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blia Todo Logo
圣经-注释
- 广告 -


哥林多前书 15 - 章拾穗

哥林多前书 15

 

哥林多前书第十五章拾穗

 

【林前十五1「弟兄们,我如今把先前所传给你们的福音,告诉你们知道。这福音你们也领受了,又靠着站立得住;」

    因为他的动词gnorizo是“叫人知道”的意思(参莫法特,“我要你们知道”)。这话稍带责备的语气;哥林多有些信徒其实一点也不体会福音的真义。但他们已经接受了福音(简单过去式表示是肯定的行动),又承认这信仰的立埸,站立得稳(参林后一24)。——《丁道尔圣经注释》

         『这福音你们也领受了,又靠着站立得住。』我们领受福音,并非欣赏一篇空洞的理论,乃是把复活的基督接受到我们里面;让祂作我们的主,在凡事上都依靠祂,就能站立得住,不致跌倒。――《读经指引》

         本章讲论福音信息中一个大题目——复活。这不是对哥林多人信上问题的回答,因为章前没有“论到”这字眼。保罗大概是听到教会中有人不信复活的道理(12节),故此不厌其详,将这个重要的题目给他们讲解明白。

保罗写书时与耶稣复活已经相隔二十多年,但见证人大半仍旧活着。从保罗的引证,可以看见耶稣复活是驳不倒的历史事实。

复活是基督信仰的核心。111节重述使徒所传福音的内容。耶稣的死与复活,在救恩中是不能各自孤立来看的两件大事。耶稣的死付出了救赎的代价;复活则彰显了救赎的大能:冲破阴间,得胜死亡。

本段非常着重地证明耶稣的复活,记下了耶稣六次显现,每次都有见证人。这六次显现的对象为:1,矶法,就是彼得。2,十二使徒。3,五百多弟兄。4,雅各,不是使徒雅各,他当时已殉道(徒十二1),而是耶稣的弟弟雅各(太十三55)。5,众使徒。6,保罗。──《启导本圣经注释》

 

【林前十五1~2是本章的序论部分,特别强调:①哥林多教会的信徒已领受福音并得救的事实;②复活是福音的核心思想,不得使之变质;③应把福音坚守到底,成就救恩。──《圣经精读本注解》

 

【林前十五1~11在本文为了证明基督复活的确实性,保罗具体列举了圣经的记载和复活的直接目击者。在这里可以看出:①基督复活的史实性;②圣经话语的真实性和默示性。──《圣经精读本注解》

 

【林前十五1~58本章是复活之章,与林前13章一样,这是保罗的一切书信中最重要最卓越的一章。13章以升华诗的表现,呈现出保罗文学的精髓,本章则淋漓尽致地发挥了周密地开展、论证基督复活之教义的保罗严谨的逻辑性和组织能力。本章内容大体分为:①论证复活的确实性(1-34);②关于复活的身体的说明(35-58)。旧约时代的以色列人认为人死后进入阴府,对肉体的复活持怀疑态度(9:4,5)。尤其犹太教的分支撒督该人否认灵魂不灭和肉体的复活(23:8)。另外,希腊人相信灵魂不灭,却否认肉体的复活,因此对他们而言永生乃是脱去肉身回到灵魂状态。哥林多教会受了许多犹太教和希腊文化的影响,因此出现了否认肉体复活的人。对此保罗指出否认肉体的复活等于否认耶稣的复活的,追根究底是对福音真理和信仰本质的否认。在这里我们可以知道:①基督十字架事件和复活是基督教最重要的真理,成为我们信仰和盼望的根据,也是福音传播的重点;②否认复活的最终结局是永死的刑罚(11:1,6)──《圣经精读本注解》

 

【林前十五2「并且你们若不是徒然相信,能以持守我所传给你们的,就必因这福音得救。」

    因这福音应作“藉这福音”(dia),这前置词表示福音是基督成就救恩的途径。得救是现在进行式的。救恩一方面是一次过完成的(正如第1节“领受了”),另一方面又是进行式的(参一18;林后二15)。保罗说“你们若不是徒然相信”,最末的字是eike,意思可作“不加思索,随随便便”(BAGD)。人若自称相信福音,但未经过思想考虑,信甚么,有甚么要求,那么他实在并未真信主。他的信仰是没有根基的,空洞的,没有得救的信心。——《丁道尔圣经注释》

 

【林前十五3「我当日所领受又传给你们的,第一,就是基督照圣经所说,为我们的罪死了,」

    基督为我们的罪死了。这就是说,他的死是代赎的死,十字架是福音的中心。照圣经所说,表示这不是后来加上的;基督代死的拯救,在圣经上老早已明言。这不是普通的死,而是圣经预言,教会宣扬的拯救大功。保罗没有指出心目中哪一段经文,但必然是以赛亚书五十三章等类经文。——《丁道尔圣经注释》

         福音的基础有三:(1)主为我们的罪死了;(2)埋葬了;(3)复活了。―― 牛述光

         我当日所领受:指使徒保罗直接从基督领受的关于耶稣十字架之死和复活的真理。照圣经:指旧约圣经,基督的受死和复活不是突发或偶然事件,而是圣经所记载之预言的成就(22;53;9:26;6:2;2:10;12:10)。在这里可以知道:①耶稣基督的赎罪事工是借着神的主权性护理完成的;②神的旨意启示在圣经里,其中里面包含着基督教的一切真理。──《圣经精读本注解》

 

【林前十五3~4基督的死葬是『照圣经所说』,基督的复活也是『照圣经所说』。这说出基督的死而复活都是预定的,也是主动的。仇敌所有的打岔、拦阻,全归徒然;基督永远是居首的,永远是得胜的﹗――《读经指引》

         耶稣的复活有两种见证:1,旧约圣经(诗十六811;赛五十三5611等)。2,亲眼的见证人(38节;徒一2122)。

     “圣经”指整本旧约。──《启导本圣经注释》

 

【林前十五3~32我们信主最要紧的,是信主的死而复活。主的复活一面有圣经的记载,一面又有看见之人的见证(3~7),实在是可以确信无疑的。主若没有复活,也就和别的教主一样,自身都在死亡中不能自救,怎能救我们呢?所以我们若对主的复活信得不够坚定、彻底,那么传福音的也是枉然,信福音的也是枉然(14),大家都『仍在罪里』,根本没有来世的盼望,比世人更加可怜,还不如吃吃喝喝,胡涂过一生,因为反正都是死了就了了,一切都完了(171932)――《读经指引》

 

【林前十五4「而且埋葬了,又照圣经所说,第三天复活了,」

    初期教会对耶稣受死的真实性,丝毫无疑问,被埋葬就是明证(四福音都有记载)。保罗没有明明提到空坟,但这句话就是前奏,暗示空坟。从埋葬,说到第三天复活。埋葬对复活也有所暗示;“祂若埋葬了,那末复活就必然是尸体活过来了”(巴勒特)。复活(egegertai)是被动式,重点就在父的作为,父叫儿子复活了(新约一般都是这样,参15节)。而且用的是完成式,表示永久不变,“用尽一切加强的手法,强调这件事�痡`不变的功效”(Prolegomena, p.137)。基督一直保持复活主的身分。这样用法的完成式,在这一章还有六次(121314161720),其余新约经文另外只用过一次。也许照圣经所说是连接复活,而不是连接第三天(正如麦子格,JTS, n.s.viii, 1957, pp.118123)。旧约提及第三天的印证极少(虽然有人引用何六2及拿一17),至于复活,则以赛亚书五十三1012就很清楚预言了(其中提到死后的活动,参诗十六10在早期讲道中的引用)。——《丁道尔圣经注释》

 

【林前十五5~8显现乃为证明复活。所以每一次主在我们灵里的显现,都是为叫我们对复活的基督有更完全的认识。――《读经指引》

         在本文为了证明基督复活的史实性,保罗按照顺序列举了复活的直接目击者。除了本文所记录的之外,还显明给:①抹大拉的玛利亚(28:9;20:16,17);②以马忤斯路上的两个门徒(24:13-32);③多马(20:26-29);④向七个门徒(21:1-23)。记录本文的目的是使哥林多信徒树立对复活明确的信仰,抵制否认主复活的异端邪说。尤其保罗记录本书时,亲眼目睹复活的许多人都在世,他们不仅起了复活的真见证人的作用,并证明了基督教真实的历史性。──《圣经精读本注解》

 

【林前十五6显给“五百多弟兄”,可能是在加利利的那一次。见《马太福音》二十八10。“睡了”指去世。──《启导本圣经注释》

 

