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blia Todo Logo
圣经-注释

- 广告 -


历代志下 16 - 章拾穗

历代志下 16

 

历代志下第十六章拾穗

 

【代下十六1「亚撒三十六年,以色列王巴沙上来攻击犹大,修筑拉玛,不许人从犹大王亚撒那里出入。」

         此处所记年代与《王上》有出入,看十四1注。修筑拉玛的事看《王上》十五17注。――《启导本圣经注释》

         「亚撒三十六年」:根据王上168,巴沙早在亚撒二十六年的时候去世(王上168)。学者认为这「三十六年」是指南国以来的年数,换句话说应是亚撒十六年。

          「巴沙」:参王上1533~167

          「上来」:以色列人习惯称往耶路撒冷的方向为「上去」,并非由地理形势的角度来看,因耶路撒冷是至高者的所在地。

          「拉玛」:耶路撒冷北面的外围城镇。南国向来没有在北面设立防线(115 12)――《串珠圣经注释》

         不许人从……出入:巴沙在拉玛修城邑的目的是为了:①在国境的重要地段修建坚固的城邑,以便攻打犹大;②防止北以色列人追求宗教自由而南迁犹大。――《圣经精读本》

         「亚撒三十六年」(1),原文可以理解为「亚撒的王位三十六年」,也可以理解为「亚撒的王国三十六年」。这里可能指南国犹大的第三十六年,也就是亚撒执政的第十六年。因为巴沙死于「犹大王亚撒二十六年」(王上十六8),不可能在亚撒第三十六年上来攻击犹大。──《圣经综合解读》

         「拉玛」(1)是便雅悯支派的城邑(书十八25),位于耶路撒冷北方只有6公里。──《圣经综合解读》

         「拉玛」:字义是「小山丘」,位于耶路撒冷北面8公里处。

         「亚撒三十六年」,照王上 1668,巴沙在亚撒作王第二十六年时已死亡,因此161的年代似乎是抄写错误或者是计算王国分裂后三十六年的结果。――哲民等《历代志研经资料》

         三十六年。除了这个时间状语,第1~6节与王上1517~22是一样的。巴沙在亚撒第三年即位,做王二十四年(包括接任那一年),在亚撒第二十六年,由他的儿子继位(王上1533168)。所以亚撒第三十六年,不可能与巴沙交战。但是如果这里(也许还有代下1519)不是亚撒个人执政的年份,而是指犹大王国的年份,那在时间上就没有矛盾了。南方王国从罗波安登基算起的第三十五年,就是亚撒的第十四年,也就是与谢拉交战或开始交战的那一年(见代下1510注释);而代下1519说亚撒执政直到那一年“没有争战的事”。次年,即犹大王国第三十六年,亚撒仍为王,巴沙开始修筑拉玛。

         拉玛。很可能是便雅悯的拉玛,在耶路撒冷以北8.8公里(见书1825注释)

         不许人。很可能指亚撒大败谢拉以后,以色列王国有人移民到犹大王国(代下159)。庆祝这次胜利的耶路撒冷集会是在亚撒王十五年举行的(代下1510),北方王国的移民潮也一定是这时发生的,巴沙才需要在边境修筑要塞,“不许人从犹大王那里出入”。如果拉玛到亚撒王第三十六年才开始修筑,那么要到二十一年年以后才采取措施阻止移民到犹大。但巴沙死于亚撒第二十七年,巴沙不能在亚撒第三十六年才建筑拉玛。但如果把第三十六年理解为南方犹大王国的年份,那么矛盾就会消除了,事情发生的时间就是在亚撒十四年和十五年。――SDA圣经注释》

 

【历代志下十六1如何能与列王纪上十六8和谐一致?】

     假如亚撒于主前九——年开始作犹大王,亚撒三十六年就应该是八七六年或八七五年(代下十六1)。以色列王巴沙作王,由九O九至八八六年,因此,巴沙若是在八七五年在拉玛建做防御工事的话。那时候,亚撒已死去约十一年了。由此看来,马所拉的这两段经文明显有冲突。下文题出两个可能解决这问题的方法。

