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篇 21
诗篇第二十一篇拾穗
【诗二十一篇题注】「大卫的诗,交与伶长。」
在这首感恩的王者诗篇里,大卫承认神已经建立他的国度(1~7节),复述百姓预期他进一步成为他们的王(8~12节),并记载他们向耶和华所发出的赞美(13节)。这诗篇有某部分是弥赛亚诗篇(如4~6节;10~12节),这几节经文的用词套用在大卫身上是夸张的,但用在基督身上却是十分真实的。――《诗篇雷氏研读本》
为赞美神赐王凯旋归来的诗,以赞美神的大能始(1节),也以歌颂祂的大能终(13节),而以倚靠神和神不动摇的慈爱为全诗中心(7节)。――《启导本诗篇注释》
赞美得胜。庆祝胜利的内容,大概在加冕仪式或国家纪念日吟颂。比较第2节与20:4,可知20篇与21篇是祈求与应允的诗歌。可分为两部分:王的信仰(1~7节);会众向王所说的话语(8~12节),最后以祷告与称颂结尾(13节)。――《圣经精读本》
本篇可以与第二十篇连起来读。第二十篇是争战前的祷告,先是百姓为王的祷告(二十1~4),然后是王信心的响应(二十5~8);而本篇是得胜后的赞美,先是王对神的感恩(1~7节),然后是百姓对王的祝福(8~12节)。而两篇诗的最后一节,都是祷告和赞美(13节;二十9)。──《圣经综合解读》
◎这一篇应该是接续20,说明祷告中的战争胜利已经来临,所以21:1~7有大量的快乐经文,21:8~13有各样报复仇敌的字眼。──蔡哲民等《诗篇研经资料》
序言——像她的姐妹篇第20篇一样,本诗是一首用于公共篇礼拜的诗歌。这是庆祝战争胜利的感恩诗;而前一首则是为战争祈祷的诗歌。本诗分三个部分:一,国王直接向神谢恩(第1~7节);二,对国王的致辞(第8~12节);三,最后的赞美(第13节)。本诗展示国王的辉煌画面:国王靠着神的大能威严,尊荣而所向无敌。──SDA圣经注释
【诗二十一1】「耶和华阿,王必因你的能力欢喜;因你的救恩,他的快乐何其大!」
「��的帮助」(和合:��的救恩)一字与二十5「��的胜利」(和合:��的救恩)相同,请看该处的注释。──《丁道尔圣经注释》
犹太人传统认为这首诗是弥赛亚诗篇,所以亚兰语意译本《他尔根Targum》直接把第1节意译为:「耶和华啊,弥赛亚王必因祢的能力欢喜」。──《圣经综合解读》
●「快乐何其大」:SH 4100+SH 1523+SH 3966,「快乐怎样极其的大」。──蔡哲民等《诗篇研经资料》
王。第1~7节表达了会众感谢神赐给国王胜利。让公众承认祈祷得到应允是很有必要的。国王可能就是大卫。这里的原文ledawid意为“由大卫”或“为大卫”。这里可译为“与大卫有关”。
因你的能力。战车和战马在神的大能面前显得无能为力(见诗20:7)。上一篇曾预言神的拯救(诗20:5,6,9)。现在实现了。古代犹太人的传统把这首诗视为弥赛亚之歌,故《塔古姆》采用了意译:“耶和华啊,弥赛亚王必因你的能力欢喜”。──SDA圣经注释
【诗二十一2】「他心里所愿的,你已经赐给他;他嘴唇所求的,你未尝不应允。细拉」
请看二十4的注释。──《丁道尔圣经注释》
本节对应二十4,王在那里所求的,神「已经赐给他」。当我们奉神的名争战的时候,「心里所愿的」都是为着神的荣耀,所以神「未尝不应允」。──《圣经综合解读》
所愿的。为国王的祈祷(诗20:4)已经得到应允。当人的心愿符合神的旨意,他的意志服从于祂时,他们的祈祷就会得到应允。
不应允。即“拒绝”。──SDA圣经注释
【诗二十一2~3】王所求的胜利,神已赐给。众民欢欣,迎王归来;放下战盔,换上王冠。――《启导本诗篇注释》
