(创二十二16;民十四28)或先知传达神的话(民二十四3),这里表示恶人把自己的罪过当作了神。──《圣经综合解读》
「我眼中不怕神」(1节)原文是「在他眼中没有对神的惧怕」。──《圣经综合解读》
●「他心里」:马索拉经文作「我心里」,不过许多抄本与七十士译本,亚兰文译本都作「他心里」。
●他心里「说」:SH 5002,「陈述」、「正式宣告」。此字常用来描述先知的「神谕」。
●「我眼中不怕神」:原文是「在他眼中没有对神的惧怕」。
◎ 36:1中「罪过」在罪人心里说什么话,并没有被描述出来,经文的重点是「内在的罪恶正式宣告」。──蔡哲民等《诗篇研经资料》
说(ne'im)。该词在圣经里共享了361次,在其他地方主要指神的话,一般表述为“耶和华说”(创22:16等)。有时也指先知的话(民24:3,15;箴30:1)。本节是一个例外,把罪过拟人化了,好象是在重复神的圣言。罪过与恶人对话,似乎是神的声音。
他心里。英文KJV版为“我心里”。好几份希伯来语文本,七十士译本,亚兰语译本都是“他心里”。与上下文十分吻合。
怕(pachad)。“颤抖”,“恐惧”。该词并不表示“敬畏神”(见诗19:9注释)。Pachad没有“尊敬”,“崇拜”之意,而是表示“惧怕”,如“仇敌的惊恐”(诗64:1),或“怕灾祸”(箴1:33)。保罗引用本节的第二句来证明恶人的腐败(罗3:18)。──SDA圣经注释
【诗三十六1~4】不敬畏神之人的写照。――《串珠圣经注释》
此时圣灵带着大卫的灵忽然向上飞翔,超脱人类的堕落,「上及诸天」(5节),那里洋溢着神的性情。因此大卫的思想从恶人的罪孽、恶事(1~4节),不是转到自己的受苦、委屈,而是转到了神的慈爱和公义(5~9节),灵里立刻进入了「宽阔之地」(一百一十八5)。──《圣经综合解读》
【诗三十六2】「他自夸自媚,以为他的罪孽终不显露,不被恨恶。」
罪孽终不显露: 人的自负实在是巨大的错觉,是因对神的无知而产生。神鉴察世人,必不忽略隐藏的恶,必彻底审判(90:8;伯12:22;传12:14)。靠虚妄的意念欺骗自己、自取灭亡,实在是愚蠢可怜。――《圣经精读本》
因他自夸自媚(也许应译为,「因为它」──即,他在第1节听到的神谕──「令他觉得洋洋得意」)在他(自己)眼中〔这样的眼离开了神(1节),因此毫无准则可言〕。下一句基本上可译为「关乎」或「至于」「找出他的过犯以憎恶(之)」。这里的意思也许是指,他自欺过分,以至于无法「察觉并恨恶」(JB;参NEB);或不认为别人会如此(RSV);但也许这里是指,他的乐观使得他更罔顾一切,因此他更会现出真形来(AV、PBV)。这些解释含义相去不远,不过此句的模糊、费解,可能因原经文有所损毁。──《丁道尔圣经注释》
人心里若只有一个「我」,一切以自我的感觉为准,就像鸵鸟把头埋在沙子里,「自夸自媚」(2节)、盲目乐观,不去思想将来神的审判。人心里若有神,才会「将耶和华常摆在我面前」(十六8),一切的心思言行都以神的话语为标杆。──《圣经综合解读》
「他自夸自媚」(2节)原文是「他谄媚自己」。──《圣经综合解读》
●「他自夸自媚」:原文是「他谄媚自己」。
●「以为他的罪孽终不显露,不被恨恶」:原文是「以致无法察觉自己的罪孽来恨恶之」。──蔡哲民等《诗篇研经资料》
原文含义模糊。诗人的意思可能是自以为罪行不会暴露,受到惩罚。──SDA圣经注释
【诗三十六3】「他口中的言语尽是罪孽诡诈,他与智慧善行已经断绝。」
人的心里若有「罪过」(1节),口里出来的自然「尽是罪孽诡诈」(3节)。──《圣经综合解读》
◎ 36:3是说恶人既然已经失去自我反省的能力,就更无法逃离罪恶的捆绑。──蔡哲民等《诗篇研经资料》