【林前十五7雅各起初不信,他所以相信乃因主向他显现了;所以雅各归主,就是主复活的一个证据。―― 牛述光

         雅各:不是指西庇太的儿子或亚勒腓的儿子,而是指主的兄弟雅各。他虽然在初期排斥过耶稣(7:5),但后来与其兄弟们一起加入使徒的行列(1:14),作为重要人物活跃在耶路撒冷教会中(徒十五13)──《圣经精读本注解》

 

【林前十五8耶稣向保罗的显现(徒九18),是在祂升天数年之后(也许是主后33年),是一次例外的显现(徒九36)。

所谓“未到产期而生的人”,是指他不象其他使徒,没有跟随过耶稣,不属十二使徒之列,他的蒙召成为使徒,象早产的婴儿那样不足月。──《启导本圣经注释》

 

【林前十五9保罗悔改作使徒,并且肯格外劳苦,也是主复活的明证。―― 牛述光

         他曾逼迫过教会(徒九12),叫他觉得自己没有资格做使徒。“使徒”这名衔他当之有愧,连作“使徒中最小的”也不配。逼迫教会,等于逼迫基督(徒九45)。──《启导本圣经注释》

 

【林前十五9~10使徒中最小的:这是对神感恩和谦卑的表现,他过去曾逼迫过耶稣,按理说不配成为主的仆人,但神却不计前嫌依然赐给他恩典,呼召他做使徒;也是谦逊的告白,说自己在很多方面不如其它使徒。他还承认,自己所以能为基督作很多事情,不是因为自己比别人出色,而全部来自神的恩典,并将所有荣耀归于神。在这里可以知道:①由于神的恩典,所有圣徒都欠了福音的债(1:14);②真正的谦虚是美德;③蒙的恩典越多,那人将变得更谦逊;④骄傲的等于否认神的恩典。──《圣经精读本注解》

 

【林前十五10「然而我今日成了何等人,是蒙神的恩才成的;并且他所赐我的恩不是徒然的。我比众使徒格外劳苦,这原不是我,乃是神的恩与我同在。」

    这恩典不是徒然的(kene,“空洞”,“没有内容的”),这恩典使他比别的使徒格外劳苦。他用的劳苦(kopiao)意思是“工作到疲惫不堪”。戴斯曼说这句“来自工匠完成工作那种欣悦”(LAE, p.313)。保罗强调说他承担这使徒的职分,劳苦作工;他并不是说他比别人更有成就,而是说他比别人更劳苦。比众使徒可以当作“所有使徒加起来”,或“任何一个使徒”。他在此特别夸耀神的恩,所以前者的意思就更合适了,而且照事实看来,这也是事实。他的出身虽然不甚可观,但神的恩却使他成就了宏大无比的工作。这话很易被认为保罗邀功,所以他立即加上这原不是我,不是人,乃是神的恩的功效。他用恩典与他同在,而不是说神的恩“在他里面”等等。——《丁道尔圣经注释》

         『我今日成了何等人,是蒙神的恩才成的。』我们今日的光景,没有一件不是神的恩典所使然。――《读经指引》

 

【林前十五11「不拘是我,是众使徒,我们如此传,你们也如此信了。」

    传是现在进行式;表示这是保罗及其它使徒经常传的道,是正统的福音,所有使徒惯常传扬的道。你们也如此信了,提醒哥林多人,这是他们信仰的基要。他们当初信主作基督徒,就是相信这个信息,任何别的都属偏离正途。——《丁道尔圣经注释》

 

【林前十五12「既传基督是从死里复活了,怎么在你们中间有人说没有死人复活的事呢?」

    传基督,就是传复活。接着他问,从这亮光看去,怎能否定复活呢?死人一字没有冠词,是一般性的用法,“死人复活”,是论复活的概念,而不是论“所有死人”(BDF 2542);这一章里只有29354252节中,nekros一字有用冠词。)——《丁道尔圣经注释》

         你们中间有人:受犹太教或希腊思想的影响,有些哥林多信徒否认死人的肉体复活。他们承认基督复活,但不相信死人复活。──《圣经精读本注解》

 

【林前十五12~19在上面保罗证明基督复活的真实性,在这里强调圣徒复活的确实性,同时论证复活是基督教信仰的根据、也是核心教义。在这里我们可以知道:①基督的复活是圣徒复活的根据;②否认死人复活的,等于否认神的恩惠本身。──《圣经精读本注解》

 

【林前十五13「若没有死人复活的事,基督也就没有复活了。」

    Oude(甚至连)即“亦不”的意思(BAGD)。保罗的论据是,基督既是十足的人,也像人一样死了,那么若人不复活,“基督也就没有复活了”。——《丁道尔圣经注释》

 

【林前十五13~15在本文中保罗通过逻辑性论证,强调已死圣徒肉体复活的确实性,否认死人复活等于否认:①基督的复活;②圣徒的信心;③福音传播事工;④福音传播者所作的见证的真实性;⑤罪得赦免。──《圣经精读本注解》

 

【林前十五14「若基督没有复活,我们所传的便是枉然,你们所信的也是枉然!」

    我们所传的便是枉然。那指示式(inferential)的分词araNIV删去,RSV作“then”)表示下文是前文的必然后果。枉然(kenon)放在前头,表示加强语气,这字是“空虚”(empty)的意思。若基督没有复活,那么传道就是枉然,没有实质的,不但保罗所传的,更是所有使徒所传的(11节)也属虚空。复活表明神在基督身上活现,若没有复活,福音就是个骗局。传道(kerygma;见一21{\LinkToBook:TopicID=120,Name=1 訊息的「愚拙」(一1825})不是指传道的行动,而是指所传的信息内容。——《丁道尔圣经注释》

 

【林前十五14~32复活的基督,乃是我们传扬的中心;『我的信息是耶稣』。复活的基督,又是我们信心的中心;除祂以外,所信的尽都徒然。复活的基督,更是我们见证的中心;若不以祂为一切,我们就是『妄作见证的』(14~15)。不只如此,复活的基督,更是我们脱离罪的能力;若不是祂,我们将『仍在罪里』。复活的基督,又是我们永远的盼望;若没有祂,我们就『只在今生有指望』,那『就算比众人更可怜』(1719)。复活的基督,更是我们人生的意义;若缺少祂,一切都是虚空,那么『我们就吃吃喝喝罢,因为明天要死了』(32)――《读经指引》

 

【林前十五15“妄作见证”就是作假见证。──《启导本圣经注释》

 

【林前十五17『基督若没有复活,你们仍在罪里。』保罗没有说,罪案没有除去;因为基督已经死了,罪案是已经除去了。但是,基督若没有复活,就要仍在罪中,就所得的救恩只有一半。在这里,你看见复活的紧要。―― 倪柝声

 

【林前十五18“灭亡”指永远与神隔离。──《启导本圣经注释》

         在基督里睡了的人:已死的基督徒,意味着带着复活的盼望死去的圣徒。──《圣经精读本注解》

 

【林前十五19保罗在1219节用一连串的论据,证明复活这件事的真确性。将来复活是所有信徒都有的盼望(帖前四1317)。如果信徒否认复活,就是间接否定耶稣的复活。如果耶稣没有复活,整个福音信仰就站立不住,因为福音的核心就是耶稣的复活。倘若基督徒的盼望不在来生,只在今生,那么他们的基督受的苦,为信仰付的代价,就都徒然。──《启导本圣经注释》

         意味着如果没有肉体的复活与永生,那么在主里持守着信仰生活的圣徒是这世界上最悲惨的存在。对于在险恶的现实生活中,惟靠基督忍耐一切苦难的圣徒,如果没有复活与来世,这世界的生活就是全部的话,那么他们等于受蒙骗,只不过是度过了最悲惨而愚蠢的人生<9:28-36,耶稣生平的五大事件>。总之,复活证明了:①真强于假;②善胜于恶;③爱强于恨;④生命胜于死亡的权势。──《圣经精读本注解》

 

【林前十五20「但基督已经从死里复活,成为睡了之人初熟的果子。」

    但是反义字:信徒绝不是人间的可怜虫,复活的事实改变了一切。保罗说得又简明,又肯定,半点疑惑也没有。他用的是现在完成式已经复活(见4节),真真确确用尽了“完成”的含义。基督不但在历史上某一天复活了,而且一直保持复活主的身分。初熟的果子是禾稼中第一捆禾穗,要带到圣殿献给神(利二十三10以下);这一捆叫全部庄稼成圣了。还有,初熟的果子也指后来的果子,两个意思都适合。基督并不是第一个从死里复活的人,祂曾亲自叫一些人复活,可是他们日后还是死去了。基督的复活却是不再死的生命;这样,祂是跟随祂的人的先锋;“基督的复活,是属祂的人复活的保证”(Hodge)。睡了之人是现在完成式分词,指信徒离世后保持的状态。——《丁道尔圣经注释》

