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blia Todo Logo
圣经-注释
- 广告 -


箴言 2 - 章拾穗

箴言 2

 

箴言第二章拾穗

 

【箴二1「我儿,你若领受我的言语,存记我的命令,」

         “存记”。珍惜。――《箴言雷氏研读本》

         「存记」我的命令:原文是「隐藏」、「储存」、「珍藏」。──蔡哲民等《箴言研经资料》

  这里回到“我儿”的称呼说明所罗门不再以智慧的名义说话。本节开始的一系列条件句导致了第5节和第,9节的结论。呼吁存记命令是作为将来困难时候的指导。──《SDA圣经注释》

 

【箴1~4陈述了能够得着5节和9节所述祝福的条件。如搜求隐藏的珍宝:希伯来人常用这种句子比喻对智慧的追求(281~11),意指当以矿夫采金的忍耐,怀着热切的渴望来寻求智慧。这句话对不喜深思的现代人而言,是一个极大的挑战。文明的事物使人享受舒适、安逸的物质生活,也使人疏于思考,只追求一时的快乐。如此一来,人就会尽量回避道德上的责任和人生的终极关怀。只急于积累财富,以营造更加安逸的生活,这就是现代人的写照。――《圣经精读本》

 

【箴1~5前章说智慧呼唤人(20以后),本章说人应自己寻求智慧(3节,“呼求”、“扬声”)。寻求的方法是记住本节所说的话和命令(1),并且全心遵守,身体力行(2)。寻找智慧应象找银矿,找深藏的珍宝(参伯二十八1~11)。要付代价才能达到敬畏神和认识神的目标。――《启导本箴言注释》

         人若竭力寻求智慧,便会认识神,正如知识的开端是敬畏神(17)――《串珠圣经注释》

         与这一段相辅相成的是一20及下,那里是智慧呼喊着要人听她,在这里必须呼求的却是学生(3);然而,尽管必须全力以赴去搜求,却不是漫无头绪的。它的起点是启示──特殊的(言语)与实行的(命令)启示;它的方法并不是自由的冒险,而是像搜求珍宝,和探索已经领受了的教训,直到洞悉它们的原则一样(1~5节的动词);它的目标非但不是学术性的,而是属灵的:敬畏耶和华……认识神(5)。第5节就以这两个词组包含了旧约圣经用来指真宗教的两个典型术语──敬畏与亲密。——《丁道尔圣经注释》

         此处用「智慧」、「聪明」、「明哲」三种字眼来表达「智慧」。──蔡哲民等《箴言研经资料》

 

【箴二1~22智慧大师再次讲话,并且描述寻求获得智慧的美好结果。――《箴言雷氏研读本》

         智慧使人明哲保身。――《串珠圣经注释》

         本文可以视为一篇独立的诗。它再三强调了智能的终极目标就是认识耶和华、敬畏耶和华(5)。本文指出了因被淫妇所惑而遭受的诅咒,对比强调了以恳切的心追求智慧所得到的益处。――《圣经精读本》

         本章的主题,是智能能保护人行走正道。原文是一个复杂的长句,分为22节,是与22个希伯来字母的总数相同的字母诗,但并非按照字母顺序排列的字母离合诗。本章的结构非常整齐,可分为两段各11节,每段都按4~4~3分为三部分:

oA. 人要专心寻求智慧(1~4)

o B. 智慧使人认识神而得保护(5~8)

o  C. 智慧使人明白正道而得保护(9~11)

oA1. 智慧使人分辨善恶,保护人脱离恶人(12~15)

o B1. 智慧使人识破诱惑,保护人脱离淫妇(16~19)

o  C1. 智慧使人看透结局,保护人持守正道(20~22)──《圣经综合解读》

 