    第一种方法:历代志下十六1malekut~tAsa并非指亚撒统治期间,而是「亚撒之国」,意即南国犹大(亚撒是犹大王),以别于由北面十个支派组成的以色列国。以色列分为南北两国,始于罗波安之时,即九三一或九三0年,于是,第三十六年即是主前八九五年。因此,巴沙有可能在这一年攻击犹大(Leon WoodIsraelHistory P346,指出巴沙攻击犹大之事,发生于亚撒第十六年或主前八九五年)。照此推论,历代志编者所抄录的那份古老的犹大官方记录,以九三一年为南北国分列之年,而代下十六1的「三十六年」,乃由九三一年开始计算。另外,十五19的「三十五年」,亦由南北国分裂时开始计算。但自此以后,历代志编者的选材,似乎又再转回以登基年记载时间的资料了。詹麦臣亦赞同这个观点,他指出:「最优良的圣经批评家都认为这个日期(即代下十六1的三十六年——译按)应由南北国分裂时开始计算,这一年刚好是亚撒的第十六年。这种计算年份的方法,极可能得自犹大和以色列诸王记(代上十六11);这位受圣灵感动的历史家,选材自犹大和以色列诸王记而写成了历代志。」(Jamieson~Fausset~BrownCommentaryI274)

为使这项推论的基础更加稳固,在此要指出,被掳以后的书卷应用malekut这个字时,通常是指「王国」、「领域」,而不是指「统治」(参代下一1,十一17,二十30;尼九35;帖一14等例子)。在历代志上十七14malekut这字是用来代表属￿耶和华的「国」:在以斯帖记一2及五1,亦用以指波斯「王国」。然而,将这字置于某王帝之前,而用以指这个王帝的先祖所创立的王国,这情况却没有再出现了。事实上,代下十六章以后的经文,在记载日后犹大国的历史时,malekut这字再没有出现与十五及十六章之处相同的用法。这个问题使第一个解决方法遇上了难以解决的难题。

         至于第二个解决方法,由奇里提出,他认为代下十六1的「三十六」及十五19「三十五」,都是手民之误的结果:前者应该是「十六」,后者是「十五」(Keil and Del1tzsch)Chroniclespp.366~67)。假如原稿将「十六」的读音全部记下(sissah 'asar),就不可能与「三十六混淆(selosimwases)。但经文若以希伯来字母记数方式来记载这个数字(并非埃及伊里芬丁蒲草纸的记数方式),「十六」就极容易与「三十六」混淆。因为在主前第七世纪开始,代表「十」的字母yod,与代表「三十」的字母lamed非常相似。只要原稿有小小污点或破损,抄写员就极容易将yod写成lamed,结果,出现了二十年的时间差距。这个错误之所以产生,极可能是代下十五19首先被抄错了(将原来的「十五」误看为「三十五」);当这位抄写员(或稍后时期的另一位)抄至十六章一节时,便误以为「十六」是「三十六」之误(因为十五19已被改写为「三十五」),于是,他便在自己那份抄本中将「十六」改为「三十六」。

         假如奇里的解释正确,代下十五19与十六1两个数字所出现的错误,就与王下十八1的问题相似。在列王纪下的情况里,各方面证据都显示「希西家王十四年」应修改为「希西家王二十四年」。另外一个例子是代下三十六9与王下二十四8,前者记载约雅斤登位时只有八岁,后者则指他那时已有十八岁。还有一个例子,代下二十二2指出约兰的儿子亚哈谢于四十二岁开始作王,但王下八26却记载他开始作王时是二十二岁(这可能是更正确的数字)──艾基思《旧约圣经难题汇编》

 

【代下十六1 拉玛】巴沙将距离耶路撒冷北面只有五哩的拉玛(今名拉姆)并入版图,于犹大而言是很值得关注的事。罗波安怎样在以色列和犹大之间的南北干线上,把自己的控制范围往北推进五哩(见十三19的注释),巴沙如今亦将自己对同一组干线的控制,推进到两国之间传统分界的南面五哩之处。这遗址未有考古学家进行挖掘。——《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代下十六1~6关于“巴沙”、“拉玛”,以及亚撒与“亚兰”的立约,参看列王纪上十五章171820节的脚注。――《历代志下雷氏研读本》