         『初熟的果子』,乃是以后众果子的保证和标本。初熟的果子熟了,就保证其余的果子即将成熟;初熟的果子形色和质地如何,就表明以后也必更多的结出同样的果子。感谢主,基督就是我们初熟的果子!祂已复活,进入丰满荣耀;就保证我们这信祂的人,也必随祂进入丰满荣耀,和祂完全一样﹗――《读经指引》

   主复活那天,正是初熟节献禾捆当作摇祭的日子,表示不久将有更大而全面的收成;所以主复活也就是我们必复活的明证。―― 牛述光

         “初熟的果子”:以色列人收成之前,在初熟之物中取出一小部分献给神,象征全部属于神(利二十三1011,17,20)。这个比喻的重点是:基督是复活的初熟之果,所有信徒将来都会复活。基督复活是信徒能复活的保证。──《启导本圣经注释》

         睡了之人初熟的果子:通常以色列百姓先向神献上秋收的第一捆庄稼和果子之后,开始收割(23:10-14)。献给神的第一捆庄稼意味着收割的开始,同样基督是献给神的复活的第一个果子,成为应许所有圣徒复活的凭据兼预表。──《圣经精读本注解》

 

林前十五20太廿七52{\Section:TopicID=302}基督复活

问:读《基督人报》第十一期「问答」,见漳州简君问题「旧圣徒的复活」,请解马太福音二十七章五十二节:「坟墓也开了,已睡圣徒的身体,多有起来的。」是否与哥林多前书十五章二十节:「但基督已经从死里复活,成为睡了之人初熟的果子。」有冲突?

   阁下之回答,言主耶稣并不是头一个复活的人,更言以利沙与主耶稣皆曾叫人复活。虽末了说明「主那样复活,只有祂一人」。然如此问答总不免起人误会,恐人以为主之复活,与以利沙及主耶稣所使之他人复活相同了。鄙人的见解,以为以利亚、以利沙及主耶稣所使之他人复活,并非将来灵体之复活,乃是人死过以后,灵魂又回来,复归人肉体;在世上又活若干年;末了,仍归于死与他人一样。主耶稣之复活,实是头一个复活的人,即灵体复活之头一个(林前十五)。而马太福音二十七章五十二节所言之圣徒,愚窃以为亦系灵体复活。观第五十三节,说到耶稣复活以后,他们方能从坟墓里出来可见。无论何人皆不能在主耶稣复活之先。且「显现」二字亦证明非系肉体,乃系灵体,更可见死亡之权,主若不打破,他人纵能从坟墓中起来,却不能出来。或有人以为如此解马太福音第二十七章五十二节,与号筒末次吹响圣徒方复活之语有冲突。愚窃以为此乃圣经中变例;乃神特使之为主复活作证据耳。至于常例必待号筒吹响之时,信徒方一齐复活。是否有富,伏候尊裁。

答:旧约先知和主耶稣在世所复活的人,以及马太福音第二十七章之圣徒,到底是否已得��灵体,乃神最通博的仆人们,所不能意见一致的。所以,究竟也难说定。并且这点在我现今的经历看来,与灵命尚无若何的关系。所以,我们只可放之。先生以为有灵体复活者,主耶稣乃是第一人。若然,则先生所说的,就是证明我「像祂那样复活者,只有祂一人而已」的话了!如此的回答,就是表明主和以利沙及主所使复活之人的复活就是不同的。「那样」就是特别。赞美主,因祂在诸事上居首位!―― 倪柝声

 

【林前十五20基督复活成为睡了之人初熟的果子何意?】

答:圣经记载耶稣曾称已死了的人为睡了的人(约十一11-13;路八52),祂在世未受死以前,曾经使拉撒路,拿因城寡妇之子,及睚鲁的女儿这三个人从死里复活,为了是显出神迹来(约十一43-46;路七11-17,八49-56),使人来信祂归荣耀于神,但这些人复活之后,是灵魂回来,还是有他们原来的身体,并不是得了灵性的身体,(参五五题),是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的。从旧约所记以色列人的初熟节意义,他们献上初熟的大麦一捆,此节是在逾越节后之第三日,成为睡了之人初熟的果子(利廿三10-12;参约十二24),所以保罗作此称谓也,既因初熟的果子是基督,将来照样一切信祂的人也必都要复活(林前十五2223;帖前四13-18)。——李道生《新约问题总解》

 

【林前十五20保罗称那稣为“睡了之人初熟的果子”,意即主耶稣是第一个复活的,但那稣在世时也曾叫三个人复活,他们的复活与耶稣的复活有何不同?】

    这个问题,在路加福音八章已经研究过,请参阅。主那稣在世时,曾叫三个人从死中再复活,即成人拉撒路,拿因寡妇的独生子、是少年人,及睚鲁的十二岁女儿。但他们再活以后,再过几十年,又离开世界再死,所以他们的再活,只能称之为“还魂”或“回灵”。但

主那稣是第一个真正复活的人,因为真正的复活乃是活了以后不再死,而且复活后的“灵体”不受时间、空间与物质的限制,可隐可现,可食可不食,主那稣复活后便是如此。所以主那稣的复活,是真正的复活,保罗称他为“睡了之人初熟的果子”。

    如果上述三个人的再活也被称为复活的话,主那稣便不是“初熟的果子”,因为除了上述三人以外,旧约也有人“还魂”,王上十七章,以利亚使寡妇之子还魂(2122节);王下四章,以利沙使书念妇人之子还魂再活(3236节)。以利沙死后,有人葬埋死人,那死人因为碰着以利沙的骸骨而再活(王下十三章2021节)。此外,主那稣被钉十字架之时,也有许多圣徒“起来”,到那稣复活之后,才从坟墓中出来,向人显现(太二十七章5053节)。这些人都是“还魂”,但并非主那稣那样的复活不再死。

    因此,主那稣的复活是真正的“复活”,别的人是“还魂”。路八章55节说:睚鲁女儿的“灵魂回来”。在王上十七章22节说:那小孩的“灵魂仍人他的身体”,均表示“还魂”或说“回灵”,可是再过几十年,他们仍与别人一样再死。

    主那稣真正复活了,以后不再死,我们将来也要享受同样的、不再死的荣耀复活。―― 苏佐扬《新约圣经难题》

 

【林前十五20~28上面保罗证明了死人复活的确实性,在这里积极地陈述了基督的复活是圣徒复活和永生的根据,是初熟的果子。耶稣基督的复活意味着罪恶和死亡权势永远的惨败和灵魂的自由,从而成为圣徒复活的确实的保证。──《圣经精读本注解》

 

【林前十五21「但基督已经从死里复活,成为睡了之人初熟的果子。」

    死因一人而来,指第一次犯罪带来的刑罚(创二17),不只是肉身的死,但也包括肉身在内。“人犯罪后,进入一种新的状态,被死所控制,以死为标记的状态。属灵的死与肉身的死,多半不是分开来看的,两者互相牵连。”(莫理斯,The Wages of Sin(丁道尔出版,1955),p.12)。亚当的罪不但叫自己遭殃,也带给一切后代。可是,如果亚当的罪有这样长远的后果,基督的复活就更该如此了。祂的复活不只涉及祂自己,也临到相信祂的人。死从亚当进入世界,同样,生命透过基督来到世界。保罗一再说因一人,强调了道成肉身的真实。基督是十足的人,正如亚当一样。因此,因一人全人类被毁,也因一人而夸胜,这是合理不过的事。——《丁道尔圣经注释》

 

【林前十五21~22本文应用了代表原理(5:12-21)。由于人类的祖先亚当犯罪,死亡进入了这个世界,借着基督十字架和复活,复活和永生成为了可能(45)。虽然以亚当为代表的人类只能死亡,但在基督里面的圣徒将在基督再临时参与复活的荣耀。──《圣经精读本注解》

 

【林前十五22「在亚当里众人都死了;照样,在基督里众人也都要复活。」

    在亚当里众人都死了,指出人类因为与始祖的关联,是必死的。不过,这肉身的死只是一个记号,一种刑罚,这观念引申更深远,是属灵的恶果。我们与亚当在罪咎上联合了。换言之,人类在这事上一律承当了。但正如亚当的罪带来无比的罪果,基督的作为同样带来无比的善果。不过,在亚当里的众人,与在基督里的众人不是相同的。“两个亚当各担任了一族类的头──旧的和新的族类”(Hering),不是每个人都属于新的族类。这一节并不表示认同世界大同主义,保罗是说,在亚当里该死的,死了;在基督里该活的,活了。都要复活,不单指复活,而且包括基督赐给属祂的人丰盛的生命。——《丁道尔圣经注释》