第3,4节描写犯罪的进程:放弃行善,思想恶事,决心作恶,昧着良心行恶。──SDA圣经注释
【诗三十六4】「他在床上图谋罪孽,定意行不善的道,不憎恶恶事。」
不敬神的人晚上“在床上”计划翌日的恶事。敬神的人却默想神的律法(一2)。――《诗篇雷氏研读本》
上了床应该睡觉,恶人仍不止息图谋作恶。――《启导本诗篇注释》
定意……不憎恶: 不是指努力行善中偶然失手,乃是习惯性地沾染恶。罪是魔鬼诱惑的工具,将人的灵魂陷于绝境。要封住罪恶传染的源头(帖前5:22)。――《圣经精读本》
人对神的态度,必然会影响他对人的态度。人若与神为敌,就是「与智慧善行已经断绝」(3节),从此失去了自我反省的能力,无法逃离罪恶的捆绑,所以自然会与人为仇。他们不是偶然犯罪,而是「定意行不善的道」(4节)。──《圣经综合解读》
「床」(4节)本来是人休息的地方,但不敬畏神的人「在床上」还不肯停止做恶,而是继续「图谋罪孽」(4节),把勤奋用错了方向。──《圣经综合解读》
◎与36:1~4恶人的恶对比的,不是义人的义,而是神的属性。
◎ 36:4床本来应该是休息的地方,但是恶人即使已经到了床上,还要持续努力作恶。──蔡哲民等《诗篇研经资料》
罪孽。或“虚妄”。
不憎恶恶事。对于彻底堕落的罪人来说,罪的可恶本质根本阻止不了他犯罪。他没有认识到罪恶的败坏性质。──SDA圣经注释
【诗三十六5】「耶和华啊,你的慈爱上及诸天,你的信实达到穹苍。」
“慈爱”(仁慈)。希伯来文是ch e s e d。忠实的爱或守约的信实(也见于7,10节)。参看何西阿书二章19节的脚注。――《诗篇雷氏研读本》
●「慈爱」:SH 2617,「善良」、「慈爱」。
●「信实」:SH 5300,「坚固」、「忠诚」。
●「穹苍」:SH 7834,「云」、「天空」。──蔡哲民等《诗篇研经资料》
你的慈爱(chesed)。见第7节注释。本节的内容与第1~4节形成鲜明的对比。诗人转而颂扬神的慈爱和信实(见诗33:4注释)。这种突然的转变是希伯来诗歌的特色。
上及诸天。诗人似乎忽然向上飞翔,超脱人类的堕落,来到无限的太空,那里洋溢着神的品性。希伯来语介词be“在……里”,也可以指“来自”,如乌加列语平行句所显示的那样(见本书第618,619页;见诗18:13注释)。本句可以理解为神的慈爱来自“诸天”。──SDA圣经注释
【诗三十六5~6】穹苍,……高山,……深渊: 象征神的公平与正义。诗人并未因恶人在世间嚣张而感到失望,反而仰望穹苍,皈依默然护理历史的慈爱之神。――《圣经精读本》
这段的天地无比丰富,领我们进入「宽阔之地」(参十八19):无法测度(诸天、穹苍)、无法攻克(高山)、无法探究(深渊),尽管如此,却是任人享用,予取予求(6c~9节)。人的世界才是狭窄的。人类的多变使社会摇摇欲坠,与此处高耸入云的立约之爱与信实(5节)成为强烈对比。人的标准视一切皆为相对,彷佛一片沼泽地,而神的\cs9公义(6节)则像其旁坚定而令人振奋的高山;人的评估与神的判断比较,不过是阴影。判断一词是根据法庭记录的决定,因此不仅指判断(包含看法与审判双重意思),更是指圣经,神所启示的旨意:见十八22,十九7~10的注释。──《丁道尔圣经注释》
【诗三十六5~9】敬畏神之人所蒙的福泽:上文描写不敬畏神之人如何只顾犯罪作恶,这里却刻划出敬畏神之人在神恩慈之下所过快乐和有意义的生活。――《串珠圣经注释》
「慈爱、信实、公义、判断」(5~6节)都是神的性情,「诸天、穹苍」(5节)比喻无法测度,「高山」(6节)比喻无法动摇,「深渊」(6节)比喻无法探究。神的性情不但如此伟大、而且「何其宝贵」(7节),不容错过。因为祂乐意让人任意享用祂的丰富,凡寻求祂的人都能得拯救(6节)、得保护(7节)、得饱足(8节)、得生命(9节)、得光照(9节)。──《圣经综合解读》
