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blia Todo Logo
圣经-注释

- 广告 -


诗篇 34 - 章拾穗

诗篇 34

 

诗篇第三十四篇拾穗

 

【诗三十四篇题注】「大卫在亚比米勒面前装疯,被他赶出去,就作这诗。」

         在这首感恩诗(像诗篇二十五篇的离合诗)里,大卫呼吁会众赞美耶和华,因为祂拯救了他,并因为祂对子民施行仁爱(1~10),其后又教导百姓行公义以得长寿(11~22)。大卫在亚吉面前“装疯”(参看撒上二一10~15);这里(在标题部分)称亚吉为“亚比米勒”。参看创世记二十六章1节的脚注。――《诗篇雷氏研读本》

         这是一首字母诗,其中许多经节,为我国信徒特别喜爱,结构与二十五篇类似(看该处注),通称作个人感恩诗。题注中说明此诗为大卫所作,背景见《撒上》二十一11~15(亚比米勒或为《撒上》所记亚吉王的闪族名,也可能为朝代或王室称号。)全诗以赞美神并呼唤他人一同荣耀神开始(1~3),然后见证神的良善,并与众人同享诗人的美好经历(4~10),最后勉励会众敬畏神(11~22)――《启导本诗篇注释》

         称颂与信心之歌。赞美及感恩诗的特点:不以感恩及称颂结束,附加对会众的见证、劝勉、教训。如标题所示,大卫为躲避扫罗与仇敌追赶,甚至装疯。大卫终于逃出虎穴,高唱喜乐的感恩诗(撒上2110~222)。整首诗沉浸在感恩的氛围中,大部分内容是对圣徒的劝勉。内容如下:①诗人许愿要常称颂神,陈述自己的经历(1~7);②劝勉圣徒经验并敬拜神(8~14);③揭示恶人与义人全然对立的命运,劝人归回耶和华(15~22)――《圣经精读本》

         大卫一开始面对扫罗的追赶时,忘了自己的前途是在神的手里,却按着人的谋算寻找出路,先是向祭司亚希米勒说谎(撒上二十一2),接着又带着巨人歌利亚的刀逃到歌利亚的老家迦特(撒上二十一10),以为躲在仇敌那里就安全了,结果却发现虽出虎口却进狼窝,迦特王亚吉随时可能杀他(撒上二十一11)。无奈之中,大卫只好不顾羞耻装疯卖傻,侥幸逃过危险。这事的历史记录在撒上二十一中,背后的属灵光景却记在本篇和诗五十六中。「亚比米勒」(1)可能是非利士王的称号(创二十2),指迦特王亚吉。本篇是一首字母诗(第九、十、二十五、三十四、三十七、一百一十一、一百一十二、一百一十九、一百四十五篇),也是大卫感恩的见证。──《圣经综合解读》

         这一篇为字母诗。不过省略了waw

         「大卫在亚比米勒面前装疯」:指的应该是撒上 2110~15记载大卫在迦特王亚吉面前装疯的事情。而「亚比米勒」应该是亚吉王的别名,或者是一个王朝名字。 261也出现「非利士人的王亚比米勒」。

         「亚比米勒」:字义是「我的父亲是王」。可能是一种头衔,而非个人的名字。──蔡哲民等《诗篇研经资料》

       序言——这也是一首离合诗。诗人把个人的谢恩和大众的感恩结合在一起。本诗没有进行逻辑推理,而是从不同的侧面表现神看顾受苦者的主题。本诗有22(原文是23,第1节是题记),每一节以一个希伯来字母开始,按顺序排列。有两处例外:字母waw省略了,字母pe'出现在最后一节的开头。──SDA圣经注释

 

【诗三十四篇题目里的「亚比米勒」,若改为「亚吉」,是否更符合大卫的生平事迹?】

     诗三十四篇的题目是「大卫在亚比米勒面前装疯,被他赶出去,就作这诗」。这个诗题所指的,极可能是撒母耳记上二十一13所记载的那件事。大卫逃避扫罗追杀,走到非利士人境界内,被带到迦特王亚吉面前。为免招亚吉妒忌,大卫遂在他面前装疯。结果,亚吉下令驱逐大卫出城,而大卫便不至落入非利士仇敌之手中。至于诗三十四篇题目所写的亚比米勒,就可能是编搜诗篇的文士犯了错误,将亚比米勒误以为亚吉。然而,大卫的生平事迹是每个以色列人都耳熟能详的,后世的文士负责编搜诗篇,当然是饱学之士;因此,他们极不可能将亚比米勒及亚吉弄错了。