 

【林前十五23「但各人是按着自己的次序复活,初熟的果子是基督,以后在他来的时候,是那些属基督的。」

    TagmaNIV译作torn(中文作“次序”),原是个军事用词,指一队军人,后用途渐普遍。第一个次序tagma是基督,初熟的果子(一个tagma只有一个人,不太常用,巴勒特提议作“阶级”)。其次是那些属祂的人,或更正确地说“基督的人”。在祂来的时候('at his coming'),显然是指主再来。保罗用parousia,基本的意思是“来”或“在”(如十六17),后被信徒专用作主再来的意思。戴斯曼(LAE, pp.368373)举例说明这字通用作皇帝御临,基督徒用这字指至高的王来临。——《丁道尔圣经注释》

         “按着自己的次序复活”:基督在初世纪便已复活,信徒要到基督再来时才复活(帖前四1317)。──《启导本圣经注释》

         属基督的:指信基督的圣徒。──《圣经精读本注解》

 

【林前十五23~26作为借着基督十字架和复活得救的结果,阐明了末世复活事件的顺序。其顺序:基督的复活→信徒的复活→非信徒的复活。但信徒和非信徒的复活是将基督再临时里发生的事件,不是时间观念上的先后关系,而是同时发生的事件,表明了审判的两面性。这时圣徒将披戴永生和荣耀,反之非信徒的结局是永远的刑罚(20:11-15)──《圣经精读本注解》

 

【林前十五24「再后,末期到了,那时,基督既将一切执政的、掌权的、有能的,都毁灭了,就把国交与父神。」

    末期一字是telos,这字从没有指一班人的(若指第三tagma就必然是一班人)。Hering说“在圣俗文献中,全找不到telos有这用法的。”它的意思是结局,或目标,是有目的的,是万事的结局,是高潮,一切都指向这个时刻。无论如何,保罗在这章里,讨论的是信徒的事,完全没有涉及恶人的结局;他只提及两种“次序”,基督和信徒;然后就紧接论到最末后的阶段了,一点也没提及未信者的际遇。那时是hotan的不定式;时间不知道。希腊文basileia(国度)译法有很强的含义;是“统治”而不是“疆土”。保罗心目中是想到将来基督终于完全统管万有万民;祂必作王掌权(参帖后一7以下)。然后,祂要将权位“交给”父神。一切与神对抗的,都被制服了。因此,保罗描写基督把一切执政的,掌权的,有能的,都毁灭了。这三个字也许并不一定指三种不同的权位,而是统称所有有权有位的,到那日没有一个不服在基督之下了。毁灭(katargeo;见一28{\LinkToBook:TopicID=121,Name=2 信的人本卑微(一2631}),基本上是“作废无用”,“无效用”,很合这里的意思。保罗在此不是说有战争,也不是统治者下台,而是一切在基督以外的权位,都完全不生效用了。虽然这一句在“交给父神”之后,事实上却发生在之前(从希腊文的时态可见,中文次序正合)。——《丁道尔圣经注释》

         再后末期到了:指信徒刚刚复活之后,将到来的这世界完全的末日(13:39;启十四15);而不是指千年王国之后非信徒们的复活(前千年说)。一切执政的,掌权的,有能的:指抵挡神的撒但的权势和不信神的世界权势的总称。末日他们将一同联合逼迫圣徒、诽谤神,但到了基督再临的时候必遭惨败而灭亡。──《圣经精读本注解》

 

【林前十五2425这是基督将来要在世上建立国度的明确圣经根据。──《启导本圣经注释》

 

【林前十五25『因为基督必要作王,等神把一切仇敌,都放在祂的脚下。』基督既是这样一位得胜的君王,所以我们无须害怕撒但的攻击,因为牠早已被主击败了。我们只要紧紧依靠主,就能凡事胜过魔鬼。――《读经指引》

         引用了诗110:1,预言基督再临时,主的统治将具体成就。──《圣经精读本注解》

 

【林前十五26「尽末了所毁灭的仇敌就是死。」

    死亡(前有定冠词)是句子的主语,而最后的仇敌(没有冠词)是述语:“死亡被毁灭了,它是最末的仇敌”。这里强调死亡,是我们的仇敌,且是最末的仇敌。毁灭是katargeo,如24节一样。时态是现在式,用现在式来描述未来的行动,特别显得逼真实在。死亡要失掉一切威势。Lensk认为死亡既有赖撒但及罪恶而存在,那么,这些既对付净尽了,死亡这最末的仇敌也必然消失。12节“有人”说“没有复活”,保罗响应说“将来没有死亡”(参Findlay)。——《丁道尔圣经注释》

         “尽末了”就是“最末了”。“仇敌”指一切反对与阻挡神救赎计划实现的敌对权势。“死”是最后的仇敌,最可怕的掌死权的魔鬼(来二14;启二十14)。──《启导本圣经注释》

         意味着末世借着基督的再临和死人的复活、最后的审判,死亡不能再凌驾于人类(20:4-6)──《圣经精读本注解》

 

【林前十五27「因为经上说:“神叫万物都服在他的脚下。”既说万物都服了他,明显那叫万物服他的,不在其内了。」

    有人认为他是指基督,但看来是指“父神”更有可能(参RSV)。开头的字句与诗篇八6很相似,那里指神所赐给人的统管权,人是创造的高峰。这儿却只用在基督身上,意思更广远,因为依经文背景看来,一切包括了“父神”以外的万有;“万物”是强调式的。这里很特别,时态有了变换。神叫万物都服在(has put)是简单过去式,指一次过完成的归服,但都服了祂(hes been put under Him)却是现在完成式;就含有一种永久性归服的意味。“那叫万物服祂的”(Who put)又再用简单过去式,再指第一个动词所说的行动。因此保罗的意思是,父神把统管一切被造的全部主权,无限量地给予子;当然,这并不表示父神自己的权势有任何亏损。对保罗而言,这是明显的(delon)。——《丁道尔圣经注释》

 

【林前十五27~28当复活的基督再临,打败这世界的无秩序和罪恶势力,成就真正的和平之后,将会把万物全部交给神。到那时神作为最高统治者,作为义和爱的王,将永远得尊荣(22:3-5)。基督服于圣父神,意味着基督的中保作用将结束,圣父直接的统治即将开始,而不是意味着基督在人格或本质上有劣等。──《圣经精读本注解》

 

【林前十五28「万物既服了他,那时,子也要自己服那叫万物服他的,叫神在万物之上,为万物之主。」

    “服”的过程到了子服在父之下,就达到了高潮(保罗唯这一次这样称呼耶稣)。有人觉得这很难接纳,似乎三位一体的神,有一位低于另一位。但要记住,这里保罗不是谈到父或子的本质,而是说基督所成就并将要成就的事。祂为我们死,复活了,将要再来,毁灭一切与神为敌的。这一切工作的顶峰,是当祂把国度归给父,父是万有之源。当祂成就这一切时,祂是个人,有着某种顺服,是这分任务所必须的,一直等到功成圆满。这一切的目的(hina),是叫神在万物之上,为万物之主(他说“神”,不是“父”;“神”的意思原是这样)。这句话很重,因为到那日,一切原归祂的,都要完全归回至高者。加尔文说,“一切都要归回神,神是万有的始与终,使一切都与神连结。”——《丁道尔圣经注释》

 

【林前十五29这是难解的经节,有的认为在此是指当地的一种风俗。有人替那已信主但未受洗的去世亲人或朋友施洗。据所知道,在第二世纪确有这种洗礼,但这些多半与异端有关系。保罗并没有说他们是对的,只不过引这个来说明复活这件事情。

         另外还有一种解释比较好一点。就是保罗在这里所指的『死人』,就是指一班受洗时是活的,现在已经死了的人。『死人』就是『已经死了的人』。──何晓东《新约圣经难题探讨》

         “为死人受洗的”一语意思不详。保罗没有对此加以解释,只在证明复活的真确性时顺带提了一下。可能当时有已离世的圣徒,他们遗下的亲人也信了主,接受了洗礼。他们相信,接受这表明信仰的洗礼,可以叫他们与去世的亲属相连。保罗的意思是:如果没有复活,将来相连也便没有希望了。──《启导本圣经注释》

