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希米记 3
尼希米记第三章拾穗
【尼三1】「那时,大祭司以利亚实和他的弟兄众祭司起来建立羊门,分别为圣,安立门扇,又筑城墙到哈米亚楼,直到哈楠业楼,分别为圣。」
“以利亚实”(参看拉一○6的脚注)积极地帮助尼希米建造城墙,其后却为尼希米带来麻烦,因为他容许犹太人与撒玛利亚人结亲(一三4)。“羊门”。在耶路撒冷的东北角,献祭的祭牲都从这门进来。因此,祭司修筑该地区,便有既得的利益。“哈米亚楼”。往西一点点,而“哈楠业楼”在西面的较远处。各阶层的百姓都参与城墙的重建:祭司(1节)、金匠和香料商(8节)、管理者和女人(12节)、利未人(17节)和商人(32节)。──《雷氏研读本》
本章所记建造耶城城垣的次序和一大堆人名与地名,读来至为枯燥,但却是旧约中少数可以帮助后人确定耶城当日地貌的珍贵史料。
这张单子的开头记有建门、装门扇和奉献一部分城墙的例子,插在决定建城(二18)和建城经过(4章)之间,记事并未严格依照时间次序(因六1还说“那时我还没有安门扇”)。目的只是录此存案。
从本章可以得到如下的资料:1,十个城门的名字:羊门、鱼门、古门、谷门、粪厂门、泉门、水门、马门、东门和哈米弗甲门。虽然这些门有许多难准确定其位置,借考古之助,已可大致知道古耶城的轮廓。2,修建的工程大半为城门,可见当日战争中争夺最烈的为城门。而从城垣毁坏程度不一(例如1∼14节所记为修建四面和北面的墙,多在已有的基础上修筑,19、23节记东边城墙的建造时,只能根据房屋或斜坡等记号来修造),也可推知亚述、巴比伦人当年只作重点性质的破坏,并非全毁(参王下二十五9)。3,波斯人治理犹大地似乎以区为地方行政单位,每区又划为两个分区。本章提到的行政区计有耶路撒冷(9节)、伯哈基琳(14节)、米斯巴(15,19节)、伯夙(16节)、基伊拉(17节)。“一半”指的当为“分区”。
大祭司以利亚实领头建造,以身作则。此人和反对造城的多比雅及参巴拉都有亲戚关系(十三4,28),而尼希米能取得他的合作,证明诚信可以感人。
羊门在新约为靠近毕士大池的一个城门(约五2),在耶城东北角。“哈米亚楼”一译“百楼”,可能因高一百肘或有百级而得名,更可能是因为可容一个百人的单位把守(参撒下十八1)。“哈楠业楼”(参十二39;耶三十一38)在城的最北端,似为二8所说的“属殿营楼”。这两座楼可能属同一建筑,用以防守耶城西北的进口。──《启导本圣经》
那时,大祭司以利亚实。大祭司以利亚实这时树立了一个良好的榜样。后来他与多比雅“结亲”(拉13:4),犯了玷污圣殿的罪(尼13:5)。根据尼12:10,11的大祭司家系,以利亚实是约雅金的儿子,是跟随所罗巴伯从巴比伦回来的耶书亚的孙子(拉2:2;3:2)。
本章的特殊目的似乎是表扬该表扬的人,记录了那些在重要时刻挺身而出,牺牲安逸,负起责任,甘冒敌人攻击的人(尼4:18-20)。
和他的弟兄。即所有的祭司。第28节告诉我们,祭司除了这里所提到的工作之外,还要负责建造一部分东部的城墙。
羊门。似乎已经完全毁坏了。它位于北部城墙的东端,是圣殿建筑的尽头。羊市场可能就在附近,所以叫羊门(见约5:2)。
分别为圣。似乎是初次的奉献礼,与尼12:27-43所描写的不同。羊门竣工,城墙向西延伸到哈楠业楼以后,祭司们希望自己举行一次特殊的奉献礼,以尽早承认工程的神圣性质。
楼。指哈米亚楼(希伯来语是Hamme'ah,直译为“一百”)和哈楠业楼,显然属于圣殿的营楼(见尼2:8注释)。由于没有提到造楼的活动,这些楼可能是完好的。──《SDA圣经注释》
【尼三1大祭司也参与建造的工作,这说明甚么?】大祭司以利亚实是头一个被提及参与建造的人。属灵领袖不仅要用言语,还要以行动来领导。羊门是一道在城墙处的闸门,供圣殿作献祭用的羊从那里进城。尼希米叫祭司们修葺羊门和城墙的其中一段,显示他关心祭司们的福利,也十分重视敬拜。──《灵修版圣经注释》
【尼三1 羊门】羊门(其他时代称之为便雅悯门)在圣殿山北面,毕士大池(这时代称为羊池)一带的路经这门通往汲沦溪谷。这门位于东墙北面,其路应该通往耶利哥。──《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尼三1 哈米亚楼和哈楠业楼】这两座楼位于城的西北面,在圣殿山的附近。其位置大致上与大希律时代之耶路撒冷的安东尼亚堡相同。──《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尼三1~32】着手重建圣墙工程: 重建圣墙工程从羊门开始,采取了分担各遗址,各自动员物资和负责工程的方法。本书中记录了不顾外部的压力和一些内部持怀疑态度之人的无诚意,尽最大努力的可贵的38名人士。这芳名录上大部分名字都与家族、居住地、职业、职责一起详细被记录。──《圣经精读本》
