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blia Todo Logo
圣经-注释
- 广告 -


哥林多前书 13 - 章拾穗

哥林多前书 13

 

哥林多前书第十三章拾穗

 

【林前十三1「我若能说万人的方言,并天使的话语,却没有爱,我就成了鸣的锣、响的钹一般。」

    万人的方言,并天使的话语,自然是指“方言”的恩赐了,不过,语句是一般性的,可以包括任何语言(参JB“人与天使的伶俐口舌”)。天地任何语言,也无法与爱的行动比较。人很容易着迷于流利的应对,被花言巧语吸引,而忽略了最重要的。人若只会说不会做,就等于声音的虚无。鸣的锣其实是“鸣的铜”(哥林多以铜见着)。“铜”可指铜这金属,或铜制的物品。这里显然指响声大的东西,锣大概是贴切的(有人却认为是喇叭)。锣固然响声够大,但别无他用。响的钹也是一样;声音响,却相当尖硬。两者都只有“声音,没有音调”(Thrall)。“方言”的恩赐也有声音,但若没有翻译,就没有意义。——《丁道尔圣经注释》

         前章所举圣灵显在基督徒身上的恩赐各有不同,没有一人能全有,有的人完全没有。但比恩赐更重要的是圣灵所结的果子——爱。保罗在《加拉太书》五22列举了九种美德,是圣灵住在人里头和信徒成熟的品格的确证;其中爱居九德之首。神藉圣灵将爱浇灌在我们心里(罗五50,实行在对神与对人的态度上。这是一种关怀他人的无私的爱,不是因为别人有可爱的质量才爱他,而是象基督钉死十架那样,顺从神的旨意而发出的爱(参约壹三16)。一间教会要是缺乏12章所说的恩赐,还可以勉强生存;要是没有了爱,只有死亡。无论恩赐如何丰富,都不能取代爱的地位。

本节指出一个人即使有说万种人间方言并天使的语言的本领,要是不能用爱心来说,只是象异教祭祀用的锣与钹,嘈闹一片,毫无意义。──《启导本圣经注释》

         万人的方言,并天使的话语:指明确表达意思的外国语(2:8)和天使使用的天上神秘的语言,指最高层次的方言恩赐。──《圣经精读本注解》

 

【林前十三1~3作为本章的绪论部分,以预言、信心、救济为具体实例,强调了爱的绝对优越性和不可缺少的绝对必要性。即爱超越一切,并且对圣徒的行为赋予真正的意义和价值。因此缺乏爱的所有信仰行为及圣灵的恩赐是虚妄而毫无价值的。在这里我们可以知道:①神就是爱本身(4:8);②爱是形成所有生命之基础的真正的原动力。──《圣经精读本注解》

 

【林前十三1~13本章是著名的“爱”之章。哥林多教会的信徒以圣灵恩赐为名,专干分门结党、纷争等行径,因此保罗在前面一直向他们陈述恩赐的目的和使用态度,现在涉及到最基本的问题——即歌颂爱。本章被称为“爱的诗篇”(The Psalm of Love)。关于爱,保罗并没有仅仅作为一个德行来称颂或对此进行教诲,而是在信仰角度上把爱的意思压缩成诗体,结合优美的抒情,构成了一篇完美的文章。本章的内容分为以下三个部分:①爱的绝对优越性和必要性(1-3);②爱的实践性特征(4-7);③爱的永�琠�(8-13)。本章所叙述的爱不同于人本主义的爱,如男女间的情爱、朋友间的友情、血缘关系的爱等,而是自我牺牲的神的爱。保罗真挚地向圣徒昭示,神籍着基督的道成肉身和十字架彰显的自我牺牲的实践性的爱,借此在圣徒的心中掀起肃然的心志和真挚的觉悟<约壹绪论,圣经中对爱的理解>──《圣经精读本注解》

 

【林前十三2「我若有先知讲道之能,也明白各样的奥秘、各样的知识,而且有全备的信,叫我能够移山,却没有爱,我就算不得什么。」

    各样的奥秘(见二七7)和各样的知识,指从人从神来的智慧总和,包括了人自己积存的知识(gnosis,知识,意思有时接近我们说的“科学”),也包括只从启示才可知的知识。奥秘则指人凭自己根本无法测透的事,惟有神主动揭露出来,人才可以晓得。信心当然是基督徒基本的质量,但这字眼也可以指圣灵特赐的恩赐(十二9),这里显然是指后者。这信心能行神迹(参可十一22以下)。保罗把“全备”(all)放在信心前面(参RSV);表示包括信心最广最深的程度。哥林多人显然以为具备某些恩赐的人,是极有身分的重要人物。但保罗直截地指出,即或有最大的恩赐,而且全备无缺,若没有爱,不但微不足道;而且简直等于无有。他用的字眼非常有力。——《丁道尔圣经注释》

