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加福音 23
路加福音第二十三章纲目
壹、内容纲要
【人子救主受审、被钉与被埋葬】
一、受彼拉多初审(1~7节)
二、受希律审问(8~12节)
三、受彼拉多再审后定案(13~25节)
四、西门代背十字架和妇女们为祂痛哭(26~31节)
五、和两个犯人同钉十字架上(32~43节)
六、死时的景象(44~49节)
七、被埋在新坟里(50~56节)
贰、灵训要义
【将主钉十字架的人】
一、只顾宗教教义,而不顾救主自己的人(1~5节)
二、只会玩弄手段,而不顾公义的人(6~12节)
三、只怕得罪众人,而不怕得罪神的人(13~25节)
四、只会欺善怕恶,而蔑视人权的人(26节)
五、只看眼前之事,而不知将来的人(27~31节)
六、只会犯罪作恶,而不顾其结局的人(32~33节)
七、只知所作的事,而不晓得所作的是甚么的人(34~38节)
八、只知刚硬到底,而不知救恩机会的人(39节)
【是甚么把主耶稣钉十字架?】
一、老自己(1~7节)──犹太教领袖和彼拉多因只顾到自己的尊严
二、老手段(8~11节)──希律老奸巨猾,玩弄手段
三、老世界(13~15节)──彼拉多贪爱世界,不按公义
四、老肉体(26节)──人的办法是用肉体去背负十字架
五、老感情(27~31节)──妇女们因情感、不因自己的罪而流泪
六、老罪人(32节)──两个犯人为自己的罪,主为众人的罪而死
七、老贪心(33~38节)──兵丁拈阄分主的衣服
八、老硬心(39~43节)──同钉的犯人讥诮主
九、老顽固(44~49节)──虽亲眼看见十字架,却仍无分于救恩
十、老宗教(50~55节)──为遵守宗教礼仪而埋葬主的身体
十一、老规矩(56节)──在安息日遵着诫命安息
【基督降世的目的(参二14)】
一、叫人得着平安──希律和彼拉多成了朋友(12节)
二、叫神得着荣耀──归荣耀与神(47节)
【十字架旁的几种人──世人对救主耶稣的态度】
一、背主十字架的古利奈人西门(26节)──为主背起十字架
二、为主号咷痛哭的妇女们(27节)──感情容易激动
三、拈阄分主衣服并戏弄祂的兵丁(34,36节)──戏弄、侮辱祂
四、站在那里观看的百姓(35节上)──对祂漠不关心
五、嗤笑主的官府(35节下)──对祂讥笑、污蔑
六、写主罪状的彼拉多(38节)──说祂该死
七、一个与主同钉,却讥诮祂的犯人(39节)──至死不悟
八、临死认罪向主祈求的犯人(40~42节)──认罪悔改
九、见证主是义人的百夫长(47节)──看见祂死时的景象
十、捶着胸回去的众人(48节)──也看见祂死时景象
十一、与耶稣熟识,和从加利利跟着祂来的妇女们(49节)──爱祂到底
十二、安葬主身体的议士约瑟(50~53节)──鼓起勇气承认信主
【不同的十字架】
一、西门的十字架(26节)──被迫背负的十字架
二、妇女们的十字架(27节)──同情的十字架
三、主耶稣的十字架(33节上)──为救赎代死的十字架
四、强盗的十字架(33节下)──因自己犯罪该死的十字架
五、兵丁的十字架(34,36节)──藐视、认为是愚蠢的十字架
六、百姓的十字架(35节上)──冷眼旁观的十字架
七、官府的十字架(35节下)──认为是错误的十字架
【基督十字架的灵】
一、对人无限赦免──父阿,赦免他们(34节)
二、对神完全交托──父阿,我把灵魂交在你手里(46节上)
三、对己完全死绝──气就断了(46节下)
【亚利马太的约瑟】
一、他为人善良公义(50节)
二、他并没有附从众人所谋(51节上)
三、他是素常盼望神国的人(51节下)
四、他放胆向彼拉多求主耶稣的身体(52节)
五、他为安葬主的事尽心竭力(53节)
──黄迦勒《基督徒文摘解经系列──路加福音注解》
叁、其他纲目
【因着耶稣,仇敌成为朋友】
经文:路23:1-12
引言:耶稣来到的目的就是使仇敌变成朋友。彼拉多和希律原来是格格不入的仇敌,如今因着处理耶稣的事,他们变成了朋友。可惜啊,今天有许多的同工们,本来都是因着耶稣的原故走在一起,不久后不但成不了朋友,反而因各自的意见不同、看法不同竟然成了仇敌,拼个你死我活。