         北国南侵:在此以前,南北二国已经常有小冲突(参王上1516)这次北国是大举南侵。――《串珠圣经注释》

         与亚兰结盟:  前章主要记述了亚撒的善政,本章则重点描述了他的失政,以及他一步步远离神的过程。本文记录了亚撒的第一次失政,即为了防御巴沙的进攻,与亚兰王便哈达结盟。亚撒早在与谢拉的战争中已亲身体验过神的大能(149~15)。因此这次更当求助于神,但他却为了攻打同族,与外邦的敌对势力便哈达结盟。这与他的统治初期完全不同,他如此这般急于求助人的力量,是因为他内心变得自大。他甚至用耶和华殿内的珠宝行贿求助于便哈达(2)。为了世俗的政治目的而挪用圣殿内神圣的器皿是对神不敬的行为。他的结盟取得了一时的成功,击退了北王国巴沙的军队,但令人啼笑皆非的是到了后来亚兰反成了他的敌人,他不得不常年与亚兰对战(9)。可见神必惩罚那些不依靠他而依靠人的人(424)。而且以人为中心的政策起初也许见效,但最终将走向灭亡。――《圣经精读本》

 

【代下十六1~14亚撒的结局:在叙述亚撒生平的最后一段,作者解释为什么他不能平安去世(这是列王纪所没有提及的)

 1 他因北国的攻击而去求助外邦,没有仰赖神(1~6)

 2 虐待先知及人民(7~10)

 3 有病却不求神医治(12)――《串珠圣经注释》

         亚撒执政的第十年,靠神战胜了古实大军(十四9~15),「就壮起胆来,在犹大、便雅悯全地,并以法莲山地所夺的各城,将可憎之物尽都除掉」(十五8),结果「有许多以色列人归降亚撒,因见耶和华——他的神与他同在」(十五9)。以色列王巴沙为了阻止百姓归顺亚撒,所以于亚撒执政第十六年占领了便雅悯的拉玛,控制犹大与以色列的边境,阻止北国的百姓归向耶路撒冷,也作为威胁耶路撒冷的基地。──《圣经综合解读》

         十四至十六章记录了亚撒跌宕起伏的一生,整体是一个交错平行结构。本章所记最后六年的亚撒,与前十五年判若两人:

oA. 亚撒早期寻求神、仰赖神,神赐平安(十四1~15)

o B. 亚撒早期顺服先知的话语(十五1~9)

o  C. 亚撒早期与神立约(十五10~19)

o  C1. 亚撒后期与人立约(十六1~6)

o B1. 亚撒后期拒绝先知的话语(十六7~10)

oA1. 亚撒后期不寻求神、不仰赖神,不得医治(十六11~14)──《圣经综合解读》

 

【代下十六2「于是亚撒从耶和华殿和王宫的府库里拿出金银来,送与住大马色的亚兰王便哈达,说:」

         「便·哈达」(2)这个名字的意思是「哈达神的儿子」,指便·哈达一世。许多亚兰王都叫便·哈达,亚哈时代有便·哈达二世(王上二十1),约阿施时代有便·哈达三世(王下十三24)──《圣经综合解读》

         「从耶和华殿....拿出金银」:等于是废弃了之前对神的奉献,有解除与神的盟约,去建立与「哈达之子」的盟约之意。

         「便哈达」:字义是「哈达(一个神明的名字)的儿子」,此人应该是「便哈达一世」。――蔡哲民等《历代志研经资料》

  圣殿和王宫的宝物曾被示撒洗劫一空(代下129),最近刚刚用战利品得到弥补(代下1518),现在又要拿走,并且这是出于国王的自愿。亚撒曾因信靠神,呼求了祂的帮助而取得了重大胜利(代下141112);现在却丧失信心向外邦国王求助。即使是长期忠心服务的人,也有可能因关注眼前的困难,不信靠神而玷污自己的历史。──《SDA圣经注释》

 

【代下十六2~3 与便哈达所缔结的条约】按照本节和列王纪上十五18~19对应经文对这条约的形容,亚兰显然是采取观望政策,也许是看看对敌双方哪一方面所出的条件比较优厚。便哈达一世于主前九世纪初叶在位,但不可能有更确切的日期。有关主前九世纪亚兰历史难题的资料,可参看:列王纪上二十1的注释。——《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代下十六2~6亚撒倒行逆施,不求神助他抵抗以色列人,而求外族亚兰人向北国施加压力,参王上1517~22注。――《串珠圣经注释》

 

【代下十六3「“你父曾与我父立约,我与你也要立约。现在我将金银送给你,求你废掉你与以色列王巴沙所立的约,使他离开我。”

         将金银送给你:当时,便哈达与巴沙之间早有合约在先。因此为了收买便哈达废弃与巴沙的条约,加入自己的同盟,亚撒显然需要很多财物去贿赂。――《圣经精读本》

         163圣经中没有提及大卫王朝之前与亚兰王立的约,有的只是攻击、统治的记载。因此此处亚撒的「曾与我父立约」,目前不知道所指为何。――蔡哲民等《历代志研经资料》

 