【箴二2「侧耳听智慧,专心求聪明,」

         在希伯来人的思想中,「心」是意志和智力所在;「专心」:指全心全意。――《串珠圣经注释》

         智慧:实用的真理──《灵修版圣经注释》{\LinkToBook:TopicID=1141}

         「聪明」(2)、「明哲」(3),原文的意思都是「理解力、洞察力」。智能不只是「知识」(10),而且是一种属灵的辨别能力。──《圣经综合解读》

         「侧耳听智慧,专心求聪明」:直译是「让你的耳听智慧,让你的心求聪明」。──蔡哲民等《箴言研经资料》

  勤劳与好学相结合。为了行义,一个人不但需要为善的愿望,还得付出必要的努力。──《SDA圣经注释》

 

【箴二3「呼求明哲,扬声求聪明。」

         智慧是神的启示,需要神来主动呼召人(20);智慧也是人的回应,人应当「呼求明哲」(3)1~4节列出了人得着智慧的三个条件,就是「你若领受」(1)、你若「呼求」(3)、你若「寻求」(4)──《圣经综合解读》

         「明哲」:「理解力」。──蔡哲民等《箴言研经资料》

  这里的比喻和重点都发生变化。智慧向愚昧人呼吁的画面换成了青年人呼求识别的能力(见箴120)──《SDA圣经注释》

 

【箴二4「寻找它,如寻找银子,搜求它,如搜求隐藏的珍宝,」

         「银子」、「隐藏的珍宝」:比喻极宝贵的东西。――《串珠圣经注释》

         寻求智慧需要诚心付上代价。人追求智慧的动力如果还不如「寻找银子」(4)和「搜求隐藏的珍宝」(4),就很难得着智慧。──《圣经综合解读》

  进一步强调需要主动寻求智慧。人们必须锲而不舍地深入挖掘,寻求恩典拯救的知识,如同采矿者寻找贵重的金属那样。对于世俗财富的欲望,会使人花费大量的时间,金钱和精力,去进行徒劳无功的追求。寻求智慧的人,也要有这样的热情。不要让任何失望的情绪和困难,来扑灭你追求的热情。在圣经中的启示,乃是每一个信徒需要亲自挖掘的真理之矿。──《SDA圣经注释》

 

【箴二5「你就明白敬畏耶和华,得以认识神。」

         得以认识神:在人可以理解的水平上,神启示了人所需知的一切。因此,我们这些已成为神子女的圣徒,当照自己所得之分,竭力认识神(123)。人的努力和神的自我启示,是人能够得到智慧的两个要素。其代表性的例子就是,当所罗门献一千祭牲来寻求智慧时,神所应允的超过了所罗门的所求所想(王上3912)――《圣经精读本》

         「你就明白敬畏耶和华,得以认识神」(5),原文是「你就明白敬畏耶和华,得着对神的知识」(英文ESV译本)。寻求智慧的目的,不是为了解决人间的问题、得到地上的知识,而是为了敬畏神、得着对神的知识。越是无知的人,越难记住自己不是神;越有智慧的人,越能记住自己只不过是人。──《圣经综合解读》

         「你就明白敬畏耶和华,得以认识神」:直译是「那么,你就会领悟对耶和华之敬畏,且获得对神的知识」。──蔡哲民等《箴言研经资料》

  得以认识。探求财宝可能会不成功,但是寻求真理的人一定会认识到,敬畏是智慧的开端。虽然我们无法测透无限的知识,就是到了永�琲�乐境,我们还得不断地探索,但得救所必需的知识是是每一个寻求真理的人一定能够得到的(778)

  ('Elohim)。在《箴言》中只出现五次。见箴21734252309。《箴言》中通常用Yahweh(“耶和华”)来指。──《SDA圣经注释》

 

【箴二6「因为耶和华赐人智能,知识和聪明都由他口而出。」

  这里说明为什么诚心寻求真理的人一定会找到智慧。是智慧的源泉。祂的大爱,使祂奖赏一切归向祂的人。──《SDA圣经注释》

 

【箴二6~7智慧是神所赐予的,不是纯粹人类的能力,或努力的结果(比较王上三9及其后经文;雅一5)――《箴言雷氏研读本》

 