一、彼拉多推缷责任 1-7
1.众国民指控耶稣 1-2
他们指控耶稣什么呢?我们见这人:
(1)诱惑国民——意指勾结乱民。
(2)禁止纳税给该撒——意指反抗政令。
(3)并说自己是基督,是王。——意指公然叛逆。
2.彼拉多审问耶稣 3-7,(雅1:8;4:8;何10:2)
(1)审问:我想不出这人有什么罪来。
主耶稣既是神的羔羊,是除去世人罪孽的(约1:29),所以像祂这样圣洁、无邪恶、无玷污、远离罪人的大祭司,原是与我们合宜的(来7:26)。
(2)指控:祂煽惑百姓,在犹太遍地传道。
(3)遣送:就把祂送到希律那里去。
按彼拉多的地位权柄,他不需要把耶稣送到希律王处;他如此作,不过是一种讨好对方的外交手段(参12节)。也有可能彼拉多根本不想处理这件不必要的案子,参14节(太27:18-19)。
二、希律王摆脱关注 8-12
1.希律久闻耶稣 8-9
(1)希律看见耶稣就很欢喜
希律与耶稣素未谋面,但曾听见耶稣所作的事(路9:7-9),也曾放话要杀祂(路13:31)。
(2)希律指望耶稣行神迹
希律只是为了好奇心。我们在属灵的追求中,若也是带着“求神迹”的存心——奇异的感觉、肉眼所见的异象等,就与“钉十字架的基督”无份无关(林前1:22-23)。
(3)耶稣却一言不答 (赛53:7)
人一但被主置之不理(“一言不答”),而任凭他们,乃是最可怕的事(罗1:26,28)。
2.希律藐视耶稣 10-11,(约8:24)
可能主耶稣“一言不答”(参9节)的态度激怒了希律,但又查不出祂有什么罪来(参15节),所以只好戏弄祂一番,以泄怒气。
(1)控告祂——“极力地”:强有力地,很有能力地控告。
(2)藐视祂——“藐视”轻看,不屑一顾,微不足道,看不起。
(3)戏弄祂——“华丽”系用来描写有钱人(参雅2:2)和天使(徒10:30;启15:6;19:8)的衣着。
(4)送回祂——这举动乃表示希律承认祂无罪。
3.希律弃绝耶稣 12,(来3:12)
“在那一天就成了朋友,”大概是如此一送一回,无形中表达了互相尊重,彼此推让的意思。
(1)世人往往因仇视基督而结成朋友,但这种人终必遭神审判(启16:2-11)。
(2)魔鬼可以说服恶人,为了作恶而将他们的仇恨撇在一旁(可12:13;诗83:5-7);但基督徒却甚至不能为了行善而保持属世的友谊。
(3)基督的来到,有两面的目的(路2:14):一则叫人得平安——“希律和彼拉多……成了朋友”,二则叫神得荣耀——“归荣耀与神”(47节)。
── 毛南春阳
【彼拉多妥协的悲剧】
经文:路23:13-25
引言:彼拉多在审问耶稣的过程中,他却实知道耶稣是没有罪的,他企图欲想放了耶稣。但是,他为了讨好犹太人,最后还是选择处治耶稣于十字架上。
一、企图自保的彼拉多 13-16
(利19:15;诗82:2;申30:19)
1.表白自己已经审问过,耶稣是没有罪的。
2.表白希律已经审问过,耶稣是没有罪的。
3.故此我要责打祂,把祂释放了。
二、自作聪明的彼拉多 17-22
(约壹5:11-12;雅4:7-10)
彼拉多欲意是想释放了耶稣,但众民的意愿却是释放巴拉巴。
我们得以被“释放”,乃因主为我们被钉十字架。耶稣若不被“除掉”,巴拉巴就不得“释放”;感谢神,因着主耶稣为我们被“除掉”,我们这些罪人(巴拉巴)才得以被“释放”。
我们既从父魔鬼承受了恶性,就作了罪的囚奴(约8:34),并且必要死在罪中(约8:21,24),但天父的儿子耶稣来“释放”我们,叫我们得着真自由(约8:36)。
有诗曰:荣耀的释放,奇妙的释放,我再无罪恶,束缚捆绑。
三、甘为妥协的彼拉多 23-25
(林后6:17-18;约壹2:15-16)
1.他们大声催逼彼拉多
2.他们的声音得了胜:意即彼拉多屈服于群众的示威,为了顾全他自己的权益、地位,而罔顾真理和良心。
── 毛南春阳
【我愿跟随耶稣】
经文:路23:26-31
引言:这段经文是记载一个古利奈人西门被强迫背着十字架跟从耶稣到各各他山上的精彩描述。耶稣说:若有人要跟从我,就背起他的十字架来跟从我。
一、背着十架跟随耶稣 26
(路14:27;8:34-38)。诗曰:十字架,十字架,永是我的荣耀!