    由此看来,题目所指的亚比米勒并非亚吉之误;而亚比米勒是迦特王亚吉的另一名字。正如基旬又名耶路巴力(参士六32,七1),所罗门又名耶底底亚(撒下十二25),西底加又称为玛探雅(王下二十四17)。因此,非利士王有两个名字,当然不足为怪。事实上,创世记最初提及的非利士王名叫基拉耳的亚比米勒(创二十2),到以撒的时代,又有一个非利士王名叫亚比米勒第二(创二十六1)。由此看来,亚比米勒似乎是当时非利士王朝的名字,就像波斯王朝的「大利乌」(第一个名为大利乌的王于主前五二二年被加冕,在此之前,他可能被称为Spantadata;而玛代人大利乌[但五31,六 1,九1]原来可能被称为Gubaru[Dareyawes能是王族的名称,意即「君尊者」]。所有埃及王最低限度有两个名字(nesu~bity是法老自己的名字,而带有sa~Ra'的名字可能是王号,同一王朝的法老都有一个与SaRa’相连的名字)。非利士与埃及相邻,而埃及是古代近东的强国,非利士王朝起名号的方法受到埃及的影响,也是可以理解的。

         旧约圣经只记载非利士王的两个名字,就是亚比米勒和亚吉。然而,从亚述遗留下来的文献却记载多个非利士王的名字:亚实突王是AZirrAzuri;后来撒珥根二世以亚实突王的弟弟Ahimiti取代王位;亚实基仑王称为Sidqia,在他之前有Rukibtu,之后是Sharruludari;此外,还有以革王伦Padi,由西拿基立使其坐王位,成为亚述的傀儡;与此同时期,加萨的王是sillibel;以撒哈顿曾题及亚实基仑的王名叫Mitinti,而以革伦的王则称为Ikausu;还有一个名字具有更深含义,就是亚实突王Ahimilki,这个名字即是亚希米勒(Animelech,亚比米勒在形式上颇相似)(有关上述名字,可参PritchardANETP286 187288191)上述资料足以构成有力的证据,证明在公元前十一世纪至八世纪期间,非利士王朝中都持续使用亚比米勒此名字。──艾基思《旧约圣经难题汇编》

 

【诗三十四1我要时时称颂耶和华,赞美他的话必常在我口中。

         必常在我口中:诗人决志一生献给神,赞美神。不是利用闲暇,偶尔纪念称颂神。――《圣经精读本》

    「时时」一词,较准确的意思是「每一次」,由大卫当时经过的苦难,和其结果来看,这样解释更具意义;这次经历又重新向他证明,「我遭遇的事」无论多绝望,仍然「在��手中」(见三十一15的注释)。新约说得更明白:要「凡事谢恩」(帖前五18;参,罗八2837)。──《丁道尔圣经注释》

         「时时」(1)原文是「所有时候、一直」。大卫所有的经历都一直向他证明,人所遭遇的事无论有多绝望,仍然在神手中(三十一15),因此,我们要「凡事谢恩」(帖前五18)──《圣经综合解读》

         「时时」称颂:SH 3605+SH 6256,「每一个时候」、「所有时候」。──蔡哲民等《诗篇研经资料》

  见弗520。本诗一开始就带有个人的色彩。──SDA圣经注释

 

【诗三十四1~3引言:作者要献上感恩祭,邀请人同来赞颂耶和华。――《串珠圣经注释》

         1~2节是大卫赞美神的理由,他也邀请我们「一同高举祂的名」(3)。因为大卫所经历的,我们也可以经历得到。──《圣经综合解读》

 

【诗三十四2我的心必因耶和华夸耀;谦卑人听见,就要喜乐。

         因耶和华夸耀:夸耀”不是指人为的优越或骄傲,乃是指谦卑地将荣耀归给神,承认他。诗人的告白与新约时代圣徒只夸十字架一脉相承(614)――《圣经精读本》

         大卫离开了非利士的迦特,「逃到亚杜兰洞」(撒上二十二1),就回到扫罗的势力范围,环境依然危险困苦,但灵里却是轻松喜乐(1~3)。大卫依靠自己的谋算,从一个失败走向另一个失败,却在绝望之中不再依靠自己,而是俯伏在神面前成为「谦卑人」(2)。这事使他学会了凡事不靠自己、单单仰望神,因为若是迦特王定意要杀他为歌利亚报仇,他再怎么装疯也没有用,所以他从心底发出赞美:「我的心必因耶和华夸耀」(2)──《圣经综合解读》

         「谦卑人」:SH 6035,「卑微的」、「受苦的」。──蔡哲民等《诗篇研经资料》

  。就是“我”(见诗1610注释)──SDA圣经注释

 