【尼三1∼32 分段指派】在亚述时代,城墙的建筑工程是按段分派给各组工人的。撒珥根在科萨巴德建筑首都时,将城墙按段分派给来自帝国各省的工人建造。──《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尼三1~32圣城建立十二度门有何表意?】
答:犹大省长尼希米回归圣城耶路撒冷以后,他视察城垣倾祀,城门被火焚烧,乃劝民众重建城墙。建立十二度城门,皆有其属灵的表意,分列于左:
1 羊门Sheep Gate——位于圣城东北方。意思主是羊的门,人进入此门,表示得着基督的拯救。(尼三1;约十7—9)。
2 鱼门Fish Gate——位于圣城西北方。意思表示主叫我们得人如鱼,乃使人跟从祂,成为得人的福音。(尼三3;代下卅三14;太四14)。
3 古门Old Gate——大概位于西边墙转向东北方之处。或许是角门,表示主背十字架,为罪人受死。(尼三6;王下十四13;太廿七33,34;彼前二24)。
4 谷门Valley Gate——位于圣城西南角。表示信徒的隐藏自己。(尼三13;太九30)。
5 粪厂门Dung Gate——位于圣城东南角。表示世上一切的罪恶污秽。(尼三13;帖前四7;彼后二20)。
6 泉门Fountain Gate——位于王池。即西罗亚池,表示活水泉源。(尼三15;赛四一18;约四14)。
7 府门Home Door——乃大祭司以利亚赛突的府门,表示归主为圣。(尼三20;出廿八36)。
8 水门Water Gate——大概是水沟从中通过进入城内东边的门,表示流出活水江河。(尼三26;赛四一18;约四10)。
9 马门House Gate——位于东方向北面。为王的马匹进入马廊的一度门,表示圣灵结果子。(尼三28;代下廿三15;耶卅一40;加五22)。
10 东门East Gate——大约是圣殿东边的入口处,表示荣耀。(尼三29;启廿一24,26)。
11 哈米弗甲门Hammiphkad Gate——在圣城区域之东北隅。意系集合分派,表示与主合一。(尼三31;约十七22,23)。
12 以法莲门Ephraim Gate——在圣城的西北方。意系加倍的丰盛,表示受苦昌盛。(尼八16;创四一52;四八20)。——李道生《旧约圣经问题总解(上)》
【尼三2】「其次是耶利哥人建造。其次是音利的儿子撒刻建造。」
耶利哥。靠近以利亚实的那段城墙是耶利哥人所重建的。拉2:34说明回归的犹太人中包括耶利哥人。
撒刻。所列的各段城墙长短不一,修复所需的工作量似乎也不同。有些墙段需要动员全城的力量,有些只需一个人或一家人就够了,如撒刻的情况。撒刻是利未人,后来在百姓与上帝所立的特殊公约上签名(尼10:12)。──《SDA圣经注释》
【尼三2~3】本章提及的地名中,有些是以斯拉2章的第一批归回者名单中也出现过。耶利哥,哈西拿等也包括在内,本节的哈西拿不是人名,象似地名。──《圣经精读本》
【尼三3】「哈西拿的子孙建立鱼门,架横梁、安门扇,和闩锁。」
“鱼门”。位于城门的北部,就在哈楠业楼以西。──《雷氏研读本》
“鱼门”为所罗门时代耶城的一个大城门(代下三十三14),沿大海和加利利海来的鱼获都从此运到城中鱼市场(参十三16)。──《启导本圣经》
鱼门: 在第一圣殿(所罗门圣殿)时,这个门是耶路撒冷城重要的出入口(代下33:14;番1:10)。商人们从推罗和加利利海把鱼运过来,通过这门送到渔市场(13:16)贩卖。“鱼门”这一名称可能也是从这种生活习惯而来的。当时,许多以色列人用动物的名字称呼城门(1,28节)。这门可能在现在的大马士革门附近。──《圣经精读本》
鱼门。可能靠近推罗人卖鱼的市场(尼13:16),大约位于北部城墙的中间(又见尼12:39;代下33:14;亚1:10)。
哈西拿的子孙。见拉2:35注释。
锁。希伯来语是man'ulim,含义模糊。有人理解为插销,合叶或扣带。
闩。经常出现在圣经中,用来从里面闩住大门。──《SDA圣经注释》