1.他被抓住强迫背十字架——“他们就抓住他,”指用威吓的手段强迫人服劳役。
2.他因“祸”得“福”——就是体验于祂的苦难,在肉身上补满基督患难的缺欠(西1:24)。
(1)古利奈人西门全家人竟因他背主的十字架而蒙恩得救(罗16:13)。信徒背十字架的经历,乃是在神主宰的安排下被“抓住”而搁在我们身上的,但这个“抓住”却是蒙福的道路。
(2)被“抓住”是指违反我们的喜好、兴趣和天然的感觉等;但在许多不受我们欢迎的事物里头,往往隐藏着宝贵的属灵功课。
(3)谁有分于基督的十字架,谁也就有分于基督的救恩。
二、带着感恩跟随耶稣 27-31
1.为祂痛哭——欲想安慰祂 27
2.被祂安慰——怎不感恩祂 28-31
(1)有儿女的要感恩:我们每一次看到十字架上的主,就应当想到自己的罪——“为自己和自己的儿女哭”——因十字架的主,而为自己哀哭、回转归向主
(2)没儿女的有福了:“因为日子要到,”指主后七十年,耶路撒冷成荒场的日子(路21:20-24);那时,没有孩子的,比有孩子却让他们备受痛苦还要好受,所以反为有福(太24:19;可13:17)。
以上是接受安慰的人,以下是不接受安慰的人,他们是什么样呢?
(1)不来就主的人,只想死早些 30,(何10:8;赛2:19;启6:16)
(2)不来爱主的人,成为枯干的树 31,(诗1:3;约壹5:12;犹1:12)
── 毛南春阳
【十字架上的爱】
经文:路23:32-49
引言:十字架上的爱是拯救人类、舍身流血的爱,凡来就祂的人都能白白地得到这份爱。
一、是赦罪的爱 32-34
1.和罪犯同列——一同带来处死 32,(路22:37)
可能是与巴拉巴一同作乱的两个强盗。(太27:38;可15:7,27)
2.与罪犯同钉——钉在犯罪之中 33
因此亲身担当了我们的罪。(彼前2:24)
3.为罪犯祷告——这是何等伟大的赦免之恩啊!(诗130:1-8;林前2:8)
二、是忍耐的爱 35-38
1.嗤笑祂 35 ——主在十字架上受到百姓、官府,以及那和祂同钉的强盗(参39节)等三班人的讥诮;他们讥诮的要点是,祂若真是基督(指弥赛亚)的话,祂应当有能力救祂自己,至少神不会坐视祂被钉至死。
2.戏弄祂 36-37 ——兵丁此举,含有戏弄的意味(太27:47-49)。“醋”指苦胆调和的醋(太27:34),具有麻醉的作用,人喝了它,有如服了麻醉剂,可帮助减轻痛楚的感觉(箴31:6-7),但主并未喝它(可15:23),表示祂愿意承当罪之刑罚的痛苦,一直到死(诗69:21)。
3.定罪祂 38,(腓2:8-11) ——在人看,这个罪状名牌对主、并对犹太人,乃是一种的讥诮嘲弄(约19:21),但也说出了祂正是为此而被钉十字架。
三、是拯救的爱 39-43
三个不同的十字架,代表三种不同的人:
1.讥笑的十字架 39,(约3:16-18)
2.悔改的十字架 40-42
3.救恩的十字架 43,(约12:26)
四、是舍己的爱 44-46
1.遍地黑暗 44-45,(约3:19-20),(下午三点)
2.幔子裂开 45,(弗2:12-19)
3.交付灵魂 46,(诗31:5)
本节启示基督十字架两方面的灵:(1)对神完全交托──“父阿...交在你手里”;(2)对自己完全死绝──“气就断了”。