         先知讲道之能虽高过说方言(十四5),若没有爱也是毫无价值。若是有无穷的知识,又或有耶稣所说的能移山的信心(可十一23),却不能本乎爱心来用,也是白有。──《启导本圣经注释》

         先知讲道之能:指明白出现在福音中的神的奥秘,并预告未来的能力。保罗借着提及预言和方言的恩赐,劝勉那些过分重视这些恩赐专门引起纷争的哥林多教会的信徒,要自制、合一。本节教导我们:①神重视一个人的人格与品性多于他所拥有的恩赐及能力;②无论多大的恩赐,若不以爱为其动机,就会仅局限在单纯的外在展示。──《圣经精读本注解》

 

【林前十三3实行与实际不同。『将所有的赒济穷人,又舍己身叫人焚烧。』这是实行。有许多神的工人,拿实行来代替实际。若是实行就是实际,那么林前十三3的人,就再实际没有了。但是在神面前,他一点实际都没有。(当然有实际的人,也有实行)―― 倪柝声

         此节清楚点明人的善行,与神的爱,乃是两回事。神的爱里必有善行,但人的善行并不一定出于神的爱。――《读经指引》

         若将全部财产施舍掉,甚至被焚殉道,若出发点不是爱,在神眼中毫无价值;做的人也一无所得。──《启导本圣经注释》

         舍己身叫人焚烧,:指基督徒的殉道,意味着即使是殉道行为,如果是出于为自身的荣誉,那将毫无价值<21:29,现代圣徒和殉道>──《圣经精读本注解》

 

【林前十三4「爱是�琱[忍耐,又有恩慈;爱是不嫉妒,爱是不自夸,不张狂,」

    爱是忍耐(makrothymeo),这动词是“急躁”的相反。是指对人的忍耐,不是对环境。这观念一般用在神身上(路十八7;彼后三9;名词,罗二4,九22等)。因此,这字属于神性的质量,描尽爱的自约。另一方面爱是恩慈(chresteuomai),这动词在新约唯一出现这一次,在这之前未出现过。有人认为保罗造这个字出来。这动词相连的形容词可译作“good”(十五33),或“仁慈”(kind)(弗四32)。也许可以说保罗把两方面的意思包含在内了。爱能善待那恶待自己的人;把自己献上服事他人。爱是不嫉妒;这动词偶而用在好的方面(例如十二31切慕),不过多半指强烈的嫉妒,或类似的情绪,这里就是指后者。爱不会因人家成功而不悦。爱是不自夸,保罗用一个形像化的字眼,字根按BAGD解说,是个“气袋”。不张狂见四6“自高自大”。末后这两动词叫我们体会,自傲有多种表现的形式,但与爱完全不相称。爱所关注的,是献出自己,不是表现自己。——《丁道尔圣经注释》

         『爱是�琱[忍耐』,神的爱与人的爱断然不同。人的爱是短暂的,有条件的,就是最高的父母之爱,仍然会因某种情形而改变。――《读经指引》

         爱里不存在着:(1)嫉忌。『爱是不嫉妒』,真正的爱是不嫉忌别人的成就、恩赐、天才和别人所有的。(2)自夸。『爱是不自夸』,它不表彰自己,它保持谦卑。(3)张狂。『不张狂』,真正的爱总是喜爱别人甚于自己。──D.M. Panton《保罗的爱的诗歌》

         嫉妒:指妒忌他人的繁荣与升高,或者以为自己比别人优越,而常常贬低他人。──《圣经精读本注解》

 

【林前十三4~7『爱有忍耐,又是慈仁;爱是不嫉妒,爱是不虚荣,不夸张;不作暗昧的事,不求自己的事物,不轻易发怒,不计算邪恶,不在不义中喜乐,只在真实中喜乐;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受;爱是永不失败』(原文另译)。爱既是基督,这里就是爱的基督丰满的彰显。――《读经指引》

         爱是舍己的,爱是为人的;既是舍己为人的,就必脱不开忍耐,所以开头是『�琱[忍耐』,末后是『凡事忍耐』。―― 谢模善

         这些美好的品德,要有爱来浇灌才能发芽生长,是基督的品格的写照,祂为我们立下的好榜样。“忍耐”与“恩慈”是圣灵所结的果子(加五22)。“自夸”是讲不切实际的空话,“张狂”是自高自大。“不作害羞的事”也可译为“不作不合宜或鲁莽的事”,以致自觉惭愧。“不计算人的恶”是说人家对不住自觉决不放在心上。