【诗三十四2~3受苦的人应该是「谦卑人」(和合),大部分的译本也都如此译。这种谦卑的正面为忘我的热情(夸耀……称……为大……高举衪的名):纯粹因另一位(即:神)的得胜而喜乐,不管自己的情况多糟糕。保罗提笔写他自夸之事的那一伟大篇章时,或许曾想到这段话和其事迹,并联想到他自己从另一位外邦君王手下,非光明正大的脱逃经历(林后十一30~33),以及他从这样的艰难中所学到的功课。──《丁道尔圣经注释》

 

【诗三十四3你们和我当称耶和华为大,一同高举他的名。

         称……为大:诗人比较神及卑微的人,认为神的能力与存在极其伟大,生动描绘神是属灵的实体。――《圣经精读本》

         「称....为大」:SH 1431,「使尊大」、「尊崇」。──蔡哲民等《诗篇研经资料》

  和我。诗人邀请“谦卑人”一同赞美耶和华。我们“将大德归与”神时称“为大”(见申323)。“大哉圣哉耶稣之名”(《赞美诗》505105)!“愿耶和华的赎民说这话”(1072)。在现代犹太会堂的礼拜中,读经人从壁龛中取出《摩西五经》时,要宣读诗343

  。见诗717注释。──SDA圣经注释

 

【诗三十四4我曾寻求耶和华,他就应允我,救我脱离了一切的恐惧。

    「恐惧」,这里用的字很强,与三十一13的「惊吓」接近,与第7节和第9节的敬畏不同。它可以指可怕的事件(参,箴十24),或是惧怕本身。这里大概是指后者,因为前者由第6节的「患难」提及,并且第5节所分享的祝福源出于本节,所改变的乃是态度,不一定是环境。另一处宣告尽管危险当前,心中恐惧已除的欢呼,记于二十三4。──《丁道尔圣经注释》

         4~5节是大卫自己的经历,他也邀请我们一起「仰望祂」。因为大卫所经历的,我们也可以经历得到。──《圣经综合解读》

         在困境中「寻求」神的是有福的人,在顺境中就「仰望」神的更是聪明的人。我们越多仰望神,就越能少看自己、少看周围的风浪,就越能平安无虑地行在人生的水面上(太十四29~31),脸上就越能彰显主的荣光。──《圣经综合解读》

         「寻求」:SH 1875,「寻找」、「求问」。

         「应允」:SH 6030,「回答」、「回应」。──蔡哲民等《诗篇研经资料》

  诗人从本节开始说明了感恩的原因。他感谢是因神为他所做的事,神为别人所做的事,以及神通过他的经历而赐给他的教训。──SDA圣经注释

 

【诗三十四4~10复述困境和获救的经过:诗人曾遇到困难(详情未有透露),于是祷告神,神听他祈祷和搭救他,故此,他从自己经验中得到一个结论:耶和华绝对可信,敬畏的人必会蒙福(5~10)――《串珠圣经注释》

 

【诗三十四5凡仰望他的,便有光荣;他们的脸,必不蒙羞。

         “有光荣”。发光,容光焕发。――《诗篇雷氏研读本》

         「蒙羞」:即失望。――《串珠圣经注释》

         他们的脸:脸最能表现一个人的人格与尊严。本书常用与脸相关的表情、动作,描写羞辱与名誉、愤怒与悲伤、神的诅咒与慈爱 (1437;传81;耶53)――《圣经精读本》

    「光荣」一字,在以赛亚书六十5再度出现,那里形容母亲见到失散已久,以为再也找不到的孩子时,那种脸上的光采。出埃及记三十四29用另外的词汇,形容摩西从山上下来时面皮发光;哥林多后书三18将这点与基督徒生命成长、像主的情形相联。换言之,光荣是欣喜,但也是荣耀:是全人的改变。──《丁道尔圣经注释》

  仰望他的。可能指第2节中的“谦卑人”;也可能泛指像诗人那样体验到神慈爱的人。在好几份希伯来语文本中,以及亚居拉译本、武加大译本和亚兰语文本里,动词“你们要仰望”采用祈使语气。

  有光荣。或“荣光”(见林后318)。“当转脸仰望耶稣,定睛在那可爱面容”(《赞美诗》SAH290)。没有什么比真正基督徒发光的面容更加美丽。当神眷顾我们的道路时,全世界都充满阳光。标点的稍微变动,就会这个动词变成祈使语气(见第5节“仰望的”注释),可译为“你们要欢欣而发光”。七十士圣经也采用祈使语气。──SDA圣经注释

 