【代下十六4「便哈达听从亚撒王的话,派军长去攻击以色列的城邑。他们就攻破以云、但、亚伯玛音,和拿弗他利一切的积货城。」

         「以云、但、亚伯·玛音,和拿弗他利一切的积货城」(4)都在加利利海的北方,靠近亚兰的边界。北国以色列的兵力集中在南方拉玛附近,亚兰王趁机攻破了北方,巴沙只好退兵回防(5)──《圣经综合解读》

         「以云」:字义是「毁灭」、「废墟」。

         「亚伯玛音」:字义是「众水的草原」。――蔡哲民等《历代志研经资料》

  这些被攻破的地方位于以色列的北部边界,靠近亚兰。关于这些城市,详见王上1520──《SDA圣经注释》

 

【代下十六4 亚兰所攻取的地】便哈达在亚撒挑衅之下向以色列北部发动攻击,使巴沙丧失了一条重要的商道。这场战役被攻取的城市(见:王上十五20)(北方的祭仪神庙)、胡列盆地北端的以云(约在但城北面十哩,现称阿荣〔'Ayyun)、亚伯玛音(王上十五20称为亚伯伯玛迦),全部都是叙利亚通往腓尼基沿海诸城推罗、西顿、亚柯的道上的镇市。以云首先列出,显示攻击是从西面开始,然后往南延伸。亚兰占据了这些城镇多久无法确定,然而按照列王纪下十29,它们在几十年后已经稳稳回到耶户的手中。但城的一个碑文提到另一场叙利亚攻打以色列北部的战役,显出这是以色列统治者不断需要面对的外患。——《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代下十六5「巴沙听见就停工,不修筑拉玛了。」

         巴沙听见就停工:坚持南北王国永久分立的巴沙不得不停止修建拉玛城,因为便哈达的军队从北边攻打了以色列(4节记录的几个城邑都在北方,而拉玛则在以色列与犹大的边境地区,即以色列的最南端。因此不得不撤出军队支持北方边境的战场)――《圣经精读本》

  亚撒成功地实现了制止巴沙威胁的目的。但他求助便哈达的行为不是神的儿女在这种情况下应该做的。国王缺乏信心,使外邦邻国有机会指责神的名,因为以前大家知道耶和华是犹大军事胜利的源泉。──《SDA圣经注释》

 

【代下十六6「于是亚撒王率领犹大众人,将巴沙修筑拉玛所用的石头、木头都运去,用以修筑迦巴和米斯巴。」

         看《王上》十五22注。――《启导本圣经注释》

         「迦巴和米斯巴」(6)位于拉玛的北面。巴沙退兵之后,亚撒利用巴沙留下的建筑材料修筑米斯巴和迦巴,把边界向北推移到天然屏障苏韦尼特旱溪峡谷。──《圣经综合解读》

         六年前,亚撒凭信心「呼求耶和华——他的神」(十四11)、靠神得胜(十四1112);一年前,亚撒凭信心「贬了他祖母玛迦太后的位」(十五16),清除偶像。但现在,亚撒不但没有寻求神、仰赖神,反而「从耶和华殿和王宫的府库里拿出金银来」「(2),靠自己的方法来解决问题(3)。我们也和亚撒一样,人不管曾经多么属灵、多么刚强,一旦失去警醒、注目眼见,也会立刻忘记寻求神、不再仰赖神。──《圣经综合解读》

         「迦巴」:字义是「山」,位于耶路撒冷东北10公里左右。

         「米斯巴」:字义是「瞭望台」,位于耶路撒冷西北13公里。

         这时候亚撒王很像耶罗波安,英明、有魄力,但是仅依靠自己的强力作为与外交手段,渐渐离开神。――蔡哲民等《历代志研经资料》

  关于这些城市的位置,见王上1522注释。如果米斯巴就是泰勒纳什巴(Tell en~Nasbeh)的话,那它就在耶路撒冷以北12.8公里处,亚大录的位置上(见王下2523注释)──《SDA圣经注释》

 