【箴6~9神乐意赐人智慧,努力寻求的人便得着了。认识了神就自然能知道生活的正道,在心灵和道德上做到纯全无瑕。――《启导本箴言注释》

         那么你所(5),就是祂所(6);发现与启示是不能分开的。这个段落继续指出:认识耶和华,也就是认识如何生活;智慧的同义词渐渐转到tu^s%iyya(7节;和合本:真智慧),「准确意识」或效果(它同时可以指本身的质与其结果,参分题研究:「 多面的智慧」第3{\LinkToBook:TopicID=113,Name=Ⅰ 多面的智慧},原书第33~34)。这种实际的提示既然是箴言中最突出的,那么要紧的就是要注意第7~9节如何堆砌了道德的名词,令人对所讨论之成功乃是正确的行为无可置疑。这些喜爱智慧的人乃是虔敬人(8h]@si^d[i^m,盟约的坚贞之子)——《丁道尔圣经注释》

 

【箴二6~11有真智慧者,必蒙神保守。――《串珠圣经注释》

 

【箴二7「他给正直人存留真智慧,给行为纯正的人作盾牌,」

         行为纯正的:字面意思是“行义者”。这并非指绝对意义上的无瑕疵之人,而是指那些以敬畏耶和华为生活准则、努力按照神的旨意塑造自己生命的人(8411)。他们不标榜自己的义,反而在神面前承认自己的亏缺,祈求神的赦免。――《圣经精读本》

         「盾牌」是保障之意,指行为完全正直,纯正的人,神要成为他的盾牌。——张慕皑《箴言查经信息》

         「真智慧תּוּשִׁיָּה/tü·she·(7;三21;十八1),又被译为「真知识」(14),原文的意思是「良好的、有效的智慧」。──《圣经综合解读》

         「真智能」不是人努力思考学习的结果,而是来自神的启示;虽然人必须寻求智慧(4),但只有「耶和华赐人智慧」(6)──《圣经综合解读》

         「真智慧」不是人的诡诈和小聪明,而是「从上头来的智能,先是清洁,后是和平,温良柔顺,满有怜悯,多结善果,没有偏见,没有假冒」(雅三17)──《圣经综合解读》

         「真智慧」是对人的保护,可以「给行为纯正的人作盾牌」(7),保守他们行走正道(8)──《圣经综合解读》

         「存留」真智慧:原文是「隐藏」、「储存」、「珍藏」。

         「真智慧」:「充分的智慧」、「持久的成功」。──蔡哲民等《箴言研经资料》

 

【箴二8「为要保守公平人的路,护庇虔敬人的道。」

         虔敬人:意指“分别为圣”、“圣洁的”或“敬虔的人群”。此词一般多用来指神的子民以色列(3123505),特指马加比时代,反对希腊思想,想要持守犹太人之纯正性的一群人。这群人正是法利赛人的先驱。在新约圣经中,则指所有在耶稣基督里面得救的人(林前12;腓11)――《圣经精读本》

         「护庇」虔敬人的道:「保守」、「守护」。

         「虔敬人」:「虔诚的人」。

         护庇虔敬人的「道」:「道路」、「旅程」。──蔡哲民等《箴言研经资料》

  行走罪恶大道的人拒绝了的保护,而行走公义窄路的人则得到祂特别的关照。天国的一切力量随时可以来引导,鼓励和保护他们(11314)──《SDA圣经注释》

 

【箴二9「你也必明白仁义、公平、正直,一切的善道。」

         仁义、公平、正直:13也以同样的顺序记录了这三个词。这些词多用以描述神的属性(258;赛3018)。神按着自己的形象造人,故希望人也具有祂的性情(1145;彼后14)。但人已全然腐败(total~depravity),不能靠着自己成为圣洁。因此,为了代赎人的罪,神就将基督钉在十字架上。罪人惟有靠着基督的功劳,才能站在神面前,这是恩典中的恩典(416;西121)――《圣经精读本》