【尼三3 鱼门】从鱼门(又称以法莲门)出城的路引向西北方。这是通往沿海平原的途径之一。──《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尼三3 城门结构】经文描述城门有四个部分:门扇、横梁、闩、锁。两扇城门的门枢通常是安装在埋于土中的石臼中。门两旁的是门梁,用木制成,安牢在墙上。门闩可以在门上滑动,末端套入门梁上的插口,然后用一系列小木钉锁在门的托架上。因此在城门关锁以后,没有钥匙就无法出城。──《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尼三4】「其次是哈哥斯的孙子、乌利亚的儿子米利末修造。其次是米示萨别的孙子、比利迦的儿子米书兰修造。其次是巴拿的儿子撒督修造。」
有些人如“米利末”,接受第二次的工作分配(比较21节;提哥亚人——5,27节)。──《雷氏研读本》
米利末: 是和玛基雅(11节)一起,与以斯拉、尼希米的事工都有关系的人。即米利末是乌利亚的儿子,是数点以斯拉从巴比伦带来的金银器皿数目的人(拉8:33)。而且玛基雅是娶外邦女子为妻的人之一(拉10:31)。──《圣经精读本》
米利末。其家族在所罗巴伯的时代无法证明其祭司身份(见拉2:61)。他曾是以斯拉的旅伴(拉8:33;参尼3:21),现在建造两段城墙(尼3:21),并在几个月后签署誓约(尼10:5)。
米书兰。是十三年前陪同以斯拉从巴比伦回来的主要人物之一(拉8:16)。他现在负责建造两段城墙(尼3:30),并以后作为家族的首领签署尼希米的圣约(尼10:20)。虽然他是尼希米事业的忠诚支持者,但尼希米还是责备他把女儿嫁给了仇敌的儿子多比雅(尼6:18)。──《SDA圣经注释》
【尼三5】「其次是提哥亚人修造;但是他们的贵冑不用肩〔原文是颈项〕担他们主的工作。」
“提哥亚”是阿摩司的出生地,位于耶路撒冷以南十英里或十六公里。他们的“贵胄”拒绝参与工作,也许害怕参巴拉的报复。“不用肩担”。不支持。“主”。指他们的君主,也可能指尼希米。──《雷氏研读本》
提哥亚……不用肩担……: 想象着不愿带枷锁的黄牛而描述的内容(耶27:12)。提哥亚的贵胄或许把工程当作卑贱的,与参巴拉和多比雅成为一伙,不太迎合尼希米的领导。他们的这种态度与参与重建圣墙事工的平民态度形成显明的对比。──《圣经精读本》
提哥亚人。提哥亚是一个小镇,在伯利�瓻n面约五英里,现名Teqû`。约押曾派一个提哥亚来的“聪明的妇人”,去感化大卫让押沙龙回家(撒下14:2,3)。可能因为这个城镇太小,故没有列在随所罗巴伯归回者的城镇名单上(拉2:20-35),也没有列在尼11:25-36的人口清单上。
修造。提哥亚人口很少,所以给他们安排了一段只需修理,无需重建的城墙。但他们似乎满腔热情,还要负责修复第二段城墙(第27节)。
贵胄('adirim)。上层阶级。直译是“高贵的人”。他们脱离劳动,就像公牛摆脱颈上的轭(见耶27:11,12)。他们远远地袖手旁观,让平民从事劳动。这是尼希米所记录的第一个消极的事例。在他以后的记录中还有其他的事例。──《SDA圣经注释》
【尼三6】「巴西亚的儿子耶何耶大与比所玳的儿子米书兰修造古门,架横梁,安门扇和闩锁。」
“古门”。位于耶路撒冷的西北角。──《雷氏研读本》
“古门”在西北角,又名“耶沙拿门”,因经此门可去到离耶城二十余公里的耶沙拿城(介乎犹大与撒玛利亚二省之间的一个前哨站)。也有人说。古门就是今大马士革门。──《启导本圣经》
古门: 与王下14:13和耶31:38中的“角门”相同的,是通向位于耶路撒冷北部约30km的“耶沙拿”(代下13:19)的门。──《圣经精读本》
古门。希伯来语是sha`ar hayyeshanah。尽管可以有多种译法,但原文并不像许多翻译者和注释者所认为的有错。有些注释家认为缺了“城”字,应为“古城门”。这个说法依然不可接受。因为“古门”处在城墙的新增部分。七十士译本把yeshanah 译为地名Isana。那么希伯来语就成了“耶沙拿门”。该门的名字可能得自耶沙拿城,现名拜亚伊萨那(Burj el-Isâneh),在巴力-夏琐的西北,离耶路撒冷以北约十五英里(代下13:19)。一般认为“古门”就是王下14:13和耶31:38的“角门”,位于城墙的西北角。──《SDA圣经注释》
【尼三6古门】耶六16说访问古道。古道乃是主从起初就建立好的路,乃是真理的路,生命的路,合一的路,基督与教会的路,是不需改良的,不能放弃的,不必再去发明的路,是我们该持守的路。约壹二24说到从起初所听见的,并且存在心里,住在其中。―― John Ingalls《从尼希米记来看主见证的恢复》
【尼三6 古门】古门有时译作耶香纳门(Jeshanah Gate;NIV),大致在鱼门南面不远之处。按照部分学者的考证,这门亦即是通往城市西部的米什纳门(Mishneh Gate)。──《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尼三7】「其次是基遍人米拉提,米伦人雅顿与基遍人,并属河西总督所管的米斯巴人修造。」