【诗三十四6「我这困苦人呼求,耶和华便垂听,救我脱离一切患难。」

         “困苦人”。不是因缺乏物质而困苦,而是由于他没有方法拯救自己。――《诗篇雷氏研读本》

         这困苦人:大卫一生充满苦难和生死攸关的试炼。圣徒在世上都要承受各样苦难,当效法大卫,全然仰望、投靠神。――《圣经精读本》

         「困苦人呼求,耶和华便垂听」(6)。但我们的祷告,是「困苦人」(6)那种迫切、信靠的呼求,还是不疼不痒的自言自语呢?──《圣经综合解读》

  我这困苦人。诗人指的是自己,为我们提供了一幅感人的画面。

  本节按离合诗的格式,应该用字母waw开始,但却用了下一个字母zayin──SDA圣经注释

 

【诗三十四7耶和华的使者,在敬畏他的人四围安营搭救他们。

         “耶和华的使者”。耶和华自己。耶和华亲自保护属祂的人。参看创世记十六章9节的脚注。――《诗篇雷氏研读本》

         《诗篇》只有此处和三十五5~6提到天使。天使是神的使者,看顾保护一切敬畏神的人(参书五14;王下六17);但也执行神的刑罚(例如撒下二十四16;王下十九35)――《启导本诗篇注释》

    耶和华的使者通常是描述神自己临到地上的词汇(参,如:创十六7以下、13节等)。克巴确克建议:「或许,既然祂是『耶和华军队的元帅』(书五14),祂就可以指挥天使天军,四围环绕他们」。以利沙也可能是根据这里的应许,而确定「与我们同在的,比与他们同在的更多」,以致求神开祂仆人的眼睛,能见到此异象(王下六15以下)。──《丁道尔圣经注释》

         在人看来,大卫靠装疯卖傻才逃过一劫,但大卫心里却明白,是神差派天使在「四围安营,搭救」(7)了自己。今天的信徒不但有天使在四围服事我们,更有圣灵自己在里面作我们的保惠师:「天使岂不都是服役的灵、奉差遣为那将要承受救恩的人效力吗」(来一14),「况且,我们的软弱有圣灵帮助」(罗八26)──《圣经综合解读》

         耶和华的「使者」:SH 4397。「使者」、「天使」。原文是单数,表示「一个天使」,或其实就是指「上帝自己」。──蔡哲民等《诗篇研经资料》

  安营。见创3212;王下61617。天使不间断的保护,是基督徒最美好的保障之一。──SDA圣经注释

 

【诗三十四8你们要尝尝主恩的滋味,便知道他是美善,投靠他的人有福了!

         尝尝……知道:诗人用有关味觉的语词劝勉圣徒,为使大家生动体验神的恩典与良善。――《圣经精读本》

    如果以利沙的仆人(见上节)看见后才相信,那么,能先相信神,再经历其印证,就更为有福(约二十29)。希伯来书六5和彼得前书二3都用这节来形容踏入信仰之旅的第一步,并且劝勉信徒,不要浅尝辄止。──《丁道尔圣经注释》

         「你们要尝尝主恩的滋味」(8)原文是「你们要尝尝」,就是尝尝主自己、经历神自己。大卫经历了神的救恩,虽然还在困苦之中,却能满有喜乐地邀请「你们要尝尝主恩的滋味」。只有当我们亲身经历过神,体会过主恩的甘甜,才能用生命的经历去吸引别人「尝尝主恩的滋味」。神的道不但要听、要想,更要去尝。来六5和彼前二3都引用了第8节。──《圣经综合解读》

         「尝尝主恩的滋味」:SH 2938+SH 7200SH 2938是「品尝」、「感知」。SH 7200是「观察」、「学习」。没有「主恩的滋味」。因此诗人邀请读者体验学习的是「神」或「与神相处的经历」。──蔡哲民等《诗篇研经资料》

  你们要尝尝(主恩的滋味),便知道。诗人请人不要贸然接受他的话,而是要亲身体验一下。“尝尝”来自希伯来语ta`am。见来65;彼前23。信仰最可靠的证据就是亲身的体会。没有基督徒个人的经验,基督的宗教就只是一套理论而已。只有理论的信仰是不能救人的。

  美善(tob)。该词的内涵十分丰富,如“宽宏”,“仁慈”,“友好”。默想神这方面的品性,会纠正我们对公正的片面理解。我们应该体验神品性温柔的一面。当我们与人相处忘记了温柔的时候,就要想一想神的这种品性。

  有福了。见诗11注释。

  (geber)。“朝气蓬勃的青年人”。人人都需要神的说明。神的计划不允许自满的存在。人类需要神。──SDA圣经注释

 