         「仁义、公平、正直」(9),是神的属性(诗二十五8),也是按神的形象所造的人应有的品格。──《圣经综合解读》

         末世的信徒生活在一个无知的时代,愚昧被称为另一种观点。真智慧能进入人心,使我们能「明白仁义、公平、正直、一切的善道」(9),从心里爱慕神的诫命(诗一百一十九97),从里面活出「仁义、公平、正直」、乐意行走「一切的善道」,而不是把诫命当作难负的重轭(太十一30)。这样的真智慧,就成了对人的保护(11)──《圣经综合解读》

         「你也必明白」:原文是「那时,你就明白」。──蔡哲民等《箴言研经资料》

  《箴言》13所表述的本书宗旨,将成为真心寻求知识的进一步成果。行走生命的义路必须先明白这条道路。──《SDA圣经注释》

 

【箴二10「智慧必入你心,你的灵要以知识为美。」

         「你的灵要以知识为美」:知识会使你快乐。――《串珠圣经注释》

         你的灵要以知识为美:这里的“知识”并不是指一般的科学知识,乃是在整个生活领域中的终极而概括性的知识。此知识给生命赋予意义和价值,使灵魂觉醒,充满力量和喜乐(810)惟有通过对神的信仰才能得到这种知识(17)――《圣经精读本》

         「智慧必入你心,你的灵要以知识为美」(10),原文是「因为智慧要进入你的心,知识要使你内心欢愉」(和合本修订版,英文ESV译本)──《圣经综合解读》

         ● 210 之前有个「因为」,和合本没有翻译出来。

         你的灵要以知识为「美」:「愉快」、「美丽」、「喜悦」。

         「你的灵要以知识为美」:「知识使你心灵愉悦」。──蔡哲民等《箴言研经资料》

  。或“为了”。希伯来语介词ki有两种词义。

  。我们常把心比作感情的所在。希伯来人则视肠为感情的所在,心为智力的所在。

  以知识为美。许多人在父母和老师的帮助下获得知识,积累了一定的智能,但这样的知识与来自智能之爱的启示有很大的区别。特别是所要学习的智慧是有关永生的道路。要从罪中得救,需要主动地热爱真理,并因公义的知识而快乐。──《SDA圣经注释》

 

【箴10~22智慧是有益的,能拯救人脱离恶人的道路(10~15),脱离淫妇的手(16~19),并且保存人的性命与品格(20~22)――《箴言雷氏研读本》

         心里有智慧,行为思想都纯正,才能远离恶人和恶行(12~15);就连极引诱人的荡妇,也能抗拒,不为她的甜言蜜语所迷惑(16)――《启导本箴言注释》

         1011节显明神如何分赐第7b8节所提及之保护;而第12~15节、第16~19节则是说明借着恶人与恶妇而临到的试探,神所赐的保证有效地抵挡这些试探。

  本段的思路是:当智能与知识变成你自己的思考方式,与你所养成的爱好(10)时,它们将会使恶人的言谈与私欲远离你(12~15)。甚至连油嘴滑舌的「女投机者」(16节,RSV,见下面的注释)都立刻显出是虚假的──不但是轻易离弃丈夫的(17),更是狐狸精(1819):提供生活的趣味,却将你卖给死亡。——《丁道尔圣经注释》

 

【箴二11「谋略必护卫你,聪明必保守你,」

  爱真理的心会使人辨别善恶,立志回避罪恶。但以理就是这样考虑的。他决心不吃祭偶像的食物,不在乎任何的后果。这样的信念会抵制诱惑,防止在突然的压力下失败(18)──《SDA圣经注释》

 