基遍和米斯巴: 位于耶路撒冷正北部,距耶路撒冷各有8.8km,7.2km的地方。这两个地方虽然与犹大更近一些,但本节表明反而属于约但西边总督,即叙利亚总督。可是没有必要一定认为是翻译上的错误。因为当时,叙利亚总督治理耶路撒冷的情况较多。──《圣经精读本》
基遍。现名埃吉布(ej-Jib),在耶路撒冷西北9.6公里。
米伦。地理位置不详。一定靠近基遍和米斯巴(见代上27:30)。
米斯巴。可能位于耶路撒冷以北14.4公里的泰勒拿什巴(Tell en-Nasbeh)。
总督所管的。原文含义不明确。可以指建筑这段城墙的人来自什么地方,也可以指他们修墙的范围。依据前一种解释,这些人来自基遍、米伦和米斯巴,以及北至“河西的”总督的所在地,也就是说,有些犹太人群体来自来总督的驻地大马士革或阿勒颇。依据后一种解释,“总督所管的”指的是总督出差来到耶路撒冷时的住宅。若是如此,一定是近城墙附近。──《SDA圣经注释》
【尼三8】「其次是银匠哈海雅的儿子乌薛修造。其次是作香的哈拿尼雅修造。这些人修坚耶路撒冷,直到宽墙。」
“宽墙”。西墙。──《雷氏研读本》
“银匠”是制造珠宝,打造金、银饰物的人。“作香的”是制造香膏供宗教仪式、清洁身体等用途。二者的市场可能都在近这一段城墙的谷地中,所以由他们来建造。
“宽墙”可能为希西家王所筑(代下三十二5),为圣殿西边的一道护城墙,介乎以法莲门和炉楼之间(十二28)。──《启导本圣经》
宽墙: 是主前7世纪初由希西家王建筑的墙(代下32:5),也是B.C.722撒玛利亚被毁后,北国以色列难民聚集到耶路撒冷时修宽的城墙。──《圣经精读本》
银匠。像银匠和药剂师这类技术人员,可能不像其他建筑者那样属于固定的家族或城市单位,所以单独列出。
修坚。希伯来语是`azab,意为“预备”。七十士译本译为“他们离开”。但这种译法与上下文不合,尽管`azab 在其他地方有这样的含义。大多数译者认为这是建筑用语。最近发现的沙姆拉角(叙利亚)文本中经常使用`adab 意为“做”、“准备”、“安排”。在相关的闪族语言中,d可以代替希伯来语的z。在亚兰语中也是如此。所以可以肯定沙姆拉角文本中的`adab 就是尼3:8里的`azab。译文基本上是准确的。
宽墙。耶路撒冷地形的这一细节不详。──《SDA圣经注释》
【尼三8 银匠和作香的】古代的城市都有一些同业行会之成员聚居的区域。工匠的行会往往是由家族构成,每个家族都发展了自己独有的秘传技巧,一代接一代地传下去。──《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尼三8 宽墙】考古学家在耶路撒冷的西山发现了一段这时已经存在的城墙,从圣殿山的西墙向西延伸;这墙远比一般城墙为厚(超过20呎)。尼希米并没有重修宽墙,因为当时似乎无人在西山居住。──《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尼三9】「其次是管理耶路撒冷一半、户珥的儿子利法雅修造。」
管理耶路撒冷的一半: 不是指管理耶路撒冷,而是应理解为治理耶路撒冷周边地区。这地区分为由利法雅和沙龙(12节)治理的两个领域。──《圣经精读本》
【尼三9 半个区的统治者】著名的亚述官衔拉伯皮珥卡尼(rab pilkani)「区长」,为这个只在这情形出现的称号,提供了合理的解释(和合本之「管理耶路撒冷一半」,NIV 作「管理耶路撒冷的半个区」)。可惜有关这一带行政分区的细节,现存资料已经少之又少。──《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尼三10】「其次是哈路抹的儿子耶大雅对着自己的房屋修造。其次是哈沙尼的儿子哈突修造。」
那些获派“对自己的房屋”修建城墙的人会更有动力(另参看23,28∼30节)。──《雷氏研读本》
住在近城墙房屋中的人负责修建这一段城墙。──《启导本圣经》
【尼三11】「哈琳的儿子玛基雅和巴哈摩押的儿子哈述修造一段,并修造炉楼。」
“玛基雅”。一个做错事而被挽回的人(比较拉一○31),他协助修造“炉楼”(西南角,就在谷门以北;13节)。──《雷氏研读本》
玛基雅: 是娶外邦女子为妻而悔改的人(拉10:31),积极参与了重建圣墙工程。神非常喜悦接受如此悔改并献身的人。炉楼: 位于乌西雅王立的城楼西部城墙上(代下26:9)。──《圣经精读本》