五、是永远的爱 47-49
1.承认 47,(罗10:9-10)
2.良心 48,(来9:14;提前1:18-20)
3.站着 49,——跟主到底。
── 毛南春阳
【为耶稣挺身而出】
经文:路23:50-56
引言:历来都是暗暗作主门徒的约瑟,这时候不顾一切,勇敢地挺身而出去见彼拉多,求耶稣的身体,取去安葬。趁着还有机会,赶快抓时间服事主。
一、暗作门徒的约瑟挺身而出 50-55
(太27:57-61;可15:424-47;约19:31-42)
1.他的身份 50
他是个议士,是指他在公会的身分。
2.他的为人 50-51
(1)为人善良公义:可见这个人心里没有诡诈(诗32:1-2;约1:47)。
(2)众人所谋所为,他并没有附从:指他不赞同公会对主耶稣的判决。(诗1:1)。
3.他的信仰 51
他是素常盼望神国的人:约瑟和尼哥底母一样,原是暗暗的作主门徒的(约19:38-39;路2:25),因被主十字架替死的爱所摸着,就有胆量表明自己的身分(参52节)。
一个“素常盼望神国的人”,必不会“附从众人所谋所为”,而能够为真理直立不屈;也只有为真理站住的人,才是一个真正“盼望神国的人”。
4.他的爱心 52-54,(提后1:7)
二、跟从耶稣的妇女预备香膏 55-56
1.她们忠于耶稣 55
这些妇女代表平常、软弱、被人轻看的信徒,素日默默地跟随并服事主,当其它的门徒弃主而逃(参可14:50)时,她们仍一直跟随主到十字架下,也就是跟随主直到死地,所以她们能作基督死而复活的见证(徒3:15)。我们要作主的见证人,便须跟从主直到死地。
2.她们深受耶稣 56
(1)救主耶稣为全人类和万有成就了救赎,对一切神所拣选的人,甚至对全宇宙,乃是真安息。
(2)我们若真与基督同死、同埋葬(罗6:4),就必全然安息,再无挣扎痛苦。
── 毛南春阳
【当及时信主】
经文:路23:32-43
引言:
简述这个故事。
一.耶稣钉十架的经过。
二.两个强盗犯了死罪,亦钉十架。
1.甚么叫强盗?就是把不应得的强行抢去。
2.他们为何会作强盗?因为漠视律法和警告。
3.他们曾横行一时。
4.但他们的结果是被捕。
三.两个强盗有极好的机会。
1.有耶稣与他们同钉。
2.听见主的恩言(父啊,赦免他们)。
3.看见奇迹。
四.两个强盗的结局。
1.一个忽略警告而死亡。
2.一个及时悔改而得救。
3.那悔改的今日同耶稣在乐园里。
结论:
今世一切都是短暂易变的,故当及时悔改信主!
──黄彼得
【十架七言】
经文:路23:32-49
引言:
受难节是思想救主耶稣为我们受难的节日。今日趁这机会与各位共同思想主在十架上所说的七句话。
一·赦罪的祷告(路23:34)。
二·得救的应许(路23:43)。
三·孝亲的纪念(约19:25-27)。
四·罪刑的可怕(太27:45-49)。
五·干渴的呼吁(约19:28)。
六·救恩的完成(约19:30)。
七·灵魂的交托(路23:46)。
清康熙帝曾撰一首七言律诗纪念耶稣受难:
功成十架血成溪,百丈恩流分自西。
身列四衙半夜路,徒方三背两番鸡,
五千鞭鞑寸肤裂,六尺悬垂二盗齐,
惨动八垓惊九品,七言一毕万灵啼。
默想:
1. 我是否体会耶稣为我受难?