【箴二12「要救你脱离恶道(“恶道”或作“恶人的道”),脱离说乖谬话的人。」

         “乖谬话”。直译作:转弯的事情;即歪曲的事情。――《箴言雷氏研读本》

         「说乖谬话的人」(12),原文意思是「言谈错谬的人」。──《圣经综合解读》

         末世的信徒生活在一个混乱的时代,「恶道」(12)被冠以多元文化主义(Multiculturalism)、多样性(Diversity)、性别意识(Gender Awareness)等各种漂亮名称。人们必须尊重所有的文化,除了基督文化;不能责备任何文明,除了基督文明。而批判性思维(Critical Thinking),则被定义为对真理的非批判性否定(Uncritical Negativism),以及对罪人的非批判性赞美(Uncritical Praise)。真智慧能使人分辨善恶,救人「脱离恶道」(12)。因为当智能和知识变成人的思维方式、成为人的喜乐以后(10),就会使人从心里厌恶偏离真理的言谈与道路(12~15)──《圣经综合解读》

         「说乖谬话」:「言谈违背道理」、「言谈乖僻」。──蔡哲民等《箴言研经资料》

  恶人。“人”是外加的。这种知识会保守我们。

  说乖谬话(tahpukoth)。其词根是haphak,“转变”或“推翻”。假教师用谬论歪曲圣经明白的话语,甚至使一些本来有信心的人也开始怀疑何为真理了。我们必须设法避免与那些不想学习,只想散布错谬的人接触。深爱真理,认识真理,是抵制末日欺骗的唯一保障(见太2424)──《SDA圣经注释》

 

【箴二12~19智慧使人离开恶行和淫妇,不致走进黑暗和灭亡里。――《串珠圣经注释》

 

【箴二13「那等人舍弃正直的路,行走黑暗的道,」

  当人们故意从光明转向黑暗的时候,他们就受“生发错误的心”所诱惑(帖后21011;参约8121235;约壹211)──《SDA圣经注释》

 

【箴二14「欢喜作恶,喜爱恶人的乖僻,」

         “乖僻”。反常。――《箴言雷氏研读本》

         欢喜作恶:人若被恶习沾染,不会感觉到良心的谴责,只会继续犯罪。因为,他对罪已习以为常。严格地说,所有在基督之外的人,均因自己的暗昧罪行而拒绝进入光明,却使自己的罪恶得到合理的解释,继续行在黑暗中(31920)。即使人领悟到了现实的荒诞,也因身在基督之外而找不到终极的解决方法,只能或彷徨或受挫或满足于错谬的答案。――《圣经精读本》

         喜爱恶人的「乖僻」:「违背道理」、「错误」。──蔡哲民等《箴言研经资料》

  他们仇恨光明,因为他们喜欢黑暗。义人犯错以后,他们会后悔。但是恶人则喜欢回忆他们的罪行。他们不仅欣赏自己的罪恶,而且以执迷不悟为乐。在今天,这种状况表现在公众对有组织有预谋犯罪行为的麻木不仁上。──《SDA圣经注释》

 

14~15本书从头到尾都出现「弯曲的」之不同的同义词(在和合本、AV中经常是译作乖僻)。我们或许应该将这观念理解为具有两个主要的含义:也就是「邪曲」与「偏僻」(吕译)——《丁道尔圣经注释》

 

【箴二15「在他们的道中弯曲,在他们的路上偏僻。」

         「偏僻」:行事诡诈,不可信赖。――《串珠圣经注释》

         「在他们的道中弯曲,在他们的路上偏僻」(15),原文是「他们的路歪曲,他们偏离中道」(和合本修订版,英文ESV译本)──《圣经综合解读》

         「在他们的道中弯曲,在他们的路上偏僻」:直译是「他们的路弯曲,他们在他们的道中偏离」。

         在他们的路上「偏僻」:「走错路」、「走弯曲路」。──蔡哲民等《箴言研经资料》

 

【箴二15~19参见51~23――《圣经精读本》

 

