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篇 137
诗篇第一百三十七篇纲目
壹、内容纲要
【】
贰、灵训要义
【】
──黄迦勒《基督徒文摘解经系列──诗篇注解》
叁、其他纲目
引言:
这首赞美诗的作者同被掳者在外邦巴比伦,回顾了耶路撒冷圣城之遭难,他们是如何为神的缘故,切心地爱圣城。他们的对圣城回顾,正是激发我们爱荒凉的教会。
【想念神家的心情】
经文:诗137:1-9
一、追想锡安就哭了 1-4
1.我好想哭。1节;(耶13:17-18;尼1:3-4;伯2:12-13;路19:41)
2.痛苦夺去了我们的欢乐之歌。2-3节;(1)(赛24:8;摩8:10)。(2)外邦人的嘲笑。3-4节;(诗123:3-4;哀2:15-16;耶31:12-13;启14:1-3)
二、忘记耶城就呆了 5-6
1.我若忘记你,情愿我的右手忘记技巧。5节;——不忘记自己的家乡,就是神所拣选的耶路撒冷,——教会属灵的家。
“忘记技巧”:就是枯萎、僵硬(不能弹琴)。(诗84:1-2,10;122:6-9)
2.我若不纪念你,情愿我的舌头帖于上膛。6节;——舌头帖在腭,,僵硬不会发声,不能唱歌,不会说话。(诗22:15;84:10;帖前3:7-9)
“帖于上膛”:就是僵硬、痴呆、抽筋。
三、祷告呼求就好了 7-9
1.以东人说:“拆毁!拆毁!直拆到根基!”7节;——趁火打劫,幸灾乐祸。(俄1:11-14)
以东人对以色列人多次不顾手足之情。他们尽管与雅各的后裔有亲属关系,却帮助巴比伦人攻击以色列人。先知一再谴责以东人亏待自己的兄弟民族。(耶49:7;哀4:21;结25:12-14;珥3:19;摩1:11)。
(1)求你主纪念这仇。(哀4:21-22;结25:12-14)
(2)巴比伦城本来美貌如处女,却因掳掠神的子民以色列人而遭到毁灭。(赛47:1-5;耶50:42;51:33)
(3)你的婴孩摔在盘石上的,那人便为有福。9节;——巴比伦人残忍异常,围城之战中妇孺难逃被杀命运。诗人祈求以其人之道反治其人。(赛13:16)
在古代的战争中,经常发生杀害无辜儿童的事。这是最残暴最可恶的行为(王下8:12;赛13:16;何10:14)。鉴于巴比伦人的这种暴行(见耶51:24),诗人只是指出了生命的定律:“你怎样行,祂也必照样向你行”(俄1:15);比较(太7:2)。
2.祷告呼求的内容:7-9节;——求神严厉惩罚以东人(帮凶)和巴比伦人(祸首)。
── 毛南春阳
【祈福灾民,神佑中华】
经文:诗137:1-9
引言:纪念2020年2月武汉突然暴发新冠肺炎疫情,封国封城,所有的公共场所,及教会都关闭暂停了聚会。人们处于万分恐慌之中……
一、为遭难的祖国而哀哭 1-3
1.因为以色列国即将沦陷,耶利米成为流泪先知。
2.因为耶路撒冷城圣殿将被拆毁,耶稣哭了。(太23:37-39;24:1-2)
3.因为中国今年多次的患难,我们为她哀哭。
二、为患难的祖国而祝福 7-9
1.祷告祝谢。(罗12:4)
2.付出爱心,献出一份爱心。(徒20:35;太10:42)
3.拯救灵魂。(彼后3:8-10;可16:15)
结论:(徒10:1-2,24,44)。
── 毛南春阳
【追想锡安的诗人】
经文:诗137篇
一.本书作者的处境
1.是在俘掳地巴比伦。
2.是逢佳节故追想锡安,缅怀故乡。