2. 我是否真心接受耶稣为我所成就的救恩?
3. 我是否立志为主为福音而受苦?
──黄彼得
【父啊,赦免他们】
经文:路23:34,37-38
引言:
基督受难的真理对我们人类的关系。主的死是为全人类的,因为祂在十架上宣告赦罪的救恩,是关系全人类的。
一.赦罪的意义
1.“赦罪”是全人类等候的救恩。立功不能得赦免,人不能将功赎罪。罪是生命的问题,是伤害人心和神心的,是无价可赎的(诗99:8-9)。
2.“赦罪”,无异于父亲对儿子的恩典,所以耶稣这里用“父啊”。父与子是生命的关系,故可赦免。父母赦免孩子,是件自然的事。
3.赦罪最充分的理由:他们所作的,他们不晓得。不晓得即无知,幼稚。父母赦免孩子,也常因为这个理由。
二.耶稣为何能赦免
1.因为祂还了赎价(太26:26-28; 20:28)。以生命为赎价,所以祂能赦罪。
2.祂被授权可赦罪(可2:7,10; 路7:48; 约壹2:12)。
3.祂施行赦罪的权柄,而那信的人的罪实在得了赦免(可2:7-12; 路7:36-50)。
三.如何得赦免
1.知道自己有罪。在圣灵的光照下(约16:7-8)。
2.承认自己有罪(路5:8,20)。
3.悔改,离开罪恶。
4.接受赦罪。
结论:
我们既已得到主的赦罪恩典,就要赦免那得罪我们的人(太6:12; 18:21-35)。
──黄彼得
【今天的救恩】
经文:路23:39-43
引言:
当主耶稣在十字架上的时候,祂宣告了非常重要的信息。
一.祂传信息的环境
1.当时人对祂的问题或评论:
(1) 强盗讥笑祂不是基督吗?可以救自己。
(2) 当时的官府也讥笑祂救别人,也可以救自己(路23:35)。这表明他们不信基督是救主。
(3) 兵丁讥笑祂,若是犹太人的王可以救自己(路23:36-37)。
2.但耶稣主要的不是回答人对祂的评论或讥笑,乃是要宣告父神要祂说的信息。
3.对我们的教训:今日我们一直在听人对我们的评论,并按着人的评论去生活,因此忘记了神托付我们去告诉人类的信息。
二.祂传信息的对象
1.不对那有成见的人,那故意要反对祂的人。
2.对那有心要悔改接受祂信息的人(路23:40)。这个强盗
(1) 他自知有罪。
(2) 他怕神。
(3) 他对行为负责,接受刑罚。
(4) 他自知不配得救恩,所以求主将来纪念他(路23:42)。
三.主传信息的内容(路23:43)
1.真实地宣告。
2.今日同主在乐园里,即今日相信即可得救。
3.同主在乐园,即在主里得救,信就进入主里面。
四.如何得着这救恩
1.在主的光照下认识自己的本相,认识自己是罪人。
2.认识自己的不配和当受的刑罚。
3.相信主是独一的救主。
4.接受主的邀请,立刻与主同在乐园里,就是在主里面。
结论:
这救恩是今天的,是现在的,且一次得着,永远得着,所以我们要相信这救恩,也要传扬这救恩,让多人得着这救恩。
──黄彼得
【十架七言默想(一)父啊!赦免他们】
经文:路23:1-38
引言:
这句话是主被钉在十架上所说的第一句话。我们今日要思想世人钉主在十架的罪过。
一.这句话是对谁说的?
“父啊!”是对天父说的。
1.祂所以被称为父,因祂是万有之本,是我们生命的来源。
2.祂被称为父,因祂是主宰,如家长。祂是管理万有的。
3.祂被称为父,因祂有最大的权柄;有赦罪的权柄,也有定罪的权柄。
4.人犯罪是得罪父神(诗51:3-4; 路15:18-21)。
5.人犯罪是件严重的事,是神所不能容纳,不容许可的,必须得赦免。
二.谁说这句话?