一段。直译是“第二段”。经文暗示,较长的城墙分给了两队工匠。但奇怪是只提这个第二段,而不提第一段(见第19-21,24,27,30节)。但在这七次提到第二段的情况中,有两次的建筑者以前还从事另一段城墙的建筑。其他五种情形可能与此相同,只是留到今天的记录说得不明显罢了。
炉楼。在尼12:38中还会提到,一定是在西部的城墙上,尽管无法断定其确确的位置。──《SDA圣经注释》
【尼三11 炉楼】大部分学者相信这是饼铺区。它在城中的位置,邻近王宫和圣殿范围(见:耶三十七21)。──《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尼三12】「其次是管理耶路撒冷那一半、哈罗黑的儿子沙龙和他的女儿们修造。」
妇女也参加工作。也许沙龙无子,特别提到他的女儿。其实在整个建墙的工作中,妇女都有分参与。──《启导本圣经》
女儿们修造: 当时,建城墙的工程非常危险而劳累。尽管如此,女子也参与此工程,表明了莫大的诚意。在古代的雅典,为修筑被波斯毁坏的城墙,公布了男女老少共同参与修筑工程的法令。因为沙龙没有儿子,只好让女儿们参与此工程,可能这是较特殊的事,所以此书有记载。──《圣经精读本》
女儿们。大多数翻译家喜欢译成“村庄”(如尼11:25-31节)。这些村庄可能就是沙龙所管理的半个地区。但有些注释家接受直译,认为沙龙的女儿们在工程上说明了他。基于民族的背景,这种观点不能排斥,因为在东方,女人从事重体力劳动是常有的事。──《SDA圣经注释》
【尼三13】「哈嫩和撒挪亚的居民修造谷门,立门,安门扇和闩锁,又建筑城墙一千肘,直到粪厂门。」
穿过位于耶路撒冷南端,在西罗亚池附近的“粪厂门”,把废物运到欣嫩谷焚烧。──《雷氏研读本》
撒挪亚: 是位于距伯利��约20km的城邑。对于当时撒挪亚居民修筑一千肘(约500m)宽的城墙,一些学者提出了异意。但是若参考①那些城墙没有完全破坏;②那里居住着许多居民,这也是完全可能的。──《圣经精读本》
谷门。见尼2:13注释。
撒挪亚。在伯示麦附近,离耶路撒冷西南约22.4公里。现名希尔拜沙努(Khirbet Zanû`)。
一千肘。具体描述了从谷门到粪厂门的距离──444.4米。有人怀疑一组人无法修复这么一大段城墙,因而解释说这里只是附带说明两个门之间的距离。其实经文讲得十分具体。城墙的有些部分损坏程度不及其他部分,所以容易修复。──《SDA圣经注释》
【尼三13 谷门】谷门建于西墙,沿着大卫城的斜坡下到泰路平谷之处。克罗富特(Crowfoot)于主后一九二六至一九二七年发现的城门,相信就是此地的遗址。这门的宽度约有十二呎。──《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尼三14】「管理伯•哈基琳、利甲的儿子玛基雅修造粪厂门,立门,安门扇和闩锁。」
粪厂门。见尼2:13注释。
伯哈基琳。过去被认为是耶路撒冷以西7.2公里处的艾因凯里姆,但最近被认为是耶路撒冷以南3.2公里的拉莫斯拉合尔(Ramoth Rahel)。──《SDA圣经注释》
【尼三14 粪厂门】粪厂门位于大卫城的南端,在谷门南面五百码强。这门开到欣嫩子谷和前往隐罗结泉的路上,但与现有城墙上的粪厂门不同(现代的粪厂门是在圣殿山的西南角附近,可以上溯到鄂图曼〔Ottoman〕时代)。──《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尼三15】「管理米斯巴、各荷西的儿子沙仑修造泉门,立门,盖门顶,安门扇和闩锁,又修造靠近王园西罗亚池的墙垣,直到那从大卫城下来的台阶。」
“泉门”。就在耶路撒冷南端以北,在西罗亚池附近。──《雷氏研读本》
泉门。见尼2:14注释。
米斯巴。指米斯巴地区,而不是米斯巴镇(见第19节;见第7节注释)。
西罗亚。参赛8:6和约9:7,11。还有一个镇叫西罗亚(路13:4),现名锡勒万(Silwan),位于橄榄山西南坡。希西家所建造的石渠现在依然把汲沦溪谷的基训泉水引向西罗亚池(见王下20:20注释)。正是在这个管道里发现了著名的西罗亚铭文。
王园。位于汲沦谷南部。Silwân居民如今在那里拥有菜园。
台阶。意义不明。由于“大卫城”坐落在东南的山上,这一定是指从城的高处到城墙内南部低地西罗亚池子附近的一段台阶。──《SDA圣经注释》