【代下十六6 迦巴和米斯巴】亚撒将预期建造拉玛防御设施的物资,改而修筑的两个地方,都是防守犹大北面边疆的城市。迦巴(位于耶路撒冷东北四哩,今名贾巴)在别处经文中被形容为犹大的最北点(王下二十三8),其功用是把守密抹渡口。米斯巴(耶路撒冷以北八哩的纳斯贝遗址)是俯瞰以色列犹大接壤处之山脊大道的堡垒。亚撒在这两城设防,便截断了任何对拉玛的进一步威胁。米斯巴位于拉玛以北约三哩,把守伯特利通往拉玛的道路。这城遗址的挖掘发现这时代的城墙筑有十一个城楼,墙厚十二至十五呎,高三十五至四十呎。迦巴约在拉玛东面两哩,拦阻来自这方面的攻势。——《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代下十六7「那时,先见哈拿尼来见犹大王亚撒,对他说:“因你仰赖亚兰王,没有仰赖耶和华你的神,所以亚兰王的军兵脱离了你的手。」

         亚撒与“亚兰王〔便哈达〕”的联盟,显示他不倚靠耶和华,“哈拿尼”为此而责备他。――《历代志下雷氏研读本》

         因你仰赖亚兰王:责备了亚撒的愚蠢。在本书中因与外邦结盟而受到先知谴责的君王有约沙法(192)、约兰(2111~15)、约阿施(2419)、亚玛谢(2515)等。――《圣经精读本》

         巴沙抵挡神,阻止北国的百姓归向耶路撒冷(1),因此惹动亚撒的肉体本相,「仰赖亚兰王,没有仰赖耶和华」(7)。亚兰人自从被大卫打败以后(撒下十19),一直在寻求机会重新崛起(王上十一25)。现在南国送上金银、壮大了他们的力量;北国忙于内战、暴露了空虚的北方,这两样都给亚兰的崛起提供了最好的机会。从此以后,「亚兰王的军兵脱离了你的手」(7),成为南北两国长期的对手(王下十三22;十六5),经常给神的百姓制造难处,一直到被掳巴比伦(王下二十四2)──《圣经综合解读》

         「先见」:SH 7203,「观看者」,是「先知」早期的称呼。撒上 9919

         「哈拿尼」:字义是「优雅的」。此人可能是先知耶户的父亲王上 1617 1922034

         「仰赖」:SH 8172,「倚靠」、「信靠」。

         167有一点预言成份,先知没有说以色列脱离亚撒的手,而说亚兰的军队脱离亚撒的手,指的应该是未来亚兰不会臣服于大卫王朝。――蔡哲民等《历代志研经资料》

         先见哈拿尼7~10节的记录《列王纪》里没有。关于哈拿尼,其他地方只记载他是耶户的父亲。耶户是先知,曾发表有关巴沙(王上161~47)和约沙法的预言(代下192)

         因你仰赖亚兰王。仰赖外邦的国王,表明亚撒对神缺乏信心,哈拿尼责备亚撒,和其他神先知的信息是一致的(见赛3012715~173113;耶175;何513711121)

         脱离了。虽然亚撒把便哈达雇来作为同盟者,亚兰依然是犹大的敌人,而不是朋友。亚撒无疑担心便哈达会支持以色列人攻击犹大,他的估计没有错。他通过这种策略抵制了以色列王。但他本来可以借着信靠神而战胜以色列和亚兰的联军。神的旨意不是要让祂的子民落到敌人手中。只是因为他们背离神,缺乏对祂的信心,才遭致失败。如果亚撒这时没有削弱的信心和勇气,他的国家就大大加强,神的名也就在地上各国得到崇扬。――SDA圣经注释》

 

【代下十六7 先见】先见哈拿尼虽然只在本段经文出现,列王纪上十六1;历代志下十九2,二十34却提到他是先知耶户的父亲。「先见」(ro'eh)一词显然是「先知」(nabi')的别称(见:撒上九9的注释)。——《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代下十六7~10先知的责备:先见哈拿尼责备亚撒懦弱,与以前亚撒利雅给他的勉励成一对比。先知指出整件事的影响:

 1 亚兰向来受着以色列人统治,此时必定因为得到南国在经济上、军事上和政治上的支持而独立;

 2 此事亦显出亚撒没有专心仰赖神;

 3 这种借外力来治内患的做法,必让四围的敌人看到犹大的虚实,干戈必由此而生,后患无穷。――《串珠圣经注释》

 

【代下十六7~14神的指责与亚撒的去世:记录了亚撒的第二次失政。先知哈拿尼责备他与亚兰的结盟,亚撒便因此恼恨先知而将他囚在监狱里。这与听从亚撒利雅的预言,积极推进宗教改革的最初的他判若两人。可见人一旦涉入罪恶之中,就会越陷越深。――《圣经精读本》