真爱决不会喜欢不义的事,而会热爱真理,爱能包容一切本来无爱心会张扬出去的事,又能凡事从好处想,不断希望,愿意宽恕人,饶恕七十个七次(太十八22)。──《启导本圣经注释》

         本文是爱的诗篇的中心部分,通过使用肯定式的用语和否定语句,采用诗情化的表现描写了基督徒的爱的特征和实践。在本文保罗具体提及了爱的15个重要特性,其内容从“爱是�琱[忍耐”开始,以“凡事忍耐”结束,在各种实践性的伦理规范中特别强调了圣徒的忍耐。在这里我们可以明白:①爱具有神性起源,生活中不实践对邻舍之爱的人,不是基督的真门徒(3:35);②爱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具体的实践伦理;③应以实际行动作出榜样,不只是停留在口头上(约壹3:18)──《圣经精读本注解》

 

【林前十三5「不作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处,不轻易发怒,不计算人的恶,」

         爱里不存在着:(4)粗野。『不作害羞的事』,它不粗鲁或伤害别人,真正的爱是始终有礼貌的(在爱河中的情侣,要常记住这话)(5)自私。『不求自己的益处』,爱心的献上和慷慨的施赠。(6)忿怒。『不轻易发怒』,真正的爱是不易受激怒的,它能更多的包容。(7)『不计算人的恶』,指斥人。它不是好批评,好指责,吹毛求疵,骚扰人,怀疑人或怪怨人。── D.M. Panton《保罗的爱的诗歌》

         『爱是不受刺激的』(原文另译)。有的时候,人的的确确无理;有的时候,有许多事情也的的确确刺激人。但我们若有爱,就能不受人的刺激,我们就能忍耐。―― 倪柝声

 

【林前十三6不喜欢不义,只喜欢真理;」

         爱里不存在着:(8)贪爱罪。『不喜欢不义』,真正的爱是恨恶一切罪的。── D.M. Panton《保罗的爱的诗歌》

         爱里包含着:(1)真理的。『只喜欢真理』,爱,喜欢传扬真理。爱侣们为着双方的益处,不惧怕对他的同伴承认自己的弱点。── D.M. Panton《保罗的爱的诗歌》

         真理:概念上是“不义”的反义词,而不是“假”的反义词,指“正确的”。在本节保罗强调在伦理、宗教原理上,真理与不义是不共戴天的。──《圣经精读本注解》

 

【林前十三7「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

    爱凡事包容,动词(stego)本意是“掩盖”;引申为“遮闭”,或“掩闭不再理”,因而变成“宽容”的意思。这里可能用的是最初的解法(参彼前四8,虽然动词不同)。爱把人家不顺眼的地方收藏起来,不会公开揭露,让人无情地检视。不过,这里多半指后面的意思(如九12,“忍受”)。爱不容易放弃;它�痡`容忍。凡事相信,这质量时常接纳各样不同的遭遇,信任别人好的一面(参莫法特,“常乐于相信积极的一面”)。这不是说爱愚昧无知,而是不会想到最坏的方向去(世人一般是这样的)。爱时常保持不变的信心。爱不会被胡闹哄骗,不过它总留余地给人。凡事盼望是向前展望,不是不合理的乐天派,不看现实情况,而是不会视失败为绝路。它有信心相信在神的恩典中,至终必胜利。凡事忍耐有种坚持的意味,动词(hypomeno)不是默然无奈的忍耐,而是主动的积极的刚毅。就如兵士在战火弥漫之中,不灰心,不屈不挠,仍刚勇地从事。爱不会沉溺昏曚,在任何困境中,仍作大丈夫,持守不移。——《丁道尔圣经注释》

         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

         爱里包含着:(2)扶持的。『凡事包容』,真正的爱不会在重压下,在感情上,在精神上和身体上忍受不了而退缩的。(3)信靠。『凡事相信』,真正的爱总是想到好的动机(不是猜疑)(4)盼望。『凡事盼望』,真正的爱是始终盼望最好的。(5)忍受。『凡事忍耐』,它能忍受时间、欺骗甚至死亡之考验。── D.M. Panton《保罗的爱的诗歌》

 