【诗三十六5,7,10】慈爱。希伯来语是chesed。希伯来词chesed比较难译。它在希伯来语《旧约》中出现245次。在英文KJV版里有不同的译法:“悦纳”三次,“好行为”一次,“敬虔”一次,“恩慈”十二次,“仁慈”三十八次、“慈爱”三十次,“怜爱”两次,“怜悯”一百五十一次,“怜惜”一次,“有慈爱”五次,“有怜悯”一次。七十士译本把chesed译为eleos(“怜悯”)一百三十五次,还译为dikaiosune(“公义”),eleemosune(“怜惜”),elpis(“盼望”)和doxa(“荣耀”)。显然译者视chesed代表广泛的质量。
chesed用来描写一,人际关系,二,神与人类的关系。前者的例子包括:一,儿子与临终的父亲之间(创47:29);二,夫妻之间(创20:13);三,亲戚之间(得2:20);四,客人之间(创19:19);五,朋友之间(撒上20:8);六,国王与百姓之间(撒下3:8)。用chesed指神与人关系的例子很多,如本诗。
一般说来,chesed的含义:一,就神而言,是指神对人的态度,与人的关系,和对待人的方式;二,就人而言,是指人与人之间的态度,关系和相处。没有一个词能准确地表达chesed的词义。“怜悯”,“怜惜”和“慈爱”反映了chesed的不同侧面,但没有一个可以涵盖chesed的全部含义,特别是在描写神的品性时。
在用chesed表述神品性的时候,我们得考虑一下《旧约》中很少出现的“爱”字。在《新约》中,“爱”经常用来指神的品性(约壹4:7,8等)。希伯来语名词'ahabah只有十次用来指神:申7:8;见王上10:9;代下2:11;9:8;赛63:9;耶31:3;何3:1;9:15;11:4;番3:17;其动词形式也很罕见,在摩西五经中仅两次,其他地方只是零星地出现。但我们不要因此而下结论说,旧约时代的圣徒几乎完全不了解,也很少颂扬神的这个品性。实际上《新约》作者笔下的agape(“爱”,见太5:43注释),基本上就是《旧约》作者笔下的chesed。但英语中的“爱”(love)是是一个含义广泛的词,可以表示人类的恋情和神对祂子民的关爱等。因此用love 表达神的品性往往是片面或不准确的。由于没有更恰当的词,只好把《新约》的agape译为love。但如果我们按圣经作者的本意,以love来理解神的爱,排除love在英语中所含不符合道德的观念,而这些观念在希腊词agape中是没有的,我们对chesed所描述的神品性的理解就相当准确了。
当chesed用来表达人际关系的时候,译为love不十分恰当。Love一般被视为抽象名词,表示生活的指导原则。但Love的具体表现不再称为Love,而是有它们各自的说法(见林前13章)。然而chesed不但指爱的抽象原则,也指爱的具体表现。约瑟就是这样要求酒政向他施“恩”(创40:14)。“恩”作为chesed的一层含义,在这里比译为“爱”更恰当。喇合掩护探子的行为被称为chesed(恩待;书2:12)。为了报答所提供的情报,约瑟家的人要chesed(恩待)那个伯特利人(士1:24)。尼希米为神的殿“所行的善”被称为chasadim(chesed的复数,尼13:14)。约伯说,灰心的人应该得到chesed(慈爱,伯6:14)。在反义平行句中,仁慈的人chesed(善待)自己,与残忍的人形成对照(箴11:17)。所以,当chesed用来表示人际关系的时候,通常最好根据love总原则的具体特征来翻译。这是古代和现代的版本所遵循的原则。弥6:8是把chesed的原则具体化的一个例子。在这里,真宗教的实质被下定义为“行公义,好怜悯,存谦卑的心”。