【诗二十一3】「你以美福迎接他,把精金的冠冕戴在他头上。」
“迎接”(相遇)。神以祝福来与大卫会面(比较一八35)。――《诗篇雷氏研读本》
以美福迎接他: 与7:13神待恶人的态度完全相反。精金的冠冕: 由纯金制成,象征君王的权威与荣耀。更重要的是,谁赐予这样的冠冕(结21:25~27)。――《圣经精读本》
以……迎接一字,此处表达友好的相遇,这个字在十八5表达与死亡相遇,在十七13表达神与恶者的相遇,和这里欢迎的姿态恰成对比。在施怜悯的情境中也出现此字,参七十九8;以赛亚书二十一14。至于冠冕,其价值是由加冕者而来,而不在乎金子:在撒母耳记下十二30,大卫接受战利品时,忘了这项事实;但以西结书二十一25~27又再次强调。──《丁道尔圣经注释》
迎接。见诗18:5注释。神借着对王赐福来表达祂的悦纳(见申28:2)。
冠冕。喻指神承认国王的统治权(见撒下7:12~16)。──SDA圣经注释
【诗二十一4】「他向你求寿,你便赐给他,就是日子长久,直到永远。」
「寿」:原作「生命」,指有活力有朝气的生命。
「直到永远」:不是暗示永生,乃指王朝世世代代保存下去(参撒下7:16;诗89:29) ,更可能是诗歌夸张的描写,形容君王长寿无疆,有如我国的「万岁」。――《串珠圣经注释》
日子长久,直到永远: 意味圣徒在基督里得到永生,不是指实际寿命延长、永不见死。――《圣经精读本》
以下日子长久,直到永远,这个恩赐对旧约人物而言,或是一种夸张的修辞,像但以理书二4等,或是暗指撒母耳记下七16所赐给大卫那永远的国。新约却以那位终极的王,弥赛亚,肯定地填入这幅图画;对他而言,这整段完全真实,毫无夸大之处。──《丁道尔圣经注释》
「求寿」(4节)原文是「求生命」,「凡�琱艀瘚翩B寻求荣耀、尊贵和不能朽坏之福的,就以永生报应他们」(罗二7)。──《圣经综合解读》
●求「寿」:SH 2416,「生命」。──蔡哲民等《诗篇研经资料》
参靠为国王祈祷的方式(见王上1:31;尼2:3)。本句指出王位要永远延续。──SDA圣经注释
【诗二十一4~6】凯旋的王既安全无恙,求神赐他长寿,有非凡的尊荣和无尽的喜乐。――《启导本诗篇注释》
4~7节最终应验在基督身上(来二9)。──《圣经综合解读》
【诗二十一5】「他因你的救恩大有荣耀,你又将尊荣威严加在他身上。」
尊荣威严彰显到最大的深度(约十三31、32)与高度(启五12)。──《丁道尔圣经注释》
【诗二十一5~7】本诗为歌颂救恩而写,救恩可以扩大到对最后胜利的应允。保罗在帖后1:7~9论述基督再来与审判的主题时,曾应用这一段。――《圣经精读本》
【诗二十一6】「你使他有洪福,直到永远,又使他在你面前欢喜快乐。」
惟有祂能达到在你面前欢喜快乐(6节;参来十二2)的境界。──《丁道尔圣经注释》
●「洪福」:SH 1293,「祝福」、「福气」。──蔡哲民等《诗篇研经资料》
使他有洪福。亚伯拉罕就是这样蒙福的(见创12:2)。神希望国王,包括神的每一个儿子,不但接受福惠,而且分发福惠(又见赛19:24;结34:26)。
使他在你面前欢喜快乐。见诗4:6;16:11注释。──SDA圣经注释
【诗二十一7】「王倚靠耶和华,因至高者的慈爱必不摇动。」
“慈爱”(希伯来文是hesed)。参看何西阿书二章19节的脚注。“至高者”(希伯来文是Elyon)。参看创世记十四章18节的脚注。――《诗篇雷氏研读本》
从古到今一个不灭的真理呈现在人类的历史中,就是「人非有信,就不能得神的喜悦。」(来十一6)信心沟通了神人之间的关系。人对神有信心,才能得��神信实的回应。信心是叫人倚靠神,不倚靠自己,因而换来了神信实恩慈的对待。──《新旧约辅读》