【林前十三8「爱是永不止息。先知讲道之能,终必归于无有;说方言之能,终必停止;知识也终必归于无有。」

    爱是�琱[的;它永不止息,这动词一般解作“跌倒”。有“崩溃”,“毁灭”的含义。爱绝不会沦落至这地步,“爱情众水不能息灭”(歌八7)。接着保罗用哥林多人摧崇备至却终会消失的恩赐,与永�琲�爱作对比。先知讲道会停止(katargeo;见一2)。这是指神透过先知向人传讲的信息,当我们面对神的时候,就不再需要先知,也不用预言了。方言也必停止,也是同样的道理。人面对神,就再不需要也没埸合用方言来传启示了。知识,苦苦赚取的世间知识,在直接面对神的亮光中,都要过去归于无有。这动词katargeo与用在先知讲道的相同,惟NIV的译法不同而已。——《丁道尔圣经注释》

         爱里包含着:(6)成功的。『爱是永不止息』,这是真实的,因罗马书八28的应许是真实的。── D.M. Panton《保罗的爱的诗歌》

         爱是永�琲滿G(1)爱比先知讲道为久,预言终会止息。(2)爱比方言更久,方言有一天会停止。(3)爱比知识更久,知识有一天也会归于无有。

         神就是爱(约壹四16),爱是全能者的秉性,天与地都要废去,爱则永远长存。── D.M. Panton《保罗的爱的诗歌》

         先知讲道之能与说方言的恩赐,以及哥林多人引以自傲的知识,都是短暂的表现,唯有爱永存。──《启导本圣经注释》

 

【林前十三8~10有力的对比爱的绝对永�琠岕O恩赐的不完全性和相对性。尤其先知、方言、知识等恩赐都是所有哥林多信徒所重视的,也是纷争的直接原因。──《圣经精读本注解》

 

【林前十三8~12一切恩赐都是『有限』,『终必停止…终必归于无有』;惟有爱的基督永远『常存』,『永不止息』。这说出基督乃是一切恩赐的终极目标。神是以基督为目标,而赐下众恩赐;当基督的丰满完全实现时,众恩赐的任务就达成了;最终存留的,不再是恩赐,惟独是丰满的基督了﹗――《读经指引》

 

【林前十三8~13作为本章的结论部分,特别强调了爱的永�琠囥M持续性。说明圣灵的所有恩赐是一时的,不完全的,当天上的完全的到来时,将被废除,但爱是神的本质,是永�琲滿C它告诉我们:①爱,其本身就是我们当追求的目的,而不是手段;②在神的爱面前,属于人的一切手段将归于无有;③在末世,爱的真谛将会更加明确地显明。──《圣经精读本注解》

 

【林前十三910我们现在所知的有限(英文作只知一部分),这话显而易见(世上任何实验室都可以证实这话)。我们愈知得多,就愈知道所知有限。先知所讲的也有限(We prophesy in part)这话不易明白。也许是说神并没有启示一切,所以先知神人只能瞥见部分真理。完全的(to teleion)指终极的目标,就是神的计划。到了最后一切实现,一切有限的就不再有了(katargeo;见8节)。——《丁道尔圣经注释》

         我们现在所知道的若与爱神的人将来会知道的完全启示比较,实在十分有限;到主来的日子,信徒所盼望等候的完全实现,这些为今世、为当前的侍奉而预备的恩赐,若和要来的完全比较,都是有限的。“那完全的”是甚么?这里没有明说,有的解作信徒离世见主,有的解作教会的长成或新约默示的完成。但从12节可以看出,保罗指的是基督再来。──《启导本圣经注释》

 

【林前十三9~12爱是永�琲滿C当我们成年了,我们会选择大人的事,放弃了孩童的事,我们以成年之成熟知识代替了已逝去的少年的事。── D.M. Panton《保罗的爱的诗歌》

 

【林前十三11目前的情况和将来的完美相比,就象儿童的幼稚与大人的成熟相比一样。儿童的话语与思想那及得到成熟了的大人。人长大后便会放弃童稚的言行与想法。哥林多人认为久长的东西,其实是短暂的、幼稚的,因此应该着眼于有最高价值的永存的事物。──《启导本圣经注释》

 

【林前十三11~12借着两个比喻,比较了圣徒在世上领受的恩赐与借着基督的再临成就的完全的恩赐。在这里我们可知圣灵的恩赐是末世性成就的影子般的预表。──《圣经精读本注解》

 

【林前十三12「我们如今彷佛对着镜子观看,模糊不清(注:“模糊不清”原文作“如同猜谜”),到那时,就要面对面了。我如今所知道的有限,到那时就全知道,如同主知道我一样。」

    第一个知道是ginosko,第二个知道他用复合的epiginosko(“主知道我一样”也用这字)。用复合的动词通常是表示,人的知识单指向(epi)某一个指定的对象;不过,也可以解作十足完全的知识,这里的语气似乎是用后面的意思(NIV加上fully就更表达这含义了)。主知道我(I am known),用的是简单过去时态,也指同样的情况。神认识保罗,并不用日渐增加,渐趋完备;神透彻认识保罗,是完全的知识。——《丁道尔圣经注释》