【诗三十四8~14诗人邀请敬拜神的人分享他获神拯救的甜美经验,盼望能一同享受神恩。因为神美善(8),信靠祂的人可以一无所缺(10);但要享受美福(12),必须远离恶事,追求和睦(14)。使徒彼得引用此处的话,教导信徒不要以恶报恶,应彼此体恤,相爱如兄弟(彼前四8~11)――《启导本诗篇注释》

 

【诗三十四9「耶和华的圣民哪,你们当敬畏他,因敬畏他的一无所缺。」

         大卫离开迦特以后「逃到亚杜兰洞」(撒上二十二1),虽然外面仍有缺乏,但里面却已经「一无所缺」(9)。因为他经历了神在迦特的救恩,就更深地认识了神,就知道神必然照着祂的信实看顾祂的受膏者。「你们需用的这一切东西,你们的天父是知道的」(太六32),「我的神必照祂荣耀的丰富,在基督耶稣里,使你们一切所需用的都充足」(腓四19)──《圣经综合解读》

         「圣民」:SH 6918,「神圣的人」,其他诗篇的「圣民」常用SH 2623,「敬虔者」。──蔡哲民等《诗篇研经资料》

  圣民(qedoshim)。“圣洁的人”(见诗163;利192注释)

  一无所缺。见诗231注释。──SDA圣经注释

 

【诗三十四9~10本诗的背景为撒母耳记上二十一章,那里记载,大卫当时最迫切的需要,就是防卫和供应。他从前者(78)转到后者,在此所披露的信心,与他在二十三1所表达的相同,9b10b节重复「缺」一字,不仅藉与10a节的对比来突显(参,赛四十30以下的对比),又藉什么好处都不等字来界定(参,八十四11)。这不是让人丰足的空泛应许,而是祂必负责照管的保证:参,「使我们常得好处」(申六24)与「任你饥饿……」(申八3)并列。──《丁道尔圣经注释》

 

【诗三十四10少壮狮子还缺食忍饿;但寻求耶和华的,什么好处都不缺。

         万兽之王也有饥饿的时候,耶和华却时常供应属祂的人(比较二三1)。――《诗篇雷氏研读本》

         「少壮狮子」:古译本作「勇士」或「富者」。――《串珠圣经注释》

         少壮狮子还缺食忍饿:狮子是最勇猛、迅捷的猛兽,被誉为百兽之王。少壮狮子可以轻易饱食美餐,诗人却认为它们也要面对缺食忍饿的问题,以此强调“寻求耶和华的什么都不缺”这一真理的绝对性与永�琠吽C――《圣经精读本》

         「少壮狮子」:SH 3715,原文的确是「少壮狮子」,有些译本根据七十士译本,翻译为「富贵的人」。不过少壮狮子本来就可以用来隐喻有钱有势的人,因此保持马索拉经文并无不妥。

         「缺食忍饿」:SH 7326+SH 7456,「缺乏饥饿」。

         当时的大卫为了逃避扫罗,还真的成了「困苦人」、「卑微的人」。相信他装疯前一定也祷告神(寻求耶和华),结果神果然让他化险为夷,以致他说出346~8这样的话。

         当然,当时的大卫应该还是缺乏很多东西,但是他还是做诗说「寻求耶和华的甚么好处都不缺」。

         我们品尝过神的美好吗?──蔡哲民等《诗篇研经资料》

  少壮的狮子虽然很强壮,仍有挨饿的时候。但敬畏耶和华的人,不缺任何好处。──SDA圣经注释

 

【诗三十四11众弟子阿,你们当来听我的话。我要将敬畏耶和华的道教训你们。

         “众弟子啊”为智能教师对学生的称呼,在智能文学中常使用。――《启导本诗篇注释》

         「众弟子啊」:SH 1121,「孩子们」。──蔡哲民等《诗篇研经资料》

  众弟子。诗人像教师那样进行教诲。第11~14节把本诗的不同的内容合成一段训诲。

  敬畏耶和华的道。见诗199注释。──SDA圣经注释

 

【诗三十四11~14当来听我的话:大卫所要传的不是属世的知识或学问,乃是出自信仰的属灵智慧。――《圣经精读本》

         头一节起初的每一个字,都合乎智能者训诲的模式,如箴言一至九章,其口吻为父执辈,而所强调的乃是敬畏耶和华为智慧的开端。接下去的教导为:你所享受的美事(12),与你所行的善事(14)息息相关。此处所强调的,可以止息茍且的揣测(起始于伊甸园),即是否在神旨以外才可以得着丰盛,而非在其以内。大卫早年即按照这些经文所揭示的原则生活,也正如这里一样,劝勉别人这样行(11节;参,撒上二十四7,二十六923),至少他对扫罗的态度是如此;彼得前书三10~12引用此处第12~16节,而背景也雷同,就是煽动与逼迫。亦请参第13节和彼得前书二122的关系。──《丁道尔圣经注释》