         为死人受洗的:有些观点认为这是指为了没有受洗礼而死的圣徒,活着的人替他们受洗礼,但在这里却指灵性处于已死状态的信徒,因信基督而受洗。如果死人复活不是事实,那么关乎死亡和复活的基督徒的洗礼,不过是无意义的形式而已,因为洗礼意味着借着基督,罪恶的自我死去,得到重生。──《圣经精读本注解》

 

【林前十五29为死人受浸究竟意思如何?】

答:保罗说:「那些为死人受浸的,将来怎样呢,若死人总不复活,因何他们受浸呢。」这里所提为死人受浸的事,是一个难解的问题,解经家们曾经作了各种不同的解释,但皆无确切的圣经根据,因在全部新约中此处提及为死人受浸之事,所以综合言之,可作一下之几种解法:

①有人以为这是指活人代替那信而未受浸的已死亲人或朋友受浸,据说在第二世纪,确有提倡这种浸礼,但该时代系晚于保罗一世纪,并且在使徒时代的历史中,也无这种洗礼的规矩,可见出于当时的异端迷信,故此不能采纳。

②有人以为这是教会主持人为死人施行浸礼。希望他能得救,据说在哥林多教会曾经有人如此荒谬之举,而保罗就以他们这种错误的事,来反驳指斥那些不信从死里复活之真理的人。

③人有以为「为」字在原文没有代替之意,所以不是指活人替死人受浸,乃是活人为已死的信主的亲戚朋友缘故,自己立志悔改信主而受浸,如有些女儿因母亲临时之前,劝他们信主,希望将来在天堂里可以再会,为了这缘故,其儿女以后就信主而接受浸礼,若然,则保罗所说本节的大意,即若已死的亲戚朋友总不复活而得永生,那些为亲戚朋友的缘故而受浸的人,将来怎么样呢!岂不是失望么?因何要为他们受浸呢,此解较为合理。

④有人以为处「受浸」二字,非指信徒平时加入教会时所受的浸礼,乃从保罗说的「时刻冒险,天天冒死」(林前十五3031)语意来作解释,系指传道者为那些死在罪恶过犯中的,带领他们归主所受的苦(林后一5-10,四7-12,六4-10,十一23-33;西一24),如同主耶稣所说:「我有当受的浸」(路十二50;可十38),其意即指祂在十字架上为罪人死所受的苦(参九十题)。保罗在此述说传道人为领人归主所受的苦,其目的是要使他们得永生,若他们死后仍不能复活得永生,那为他们如此牺牲,冒死受苦的浸,岂不是都归徒然无益处,此解更为合理。——李道生《新约问题总解》

 

【林前十五29 “为死人受洗”到底如何解释?】

    全部新约圣经只在此提及“为死人受洗”之事,解经家对此语颇为头痛,他们的各种解释如下:

    一、“为死人施洗”,即该人已死,教会主持人仍然为他施洗,使该死人的尸体行礼如仪。据说哥林多教会有人如此“胡闹”,正如在他们教会中有种种胡闹的坏行为一样,这不过是一种败坏的行为而已。但保罗正好“将错就错”,利用他们这种“死人也受洗”的事来驳斥那些不相信复活真理的人(参阅使徒行传十七章雅典人以保罗所传、那稣复活之事为怪),意即如果那些人不相信信徒将来会复活,却为死人施洗,希望他们得救,将来也有权利享受复活的荣耀,岂非矛盾?

    但保罗并非同意“为死人施洗”的荒谬之举。

    二、有些为子女的已经信主,但父母未信主。哥林多教会竟有人“发明,,活人代替死人受洗的方法,使已受洗信主的儿女为新近死去的父母“再受洗”一次,是代替已死的父母受洗,希望未信而死的父母因活人的“代洗”而得救,将来也可享受复活的权利。

    保罗就利用他们这种事实,来驳斥不信复活的人,其理由与第一解释相同。

    三、第三解释法是“灵意解”,谓“死人”与保罗在下文所说的“我是天天冒死”及“明天要死”,均带着浓厚的属灵意味,并非指身体的死,因此这里“死人”一词,是指保罗在罗马书所提过的“与主同死、同葬、同复活”(罗六章18节),或歌罗西书所提及的“你们已经死了”,又“要治死你们在地上的肢体”(西三章)等同意,指一个受洗归主的人,在属灵的地位上,对世界已死。

    所以这里“为死人受洗”,是指一个信徒看自己是死的,他们希望受洗归主后,将来有权利享受复活的荣耀。但哥林多竟有人不相信死人复活,保罗用此语作驳斥的论据,意即“如信徒不会复活,何必要受洗,而自视为已死的人”?

    四、我们很容易被自己的眼睛及读经读得太快所欺骗。这里是说“为死人受洗”,不是“为死人施洗”。“受洗”是指自己接受该洗礼,“施洗”是指主礼人替信的人行洗礼。

    如果是“为死人施洗”,即上面第一说的情形,一个信了主而未接受洗礼的人,既然死了,主礼人仍然行礼如仪为死人的尸体施行洗礼,使他完成“信而受洗”的程序。

    但“为死人受洗”则意思完全不同。上述第二个说法是其中一种解释,即活的人为死者的缘故“接受洗礼”,不过这第二解释则有“重洗”的嫌疑,哥林多教会是否真有人为此实行,并无左证足以证明。

    最合理的解释乃是这样,这里可举两个例:

    一个为妻者信了主,受了洗,后来死了,她那个未信主的丈夫因为希望将来有机会在复活的时候与所爱的妻相会,或说大家在天家能相会,于是未死的丈夫“为着已死的妻子”也信了那稣,也接受洗礼。

    因此,中文圣经如果改译为“那些为着已死的人而接受洗礼的……因何为他们而接受洗礼呢”?则意思清晰得多。请注意,保罗的原意乃是:

    并不是,替死人施洗”或“替死人受洗”,乃是“为死人之故而自己接受洗礼”。

    当时,罗马皇帝已开始迫害教会,在罗马城外的斗兽场中杀害许多基督徒,这些基督徒甘冒生命的危险,仍然热心事主及带领人信主。有些基督徒被捕而殉道之后,那些被他们带领归主但仍未受洗的人也不怕危险,竟然接受洗礼,他们是为着那“带领自已归主,已为主死的人”而接受洗礼,哥林多教会称之为“为死人而受洗”。他们受洗的目的是希望将来也享受复活,与带领他们归主的人再相会。―― 苏佐扬《新约圣经难题》

 

【林前十五29~34本文中保罗转换论述的焦点,以洗礼等问题为实例,论及复活的信仰和现实生活之间的关系。在这里可以知道:①没有复活之信仰的人生毫无意义;②复活的信仰保守圣徒脱离实际生活中的罪恶;③如果没有复活,基督教的一切伦理性命令都毫无价值。──《圣经精读本注解》

 

【林前十五30~32表明保罗的信仰与复活的盼望牢牢地连接在一起。他之所以否认自己,在一切苦难中把自己全部的热情倾注在传福音的事工上,是因为他对复活确信不已。保罗陈明如果没有复活,安于现状、追求快乐似乎更为智明,从而强调:①复活的确实性和;②复活含有的拯救和审判的双重性。──《圣经精读本注解》

 

【林前十五31「弟兄们,我在我主基督耶稣里指着你们所夸的口极力地说,我是天天冒死。」

    希腊文把“天天冒死”放在先,是为加强语意。保罗的危险是千真万确的,而且是经常的;他从未脱离凶险的威胁。他用的是肯定的ne(多用在起誓;新约只在此见),接下去是“指着你们所夸的口”,这句很不容易明白。可能指保罗以哥林多人夸口:“因你们已得的光荣(或夸口)”,把“你们”当作受位(正如罗十一31)。又或指哥林多人以保罗夸口:“我从你们所得的荣耀(或声望),因为你们是我事奉的果子”。NIV取前者,也许是不错的。莫法特把这意思说明出来:“我没有一天不涉死门关!弟兄们,我以你们对我的夸耀发咒这样说。”保罗虽然有许多事责备他们,却仍表露这种满足之情,的确令人希奇。——《丁道尔圣经注释》

 

【林前十五32保罗在以弗所时怎样和野兽搏斗,圣经没有记载(见徒十九章)。这句话可能是象征讲法,表明他曾面对重大危险,有同丢在斗兽场中,随时会死去。──《启导本圣经注释》

 