是钉在十架上的主说这句话。
1.祂是那位忍受罪人顶撞的主。从降生到受死,祂都受罪人无知无理的顶撞。
2.祂是那位深深体会人的软弱的人子。
3.祂是那位受罪恶试探,知道罪恶的权势和痛苦的主。
4.祂是那位完全圣洁,为父所喜悦的中保。
5.祂是那位无罪却代替这些罪人的罪而死的主。
6.祂是那位流血作赎价的救主。
7.祂是那位担当罪恶并得胜罪恶的主。
三.这句话是为谁说的?
是为一切的罪人。
1.那些不听不信神话语的人。
2.那些远离神与神为敌的人。
3.那些不受管教不肯悔改的人。
4.那些讥诮迫害恨恶主的人。
5.那些贪财卖主卖友的人。
6.那些受罪捆绑成为罪奴的人。
7.那些等候审判受永远刑罚的人。
四.听这句话应有何反应?
1.认识我们是个罪人,是个得罪父神的人。
2.认识我们的罪在父神面前是件严重的事,必须及早解决。
3.认识有一位救主为我们受刑,担当我们的罪。
4.认识我们与神和好的唯一途径,就是靠耶稣宝血的救赎。
5.我们当脱离罪的捆绑,远离罪恶,不可再犯罪。
6.我们要赦免得罪我们的人,如同神赦免我们的罪一样。
7.我们要传扬这赦罪的道,叫众人同得这救恩。
──黄彼得
【十架七言默想(二)同我在乐园里】
经文:路23:32-43
引言:
讲述主说这句话时的情形。
一.神原来的旨意是把人安置在乐园里(创2:8-15)
原来这乐园:
1.是神自己所立的,有万物可供他们享受。
2.有各样美丽的景致可悦人眼目。
3.有生命树,叫人人的生命可以得到饱足。
4.有河水叫人的心田得滋润。
5.有工作,修理园地。
6.有责任,看守园地。
7.有命令,不可吃分别善恶树上的果子。
二.乐园的失去
1.失去的原因:
(1) 不守本分。
亚当不尽修理的本分,以至园子有破坏,魔鬼附在蛇身上也不知道。
十架上的两个强盗不守本分,不务正业,故会受魔鬼引诱作强盗去偷人的东西。
(2) 不尽责任,不看守。
亚当没尽责任看守园子,以至魔鬼跑进来与他的妻子谈话;而且妻子犯罪了也不负责任。
两个强盗也不看守自己的生命,以至魔鬼把偷东西杀人的意念放在他们心里也不拒绝。
(3) 不遵守神的命令。
亚当忽略神的警告:吃的日子必定死。
两个强盗也不遵守政府的法令,忽略了法令的警告:作强盗是死罪!
2.乐园失去的情形:
(1) 有害怕(创3:10)。
(2) 有痛苦(创3:16-17)。
(3) 受人的管辖(创3:16)。
(4) 有死亡(创3:19)。
(5) 被赶逐,过飘流的生活(创3:24)。
(6) 失去生命树(创3:24)。
(7) 得不到神的同在(创3:24)。
三.如何能回到乐园里?
1.有悔改的心,为自己的罪痛哭难过(路23:40)。不像那另一个强盗至死还不悔改,还讥诮主。
2.敬畏神(路23:40)。怕神的心难过,怕神的荣耀受亏损,怕神发怒,怕神的审判。
3.承认律法公义的刑罚(路23:41)。
4.承认基督的完全无罪(路23:41),祂的死是替世人死。
5.承认耶稣是神,是永活的神,是万王之王(路23:42)。
6.求主的拯救(路23:42)。“耶稣”即救主。
7.及时求主拯救,不误时间。
结论:
如此即可重得乐园,但千万不要想等到临死时才相信!