 

【代下十六8「古实人、路比人的军队不是甚大吗?战车马兵不是极多吗?只因你仰赖耶和华,他便将他们交在你手里。」

         “古实人、路比人”。参看第十四章9节和第十二章3节的脚注。――《历代志下雷氏研读本》

         “古实人”与“路比人”:参十二2~3及十四9注。――《启导本圣经注释》

         古实人,路比人。路比人,或利比亚人当时统治着埃及。谢拉是“古实人”(见代下149注释)

         仰赖耶和华。先知引用亚撒战败谢拉的亲身经历来证实自己的话。――SDA圣经注释》

 

【代下十六8~9如果说拿单用比喻向大卫宣布了预言,那么哈拿尼的预言则是通过让亚撒回想过去,指出其今日的罪恶,因为回忆过去是省察今天的契机。――《圣经精读本》

 

【代下十六9「耶和华的眼目遍察全地,要显大能帮助向他心存诚实的人。你这事行得愚昧;此后,你必有争战的事。”」

         “向他心存诚实”。即全心归向他。――《历代志下雷氏研读本》

         亚撒的外交手段虽然方便快捷、不战而胜,实际上却是「行得愚昧」(9),失去了神的「帮助」(9),此后「必有争战的事」(9)。我们若不肯「心存诚实」(9)地仰赖神,而是倚靠人的办法来解决问题,常常也是「饮鸩止渴」,虽然投机取巧地解决了一个问题,却导致了新的问题;虽然暂时摆脱了一个难处,却陷入了更多的难处。──《圣经综合解读》

         心存「诚实」:SH 8003,「完全的」。「向他心存诚实」应该是「心向着祂完全的」、「一心归向」。

         「行得愚昧」:SH 5528,「行为或表现愚昧」。

         169暗示亚撒执政时期前面的太平,都是因为神保守。当人依靠自己,不依靠神,神的保守撤除之后,战争就难免了。――蔡哲民等《历代志研经资料》

       遍察全地。神的圣目无处不在,始终寻找那些全心服侍祂的人,好借着他们彰显祂的大能,实施祂的奇迹。义人的行为使这个世界了解神的本性和大能。亚撒因没有表现对神的信心而对自己,对他的国家,也对神犯下了错误。在神寻找人向各国显示祂自己的时候,在祂有可能通过犹大国王这样做的时候,亚撒失败了。如果他能刚强壮胆,奉神的名前进,他在犹大所开始的改革就会扩大到其他国家,使许多外邦人认识神,与神和祂的子民站在一起。

         愚昧。无论从神的还是从人的的观点来看,亚撒的举动都是愚昧的。这个国王只是暂时解除了一个敌人的威胁,却为此而大大加强了另一个敌人。原来的问题只解决了一部分,新的问题又产生了。

         你必有争战的事。亚撒用贿赂外邦国王的愚蠢策略所获得的平安,既不现实,又不持久。哈拿尼的预言在犹大以后的历史中一次又一次地得到证实。亚撒本来有机会有效地打击两个敌手。圣经没有具体描写亚撒后来所涉及的争战,只是说“亚撒和以色列王巴沙在世的日子常常争战”(王上151632)――SDA圣经注释》

 

【代下十六9 耶和华的眼目】这个象喻给人的感觉,是耶和华具有普世性的视野(等于无所不在),并且介入世事(反映神的掌管)。主前第二千年纪末期一块巴比伦的界石形容月神辛是「天地的眼」。——《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代下十六10「亚撒因此恼恨先见,将他囚在监里。那时亚撒也虐待一些人民。」

         亚撒认为先知直接坦率地指出他不倚靠耶和华的做法有损他君王的威严。――《历代志下雷氏研读本》

         亚撒不因此而谦卑悔改,反加罪于先知,一反他向来敬虔的作风。――《串珠圣经注释》

         将他囚在监里:亚撒显然不顾先见的指责,因自大而不醒悟自己的过失。亚撒的自大来自他与便哈达结盟驱逐以色列军队取得的成功(4~6)。换言之,亚撒没有依赖神,而是靠人的策略取得了暂时的成功。――《圣经精读本》

         亚撒一生「寻求」(十四4)神、「仰赖」(十四11)神,满了得胜和复兴的经历,此时却一反常态,「恼恨先见,将他囚在监里」(10)。这不是因为他变了,而是他肉体的本相就是如此,所以听得进先知亚撒利雅的鼓励(十五2),却听不进先知哈拿尼的批评(7)──《圣经综合解读》