【林前十五32保罗在以弗所有同野兽战斗的事情吗?】

答①保罗说:「我若当日像寻常人,在以弗所同野兽战斗,那于我有什么益处,若死人不复活,我们吃吃喝喝吧,因为明天要死了。」这里已很明显的是他以寻常世俗的人作比喻,他们中为眼前名利和荣耀,去参加斗兽冒险的运动,而未能顾及来世永生之事,保罗认为若存这样的观念和盼望,冒险传福音,只为今生肉体名誉和吃喝享受为目的就要完全失望,一无所得,反要遭受打击了。在以弗所同野兽战斗的事,也并非指保罗实在被仍在如罗马皇帝为迫害教会信徒所设的斗兽剧场中,乃指他的仇敌逼迫他如同吼叫的狮子猛烈的野兽一般(彼前五8),因保罗是罗马籍的公民(徒廿二25-29),不能被仍在剧场内,并且他在以后所说的各样苦难中,也未提到此事(林后十一23-29)。

②从保罗曾经数次提到在场上赛跑,得奖赏,得冠冕,较力争胜,斗拳(林前九24-26;腓三14)等这些运动会比赛的项目名情词形看来,似乎也有可能他是一名运动员,可能在以弗所和别人一样参加过斗兽运动项目(林前十五23),但笔者总认为这些说法,都是出于一种臆测,不过保罗是以他当时哥林多人所熟悉的运动情形,来作比喻讲明属灵的战争,其勉励信徒应当如何努力奋斗,求得将来天上的赏赐为目的而是矣(提后四78;参二一四题)。——李道生《新约问题总解》

 

【林前十五33“滥交是败坏善行”为希腊剧作家门安德(Menander,主前 342292年)作品中的一句话,亚该亚省的哥林多人一定耳熟能详。保罗引用这句话来强调不信复活过放任生活是不对的。保罗讲道和著作,偶尔也引用民间的作品,比较《使徒行传》十七28。这一类的话和福音以及圣经真理没有冲突,且有助了解。(比较箴十三20;二十二2425)。──《启导本圣经注释》

 

【林前十五33~34不要犯罪:当时哥林多信徒当中,有人受否认或歪曲复活的异端影响,对复活持有怀疑态度,过着放纵情欲的生活。对此保罗警告他们应对神和复活持有正确知识和信仰,并且不要犯罪。在这里我们可以认识到:①圣徒在道德上的放纵,起因于属灵的无知的和对信仰的怀疑;②世上的知识不能拯救人。──《圣经精读本注解》

 

【林前十五34「你们要醒悟为善,不要犯罪,因为有人不认识神。我说这话是要叫你们羞愧。」

    你们要醒悟为善,是eknepsate的意译。这动词本意是“酒醒过来”(参Weymonth,“从醉乡醒来”)。“叫他们醒悟过来”,实在再合适不过了。RobertsonPlummer认为“这些怀疑复活的人,自以为思想清醒,指信复活为狂妄”。若是这样,保罗用这动词就更切合了。不要犯罪提醒我们,生命的每一方面都是互相关连的。表面上看来,保罗在讨论教义问题,不是道德问题;事实上,保罗所有书信中,一直强调教义要正确无偏差。因为教义引进行为,偏差的教义,至终引致犯罪的行为。因为表示保罗把生活上的失败,归咎在思想上的不正。有人不认识神是“haveagnosian”(就是“执意无知”;这名词不是指知识上的无知,而是在宗教的范畴无知。在神秘宗教里,这是指“没有宗教经历,或没有灵的辨别能力(BAGD)。——《丁道尔圣经注释》

         「你们要醒悟为善,不要犯罪……」(34),我较喜欢美国标准译本的解释,所有基督徒都是「活��」的(22),而不是所有基督徒都是「醒」的。

 

【林前十五35「或有人问:“死人怎样复活,带着什么身体来呢?”」

    But(或)是强烈的反义字alla。有人(这字是一般性的)根本不理会保罗上面陈述的行为态度,就提出对质。保罗可能在引述某人的话,也可能想象反对者会说这样的话。死人怎样复活?是质问进行复活的技巧方法;带着甚么身体来呢?则问会有怎样的形体。这些希腊质疑者以为身体一下子就会腐化,只要提出身体如何,就把复活这想法变成笑柄。一堆腐化了废物,能复活出怎样的身体来?——《丁道尔圣经注释》

         本节到49节用各种自然界的食物来做比喻,解明复活:1,种籽与谷粒(3638节)。2,禽兽与人类(39节)。3,天体(4041节)。4,地上物体,如山川河岳(40节)。

神所造自然界的事物,形式千变万化,但用的物质一样。信徒的肉身和将来复活的灵体,差别虽然很大,但都是出于神的作为。神使软弱的变为刚强,羞辱的变为荣耀,朽坏化作永�琚C──《启导本圣经注释》

 

【林前十五35~49在本文中保罗用各种比喻,阐明复活后肉体的本质和性质,明确指明必死之肉体与复活后肉体的根本性区别。──《圣经精读本注解》

 

【林前十五36一切生命的子粒,『若不死就不能生』,这是宇宙间的定律。同样的,我们所得属灵的生命若,要达到将来复活的荣形也,必须经过长时间死的阶段。凡肯与基督一同受死之苦的,也必与祂一同得荣耀(参罗八17)――《读经指引》

 

【林前十五36~38用比喻说明复活之方法。如同各种植物的种子落地死后长出新的植物,人类的死亡也是为新复活体的诞生为目的的死亡,而不只以肉体之死而告终。──《圣经精读本注解》

 

【林前十五39~41凡世上的肉体各有不同,同样属天的肉体(荣光)和地上的肉体各不相同。不仅如此,天上天体的荣光与形体各不相同,同样属天之人的荣光也各不相同。这表明天上的和地上的各有其秩序,现在的身体和将来新天新地中复活的身体所享有的荣光也有差异。──《圣经精读本注解》

 

【林前十五41将来在永世里的荣耀,并非单调的一律,乃是各有各的荣光――『日有日的荣光,月有月的荣光,星有星的荣光,这星和那星的荣光也有分别。』这样才显出基督的荣耀乃是丰丰满满的荣耀。因此今天在教会中,应该容许各种的不同的和谐的存在,那才显出基督的丰盛;若是伸出人工的手,硬性作成一律,那就违反了神永远工作的原则。――《读经指引》

 

【林前十五42「死人复活也是这样:所种的是必朽坏的,复活的是不朽坏的;」

    死人有指定的冠词(指“已死的人整体”;见12节)。下面的动词并没有加上主词,但必然是指身体(NIV加上去了;希腊文原是没有的)。保罗用的例子很广阔,有各种现象,不同的身体,天体等等。不过种字表示他主要引用撒种的例子,说明结出来的,是新的,有生命力的个体(36节)。他为要指出现在的身体与复活后的身体的分别,首先提出朽坏与不朽坏的问题。NIV翻译腐坏(perishable)及不腐坏的(imperishable),严格上是指Corruptionincorruption(朽坏及不朽坏)。“朽坏”主要是指身体会腐烂,但是当然也包括肉身与道德朽坏两者之间的比喻。“不朽坏”一字,常用来代表将来生命的质量,在这里就更贴切了。——《丁道尔圣经注释》

 

【林前十五42~44我们今日的肉身和将来复活身体的对照:(1)必朽坏的――不朽坏的;(2)羞辱的――荣耀的;(3)软弱的――强壮的;(4)属血气的――属灵的。――《读经指引》

         本文为了强调复活之肉体荣耀的状态,从四个方面比较了现在的身体和复活的身体。──《圣经精读本注解》

 

【林前十五43拉撒路复活了,但不是荣耀的复活,他还是死了;他复活时蒙着布、捆绑着、带着死人的样子,圣经还称他为死人:『那死人就出来了』(约十一44)。我们将来的复活,是更美的复活,是荣耀的复活我,们的身体要改变成为荣耀的;荣耀的样子乃要像主。―― 谢模善

 

【林前十五44「所种的是血气的身体,复活的是灵性的身体。若有血气的身体,也必有灵性的身体。」

    血气译自psychikon一字,指“灵魂或生命”(psyche);康哲民译作“psychical”,NEB译作“animal”;Thrall解说,“人类被视为天然世界的一部分”。包括今生的每一方面,尤其用来与超然的生命对比(参二14用来指“天然”人)。血气的生命并没有甚么邪恶或可耻(除非人可以活得更高尚,而偏故意要活在低的层次中)。这里的意思是,我们如今的身体,适合今生的生活。与psyche,就是生命的情理原则相配合。可是,这个身体对于未来的世界,则全不合适了。那时,需要一个属灵的身体,适合灵性的生活。这不是指一个“用灵造成”的身体,而是能“表达灵性”的,“切合灵性需要的”身体。经文末了,保罗总结说,既然有血气的身体,就必然有配合灵性的身体。灵性的身体当然与人的灵密切相连,正如现今的肉身与在世的生命密切相连一样。——《丁道尔圣经注释》