用chesed描述神慈爱的具体表现时,也可以遵循这个原则。例如,亚伯拉罕的仆人为chesed而祈祷的时候,他所想的是神的chesed解决他的具体问题,所以被译为“施恩”较合适。但如果考虑广义的chesed,译为“爱”就十分恰当。诗人说:“神阿,你的慈爱(chesed),何其宝贵”(诗36:7);“他的慈爱(chesed)永远长存”(诗136:1,2,3等)。
形容词chasid源于chesed,直译是“行chesed的人”。它译为“虔诚人”一次,“善”一次,“圣洁”四次,“圣者”一次,“慈爱”三次,“圣人”十九次,“虔诚人”两次,还有一次用于否定意义“不敬虔”。在七十士译本里,有二十二次把chasid译为hosios,意为“圣洁”或“虔诚”。chesed是神的最显著的品性,所以“chasid”的人,就是“像神一样的人”,或“圣人”。从这个角度来讲,chasid很接近《新约》中agape(“爱”)的含义(林前13;约壹2:5;4:7,8;5:3)。这个形容词常以复数形式chasidim出现。
总之,我们的原则是,当chesed泛指神的爱时,可译为“慈爱”,但涉及具体的品性或人际关系时,我们须按照上下文来确定合适的译文。
──《SDA圣经注释》
【诗三十六6】「你的公义好像高山,你的判断如同深渊。耶和华啊,人民、牲畜,你都救护。」
●「高山」:SH 2042+SH 4100,意义是「极高的山」、「巨大的山」。
●「判断」:SH 4941,「公平」、「公义」、「公正」。
●「牲畜」:SH 9299,「野兽」、「家畜」、「动物」。
●「救护」:SH 3467,「拯救」、「解救」。
◎ 36:6的意思是神的公义与公正如高山深渊,所有的生命祂都拯救。──蔡哲民等《诗篇研经资料》
高山。直译为“神的高山”。
深渊(tehom)。指明远古的海洋(见创1:2注释)。诗人描写神的公义无穷无尽、无法测度。
人民牲畜。从神创造的杰作人类到野兽,神眷顾祂所造的一切(见诗145:9)。注意诗104篇描写神关照不会说话的动物,(另见拿4:11)。基督徒应该仁慈地对待不会说话的动物。──SDA圣经注释
【诗三十六7】「神啊,你的慈爱何其宝贵!世人投靠在你的翅膀的荫下。」
“在你翅膀的荫下”。参看路得记二章12节的脚注。――《诗篇雷氏研读本》
「翅膀的荫下」:强调神的保护。――《串珠圣经注释》
投靠在你翅膀的荫下: 如同雌鸟怀抱尚未长出羽毛的小鸟,神的爱护卫我们得享平安,我们像断奶的婴孩在母亲怀抱中,感到平安。――《圣经精读本》
宝贵一字将无限立刻转换成亲切、个人化。对慈爱的两种强调都需要:第5节形容它太伟大,无法领会;第7节则形容它太美好,不可错失。投靠在��翅膀的荫下,波阿斯曾用这幅图画来描述路得(得二12),耶稣亦用它来描述耶路撒冷(太二十三37);它刻划出救恩的一些特性:令人谦卑下来,又令人心生确据。──《丁道尔圣经注释》
●「宝贵」:SH 3368,「贵重的」、「高价值的」。
◎ 36:7~9是描述神丰盛的慈爱,不但保护世人,还让投靠祂的人可以享有丰盛的宴席与精美饮水,享受生命的泉源。我们常常以为神是个严苛的暴君,压迫我们要过清苦而有纪律的生活。但诗篇的作者却描述神喜欢叫我们吃喝快乐,享受祂的丰富。──蔡哲民等《诗篇研经资料》
宝贵。希伯来语是yaqar。
在你翅膀的荫下。见诗17:8注释,参申32:11,12。──SDA圣经注释
【诗三十六8】「他们必因你殿里的肥甘得以饱足,你也必叫他们喝你乐河的水。」
“肥甘”指神圣所中所吃的丰富,有实质与属灵的双重意义。“乐河”或指“使神的城欢喜”的河(四十六4)。二者都描写神赐恩典丰富无比。――《启导本诗篇注释》
