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希米记 11
尼希米记第十一章拾穗
【尼十一1】「百姓的首领住在耶路撒冷。其余的百姓掣签,每十人中使一人来住在圣城耶路撒冷,那九人住在别的城邑。」
在七73处暂时中断的《尼希米回忆录》,现在继续下去。中间插入8、9两章有关以斯拉和10章有关尼希米第二次担任省长的一些资料。
本章记述从各城邑移殖人口来耶路撒冷居住的事,然后是居民人数的名单。──《启导本圣经》
耶路撒冷为行政中心,可是人口稀少(七4),尼希米因此要求住在城外各地的百姓迁入城中居住。用的是抽签的方法,十人抽一,将全境人口十分之一移入城中。
城中已住有不少官员(参五17),缺乏的是平民。称耶路撒冷为“圣城”,也是吸引移民的一个方法。──《启导本圣经》
首领: 他们称为方伯(拉10:14)、长老、贵胄(6:17)、族长(7:70;拉2:68)等,好象是代表一般百姓的人的统称。掣签: 以色列百姓决定疑难问题时,一般用掣签方法来决定。这是因为相信“签放在怀里,定事由耶和华”(箴16:33)(民26:55,56;书7:16-18;撒上10:19-21;代上24:5;25:8)。十人中使一人: 若一个人抽十分之一,那么有时家庭也可能会分裂。所以估计按家族为单位掣签的。──《圣经精读本》
住在耶路撒冷。本文继续描写尼7:4的故事,记录尼希米为让百姓重新定居耶路撒冷所采取的措施。贵族和支派的首领已经住在耶路撒冷(见尼2:16;5:17)。这方面的人数不可能再增加了。所以尼希米认为必须从其他阶层的人中征集首都新的居民。
掣签。古代犹太人经常以掣签来决定人似乎无法判断的事,认为“定事由耶和华”(箴16:33)。在上帝子民的历史中,根据神的旨意,曾用掣签来挑选人员(书7:16-18;撒上10:19-21),分配土地(民26:55,56),以及决定各组履行职责的顺序(代上24:5;25:8)。
圣城。这个名称还出现在赛48:2;赛52:1;但9:24和珥3:17的预言中,但这里是第一次用在历史记录中。以后用得越来越多(见太4:5;27:53;启11:2;等),直到后来有了阿拉伯名称el-Quds“圣(地)”。这个正式名称一直保留到现在。──《SDA圣经注释》
【尼十一1~2】耶路撒冷(这里称为“圣城”)的城墙已经修固,需要重新安排人在这里居住,因此他们“掣签”,抽出十分之一的人住在城里。其它人大概都是自愿迁入的(2节)。──《雷氏研读本》
【尼十一1∼2 为什么没有人想在耶路撒冷居住?】有掣签的需要已足证明有人到耶路撒冷居住是被逼的。古代近东和地中海世界,都视掣签为容让神(或神明)决定某件事情结局的方法。故此,被挑选出来的人会视之为天命(有关掣签或拈阄的进一步资料,可见:书七14∼18;拿一7∼10的注释)。主前第五世纪的耶路撒冷已被蹂躏无余,同时又是犹大人和邻邦争论的焦点,因此它不是很有吸引力,也不是宜于定居的安全地方。此外,这些人不急着要放弃田地,冒着失却产业的危险,也是不难理解的事。──《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尼十一1~36】在耶路撒冷再定居: 本文与7:4有关。即因为耶路撒冷的居住者极少,所以通过再一次调查人口使百姓重新定居。耶路撒冷城的周边长是6.4km,为防御,也需要许多人员。在古代,首都的大小或力量表示国家的势力,所以把重点放在加强首都方面。在本章只提及了以色列12支派中的犹大、便雅悯及利未后裔,而在代上9:3中也提及了其他支派。因此,估计本章中提及的三个支派是核心支派。在掣签之前支持者们已动身迁移到耶路撒冷,并且对此表示称颂,由此可知可能大部分百姓都不愿居住在耶路撒冷。其理由可能是因为仇敌的主要攻击目标是耶路撒冷。4-19节是自愿居住在耶路撒冷的名单,按各家族记录了人员数目。但是这名单中有漏掉的人,也有后来由掣签而去居住的人,所以实际定居人口要比这里的数目多一些。25节以下记载了除了首都耶路撒冷之外,当时归回之民的其他主要居住地。这种历史片段的记录,很容易被忽略为不重要,但它表明了圣经启示是历史事实,同时间接地证明表明圣经中的所有预言成就于实际历史中。──《圣经精读本》