【尼三15 泉门】这门位于城的东南边,距离粪厂门只有几百码。它大概是前往西罗亚池的通道,基训泉的水就是引到这池。主后一九二○年代就挖掘到这样一个城门。──《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尼三15 王园西罗亚池的墙垣】学者一般认为这池是将基训泉的水引来,供耶路撒冷东缘灌溉的水道。这池建于城的南端,供水给位于汲沦溪谷和欣嫩子谷交界的王园。──《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尼三15 从大卫城下来的台阶】这台阶建于城的南端,其功用是方便沿陡峭的斜坡上下汲沦溪谷。这一带也发现了古代台阶的遗迹。──《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尼三16】「其次是管理伯•夙一半、押卜的儿子尼希米修造,直到大卫坟地的对面,又到挖成的池子,并勇士的房屋。」
此处的尼希米不是回忆录的作者,而是一个与他同名的人。伯夙(参书十五58)为耶城与希伯仑中间的一座城。“池子”或为希西家王为保证围城时有食水供应,在城中筑的储水池。──《启导本圣经》
大卫坟地: 是复数,指包括大卫坟墓,以及他之后到希西家诸王的坟地。──《圣经精读本》
押卜的儿子尼希米。不要和《尼希米记》的作者混淆。
伯夙。后来在马加比时代成为名城,现在叫希尔拜图北克(Khirbet et-Tubeiqah),在希伯伦以北约6.4公里处。美国考察队于1931年和1957年发掘了该地。
大卫坟地。位于城内(王上2:10;11:43;等),在使徒时代仍为人所知(徒2:29),但以后其准确位置就不为人知了。
挖成的池子。只知道是一个人工池子。
勇士的房屋。位置不详。一定是军事总部或者武器库。──《SDA圣经注释》
【尼三16 大卫坟地】在今日锡安山向游客宣称是大卫坟墓的地点,其实是个后期的传统。第一圣殿时代惟一的墓碑古坟,是在现代的西珥万村那里。这村隔着汲沦溪谷与大卫时代的耶路撒冷相对。这些古墓虽可上溯至铁器时代第二期,但却不是王陵。罗波安至亚哈斯的犹大列王(除了好几个显著的例子之外),都是在大卫城安葬。后期的君王若非葬在「乌撒的园内」(玛拿西、亚们),就是有自己的坟墓(约西亚)。希西家和约西亚王的几位继位者的安葬之处,圣经都没有提及。大卫城内王陵的位置,至今未能肯定。──《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尼三17】「其次是利未人巴尼的儿子利宏修造。其次是管理基伊拉一半、哈沙比雅为他所管的本境修造。」
基伊拉: 位于耶路撒冷西南部约24km的地方,曾被非利士夺去,后来又由大卫夺回(撒上23:1-13)。──《圣经精读本》
基伊拉。今名基拉,在希伯仑西北八英里。基伊拉在大卫的早期历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见撒上23:1)。它靠近非利士边境。──《SDA圣经注释》
【尼三18】「其次是利未人弟兄中管理基伊拉那一半、希拿达的儿子巴瓦伊修造。」
【尼三19】「其次是管理米斯巴、耶书亚的儿子以谢修造一段,对��武库的上坡、城墙转弯之处。」
武库……城墙转弯之处: 可以断定耶路撒冷有好几处武库(赛22:8)。本节中的武库位于大卫城墙的西北角,所以通向“角武库”。──《圣经精读本》
一段。见第11节注释。上面没有提到以谢修哪一段城墙。但有提到“米斯巴人”(第7节)。以谢要么是他们的首领,或者是原来首领的继承者。
上坡、城墙转弯之处。这句话尼希米时代的人是能理解的,我们却不清楚。那时耶路撒冷可能有好几个武库(见赛22:8)。“武库的上坡,在城墙转弯之处”,显然在东部城墙的转弯处。从汲沦溪谷有台阶或小路通往这个武库。──《SDA圣经注释》
【尼三20】「其次是萨拜的儿子巴录竭力修造一段,从城墙转弯,直到大祭司以利亚实的府门。」
巴录。这里特别表扬了巴录。他迅速完成了指派给他的第一段任务(尼希米的名单中没有提到,见第11节注释),现在承担了第二段任务。
竭力修造。尽管希伯来语原文结构有些复杂和模糊,但译文已相当明确。
府门。这里只提到“门”,或许以利亚实的住宅太大,难以作为令人满足的标志。这个词说明大祭司的住宅在圣殿以南,东部城墙附近。──《SDA圣经注释》
【尼三21】「其次是哈哥斯的孙子、乌利亚的儿子米利末修造一段,从以利亚实的府门,直到以利亚实府的尽头。」
从以利亚实的府门……以利亚实府的尽头: 这可能暗示米利末的工程量较少(Rawlinson,Batten),或者是暗示以利亚实府相当大(Keil)。但是第一考虑到当尼希米归回时,耶路撒冷的经济并不景气(1:3)。第二考虑到大祭司比当时管理行政的总督权力较有限(5:9),上面两种可能中,前者是较恰当的。“米利末”担当如此少的量,是因为那附近的工程条件极恶劣而困难(Batten,2:14)。总之,“米利末”负责大祭司府前的城墙工程,有力地证明他是信实的祭司(Schultz)。──《圣经精读本》