【箴二16「智慧要救你脱离淫妇,就是那油嘴滑舌的外女。」

         “外女”。直译作:外来的妇女;即在男人正常关系以外的女人,因而是一个妓女或淫妇。――《箴言雷氏研读本》

         “外女”与“淫妇”为同义字,指在正当婚姻关系以外的女人。她们有若拜别神的外邦人(参王上十一1)――《启导本箴言注释》

         「外女」:不是外邦女子,而是离开丈夫、不守社会道德标准的女人,她们不再被人当作属神大家庭的一分子(参出2933)――《串珠圣经注释》

    淫妇……外女」(RSV「女投机者」):这两个词语字面的意义都是「外人」或「陌生人」(AV);也就是说:在这样的上下文(17b)中,是「在(一个人)恰当之关系圈外的人,也就是妓女或淫妇」(托伊)。参《阿尼训诲》(见导论:「Ⅱ 在古代世界中的智慧」第六段{\LinkToBook:TopicID=105,Name=Ⅱ 在古代世界中的智慧},原书第15):「你当留心从海外来的女人……她是一池深水,没有人知道她的弯曲,她是远离丈夫的女人」(ANETp.420a)——《丁道尔圣经注释》

         「淫妇」(16)原文是「陌生女子」,「外女」(16)原文是「外邦女子」,都是指在婚姻关系之外引诱人的女人。她们不管如何用谄媚话吸引人,结果都会导致灭亡(18~19)──《圣经综合解读》

         救你脱离「淫妇」:「陌生女子」。

         「油嘴滑舌的外女」:「说谄媚话的外来女子」。──蔡哲民等《箴言研经资料》

  淫妇('ishshahzarah)。指外族“陌生的”女人或不合法的妻子。第二个意思符合下文的内容。这个话题重复了四次,说明所罗门的时代和现代一样,不道德的现象非常严重(见箴5362475)

  谋略和聪明(11)会引导青年人摆脱“外女”。保罗说,虔诚的人应当与这一类诱惑保持距离(林前618)。在必要时要像约瑟那样逃离(3912)。人类遗传的软弱会助长诱惑。与这样的诱惑纠缠,是缺乏真智慧的表现。──《SDA圣经注释》

 

【箴二16~19淫妇是什么样的女人?她是一个谄媚者(16),对丈夫不忠(17),可能有宗教背景,但已经倒退了(17)。她也让人尝到生命,却送来死亡(1819)――《箴言雷氏研读本》

         末世的信徒生活在一个淫乱的时代,堕落被称为另一种生活方式。真智慧能使人识破诱惑,救人「脱离淫妇」(16)。因为当智慧变成人的思维方式、成为人的喜乐以后(10),就会使人识破谄媚话和情欲的欺骗,远离死亡(18~19)──《圣经综合解读》

         ◎ 216~17 恐怕不是讲「外国女子」,因为犹太人十几岁就结婚,所以可以来勾引男性的,如果不是寡妇,就是离婚的女性。相对于自己已经熟悉的发妻,就是「陌生女子」、「外来女子」。引诱的工具就是「谄媚话」。这些「陌生女子」,应该还是以犹太人居多。

         ◎ 218~19 意思是与她婚外情(当时能理解这些智慧言论的人,大概都结婚了),将导致灭亡的命运。这些箴言当时是劝告男性,现今的社会中,男性女性婚外情,结果都跟此处所说相去不远。──蔡哲民等《箴言研经资料》

 

【箴二17「她离弃幼年的配偶,忘了神的盟约。」

         “配偶”。或作:亲密的朋友;即丈夫。“盟约”。大概指摩西的律法,尤其是其中禁止行淫的第七条诫命(出二○17)――《箴言雷氏研读本》

         “神的盟约”可指缔订婚盟时在神前的誓约(玛二14),也可指十诫中的第七诫(出二十14);也可兼指二者。――《启导本箴言注释》

         淫妇本为神的选民,须遵守神的律法,包括不可犯奸淫,(2014),但她触犯诫命,破坏了与神所立的约。――《串珠圣经注释》

     配偶」(思高、RV「良友」;胜于 AV 的「引导」):也就是她的丈夫。这个字是指亲密的伴侣:参,十六28,十七9;诗篇五十五13;也参考耶利米书三4(根据上下文是指属灵的淫乱)。「她的」(吕译注、思高)神的盟约:也就是祂与以色列人所立的约,第七条诫命就包括在约的条款中。这个词组的字序不容人将它解释成只是指婚姻,像在玛拉基书二14一样。——《丁道尔圣经注释》