3.是在淫威暴力之下(有人要他们唱歌)。
二.作者的品格
1.他有一技之长(诗137:2-3)。不只会弹琴,还会唱歌;可能是圣殿中的一个音乐队长或班长,可能是一个精明殷勤的人,所以会弹得一手好琴,唱得一腔美曲。
2.他是一个忠贞不二的人。他有技艺,但在掳掠者的刀枪下他仍不弹不唱,把琴挂在柳树上。宁可被杀,也不肯将事奉神的技艺去服事仇敌(诗137:2,6)。
3.他深爱耶路撒冷-神的居所。他虽视技艺为第二生命,但在与爱神爱国的事上比较起来,他宁愿没有技艺而不能忘记神。他爱神,不仅是消极不屈在仇敌的手中,更有积极表现。
三.他的准备
1.他时常操练自己的琴技和歌喉,就是熟练服事神的技艺,所以他把琴带到巴比伦,又练习歌唱,所以巴比伦人知道他会唱歌。他是为准备服事神而练习,但他不唱给那暴者听。
2.他熟悉圣经的真理和历史,明白以东人和巴比伦人对他们的虐待。以东人好比家中的仇敌,巴比伦好比外来的仇敌。这是他从圣经的知识清楚认识仇敌。
3.他深深体会神的心,明白神的旨意(诗137:7-9)。人要常与神有亲密的交通,才会体会神的意念。
4.他伺机待发,等候神的差遣,神何时要他回国他就回去。他不留恋巴比伦的佳境和好待,但他也不轻举妄动。他可能在巴比伦的河边训练一班青年的歌手,琴师,准备将来复国时可以回到圣殿去服事神。
5.有信心将必复国,得胜仇敌。诗中报复以东和巴比伦的话可能是一种托词,也是给志士的一种鼓励。
结论:
我们常思想故国,要励精图志,充实自己,等候神的差遣,作神所差派的工作。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唐朝王维之诗)
──黄彼得《简明查经讲章大纲》
【第一百三十七篇 主题: 被掳者难忘锡安仇恨而哭泣】
一、追想被掳时的光景(137.1-137.4)
1.巴比伦河边追想锡安而哭
2.我们拒绝在外邦唱锡安歌
二、不忘耶路撒冷(137.5-137.6)
1.发誓永不忘记耶路撒冷
2.发誓看耶路撒冷为最喜乐的
三、牢记要向以东人报仇(137.7)
1.不忘以东人幸灾乐祸
2.求神纪念这仇
四、为报复巴比伦的人祝福(137.8-137.9)
1.预言巴比伦将亡
2.为报复巴比伦的祝福
―― 吴主光《诗篇精选研经亮光》
【第一百三十七篇 被掳者的哀歌】
序:作者是被掳而归回的人,他回顾了耶路撒冷圣城的遭难,表明他们如何爱神,爱神的圣城,劝勉信徒爱今日荒凉的教会。
分段:1、追想锡安就哀哭:1-3节
2、想念圣城:4-6节
3、仇敌必遭报:7-9节
一、追想锡安就哀哭:1-3节
1、痛苦的回忆:1节,王下25:8-21节,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进攻耶路撒冷时,圣城一片火光,惨不忍睹的情形,只有向神流泪。先知耶利米曾为国破家亡,伤心向神哭泣:哀1:16节、3:1节、4:6节,也表明历代以来爱神的人为神家的荒凉而哭:约20:11节,提后1:4节,徒20:19节。
2、被外邦人戏弄讥笑:2-3节,这些外邦人讥笑神的百姓,竟然要他们唱“锡安的歌”,等于是羞辱神。
二、想念圣城:4-6节
1、怎能对着外邦人唱神的歌:4节,“将琴挂在柳树上”表明宁愿受敌人的讥刺,却不向仇敌唱歌。
2、誓不忘记圣城:5-6节,让我们的心不要忘记神的家,要以教会为念。
三、仇敌必遭报:7-9节
1、求神纪念以东人之恶:7节