「肥甘」:原指在圣殿所吃的祭肉餐,但在此处与下文的「乐河」,都比喻神赐给人的属灵福泽。――《串珠圣经注释》
肥甘……乐河的水: 藉身体必需的食与水,描绘神对人灵与体的祝福,表明神的祝福不仅满足需求,更是肥美盈余(路6:38)。――《圣经精读本》
乐河一语可能是响应伊甸园,这名字读起来与「乐」相同;但是赐生命之河水的主题,在以西结书四十七章发挥得淋漓尽致(参,启二十二1、2)。──《丁道尔圣经注释》
「肥甘」(8节)指在圣殿所吃的平安祭。一部分献在祭坛上,另一部分给献祭的人分享,表示人和神一同快乐相交、一起得满足。──《圣经综合解读》
「乐河」(8节)比喻神所赐的喜乐。我们今日喝主「乐河的水」,将来要在新天新地饮于「生命水的河」(启二十二1)。──《圣经综合解读》
●「肥甘」:SH 1880,「肥沃」。此处是「盛筵」的意思。
●「乐河的水」:SH 5158+SH 5730,意义是「喜乐的水」、「精美的河水」。──蔡哲民等《诗篇研经资料》
他们必……得以饱足(rawah)。直译是“喝够”。神的供应是为了使人满足。人在神那里得到了自己所需要的,而且是充分的满足(见弗3:20;参路6:38)。神是慷慨的主人(见诗23:5注释)。
河。这个比喻对巴勒斯坦的居民特别合适,因为那里经常缺水。
你乐。指神的快乐,而不是人误以为的快乐。巴尼斯从本节中体会到以下的教训:一,神是快乐的;二,宗教使人快乐;三,这种快乐符合神的本性;四,这种快乐能满足心灵的需要;五,它会满足心灵的一切需要;六,这种快乐与圣殿的崇拜有特殊的关系。──SDA圣经注释
【诗三十六8 乐河】由于译作「乐」的字眼字根与「伊甸」相同,这话可能是指乐园出来的河流。古代近东庙宇和水泉的关系,是有案可稽的事实。实际上,美索不达米亚和埃及某些庙宇,以及乌加列神话中的巴力庙,据说都是建筑在水泉之上(模仿原始大水),有时更从建筑物中流出。这就是本节上半的神殿,为什么可以和这乐河相对(又见:结四十七)。──《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诗三十六9】「因为在你那里有生命的源头,在你的光中,我们必得见光。」
“在你的光中”指在神的爱和恩典中。“必得见光”指得享完全满足的生活(永生)。――《启导本诗篇注释》
「在你的光中,我们必得见光」诗人在神的指引下,可活得更丰满和有价值;
「见光」在旧约多指「生活」或「生命」。――《串珠圣经注释》
光,这里主要是指喜乐(参,如:四6、7;帖八16;对照诗三十八10),不过也不能单独来解,必须同时包括其他含义,即如纯净、清洁、真实等。──《丁道尔圣经注释》
「在祢的光中,我们必得见光」,意思是在神的光照之下,我们的人生才有喜乐、圣洁和真理。──《圣经综合解读》
●生命的「源头」:SH 4726,「泉源」。──蔡哲民等《诗篇研经资料》
生命的源头。指肉身和属灵的生命;今生和来生。神不但是生命的源头,也赋予生命一切的意义(见诗34:12;约1:4;4:10;5:26;《教育论》197,198页;见箴9:11注释)。
在你的光中。神是光的源头,我们只有在祂里面才能看见光。离开了神,我们的悟性就处在黑暗之中。我们应当祈祷说:“在我里面一片黑暗,求你照亮”(弥尔顿)。见约3:19,20;约壹1:5~7;彼前2:9。──SDA圣经注释
【诗三十六9 生命的源头】很多其他经文都使用较为完整的「活水的泉源」(如:耶二13)。活水是指流动的泉水(与收集的径流或雨水相对)。这最有可能是指世上神圣的生命源头(又见:箴十11,十三14)。古代近东的神明肯定被视作生命之源,但将之喻为水泉却未有文献的左证。──《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诗三十六10】「愿你常施慈爱给认识你的人,常以公义待心里正直的人。」