王蒙恩的原因是「倚靠耶和华」。信心就是叫人「倚靠耶和华」,不倚靠自己。「人非有信,就不能得神的喜悦」(来十一6),人若对神有信心,神必然以信实和祝福来印证祂是可信赖的神。──《圣经综合解读》
见诗15:5注释,参诗16:8注释。──SDA圣经注释
【诗二十一8】「你的手要搜出你的一切仇敌,你的右手要搜出那些恨你的人。」
“搜出”的意思是“推翻”。――《诗篇雷氏研读本》
具有征讨的精神,务求赶逐一切仇敌,不容他们采取主动(搜出……搜出)。──《丁道尔圣经注释》
【诗二十一8 右手搜出敌人】新国际本为求生动,将这句话译作「你的右手会抓住敌人」,不幸歪曲了本节的意象。这个在本节上下半两度出现的动词(直译「寻找」,和合本:「搜出」)是形容用武器攻击敌人,不是把他拘捕。大部分士兵都是惯用右手的,不会用右手抓住敌人──那是拿兵器的手。因此右手是攻击性的,本节是说右手会「找到」攻击目标。一首赞美沙马士的诗歌说这位神祇的武器会直指恶人,没有人能拯救他。在埃及浮雕和绘画(乌加列亦然)中,君王的姿势经常是右手持着武器高举,左手捉住敌人。本节所用的是平行句,不是对比句,因此只是描述意象的一部分。两句话所形容的都是右手的作为。──《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诗二十一8~12】众民祝福王肃清一切仇敌,因神的帮助,无人能敌,消灭仇敌子孙,永无力再犯。“转背逃跑”与“搭箭在弦”都是说在神的大能前,敌人必望风披靡。8节上半“你的手”亦作“你的左手”。――《启导本诗篇注释》
第8~12节是会众对国王的致辞。第1~7节的“你”指神;而这里的“你”是指国王。诗人展望完全战胜一切敌人。现在的胜利提供了这样的希望。──SDA圣经注释
8~12节是会众对王的祝福,最终应验在基督身上,预表弥赛亚完全的得胜(帖后一7~8)。──《圣经综合解读》
第1~7节的「祢」指神;8~12节的「你」指预表弥赛亚的君王。──《圣经综合解读》
现在,主正向我们伸出带着钉痕的手(约二十27),呼唤我们去接受祂白白赐下的恩典,要举手给我们祝福(路二十四50)。但等到恩典的大门关上了,祂的手就要「搜出」一切恨祂、抵挡祂的仇敌(8节),施恩的手将会成为审判的手:「落在永生神的手里,真是可怕的」(来十31)!我们今天若「藐视祂丰富的恩慈、宽容、忍耐,不晓得祂的恩慈是领你悔改」(罗二4),任凭自己「刚硬不悔改的心,为自己积蓄忿怒,以致神震怒,显祂公义审判的日子来到。祂必照各人的行为报应各人」(罗二4~6)。──《圣经综合解读》
◎ 21:8~12中的「你」应该都是指「君王」。──蔡哲民等《诗篇研经资料》
【诗二十一9】「你发怒的时候,要使他们如在炎热的火炉中。耶和华要在他的震怒中吞灭他们,那火要把他们烧尽了。」
显现的时候(9节;和合:��发怒的时候),直译为「在��脸面的时候」,即,��的出现(参,启六16)。「在��发怒的时候」(AV、RV)比较不是直译。──《丁道尔圣经注释》
炎热的火炉。希伯来人的炉子里可能是烧柴的(参玛4:1)。恶人最后将完全毁灭(见启20:14,15)。
发怒(paneh)。直译是“脸”,也有“旨意”的意思,如乌加列语文献所示(见诗9:20注释)。本句可译为“你将按你旨意所定的时间使他们变为火炉”。──SDA圣经注释
【诗二十一10】「你必从世上灭绝他们的子孙,从人间灭绝他们的后裔。」
要将这批人从世上灭绝净尽。──《丁道尔圣经注释》