当耶路撒冷被灭时,以东人趁火打劫,应受报应,因为以东是犹大的邻邦,又本是兄弟,血肉相关的民族,他们都是亚伯拉罕的后裔(创25:19-26节、36:43节),但当圣城被灭时,非但袖手旁观,还幸灾乐祸,趁火打劫,伤害了以色列民。
①以东的预表:肉体的骄傲表现。(属灵的骄傲是最难死的罪,也是最后死的罪),其实不是真正的属灵,真正属灵的人不会骄傲。
②耶路撒冷遭难的日子:
a、王上14:25-28节,犹大王罗波安时的遭难。
b、王下8:20-24节:约兰作犹大王,以东人背叛犹大。
c、王下14:13-14节:亚玛谢作犹大王,以色列王约阿施攻打耶城。
d、王下24:1-7节:约雅敬作王第三年,这次但以理也在其中。
e、王下24:8-17节:约雅斤作王时,这次以西结也一同被掳。
g、王下25:8-21节:西底家作王第十一年,拆毁到根基。
③拆毁、拆毁,直拆到根基:指最后一次的被掳,当耶路撒冷受困时,以东人幸灾乐祸的态度,就是他们被审判的原因。
2、求神报应巴比伦:8-9节
①巴比伦将要亡于波斯、玛代:8节,但5:30-31节。
②向仇敌报应的人有福:8-9节,“有福”二次。
诗人站在神公义的立场上预言巴比伦被灭。
―― 徐大年《诗篇提纲》
【管教之下的悔改 诗篇137:1 】
我们会在巴比伦的河边坐下,一追想锡安就哭了。
1、以色列人犯罪,引出神的管教
2、藉由以色列人被外邦人所掳——羞辱,神管教的方式之一
3、神的管教不是导致毁灭性的结果,乃是因为神的公义,带出了神的慈爱
4、追想过去就哭了
①锡安曾经被复兴过,追忆过去,默想主恩受感流泪
②以色列人因自己的罪恶被神责罚,因自己的罪而哭泣产生悔改
―― 徐贤榜《诗篇经文讲章大纲》
【在巴比伦的河边(诗一百卅七1∼9)】
一、悲凄(一三七1∼3)
二、抗命(一三七4∼6)
三、咒诅(一三七7∼9)
──《丁道尔圣经注释》
【伸冤在神(一三七1∼9)】
一、向神倾诉他们以往的苦情(一三七1∼4)
二、带出哀歌中向神祈求的基础(一三七5∼6)
三、为呼求神的内容(一三七7∼9)
──《新旧约辅读》
【忆昔(一三七1∼9)】
一、被掳者渴想自己家乡(一三七1∼3)
二、不会忘记的耶路撒冷(一三七4∼6)
三、咒诅耶路撒冷的仇敌(一三七7∼9)
──包忠杰《诗篇注解》
【认识被掳之痛苦 诗篇137篇】
一丶思想被掳就痛哭137:1
二丶因着被掳不作乐137:2
三丶身陷被掳受凌辱137:3
四丶虽然被掳不妥协137:4
五丶在外被掳心想家137:5-6
六丶遭难被掳不忘苦137:7
七丶恨恶被掳求报复137:8-9
──作者不详《圣经查经题目大纲》
【第一卅七篇 亡国之恨】
河边坐下
追想哭泣
一、被掳渴想家乡
(一)痛苦回忆
(二)叹息呻吟
(三)歌唱止息
二、遥念耶路撒冷
(一)不忘圣城
(二)不能弹琴
(三)不能唱歌
三、痛恨仇敌残酷
(一)敌人以东
(二)巴比伦人
(三)必要灭亡
──张志新《查经分章大要》
【第一百三十七篇 被掳哀歌】
1) 巴比伦痛苦回忆、1
2) 思锡安欢乐止息、2
3) 受侮辱遭人戏耍、3
4) 有叹息没有欢喜、4
5) 恋锡安痛定思痛、5
6) 心所系莫过圣城、6
7) 以东人趁火打劫、7
8) 巴比伦必受报应!8/9
──郭提多《读经讲道辅导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