诗人发现,他自己落于人的恶(1~4节)与神的恩典(5~9节)之边界上;于是恳切地祷告。他曾两次称颂神的慈爱(5、7节);如今这慈爱亦临及需要之处。──《丁道尔圣经注释》
「认识」意思是经历、亲密相交。认识权贵、认识名人,只能满足人一时的虚荣。认识神才是人生中最大的福气,因为祂常施慈爱给认识祂的人(10节),祂不但掌管万有,而且愿意时时与我们同在,做我们一生的牧者!──《圣经综合解读》
●「认识」:SH 3045,「知道」、「由经验中领悟」。──蔡哲民等《诗篇研经资料》
常。诗人求神常施慈爱。
慈爱(chesed)。在本诗中是第三次出现(见第7节注释,参第5节)。
认识你。神希望认识祂的知识会引导人得救(见约17:3;见箴1:2注释)。──SDA圣经注释
【诗三十六10~12】求神恩待敬畏祂之人,又惩罚那些犯罪作恶不敬畏神的人。――《串珠圣经注释》
诗人描述相对的恶人之路与神之路。结语,呼求神清楚、快速显明走不同路的不同结果。――《圣经精读本》
◎作者求慈爱、有能力的神:能够常将祂的慈爱与公义施行在祂的子民身上,阻挡恶人的邪恶伤害祂的子民。他也信恶人终究会无法再起。
【诗三十六11】「不容骄傲人的脚践踏我,不容凶恶人的手赶逐我。」
“赶逐”可指逐出圣所或赶出家门,流浪在外(参伯十五23)。――《启导本诗篇注释》
「赶逐我」:可能指敌人把诗人赶离家门,变成无家可归的流浪者。――《串珠圣经注释》
希伯来文与古译本并不支持用「压碎」这一强烈的翻译(11a节,NEB等译本)来取代践踏,不过此处毫无低估敌人的意思(践踏本身已是强烈的敌视语:参,如:伯十五21,二十22)。──《丁道尔圣经注释》
●「践踏」我:SH 9355,「临到」。──蔡哲民等《诗篇研经资料》
诗人祈求不要被骄傲的罪人践踏,也不要从神安置他的地方被赶走。──SDA圣经注释
【诗三十六11~12】11节诗人呼求神的保护、免受恶人逼迫;12节称颂神主动、永�琲�审判。恶人不能永远逼迫义人,反要遭到审判。――《圣经精读本》
【诗三十六12】「在那里,作孽的人已经仆倒。他们被推倒,不能再起来。」
不能再起来: 圣徒即使在世上遭受失败、挫折,终必重新站立、进入永�痧牯痋A恶人在世上跌倒,就难以东山再起,即使起来,也必因末日审判灭绝净尽(鸿1:15)。――《圣经精读本》
胜负已经决定;其语气似乎声明,这景象已然发生,清楚可见。「他们──那些作恶的人──都躺下了」(NEB)。这就是希伯来书十一1对信心的定义:「对所盼望的事具完全肯定;……对所未见的事把握十足」(菲利浦译本)。──《丁道尔圣经注释》
虽然大卫还在难处之中,但他的祷告已经蒙了应许,所以他在信心中就看到:「在那里,作孽的人已经仆到」(12节),因为恶人被「他暗设的网缠住自己」(三十五8),所以「恶必害死恶人」(三十四21)。这就是「信就是所望之事的实底,是未见之事的确据」(来十一1)。──《圣经综合解读》
诗人看到自己的祷告得到了应允,就把我们的注意力引向推翻恶人时神公义的显示。本诗以沮丧开始,以胜利结束。──SDA圣经注释
【思想问题(第36篇)】
1 根据本篇,恶人为什么会作恶呢?参1;罗3:18。今日一些行为心理学家认为人的善恶纯粹是受外在环境的影响,这与诗人的分析有何不同?
2 恶人的生活有意义么?有何损失?参3~9。
──《串珠圣经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