──黄彼得
【十架七言默想(七)灵魂的交托】
经文:路23:44-49
引言:
简述前六句“十架七言”。
这句话是耶稣的肉身在世上最后的一句话。这句话极其宝贵,启示了许多真理。
一.启示了人是有灵魂的
人是有灵魂的,从以下可知:
1.有是非善恶之心。
2.有恶恶好善,知耻明礼之心。
3.有思想将来的心。
4.有敬拜景仰的心。
5.有思归的心。
6.有意志情感等。
人有灵魂,就会想到永生的事。而魔鬼的其中一个工作,就是否认人有灵魂,叫人只忙着物质而忽略灵魂永远归宿的问题。当时的人如此,故主大声呼叫众人注意;今日的人也如此,故主亦大声喊叫。
二.启示了灵魂的宝贵(参路9:25)
人所带来世界的是灵魂,所能带去的也是灵魂。灵魂比一切财物更宝贵,失去灵魂得了全世界亦无益处。今日人以什么为宝贵?
1.上进的青年人以学业为宝贵,不上进的则以玩乐享受为宝贵。
2.中年人以事业地位为宝贵,妇女以容貌装饰珠宝等为宝贵。
3.老年人以产业,地位,名誉,子孙等为宝贵。
人以这些为宝贵,但这些都不是真的宝贵,都是暂时的。因人不以灵魂为宝贵,所以就任意放荡犯罪,不关心灵魂的事,不理会灵魂的归宿,也不去作拯救灵魂的事。因为无人肯作,所以主耶稣就来作这工作。
三.启示了灵魂唯一良好的归宿—父的手中
今日许多人把自己的灵魂随意放置。有的:
1.放在财物上。
2.放在声色上。
3.放在人的手中。
4.放在不知道的地方。
5.放在命运上。
6.放在魔鬼的手中任其摆布。
7.放在坟墓里。
如果我们自爱的话,就当将灵魂放在我们天父的手中。祂的手是最妥当的(约10:29),是无人能夺去的,祂能保守我们直到那日(提后1:12)。灵魂在父的手中必称为义,必称为圣!
结论:
当知自己有灵魂,当知灵魂的宝贵,当知灵魂的归宿。
──黄彼得
【耶稣受害时是执行了祂的三种职务】(路廿三26~32;参『耶稣为受膏者』)
一、为先知──给妇女预言未来的事(28~31节)
二、为祭司──为钉死祂的人祈祷(34节)
三、为君王──赐恩与相信祂的强盗(42~43节)
──丁良才《经题模范》
【基督的十字架】(路廿三13~46)
一、是虚己的地方(腓二7~8;参约一10~11;林后八9)
二、是代求的地方(路廿三34;太五44;徒七60;林前四12~13)
三、是受辱的地方(路廿三35~37;来十二2~3;约十五20)
四、是牺牲的地方(路廿三37,39;约十15~16,18)
五、是施恩的地方(路廿三43)
六、是赎罪的地方(路廿三44~46;来十19~20;赛五十三5~6)
──丁良才《经题模范》
【强盗得救(路廿三32~33,39~42节)】
一、如何为人(太廿七38,44;参可十五7)
二、如何得救(34,40~43节)
三、有何实据(参林后五17)
1.指斥同伴(40节;参太廿七44)
2.承认罪恶(41节首三句)
3.证主无罪(41节末句)
4.大有信心(42节;参太廿六56末句)──正当主耶稣钉十字架时,强盗相信祂将来还要得国,真是大有信心
5.求主记念(42节;罗十18)
四、有何教训
1.宜颂主恩(43节;罗四5;十13)
2.须知主能(来七25)
3.万勿迟延(林后六2;参箴廿七1;徒十七32后半;廿四25;廿二16)
──丁良才《经题模范》
【那悔改的强盗所得的福(路廿三42~43)】
一、期限是何等的接近──今日(林后六2;参箴廿九1)
二、伴侣是何等的尊荣──救主(约十二26;十四3;十七24)
三、幸福是何等的美满──乐园(林后十二4;林前二9;太廿五34)
──丁良才《经题模范》
【在乐园里】(读经:路廿三43)
一、你要在乐园里了
二、你要同我在乐园里了
三、今日你要同我在乐园里了
──丁良才《经题模范》
【主为你我而死 路加福音23章】
一丶主是无罪是人有罪23:1-5
二丶主不说话知人不对23:6-12
三丶主被人弃罪人无知23:13-22
四丶主的十架何人而背23:23-26