米利末。第4节提到了他所造的第一“段”。第二段不会太长,因为它似乎只是沿着大祭司住宅的一部分。──《SDA圣经注释》
【尼三22】「其次是住平原的祭司修造。」
住平原的祭司: 指拥有约旦峡谷土地,并在那里居住的祭司。──《圣经精读本》
【尼三23】「其次是便雅悯与哈述对��自己的房屋修造。其次是亚难尼的孙子、玛西雅的儿子亚撒利雅在靠近自己的房屋修造。」
自己的: 当每个人忠于自己所担当的任务时,集体的力量也发挥出来。──《圣经精读本》
【尼三24】「其次是希拿达的儿子宾内修造一段,从亚撒利雅的房屋直到城墙转弯,又到城角。」
【尼三25】「乌赛的儿子巴拉修造对��城墙的转弯和王上宫凸出来的城楼,靠近护卫院的那一段。其次是巴录的儿子毗大雅修造。」
王上宫凸出来的……护卫院……: 其实原文中的“上”,是修饰“城楼”还是修饰“王宫”,并不太明确。但大部分注释者认为是修饰“城楼”。本节中的宫意味着大卫的宫殿,与所罗门王宫一样具有监狱,其监狱位于王宫院中(耶32:2)。在KJV中,“护卫院”翻译为“监狱”(prison)。──《圣经精读本》
【尼三26】「(尼提宁住在俄斐勒,直到朝东水门的对面和凸出来的城楼。)」
“水门”。在东面;附近有一“城楼”毗连防守俄斐勒东边(即锡安山,在圣殿正南)的城墙。──《雷氏研读本》
俄婓勒的确切位置不详,但知在耶路撒冷圣殿区南的汲沦溪。犹大国的约坦和玛拿西二王都曾在俄婓勒城墙上加筑工事(代下二十七3;三十三14),说明其地已围入城内,现在作了尼提宁殿役的居所。
尼提宁不是利未人,极可能为献身侍奉神的战俘(十28),大卫派他们帮助利未人在圣殿中服劳役(代上九2)。被掳回国后,尼提宁住在原居地(拉二70)俄婓勒,并获准与犹太人同在耶城居住(十一3,21)。──《启导本圣经》
俄斐勒: 意思是“凸出的部位”,“要塞之坡”,“凸起”。位于耶路撒冷东南小山坡上,是大卫城的一部分(代下27:3)。水门: 耶路撒冷城中的饮水几乎都由此门供应,从而得此名称。在水门前,以斯拉向百姓宣读了律法书(8:1)。──《圣经精读本》
俄斐勒。俄斐勒似乎是东部山的北段,也就是大卫城的位置,靠近圣殿的南界。这里居住着许多圣殿人员,直到后来基督的时代。
水门。一定是东部城墙的一个门,能俯瞰汲沦溪谷的基训泉。城门名称的来历可能是因为泉水通过此门运进来。
凸出来的城楼。英国考古学家1923到1925年所发掘的可能是其废墟。位于汲沦溪谷基训泉上方。──《SDA圣经注释》
【尼三26 俄斐勒】按学者考证,俄斐勒山是圣殿山和称为大卫城的南面山脊之间的一段地方。它显然建有围绕圣殿/王宫复合建筑的防御设施。部分学者相信有一座卫楼建筑于此,名字就叫做「俄斐勒」。──《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尼三27】「其次是提哥亚人又修一段,对��那凸出来的大楼,直到俄斐勒的墙。」
提哥亚人: 他们负责自己要修筑的地方外,还负责了其他工程。他们的态度表现为更加可贵是因为自愿接受了贵胄们避开的工程。所以,在时代的使命面前,我们应该具有决断的意志。因为赋予我们的使命,最终是为了荣耀神,而不是为某一特定的人物。──《圣经精读本》
提哥亚人。见第5节注释。──《SDA圣经注释》
【尼三27 俄斐勒的墙】俄斐勒的墙从俄斐勒朝西南沿汲沦溪谷延伸,直达水门。在较早的时代,这段城墙是在山坡半腰之处,但尼希米把它迁移到山脊的上面。考古学家发掘大卫城时,也找到了这城墙的一些片段。──《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尼三28】「从马门往上,众祭司各对自己的房屋修造。」
“马门”为耶城最东边的城门(耶三十一40),但也有人说为当年从圣殿通往王宫的门(代下二十三15)。──《启导本圣经》
马门: 位于城墙的东部(耶31:40)。马进耶路撒冷城时,都由此门通过。同时,此门是亚她利雅被祭司耶何耶大杀害的地方(代下23:15)。──《圣经精读本》
马门的地点,据代下23:15和王下11:6相对照,似乎离圣殿和王宫不远。参照尼3:27和28,表明它在俄斐勒城墙附近,可以被视为该城墙的一部分。马门可能位于圣殿东南角,摩利亚的山坡上。──《SDA圣经注释》
【尼三28∼31】“马门”。位于东面的圣殿附近。往北是“东门”,再往北是“哈米弗甲门”(今天的金门附近)。耶稣荣耀地进入耶路撒冷时,所穿过的可能就是哈米弗甲门或东门(太二一10)。──《雷氏研读本》