         大卫躲在亚杜兰洞的时候,「凡受窘迫的、欠债的、心里苦恼的都聚集到大卫那里」(撒上二十二2)。正因为大卫在迦特的装疯卖傻一点也不刚强和光彩,所以当他真实地把神在自己身上的作为见证出来的时候,就大大安慰、造就了那些同样陷在困苦和软弱中的人。──《圣经综合解读》

         我们都知道应该「禁止舌头不出恶言,嘴唇不说诡诈的话」(13)、也知道「要离恶行善,寻求和睦」(14),但是一旦遇到难处,却总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明知不对,却又不得不去行。大卫经过了「迦特」,才能真正地在神面前学到功课:人若「喜好存活,爱慕长寿,得享美福」(12),就要不折不扣地做合神心意的事。在人看来,大卫不说谎、不装疯就没命了,但大卫经历过了,就明白,说谎骗祭司也好、装疯骗亚吉也好,如果神怜悯的手不在那里,这些都是枉费心机。──《圣经综合解读》

         今天,神也照样让我们经历自己人生中的「迦特」,真正学会「智慧人不要因他的智慧夸口,勇士不要因他的勇力夸口,财主不要因他的财物夸口」(耶九23),不但做头脑明白的信徒,更要做能行出来的门徒。──《圣经综合解读》

         这一段改用以色列智慧文学的语汇来教导「对神的敬畏」。──蔡哲民等《诗篇研经资料》

 

【诗三十四11~22劝勉旁观者实践敬畏耶和华的真理:一个真正敬畏耶和华的人,必会谨守口舌,尽力远避罪恶,竭力追求和平(11~14);这样的人,在遭难时必为神亲自看顾(15~22)――《串珠圣经注释》

 

【诗三十四12有何人喜好存活,爱慕长寿,得享美福,

         可译作「谁爱好长久生活,谁渴慕长寿欢乐」?――《串珠圣经注释》

         喜好「存活」:SH 2416,「生命」。

         爱慕「长寿」:SH 3117,「日子」、「时间」。──蔡哲民等《诗篇研经资料》

  本句涉及人最基本的愿望。人人都想幸福长寿。──SDA圣经注释

 

【诗三十四12~14大卫怎样教导人,他自己也怎样行(撒上二五14~16),基督徒也要这样(彼前三10~12)。――《诗篇雷氏研读本》

 

【诗三十四13就要禁止舌头不出恶言,嘴唇不说诡诈的话。

         「禁止」:原指「监管」和「谨守」(参箴13332)――《串珠圣经注释》

         3413~14说明敬畏神将会获得长寿与福气,实际的表现就是:不乱说话,离恶行善,竭力追求和平。──蔡哲民等《诗篇研经资料》

  禁止舌头。见诗1523391~3;箴1821;彼前310~12;雅32~10。第1314节回答了第12节的问题。本节是现代犹太教日常祷词的一部分。

  诡诈(mirmah)。“欺骗”。──SDA圣经注释

 

【诗三十四14要离恶行善,寻求和睦,一心追赶。

         寻求「和睦」:SH 7965,「平安」、「和平」。

         「一心追赶」:SH 7291,「追求」、「意欲得到」。──蔡哲民等《诗篇研经资料》

  见诗3727;赛11617。基督徒的生活有否定和肯定两个方面。我们必须离恶行善。单单离恶是不够的,还必须积极行善。──SDA圣经注释

 

【诗三十四15耶和华的眼目看顾义人,他的耳朵听他们的呼求。

  见诗328──SDA圣经注释

 

【诗三十四15~16耶和华的眼目……耳朵……脸:神是属灵存在,诗人用希伯来文学的表现方式,将神拟人化,为了更有效传达神的临在与护理。――《圣经精读本》

 

【诗三十四15~18有一部分正确的说法:善行本身就是其赏赐,但圣经的教导却不止于此。第12~14(见上文)引到真正的高峰,就是第15节,那里所论是个人的事,也关乎恩典:神的脸会转向我们,祂的眼目能察透向我们隐藏的事,因此,我们尚未呼求,祂就应允;而祂的耳朵仍然向我们而开:祂对我们的祷告非常认真。至于恶人的灾难,这里也用同样个人化的语气,并神不欢迎的脸色来描述(16)。「我们可能被完全、绝对地摒除在外──赶出、放逐、隔绝,最后被忽视忘怀。」──《丁道尔圣经注释》