五丶主背十架慰人伤心23:27-31
六丶主钉十架代人祷告23:32-38
七丶主在十架被人讥笑23:39-43
八丶主死十架有人认识23:44-49
九丶主的坟墓别人奉献23:50-56
──作者不详
【路加福音第二十三章】
一、在彼拉多面前受审与在希律面前缄默(廿三1-12)
二、犹太人恐吓彼拉多(廿三13-25)
三、往加略山之路(廿三26-31)
四、他们把耶稣钉在十字架上(廿三32-38)
五、乐园的应许(廿三39-43)
六、长日已矣(廿三44-49)
七、给耶稣坟墓的人(廿三50-56)
──《每日研经丛书》
【路加福音第二十三章】
一、耶稣在彼拉多面前受审(二三1∼7)
二、在希律面前被藐视(二三8∼12)
三、彼拉多的判决:无罪的却被定罪(二三13∼25)
四、人子被带到加略山(二三26∼32)
五、耶稣被钉十字架(二三33∼38)
六、两个犯人(二三39∼43)
七、三小时的黑暗(二三44∼49)
八、葬在约瑟的坟墓里(二三50∼56)
──《活石新约圣经注释》
【耶稣受审(二十三1∼17)】
一、在彼拉多面前受审(1∼7)
二、在希律前受审(8∼12)
三、再受彼拉多审讯(13∼17)
──《新旧约辅读》
【耶稣受难的经过(二十三18∼43)】
一、释放巴拉巴(18∼25)
二、古利奈人西门(26)
三、为耶稣哀哭的妇女(27∼31)
四、耶稣被钉十字架(32∼43)
──《新旧约辅读》
【受死与安葬(二十三44∼56)】
一、主耶稣受死(44∼49)
二、主被安葬(50∼56)
──《新旧约辅读》
【经历死亡】
一个犯人讥诮耶稣;另一个犯人悔改
一、在彼拉多面前受审问
1.我查不出这人有甚么罪来
2.他们的声音得了胜
3.释放巴拉巴
二、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
1.西门背着耶稣的十字架
2.妇女们为祂号咷痛哭
3.和罪犯一同处死
三、与财主同葬
1.那坟墓里头从来没有葬过人
2.预备香料香膏
3.遵着诫命安息了
── Chih-Hsin Chang《An Outline of The New Testament》
【一求即得(强盗得救)(路加福音对比之五)】
读经:路加福音二十三章三十九至至四十三节
一、两个强盗
1、和主耶稣同钉的两个强盗,犯了同样的罪,受同样的刑罚。
2、二人中,一个信,一个不信,原初在作人方面相同,都是强盗,后来的分别,是一个信,一个不信。
二、一个讥诮耶稣
1、第一个强盗,和耶稣同被处死,他的罪虽然非常重,但他却讥诮无罪的主耶稣。
2、今天许多人,实在是罪恶深重,可是他们还讥诮耶稣。
三、一个求告耶稣
1、第二个强盗,也和第一个同样的讥诮耶稣。
2、但一转念想起神的时候,就对神生了敬畏的心,他说:你还不怕神吗?人所以能悔改求告耶稣,都是因着想到神的问题。他一想到神,就联想到永远的问题。因为他的罪虽在国法前判处。死刑解决了,但在神面前却没有解决,所以一想到神就害怕,他怕进到永远的沉沦里。
3、认识己——因为怕神,他就良心发现在主面前认罪,承认祂自己当受死亡的刑罚。
4、认识主——他也承认主耶稣没有最不该受刑罚,主耶稣的死,是为着担当他的罪,是替他而死。
5、求告——所以他就求告主耶稣救他。求主在得国降临的时候纪念他。
6、得救——他一求,主的救恩立刻就临到他身上,他所求的是将来的,主却答应他「今日你要同我在乐园里。」所以一求即得,求就是信的表示,求救证明你已经信了,所以一求就得救了。
7、得救的凭据——得救的凭据,就是主耶稣说:「今天你要和我一同在乐园里」。在圣经中,主耶稣给我们许多话,这些话,就是得救的凭据。例如:信的人有永生,有了神的儿子就有生命,只要抓住一句话,就得救了。
──《福音材料267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