【尼三29】「其次是音麦的儿子撒督对��自己的房屋修造。其次是守东门、示迦尼的儿子示玛雅修造。」
一般认为“东门”非城门,而是圣殿院子的门(结四十6);但也有人说是今天金门的前身。──《启导本圣经》
东门: 是现在的金门(Golden Gate)的位置。示玛雅可能是代上3:22中的大卫的后裔。当时他应该是高龄,因为他的儿子哈突与以斯拉一起归回到耶路撒冷(拉8:2,3)。在当时,守东门属于非常光荣的职责。──《圣经精读本》
撒督。可能是音麦家族的祭司长(拉2:37)。
示玛雅。示玛雅是东门的守门人示迦尼的儿子,不会是代上3:22大卫王的后裔示玛雅。
东门。可能是东墙一个圣殿大门,有人认为是第28节的马门。这里提到示玛雅是东门的守门人而不是修建者。可能这个门完好无损,不需要修复。没有说他在哪里工作。他可能是一个祭司(见尼12:6)。──《SDA圣经注释》
【尼三29 东门】部分学者认为这门与圣殿复合建筑东面,今日通称为金门(Golden Gate)者有关。在现有的金门下面,可以看见旧门拱顶的痕迹。──《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尼三30】「其次是示利米雅的儿子哈拿尼雅和萨拉的第六子哈嫩又修一段。其次是比利迦的儿子米书兰对��自己的房屋修造。」
其次是:一些抄本译为“我之后”。于是有些人认为当时尼希米也负责修筑了城墙的一段,但是因着谦卑的态度,没有指出自己的名字。因尼希米担任总监督,所以认为他没有直接参与重建工程的理解更为恰当。萨拉的第六子哈嫩: 好象他的弟兄们没有说明此工程。他不顾家族的反对,甘愿承担了参与真理而面临的苦难。──《圣经精读本》
哈拿尼雅。这位祭司可能参加了城墙奉献典礼(尼12:41)。
米书兰。见第4节注释。──《SDA圣经注释》
【尼三31】「其次是银匠玛基雅修造到尼提宁和商人的房屋,对��哈米弗甲门,直
到城的角楼。」
“哈米弗甲门”一译“检阅门”,在东墙的北段,可能就是十二39说的那个“护卫门”。──《启导本圣经》
银匠和商人: 好像居住在城的角楼。可能角楼的形状阶梯型的。──《圣经精读本》
银匠。有文本为“银匠的儿子”。见第8节注释。
尼提宁……的房屋。尼提宁人是住在俄斐勒的(第26节),故“尼提宁的房屋”一定圣殿旁边的办公楼。
商人的房屋。似乎不是商人的住所,而是仓库,可能存放圣殿崇祀所需要的香料。
哈米弗甲门。希伯来语miphqad,还被译为“总数”(撒下24:9;代上21:5)和“派”(代下31:13)。这里似乎是圣殿区域的一个地名,在结43:21中它被译为“预定之处”。有些注释者认为叫“哈米弗甲门”是因为它通往以西结所指的圣殿特殊部位。在这个疑问得到解答以前,还是采用原译为宜。其位置一定在圣殿东墙的北部,或现在哈兰米什谢里夫(Haram esh-Sherîf)的“金门”附近。──《SDA圣经注释》
【尼三31 哈米弗甲门】这门又称为召集门,现今对它所知甚少。大部分学者都认为它是圣殿复合建筑的墙,不是城墙的一部分。──《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尼三32】「银匠与商人在城的角楼和羊门中间修造。」
羊门: 因为从羊门开始修筑城墙,所以等于完全绕了一圈。银匠和商人必须担当城墙南部的一段,因为他们中间没有一人自愿担当此工程。这是具有相同职业的人联合献身于国家重大工程的好例子。──《圣经精读本》
羊门。见第1节注释。城墙已经合围。──《SDA圣经注释》
【思想问题(第3章)】
1 重修城墙本是一项十分艰巨漫长的工作,为什么城墙能在五十二天内(6:15)迅速修完呢?分工合作对神国的事有什么积极的意义呢?今日教会有否把这项原理应用于教会的事工中?
2 参与重修城墙的人来自什么背景?参1, 8-9, 13, 17节。他们除了实际参加劳动工作之外,还有什么贡献呢?你平生所接受的一切专业或职业训练是否也一并献上给神呢?
3 十九世纪美国著名诗人埃默森说过:「自私自利的人不愿施济,他所损失的比受者所得到的更多。」自私对神国的事工有什么影响?参4-5, 21, 27。提哥亚胄不愿接受职事的分配对自己本人有何损失?参12:42-43。
4 米利末(4)和提哥亚人似乎修完了所分配的部分之后,又修建其他部分(21, 27),这反映他们抱什么态度来工作?这给你什么榜样?
5 在整个工程中,尼希米扮演什么角色?他先前夜探废墟的行动(2:12-15)对他现在的事奉有什么帮助呢?
──《串珠圣经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