         「忘了神的盟约」(17),既是忘了婚约(玛二14),也是忘了十诫中的第七诫「不可奸淫」(出二十14)──《圣经综合解读》

         「忘了神的盟约」:「忘了她神圣的盟约」。原文动词是是阴性型态,表示是这女子背了婚约。──蔡哲民等《箴言研经资料》

  配偶('alluph)。“熟人”,“知心者”。关于'alluph出现在其他地方,见'1628179;耶34;弥75。有人认为这是指女子的父母,但'alluph更可能是指丈夫。妻子通过与丈夫早年的婚姻,学到了一些人生最重要的功课。

  的盟约。显然是指婚约,尽管《旧约》没有特别提到基督教所形成的那种婚礼。但在玛214里暗示有交换庄重的誓言。这个外女不仅违背本族的习惯,而且违背了她在以色列伟大的面前所立下的誓约。──《SDA圣经注释》

 

【箴二18「她的家陷入死地,她的路偏向阴间。」

         「陷入死地」:在旧约的观念中,早逝乃是神的惩罚。――《串珠圣经注释》

    陷入」(和合、吕译、RSV):这就是此一动词字面的含义,是非常生动的笔触;但是文法上的困难却暗示出我们应该将它译成:「她陷入死地,(那就是)她的家」(参,RV 边注)。关于亡,请见分题研究:「Ⅱ 死亡{\LinkToBook:TopicID=144,Name=Ⅱ 死亡}」,原书第56~57页。——《丁道尔圣经注释》

  邪恶的念头,阅读淫秽书刊,观看色情表演和图片,和他们经常被引诱去做的事一样,都会使人走上死亡之路。成千上万的以色列人因犯罪而死亡。他们在开始时只是被劝说去参观摩押人的欢宴(25)。今天的报应虽然没有这么快,但一定会像过去那样临到。──《SDA圣经注释》

 

【箴18 路偏向阴间】古代近东文献有好几个类似本节所反映之邀请的案例。在《吉加墨斯史诗》中,吉加墨斯击败可怕的胡瓦瓦时,其武勇令女神伊施他尔印象深刻,以致提出以他为丈夫。她列举了无数利益,但吉加墨斯却大谈她的诱惑必然导致的冥界生涯。

  同样,在乌加列的《阿赫特》史诗中,女神亚拿特亦提出用金、银、永生,换取阿赫特的奇弓。阿赫特和吉加墨斯一样看穿了谎言,进而详言死亡的必然性。好几个智慧著作都提到与淫妇发生暧昧关系,是导致少年早逝的最必然途径之一(《安肖桑基的教诲》说:「与已婚妇人交合的男子将要在她的门坎前处死」;又见:箴六25~26)。所牵涉到的危险又令人联想到苏美女神伊施他尔之伴偶搭模斯的命运。他被逼每年的一半要在阴间度过,作为使她能够从冥界得着释放的代价。这个灵魂居住的幽暗世界是个使人极度不快的地方。按照《吉加墨斯史诗》,这个「尘土的居所」没有光亮,死人在此「穿着如鸟」,「以尘为粮,黏土为食」。纵然如此,活人似乎依然能够求问这些灵魂(见:撒上二十八11~15的注释)──《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箴二19「凡到她那里去的,不得转回,也得不着生命的路。」