         “血气的身体”希腊原文作();比较二14注,可译作“属魂的身体”。这是指整个受造的人而说。《创世记》二 7,亚当受造完成了,神称他为“有灵的活人”,直译意思就是“活的魂”。“灵性的身体”,希腊原文作(),不是指没有形躯的身体,而是说:这个身体将要和基督的相似。耶稣从坟墓里复活时,身体完全的改变了,保罗称之为“荣耀的身体”;人类现有的身体与之相比就称为“卑贱的身体”(腓三21)。荣耀的身体与卑贱的身体在天然构造上相似,但不会朽坏,不能灭亡。信徒之所以盼望复活,就是要得着这样一个荣耀的身体。──《启导本圣经注释》

 

【林前十五45“末后的亚当”指基督。称基督为“灵”是从基督能赐人灵性生命的能力上说(比较林后三17;约六63;提前三16;彼前三18)。──《启导本圣经注释》

         有灵的活人,叫人活的灵:神的创造护理和救赎的恩惠。亚当是所有人类即肉身的祖宗,反之耶稣基督赐给人永远的生命。即属灵的身体(约十四16,17)──《圣经精读本注解》

 

【林前十五45~47这里记着说:第一个是属于地,第二个是属于天。第一个是属血气的,第二个是属灵的。圣经中最希奇的,就是神在圣经中常常拣选第二个的人(参创十七18~19;廿五23;罗九12~13;创四十八18~19;撒上八5;十六1;撒下十二1424~25)。为甚么呢?林前十五章是讲身体的复活,但按属灵的原则来看,就是凡属灵的是在后,凡属血气的是在先。这就是神为何拣选在后的、拒绝在先的缘故。并且神不要第一,而要第二的,这是因为凡生出来就有的,就是属第一个的;第二个的就是本来肉身所没有的,从圣灵生了才有的(约三6)。这里我们就树立了『第二的原则』,或称『第二的律法』。―― 倪柝声

         基督是『末后的亚当』,说出祂结束了整个亚当的族类;基督是『第二个人』,说出祂开始了一个新的人类。凡在基督里的,也都在末后的亚当里结束了,又在第二个人里活在神面前。阿利路亚!基督乃是全人类的转折点。――《读经指引》

         「末后的亚当成了叫人活的灵,」『末后的亚当』,是指在肉身里的主耶稣;『叫人活的灵』按原文是『赐生命的灵』,当然是指圣灵。这里清楚告诉我们,主耶稣经过死而复活,就成了赐生命的灵,化身成为另一位保惠师,就是真理的灵(原文『实际的灵』),来与我们同在,且要在我们里面(参约十四16~20)

 

【林前十五45~49与十五20-22一样,本文应用了代的原理,即借着对比代表属灵身体的基督和代表肉身的亚当,暗示将来蒙拯救的圣徒和非信徒的最终状态。──《圣经精读本注解》

 

【林前十五46无论是基督,或是将来可望复活的信徒,都是先领受一个血肉而会朽坏的身体,然后得着一个灵性的永�琱�变的荣耀身体。故此说:“属血气的在先,以后才有属灵的。”──《启导本圣经注释》

 

【林前十五47「头一个人是出于地,乃属土;第二个人是出于天。」

    头一个人,当然是亚当,他是ek ges,“出于地”(ek代表起源),他是choikos,“属土”(用尘土造的)(创二7)。第二个人是基督,再与亚当对照;这次对比的不是所成就的工作,或本性的成分,而是对比起源。基督虽然出现于世上,生活,死亡,复活在世上,却不可当他起源于地上,如亚当。祂是出于天,有人在此回望道成肉身,也有人展望祂再来。不过,保罗其实并没有指定任何一方面,他只不过拿基督属天的源头,与亚当属地的源头来作对比。——《丁道尔圣经注释》

         “头一个人”指亚当,他代表着全人类的天然生命本质。“第二个人”指基督,祂将永�琣茈疆s的生命赐给人。──《启导本圣经注释》

         说明了亚当和基督的本质性差异。根本上亚当是属地的人,成了人类肉身的祖宗。但基督本来就是神的本体,他是为了拯救人类而取了肉身的形象。强调了尽管亚当和基督都具有所谓肉身的相同存在样式,但其起源和根本各为神和人类,有本质的差异。──《圣经精读本注解》

 

【林前十五48「那属土的怎样,凡属土的也就怎样;属天的怎样,凡属天的也就怎样。」

    这儿用“属天的”这形容词,而不用“出于天”,表示他的本性属天,而不是指他的来源。不过,最要紧的是结论,凡属天的也就怎样(希腊文“the heavenly”)。其实,在保罗心目中,在哥林多人心目中(包括一般希腊人),所有人都是“属土的”;我们的身体是属土的身体,就有一切属地之物必然的质量,就是必朽坏的。——《丁道尔圣经注释》

         『那属土的怎样,凡属土的也就怎样;属天的怎样,凡属天的也就怎样。』亚当是神用泥土造的(创二7)。我们从前怎样如同亚当有罪、会死,现今既已成为属乎基督的,也必怎样如同基督复活、荣耀。――《读经指引》

         属土的:不信基督的非信徒,指不能承受天国为基业的人(3:18)。属天的:指得救的圣徒,将来参与复活和永生之荣耀的人。──《圣经精读本注解》

 

【林前十五4849“属土的”、“属土的形状”,指会朽坏的血肉躯体。“属天的”、“属天的形状”,指永�琱�变的荣耀身体。──《启导本圣经注释》

 

【林前十五49「我们既有属土的形状,将来也必有属天的形状。」

    我们既有译自动词phoreo,比一般phero更加强有力。后者意“带有”,而前者指经常不断的带有(常用在穿衣上;参53节)。因此,这里用这字很合适,保罗是指我们经常的状态。所用的简单过去式,Parry认为是指其始源,“开始穿上”;又或从复活的角度来看,可视地上的一生为一整体。这句话所指的“有”,是指整个生命,不只是一部分。形状(likenesseikon)──更好是用形像image用于指人是“照神的形像”造的(十一7)。这字可以单指代表性(例如银币神王的像(eikon)亦可指更准确的形像。这里所说的,是与原本吻合的复本。大部分古抄本在本节下句用let us bear“让我们要具有”,而不是必然有(We shall bear)。——《丁道尔圣经注释》

         保罗特别强调,属基督的人虽然现在象属土的亚当一样,具有必朽坏的肉身,但将来基督再临时,将会复活披戴荣耀的身体。──《圣经精读本注解》

 

【林前十五50「弟兄们,我告诉你们说,血肉之体不能承受神的国,必朽坏的不能承受不朽坏的。」

    我告诉你们说一句,加强了下面的重要性。用血肉之体指今生的生命,是常用的字眼(加一16;来二14)。“血肉”是身体中两种最重要的成分,最易于朽坏。因此,这话最适合用来提醒我们,生命短暂,躯体软弱。这话并不是指道德上的脆弱,单用肉体(flesh一字则有时指道德上的弱点(屈梭多模指出这用法包含“恶行”的意思)。但血肉(flesh and blood)连在一起用,在新约里似乎全指身躯方面。这句说得很突兀,血肉之体不能承受神的国,截然否定了复活的任何指望。因此,承受永生的,不是这个躯体。耶利米亚(J. Jeremias)肯定这话不是指已死者的复活,而是指基督再来时仍存活的人(NTS, 2, 195556, pp.151159)。顺带一提,不能是单数的;血肉当作一单位看待。承受一字不该过分斟酌。严格来说,这字是指“承袭而得来的”,但新约有时用来包括一切拥有的东西,不管是承受的或其它方法得来的。血肉与朽坏的连在一起用,表示主再来时,不论活着的或已死的,都不能以本来的样式进入神的国,必须经过改变才可以。——《丁道尔圣经注释》

         从现世进到永世;从短暂的过渡到永�琚A中间隔着一个不可思议的变化;这就是基督的再来。那时死人会复活,活人的身体会改变(比较帖前四1317)。──《启导本圣经注释》

         血肉:指不得不经历死亡的人的肉体。保罗通过强调人必朽坏的肉身不能承受永�琱妖�国的事实,证明圣徒的复活和身体荣耀的变化的必然性。──《圣经精读本注解》

 