         今天,有些人所谓的「圣灵对自己说话」,其实也是和亚撒一样有选择性的:爱听的就当作圣灵的话,不爱听的就当作人的话。「所以,自己以为站得稳的,须要谨慎,免得跌倒」(林前十12),尤其是自以为属灵、自以为熟悉圣经、自以为有成就的人,更容易只爱听肯定的话、不爱听否定的话。所以神允许亚撒晚节不保,「并且写在经上,正是警戒我们这末世的人」(林前十11) ──《圣经综合解读》

         「恼恨」先见:SH 3707,「生气」、「愤恨」。

         「虐待」:SH 7533,「压碎」、「大大迫害」。

         1610没有说明亚撒为何虐待人民,不过既然跟「恼恨先见」放在一起,可能也跟亚撒愤怒时容易失去控制有关。――蔡哲民等《历代志研经资料》

  哈拿尼担任神的使者,向亚撒传达了神的话,涉及这个国王的愚蠢做法。亚撒不但接受,反而把怒气发泄在神的先知身上。愚蠢的行为会有连锁的反应。犹大的改革家变成了暴君和压迫者。愚蠢导致残忍无情,无视公理。──《SDA圣经注释》

 

【代下十六11「亚撒所行的事,自始至终都写在犹大和以色列诸王记上。」

         看《王上》十五23注。――《启导本圣经注释》

  第11~14节记录亚撒统治的结束。相应记录是王上152324──《SDA圣经注释》

 

【代下十六12「亚撒作王三十九年,他脚上有病,而且甚重。病的时候没有求耶和华,只求医生。」

         “医生”。这些大概是使用法术而非药物的巫医。亚撒仍不寻求耶和华去解决他的困难。――《历代志下雷氏研读本》

         「甚重」:原文带有病症「扩张」的意思。

          「没有求耶和华,只求医生」:这句话是作者的注释,表明:

   1 亚撒的病是由于他在宗教上的失败;

   2 他得的是死症,非药石所能挽救。――《串珠圣经注释》

         他脚上有病:一时的骄傲不仅使他与过去的盟友以东成了敌人,而且他的身体也受到了疾病的折磨。疾病也许是自然而生的,但也有可能是神的惩戒。因为历代志中就有很多用疾病作为惩罚手段的事例(2116~202616~23)。而且甚重……只求医生:医生表示人的手段。医术或医药本身固然没有不对,因为神将它作为普遍恩惠赐给了人,而且保罗也为了医治提摩太的病,还曾劝他用少量的酒(提前523)。因此本节定罪的原因并不是求医行为本身,而是因为:①没有依赖医治之神(王下58~4;约4210;诗62414),而是更依赖了人的方法;②用迷信的方法(撒上287;王下12以下)求医。――《圣经精读本》

         「脚上有病」:有人认为这是一种「坏疽病」或「痛风」,也有人认为「脚」是「性器官」的委婉说法,因此认为这是一种性病。不过目前没有足够的证据可以确认到底是哪一种病。

         1612「病的时候没有求耶和华,只求医生」暗示亚撒跟神赌气,因为亚撒可以求神并求医生,但他只靠自己的努力来追求医治,跟167先知的指责一致。――蔡哲民等《历代志研经资料》

         三十九年。亚撒作王共四十一年(13)。他统治的最后两年一定身患重病。根据亚撒和约沙法的执政年表,在亚撒统治的最后三四年里,他是与约沙法共同执政的。亚撒的疾病可能促使这位国王与他的儿子联合执政。

         求医生。亚撒不仅在战争和国家政策上过分依赖人的帮助,在疾病上也一样。这个一度刚强的人,信心变得多么软弱啊!一次胜利决不能保证另一次胜利。今天的力量不能保证明天的力量。在战胜谢拉的时候,亚撒是信心坚强,大有能力的。但是这种强者是敌人攻击的主要目标。亚撒的力量和勇气没有增长,反而减弱了,直到最后几年疾病缠身,失望痛苦,不信靠神,也得不到人的帮助。――SDA圣经注释》

 

【代下十六12 脚上有病】有人尝试将亚撒的脚病诊断为痛风(圣经时代并不常见)或血流受堵塞所导致的坏疽。当时的医生有些和法术有关,其他的则使用草药。亚撒单独求助于医生,显出他不求神助,促使自己身亡。——《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代下十六13「他作王四十一年而死,与他列祖同睡,」