◎ 21:10的意思是要灭绝敌人的后代。──蔡哲民等《诗篇研经资料》
见创30:2;哀2:20。──SDA圣经注释
【诗二十一10~12】这三节经文里的“你”可能指王,而最终是指基督。――《诗篇雷氏研读本》
虽指大卫,终极意义是指耶稣基督。――《圣经精读本》
今天遍地都是起来抵挡基督的人,但「他们想出计谋,却不能做成」(11节)。有时这些人似乎得逞一时,但他们的得胜不过是让自己的「子孙、后裔」灭绝(10节)。──《圣经综合解读》
【诗二十一11】「因为他们有意加害于你,他们想出计谋,却不能作成」
「有意加害你……计谋」表示罪的显露,因为反对义人的,就是反对神了。──《新旧约辅读》
如果神反对,人最好的计谋也会失败。──SDA圣经注释
【诗二十一12】「你必使他们转背逃跑,向他们的脸搭箭在弦。」
「向他们的脸搭箭在弦」:或作「当你张弓搭箭瞄准他们的脸的时候」。――《串珠圣经注释》
恶人暂时向神夸口,但神一向他们搭箭,他们只好转背逃跑。就是如此,也躲不掉神的忿怒。原文中的意思,是神将恶人当作射箭的靶子。神射箭必中目标。上句说使他们“转背逃跑”,但神射箭是“向他们的脸搭箭”,所以看出他们虽要逃跑,他们还没有转背的机会,神已向他们的脸搭箭在弦。── 包忠杰《诗篇注解》
生动地描写敌人被追赶逃跑。追赶者跑到他们前面,用箭瞄准他们的脸。──SDA圣经注释
【诗二十一13】「耶和华啊,愿你因自己的能力显为至高。这样,我们就唱诗歌颂你的大能。」
与首节呼应,神显大能,王快乐欢欣,众民赞美。――《启导本诗篇注释》
结束的赞美诗:为着上述神如何赐福和帮助王,大家一齐赞美神。――《串珠圣经注释》
这一节将本诗作结束,与诗篇第二十篇的笔法相呼应。不过在这里,不再看见任何人,只闻其声而已;人的角色是站在一旁,欣赏并感恩。──《丁道尔圣经注释》
第二十篇的结束是在信心里的祷告(二十9),本篇的结束是在信心里的赞美。赞美的对象不是得胜者、不是得胜,而是得胜的根据——彰显大能的神。神「因自己的能力显为至高」,不需要倚靠任何人。──《圣经综合解读》
正如将来天上「那些胜了兽和兽的像并它名字数目的人」(启十五2),他们也不是歌唱得胜者如何艰苦、如何勇敢、如何争战,而是「唱神仆人摩西的歌和羔羊的歌,说:主神——全能者啊,祢的作为大哉!奇哉!万世之王啊,祢的道途义哉!诚哉」(启十五3~4)。因为真正的得胜者,知道得胜完全是神自己的作为、神「自己的能力」,「这样,你们做完了一切所吩咐的,只当说:『我们是无用的仆人,所做的本是我们应分做的。』」(路十七10)。──《圣经综合解读》
◎此处神似乎与君王连结,一起对付恶人。──蔡哲民等《诗篇研经资料》
像第20篇一样,本诗也以祈祷结束。诗人把他对国王的美好愿望和预言,放在会众的口中。现在他转向耶和华,求祂显示自己是祂子民一切力量的源泉(如第1节)。这是普世赞美的最后画面(见启7:10~12;12:10;19:1~3)。──SDA圣经注释
【思想问题(第21篇)】
1 21:1~7节赞美神赐恩给王。王为何得到神所赐的恩典呢?参7节。今日你社会或国家的领袖无论笃信神与否,神有没有给予他们什么恩泽,使你可以向神感谢呢?
2 在复活节期间,有些教会诵读诗篇21篇来庆祝基督的复活及掌王权。从本篇中找出有关大卫的后裔──弥赛亚的描绘。
3 试从21:8~12节找出作者祈求神除灭王的仇敌之原因。今日我们要去防御和除灭那些仇敌呢?参彼前5:8~9;约一3:7~10。
──《串珠圣经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