【林前十五50~58本章的结尾,以雄壮的笔锋歌颂了基督再临时圣徒的复活以及基督与圣徒对死亡权势的终极胜利。在这里可以得知:①耶稣基督以外没有得救之路;②对复活的盼望成为圣徒的忍耐和胜利的根据;③所谓基督徒乃是,虽然身子活在现在,却籍着信心提前参与未来荣耀的人。──《圣经精读本注解》

 

【林前十五51“睡觉”指去世。“不是都要睡觉”,不是所有信徒在主再来前都要经过死亡。“乃是都要改变”,指主再来时,还在世的信徒的身体会立刻改变,得着荣耀的身体。比较《帖前》四1317。──《启导本圣经注释》

         我们不是都要睡觉:指基督再临时,并非所有圣徒都在死的状态下,一些圣徒将活到主再来的时候(撒上4:15)。号筒末次:基督再临时,为了使主的百姓复活、聚集而吹的号。──《圣经精读本注解》

 

【林前十五51~54论到基督再临时所发生的圣徒的复活。到那时,凡圣徒无论活着的、还是死了的,都复活为永不死亡的荣耀身体,进入神的荣耀。──《圣经精读本注解》

 

【林前十五52「就在一霎时,眨眼之间,号筒末次吹响的时候。因号筒要响,死人要复活,成为不朽坏的,我们也要改变。」

    一霎时译自atomos,“不能分割的”,指最微细的单位(我们的atom“原子”从此而出),表示最短的时刻。眨眼(rhipe)一字与“投掷”有关。眨眼之间表示目光一投,或眼睑一翻的时间。号筒与旧约有关,出现在耶稣的教训,也出自当时犹太教对末世的观点(参帖前四16TNTC, p.93注)。号筒通常在庆典凯旋中出现,这里两者都合用。号筒吹响,似乎是叫死人起来。末次不是指一连串号筒(如拉比的看法),而是指世事的末了,是末世的记号。死人要复活成不朽坏的,保罗接着再说我们也要改变。他再三阐明,我们再也不会像如今的生活了。——《丁道尔圣经注释》

         被提不是一件历史上所忽然发生的,乃是逐渐的一天一天走到被提的地步。这里所说的一眨眼之间的改变,是指着身体说的,不是指着生命说的。被提是同行,不是飞。是与主同行到荣耀里。一个基督徒在主里的经历是连环的,是死,而活,而被提。一环过一环,至终走到荣耀。多少时候,一件事是顶难顺服的;但是多一次的死,主的生命就多一次的充满,被提也进了一步。―― 倪柝声

         主再来时,万事万物的改变只发生在“一霎时,眨眼之间”。末次吹响的号筒象征呼吁、唤醒和胜利。以色列民赎罪日前的吹角节(民事历新年,在阳历九至十月间;见利二十三24),和宣告禧年的来临(利二十五9),都以吹角来号召。被掳的犹大人民凯旋归国,以吹角为记(赛二十七13)。基督再来,也以吹号为前奏(帖前四16)。──《启导本圣经注释》

 

【林前十五53「这必朽坏的总要变成(注:“变成”原文作“穿”。下同)不朽坏的,这必死的总要变成不死的。」

    变成可作“穿上”,“穿”的比喻指出身体原不是真正的本人;它只是衣服而已。将来的生命真人要穿上另一套衣服,这是比喻的说法。不死的(athanasia)在新约甚少出现(只在54节;及提前六16)。——《丁道尔圣经注释》

         『变成』当译作『穿』;复活的人带来一个灵性的身体,活着的信徒神给他一个灵性的身体,一穿上就立刻改变了。―― 牛述光

 

【林前十五54「这必朽坏的既变成不朽坏的,这必死的既变成不死的,那时经上所记“死被得胜吞灭”的话就应验了。」

    被得胜吞灭指死亡完全被打败毁灭了。——《丁道尔圣经注释》

 

【林前十五54~55我们所等候的并不是死,我们所等候的乃是那早晨――复活的早晨。―― 倪柝声

 

【林前十五55「“死啊,你得胜的权势在哪里?死啊,你的毒钩在哪里?”」

    死亡已完全失败了。kentron(毒钩)可能指刺棒(如徒二十六14),也可以指蜜蜂的刺,或蝎子等(参启九10)。“死”是个恶毒的仇敌,苦害着人。但基督已把它的刺除去,对属祂的人已无能为力了。——《丁道尔圣经注释》

         『死』原文为『哈底斯』,意即『看不见的世界』。―― 倪柝声

 

【林前十五55~57罪仗着律的权势,把人钩入死亡中;但赞美主,复活的基督把这一切都摧毁了!因此我们若还活在律法之下,以致被罪钩入死中,那是何等愚昧!我们若活在复活的基督里,就能欢然夸耀说,『感谢神,使我们借着我们的主耶稣基督得胜』﹗――《读经指引》

         这里前两节说到罪,说到律法,说到死,然后下文就说神把得胜赐给我们。得胜,不只胜过罪,也胜过律法;不只胜过律法,也胜过死亡。这里有一个福音,就是神把得胜赐给我们每一个人。―― 倪柝声《得胜的生命》

         保罗胜利的凯歌在这里达到顶峰。基督再临时所有人类都将复活,由于人类的犯罪,至今为止称王的死亡权势,不能再凌驾于人之上,将永远消失。所以保罗在面临邪恶与死亡的现实中,都能够唱起勇敢而充满欢乐的凯歌。──《圣经精读本注解》

 

【林前十五56「死的毒钩就是罪,罪的权势就是律法。」

    道德问题才真正可怕,死本身并不是最可怕的;“罪的工价”是死,这就严重了(罗六23)。死不过是从今生进入与主面对面同在,原是益处,不是损失(腓一2123)。罪若赦免了,死就没有了毒钩。但若罪未清除,那就完全不同了,死就是恶毒的仇敌。毒钩不是死;罪才是。此外,罪另有一位意料之外的同谋和能源,就是律法。律法原是从神来的,保罗亦说过诫命是“圣洁,公义,良善的”(罗七12)。可是它无法叫人得救(参罗五12以下,七7以下,十4)。事实上,律法把我们该达到的标准摆在面前,我们根本无法做到,律法就成了罪的堡垒,使我们全成了罪人,一律定了罪。——《丁道尔圣经注释》

         罪的工价就是死(罗六23),人如果没有犯罪,就没有死亡(创二17),所以说,“死的毒钩就是罪,罪的权势就是律法”,意即因为律法定人的罪,罪借着律法控制着人类的命运(罗七717)。──《启导本圣经注释》

         死的毒钩就是罪:死亡是因罪而来,是神对人类犯罪的审判。罪的权势就是律法:律法包含着神对人类的伦理、宗教方面的要求,它使人知罪,定人的罪(5:13)。在这里可以知道:①人并不能靠道德上的义得救;②因信基督才能称义(3:20,22)──《圣经精读本注解》

 

【林前十五57「感谢神,使我们借着我们的主耶稣基督得胜。」

    他使恩典作“王”,代替了罪作“王”(罗五20以下);祂把毒钩拔除了,所以保罗能够说感谢神!(参罗七25)。这里用现在分词(NIVgives),可以表示赐人胜利,原是神一贯的性格,也可以说,我们如今有分于这胜利,而且每日都享用它。屈梭多模用这问句说:“这一切既已成就,死亡还有甚么得胜的余地呢?”回答说:“靠律法么?不,律法已解决了;因罪恶么?不,它已完全消除了。”基督徒的生命本质,是胜利的生命。这里用我们的主耶稣基督完全的称谓,加强了祂的威荣地位。基督徒能胜利,惟靠基督所成就的途径。——《丁道尔圣经注释》

         这一节中文译得不顶好,照希腊文当译作:『感谢神,借着我们的主耶稣基督,赐给我们得胜。』得胜是神郁备的一件东西来赐给我们的。我们的得胜,是白白得来的,不是自己用力赚来的。我们有个顶大的错误思想,就是以为得救是白白得来的,而得胜却靠自己。―― 倪柝声《得胜的生命》

 

【林前十五58『所以…你们务要坚固…多作主工…不是徒然』。这『所以』就是说出,我们能以坚固不动,我们的劳苦作工不致徒然,其根本都是在于复活的基督。基督乃是我们站住的原因基,督乃是我们劳苦的价值。――《读经指引》

         保罗对于弟兄姊妹的劝勉,最终归结在两点上:(1)要靠主『坚固不可摇动』;(2)对工作要『常常竭力多作主工』。这两件事都有永远的价值。――《读经指引》

 



跟着我们: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