         15~18节都是大卫亲身经历的见证,不是空洞的属灵口号。当我们在灵里真实地经历了神的时候,才能把祂真实地见证出来,我们所传的福音才能进到人的灵里。──《圣经综合解读》

 

【诗三十四16耶和华向行恶的人变脸,要从世上除灭他们的名号。

         「除灭他们的名号」:不再为人所记起;「名号」原意是「记」。――《串珠圣经注释》

         他们的「名号」:SH 2143,「记忆」、「纪念物」。

         「从世上除灭他们的名号」:「无后」的意思。──蔡哲民等《诗篇研经资料》

  耶和华向行恶的人变脸。正如义人在“耶和华的眼目”之下,恶人也会发现神向他们变脸。义人和恶人都是处在神的监察。

  名号。参箴107──SDA圣经注释

 

【诗三十四17义人呼求,耶和华听见了,便救他们脱离一切患难。

  在今生经常得救,在来生完全得救。神并没有承诺今生完全的得救。但对于每一个义人来说,天国将意味着得救脱离一切的患难。──SDA圣经注释

 

【诗三十四18耶和华靠近伤心的人,拯救灵性痛悔的人。

         灵性痛悔的人:神施恩的对象不是义人或行善的人,乃是真正悔改的人。拯救悔改者,是独特的救恩观,本质上与教导善行与解脱、禁欲与修行的人本主义宗教不同。这是惟一的真理,教导世人都是罪人,不能凭自己的努力解决罪,惟有借着罪人的悔改与神的赦免才能得到根本的解决。――《圣经精读本》

         大卫在迦特「灵性痛悔」(18),不再走自己的路,神就照自己的信实来拯救他。人走错路不可怕,可怕的是在错误的路上走到底。──《圣经综合解读》

         「伤心的人」:SH 7665+SH 3820,「心破碎的人」。

         「灵性痛悔的人」:SH 1793+SH 7307,「灵破碎(痛悔)的人」。──蔡哲民等《诗篇研经资料》

  伤心的人已准备好接受神最重要的教训(见诗11971)。圣经里经常出现“伤心”的概念(见诗5117;赛611662)──SDA圣经注释

 

【诗三十四19义人多有苦难,但耶和华救他脱离这一切,

         义人多有苦难……救他脱离这一切:义人不同于向世界妥协的人,会受更多苦难,可将义人比喻为逆流而上的鱼。但义人不会仅是承受苦难,乃是通过苦难获取更大的胜利。――《圣经精读本》

         世界既然与神为敌,神的儿女必然在世界「多有苦难」(19)。神没有应许我们不遭遇苦难,却应许拯救我们「脱离这一切」(19)。正如主耶稣对门徒们所说的:「在世上,你们有苦难;但你们可以放心,我已经胜了世界」(约十六33)──《圣经综合解读》

         「义人多有苦难」:「义人苦难很多」。──蔡哲民等《诗篇研经资料》

  见第17节注释。基督徒不一定能免除一切的苦难。但他可以得到忍耐的力量。不过基督徒的苦难明显少于不信的人,因为这些人不节制,犯罪,并养成了坏习惯。行义的人今生就可以得到一些报赏。──SDA圣经注释

 

【诗三十四19~2019b节迅速的承诺,促使我们超越死亡,望向永�琚A因为惟有如此,这应许才显得可贵。第20节必须与18节一同来看,那里承认,有时义人会受极大的痛苦,然而神绝不会轻忽(18a),也不致失控(20);参,路加福音二十一1618的似非而是之语。约翰福音十九36应验的「经上的话」,也许是包括这节与出埃及记十二46。「此处对义人的应许,在那位完全之义人受苦时,竟按照字面应验了,令人惊讶不已」(克巴确克)。──《丁道尔圣经注释》

 

【诗三十四20又保全他一身的骨头,连一根也不折断。

         “保全他一身的骨头”。即虽然义人会受到极大的折磨,但神仍然保守他。这节在那义者耶稣基督身上奇妙地应验了。――《诗篇雷氏研读本》

         “一身的骨头”:骨头为身体中最后朽坏的部分,最厉害的病和打击才能伤害到它。神不让人的骨头受到侵害,等于说全身都得到保护。耶稣基督为世人的罪在十架上受苦,祂丝毫未犯罪,是义人中的义人。使徒约翰看见耶稣一根骨头也未折断,引用了诗人的话,赞美神大能的保全(约十九36)――《启导本诗篇注释》