         「凡到她那里去的,不得转回」(19),指人一旦被情欲捕获,就很难逃脱,一定会为短暂的偷欢付出巨大的代价。──《圣经综合解读》

  可能指从死亡转回,但实际上走进道德败坏之路的人是很难恢复到纯洁地步的。人的意志非常薄弱,往往不能也不愿意把握所应许的能力来战胜罪恶。确实有人得救了,但许多踏入死亡之路的人却一去不复返了。──《SDA圣经注释》

 

【箴二20「智慧必使你行善人的道,守义人的路。」

         「守」义人的路:「保守」、「看守」、「遵守」。──蔡哲民等《箴言研经资料》

  智慧的人会总结所给的训诲。以色列人虽然喜欢应许之地,但他们不断离开正道,导致多人暴死,其他的人则悲惨地流浪。──《SDA圣经注释》

 

20~22智慧使人走正路,得神所赐的地为业,至于邪恶人则不能存留地上。――《串珠圣经注释》

 

【箴二21「正直人必在世上居住,完全人必在地上存留。」

         “完全人”。即无可指责的、纯洁的人。――《箴言雷氏研读本》

         地:在这里指“迦南地”。对以色列百姓而言,在长久的流离失所之后所得到的迦南地,是神最宝贵的祝福之一。他们若想要长期居住在那里,就得按着神的旨意过公义的生活(379)。这一点可以与基督里的圣徒,所要承受的“新地”相联系(55;彼后313)<启绪论,新天新地>。――《圣经精读本》

       「正直人必在世上居住;完全人必在地上存留」(21),原文是「正直人必在地上居住,完全人必在其上存留」(和合本修订版,英文ESV译本)。「地」指应许之地。──《圣经综合解读》

  顺从智慧的声音,不但会带来现实的利益,也会导致在美丽新天地里的永生。忽视的道,不仅给今生带来麻烦,而且会与一切继续犯罪的人一同从地上被根除,一乾二净,不留痕迹。──《SDA圣经注释》

 

21~22“世上”原文亦作“地上”,指神应许给祂子民居住的地方。不遵守神命令的人,象恶人一样,将从所应许之地拔除(申二十八63)――《启导本箴言注释》

         世上……世上」(思高、现中、RVRSV 作地上……地上):参诗篇三十七9等,其主要的思想是指神所应许给祂子民的土地。我们可以将它译成「地球」(AV),但必须将它看作是指耶和华的地与祂子民的地(参,吕译「应许之地」)。──《丁道尔圣经注释》

         今天流行的每个愚蠢想法,过去都有人想到过、也尝试过了,但大部分愚昧人都忽视那些灾难性的结局,以致其他人不得不承担重蹈覆辙的恶果。真智慧能使人看透结局(21~22)面能保护人远离恶道、恶人(12)、救人脱离淫妇(16);一面能保守人走在正道上(20),长久地活在神的祝福里。神早已宣告:神的百姓若顺服神,就能在应许之地「安然居住」(利二十六5);若离弃神,在所应许之地「必被拔除」(申二十八63)。因此,神「赐人智慧」(6),引导自己的百姓在两种道路之间作出明智的选择,成为祂赐给我们在末世的「盾牌」(7)──《圣经综合解读》

         ◎ 221~22 提及神所创造宇宙的通则,就是正直人与完全人可以生存,恶人会被除灭。因此 220 说真正的智慧会让你我维持在可以生存的善道上。──蔡哲民等《箴言研经资料》

 

【箴二22「惟有恶人必然剪除;奸诈的必然拔出。」

         “剪除”,借放逐或死亡。――《箴言雷氏研读本》

         「奸诈的」:「行事诡诈」。──蔡哲民等《箴言研经资料》

 

【思想问题(2)

1 智者劝导年青人当采用那一种态度来寻觅智能呢?参23~4。你追求的是什么?名誉?享受?理想?圣经中还有那些方面的「渴慕」?参诗42156

2 你认为过「圣洁」的生活须要有什么舍弃吗?参216~20。成圣生活应有什么表现呢?参但18 610

──《串珠圣经注释》

 



跟着我们: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