         保罗又用镜子观物和看实物来比喻现在和将来的知识。古时以铜为镜,反照出的人影既模糊又走样;将来可以见到实体,那是何等清楚且完全!在主来的日子,我们对神的认识才有希望象祂认识我们一样完全。──《启导本圣经注释》

 

【林前十三12人对着镜子观看模糊不清有何意义?】

    答:古时的镜子并不是像现今用玻璃制造的那样清楚,乃是用铜磨成的,因此当人照镜子时,所看见的里面影像是模糊不清,保罗曾用这个比喻说:「我们如今仿佛对着镜子观看,模糊不清,到那时,就要面对面了;我如今所知道的有限,到那时就全知道,如同主知道我一样。」(林前十三12)本节意思是在说明人的智慧在今生和来生的不同(参9,节),我们在今生对于一切属灵的事所知道的,和先知对于将来的事所知道的,都是有限,都不清楚,好像对着镜子观看,模糊不清(原文()有如同猜谜、谜语之意,参民十二8)。至于神所启示的真理,人所知道的都是间接的,不及亲眼见到那样清楚,等到那时主耶稣再临的时候(参10节),就要与主面对面,能直接的观看,一切都要完全透澈深知,如同我曾被主透澈深知一样。——李道生《新约问题总解》

 

【林前十三13如今常存的有信,有望,有爱这三样,其中最大的是爱。」

         信、望、爱是不能分开的,此三者是彼此相关相连的。我们整个属灵的路程都包含于其中。信是我们属灵路程的根基,望是这路程的荣耀目标,爱是我们在路程中一路上的供应,叫我们无论经历如何艰难,都能甜美往前,所以最大的是爱。――《读经指引》

         爱比信心大。救恩是以信心包着的,但爱更为高出,爱包围救恩的动机和能力。

         爱比盼望大。『我们得救是在乎盼望』(罗八24),天不同于地的原因是因它被爱所管制,神借着住在我们里面的基督,盼望我们每天彰显这爱,这世界因缺少爱而终要灭亡,盎我们与别人分享祂的爱吧!──D.M. Panton《保罗的爱的诗歌》

         “信”在这里不是十二9圣灵所赐的恩赐的“信心”,而是人对神救赎恩典的相信。保罗讲到爱的时候,把信与望也包括进来,很可能是引用初期教会常讲的一句话。他对这三者看法是:到了主来的日子,我们所信的已昭然在目(12节;参林后五7),我们所望的也已实现(参罗八24),只有爱永不变,反更完全,仍旧是神和祂救赎的儿女行事的基本原则。因此三者中最大的是爱。──《启导本圣经注释》

         有信、有望、有爱:这是福音的三个方面,不是相互独立的信仰要素,而是当一方消失的时候,其余两个也变得无意义的有机整体。固然这样,爱之所以超越一切,是因为:①爱是信心和盼望存在的根据;②信心与盼望反映人类的拯救,反之爱是神的本质。──《圣经精读本注解》

 

【林前十三章综合】教会的功用在于恩赐,教会的本质却在于爱。若没有爱为根基、为本质,恩赐越运用、教会的难处越增加。所以当使徒在十二章讲到属灵的恩赐,十四章讲到恩赐的运用,其间必须插上一段,讲到爱乃是『更大的恩赐』,爱乃是运用恩赐『最妙的道路』(十二31)――《读经指引》

         这爱不是别的,正是那一位爱之神具体的出现――丰满的基督(参约壹四8)。所以这里就是说明,基督乃是运用恩赐的惟一途径,基督乃是一切恩赐的实际;无论是话语的职事――『万人的方言』『、天使的话语』、『先知讲道』(1~2),或是属灵的认识――『各样的奥秘、各样的知识』,或是『全备的信心』(2),或是最好的行为――『将所有的赒济穷人,又舍己身叫人坟烧』(3)若,没有基督作内容、作实际,仍是全然虚空――『算不得甚么』。哦,丰满的基督乃是一切的价值﹗――《读经指引》

         爱比恩赐大,爱比知识大,爱比信心大,爱比善行大。没有甚么东西比爱长,爱永不止息;没有甚么东西比爱阔,爱凡事包容;没有甚么东比爱高,因为爱只能再加上爱(参彼后一7);没有甚么东西比爱深,只有爱心能造就人,能深入人心。―― 谢模善

 



跟着我们: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