         保全他一身的骨头:再次体现希伯来文学特征。诗人并未抽象叙述神的保护,而说神保全身体的核心部位——骨头。――《圣经精读本》

         20节应验在主耶稣在十字架上(约十九36;出十二46)──《圣经综合解读》

         1936除了应验 1246 912逾越节羊羔的预表外,也应验 3420的预表。──蔡哲民等《诗篇研经资料》

  保全他一身的骨头。神保护义人不受仇敌的攻击,并看顾他们(见太1028~30注释)

  连一根也不折断。总的原则是义人受到神的保护。在圣经里,总的原则经常用形象的语言来表达的(见太103031)。耶稣的骨头连一根也没有折断,应验了圣经(见约1936;参出1246;民912)──SDA圣经注释

 

【诗三十四20  连一根骨头也不折断这话蛮熟悉的,是指……】这是预言基督要被钉十字架。当时罗马政府虽有打断犯人腿催死的做法,但耶稣的骨头一根也不可折断(参约1932~37)。另外,这是指大卫在危机中求神的保护。──《灵修版圣经注释》

 

【诗三十四21恶必害死恶人;恨恶义人的,必被定罪。

         “定罪”亦作“消灭”。恶人作恶不但自食其果,且要受到神的刑罚。――《启导本诗篇注释》

         「定罪」:可作「灭亡」;投靠神的人不会灭亡(22)――《串珠圣经注释》

         恶必害死恶人:恶人借着残暴、奸诈的处世之道,似乎在世亨通。然而,①从末世的角度看,他们必因所行的恶受到审判;②他们或许在今生得到肉身安逸,但已丧失灵性的福乐,无异于行尸走肉。――《圣经精读本》

         正如神放在宇宙中的自然律,「恶必害死恶人」(21)是神放在人心中的属灵律。人违反了自然律,必然受到自然界的惩罚;违反了属灵律,必然遭到神的报应。──《圣经综合解读》

         「定罪」:SH 8166,「算为有罪」。──蔡哲民等《诗篇研经资料》

  恶必害死恶人。犯罪必然自取灭亡。死亡是犯罪不可避免的自然结局。

  必被定罪。见诗510──SDA圣经注释

 

【诗三十四21~22“定罪”。或作:荒凉。――《诗篇雷氏研读本》

         定罪……定罪(2122),这动词与五10「让他们背负自己的罪」(和合:求��定他们的罪)相同。NEB译为「导致毁灭」,有一些道理,但这个字与罪愆和其惩治或救赎,有密切关系(如:何五15,十2),而按照推论,「定罪」比较合宜。因此,本篇结尾的观点,会令人思想到最后审判(21),以及,套用保罗的话,「不再定罪」(22节;参罗八133以下)等问题。无论大卫本人对于22a节,耶和华救赎……灵魂之保证,了解到什么地步,这节经文内蕴的含义,惟有在福音中才全然成形,若这应许达不到此种程度,就无法成为实际。基督徒可以存着更深刻的感恩,来响应本篇诗欢乐的精神,因为知道了22a节那难以想象的代价,以及22b节那广阔无边的范畴。──《丁道尔圣经注释》

         每个人一生中都做了许多的「恶」(21),把我们的人生搞得一团糟。但神怜悯我们,愿意给照着祂的形象被造的人指出一条出路。「投靠祂」,接受神儿子宝血的救赎,就能使我们在神面前「必不至定罪」(22),让我们被恢复到神起初造人的光景里去。──《圣经综合解读》

 

【诗三十四22耶和华救赎他仆人的灵魂,凡投靠他的,必不至定罪。

         必不至定罪:意味不必亲自支付罪的代价(812)――《圣经精读本》

         他仆人的「灵魂」:SH 5315,「性命」。

         3415~22说明神将拯救敬畏祂的义人,即使义人看起来将承受比较多的患难、破碎,但终究要被神拯救。──蔡哲民等《诗篇研经资料》

  救赎。与第21节形成对照。

  灵魂。见诗1610注释。

  必不至定罪。见第21节注释。该动词在第2122节里的重复,强调了恶人的命运与信靠神的人最后得救之间的对比。──SDA圣经注释

 

【思想问题(34)

 1 诗人因经历神一次帮助(4),便要「时时」称颂 (1)。基督徒又如何?参帖前516~18

 2 诗人在8~10节邀请人来「尝神的大恩」。但尝恩的人须有什么表现?参9 11~14节。今日我们除了要传讲神的救赎恩典之外,还须叫慕道者明白什么真理?参路1425~35

 3 彼前310~12引用了本篇12~13节,劝勉信徒过圣洁的生活。试思想言语与圣洁生活的关系。

 4 人生在世难免有苦难,义人也不能例外(19),但圣经却有什么应许呢?参18~20节。

  ──《串珠圣经注释》

 



跟着我们: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