         1613~14是表明亚撒老的时候有点信仰倒退,但是基本上还是「寿终正寝」,获得百姓的尊荣、爱戴。希望我们老的时候不要因为自满或其他理由跟神赌气、自满自大,导致晚节不保。――蔡哲民等《历代志研经资料》

       四十一年。这个数字放是亚撒统治记录的最后。在王上1510中,它放在记录亚撒统治的开头。《列王纪》比《历代志》更侧重于年代的顺序。――SDA圣经注释》

 

【代下十六14「葬在大卫城自己所凿的坟墓里,放在床上,其床堆满各样馨香的香料,就是按做香的作法调和的香料,又为他烧了许多的对象。」

         “烧了许多的对象”。不是火葬,而是在他尸首旁边焚烧香料。――《历代志下雷氏研读本》

         此处记亚撒王之死与《王上》十五24不同。列王的葬礼应该用香料并焚烧对象示敬,不必特别提及。但现在特别记其事,可见亚撒晚年虽有错失,作者仍肯定其贡献。――《启导本圣经注释》

         虽然亚撒得此恶疾而终,不过盖棺论定他仍算是一位好君王,死后仍得到传统上君王的葬礼:

   1 葬在王陵(比对约兰,2120;乌西雅, 2623亚哈斯, 2827)

   2 有香膏裹尸;

   3 得百姓举火致哀(比对约兰,2119)

          「烧了许多的对象」:可作「燃点大火」。 ──《串珠圣经注释》

         停尸间是放置棺木或尸首的台架,俗语称为寿凳或冷凳。──《灵修版圣经注释》

         「坟墓」(14)原文是复数,可能指家族的坟墓,有好几个墓室。──《圣经综合解读》

         十三至十六章的主题是「寻求」(十四4)神和「仰赖」(十四11)神。但曾经属灵刚强的亚撒,结果竟然晚节不保,一次松懈,破口就会越来越大(10),起初的「寻求」和「仰赖」全然消失,「病的时候没有求耶和华,只求医生」(12),最后灵性软弱、疾病缠身,既没有「寻求」、「仰赖」神,也没能从人那里得着医治。──《圣经综合解读》

         神的百姓应当「寻求」和「仰赖」神,但神不要我们误以为可以倚靠自己的努力来维持敬虔。所以神在本章收回了保守的手,显露了亚撒的肉体本相,好让我们明白:出于肉体的敬虔是靠不住的,一次的得胜不能确保一生的得胜,过去的经历也不能代表将来的经历。因此,唯一能保证大卫之约的,乃是神「亲口应许,亲手成就」(15)。圣灵也提醒许多想倚靠自己的努力做一个好信徒的人:「你们既靠圣灵入门,如今还靠肉身成全吗?你们是这样的无知吗」(加三3)?你们比亚撒更加属灵吗?──《圣经综合解读》

         「烧了许多的对象」:原文直译是「烧了一场极大的火」。――蔡哲民等《历代志研经资料》

         自己所凿的坟墓。亚撒埋葬的细节是《历代志》所特有的。原文的“坟墓”是复数的,可能指家族的坟墓,有好几个墓室。巴勒斯坦的墓穴常常是在岩石上凿出来的(见赛2216;太2760;可1546;路2353)

         馨香。符合巴勒斯坦一带的习惯(参约193940)

         烧了许多。不是指火葬,因为希伯来人不火葬。可能是指烧香(见代下2119注释)――SDA圣经注释》

 

【代下十六14 为他烧了许多的对象】君王的陵墓是在峭壁之上开凿的。亚撒的殡仪颇具规模,包括为他烧香,举国哀悼,并在家冢安葬。焚烧对象与火葬无关,也不是为了掩饰病者尸体的气味,而是为了炫耀君王的财富。亚述以之为驱邪仪式,在君王的葬礼中十分常用。——《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思想问题(16)

 1 哈拿尼是根据什么来指斥亚撒的不是?这番话在人与神的关系上,给你什么提醒?

 2 亚撒不能接受善意的批评和警告;你又如何?有否恼恨对方,甚至图谋报复?

 3 试将亚撒的生平分为若干阶段。亚撒犯罪,于是招来审判。你有类似的经历吗?当你初次承认自己是罪人,或在日常生活中有犯罪的念头和行为时,基督的救赎对你有什么意义?

 ──《串珠圣经注释》

 

 



跟着我们: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