【尼十一1~47】社会、宗教制度的改革: 说明了与前面9,10章的信仰复兴有关的实际社会及宗教制度改革。13:1-3展开了百姓自发性的生活改革运动,而不是从上而下的改革。──《圣经精读本》
【尼十一2】「凡甘心乐意住在耶路撒冷的,百姓都为他们祝福。」
很可能愿意迁来耶城居住的平民不多,故须用抽签的强制办法;但也有人自愿迁入,这种人受到特别鼓励。──《启导本圣经》
当时耶路撒冷面临极其危险而困难的情况。即对外成为仇敌的主要攻击目标,对内是半废墟状态的未开垦之地。所以,百姓为自愿迁移到耶路撒冷的人,作了祝福祷告。──《圣经精读本》
【尼十一3】「以色列人、祭司、利未人、尼提宁和所罗门仆人的后裔,都住在犹大城邑,各在自己的地业中。本省的首领住在耶路撒冷的记在下面:」
本节至19节为一张从巴比伦归国第一批人中住入耶城的名单,所列族名大半与《代上》九2∼21所刊相同,依平民、祭司、利未人、歌唱者、守门的和尼提宁(殿役)的次序排列。──《启导本圣经》
以色列人。所有支派的通称,除利未人以外。依据代上9:3,这些回归的人中有以色列两个大支派的人:玛拿西支派和以法莲支派。和其他的名册一样,公民分为不同的阶层。非神职人员排在神职人员前面。
本省的首领。即波斯帝国犹大省。在作者心目中,本省的首领与住在巴比伦或帝国其他地区的犹太人家长是不同的。
在耶路撒冷的。住在耶路撒冷的不单单是犹大支派和便雅悯支派,还有许多利未人(第10-19节),也许还有玛拿西人和以法莲人(代上9:3),以及不属于任何支派的尼提宁人(尼11:12)。还可能有其他支派的代表。但主要是犹大支派和便雅悯支派的人,所以只提到他们。代上9章相应的耶路撒冷居民名单,可能基于后来的统计,因为其总数略高于尼11章。──《SDA圣经注释》
【尼十一3∼24】这段经文(比较代上九2~17). 列出的,似乎是已经住在耶路撒冷的人,当中包括平民(3∼9节)、祭司(10∼14节)、利未人(15∼18节)、守门的(19节)、尼提宁或殿役(21节;关于“俄斐勒”,参看三26的脚注)和某些人(22∼2节;关于“亚萨的子孙”,参看拉二41的脚注)。──《雷氏研读本》
【尼十一4】「其中有些犹大人和便雅悯人。犹大人中有法勒斯的子孙、乌西雅的儿子亚他雅。乌西雅是撒迦利雅的儿子;撒迦利雅是亚玛利雅的儿子;亚玛利雅是示法提雅的儿子;示法提雅是玛勒列的儿子。」
平民返国的只有犹大和便雅悯两支派,但《代上》九3还记有以法莲人和玛拿西人。──《启导本圣经》
亚他雅: 在代上9:4中记录为“乌太”。本节中的亚他雅的列祖除了法勒斯外,与代上9:4中的记录不一致。在两个目录中,作者按需要从亚他雅的诸列祖中各自摘录了个别名字。──《圣经精读本》
【尼十一5】「又有巴录的儿子玛西雅。巴录是谷何西的儿子;谷何西是哈赛雅的儿子;哈赛雅是亚大雅的儿子;亚大雅是约雅立的儿子;约雅立是撒迦利雅的儿子;撒迦利雅是示罗尼的儿子。」
玛西雅: 在代上9:5中记录为“亚帅雅”。他是犹大的最小儿子示拉的后裔(创38:5,26)。示罗: 与民26:20节那样发音为“示拉”更正确。──《圣经精读本》
示罗尼的儿子。意为“示拉的后代”。示拉是犹大的第三个儿子,“示拉族”之父(民26:20)。──《SDA圣经注释》
【尼十一6】「住在耶路撒冷法勒斯的子孙共四百六十八名,都是勇士。」
四百六十八名: 在代上9:6,法勒斯后裔的总数被遗漏,而代记载了示罗的所有后裔(690名)。勇士: 希伯来语的意思是“出众的人”,也可用于指物质上富裕的,或有力有才的人(得2:1)。但是考虑到往耶路撒冷迁移的人口的主要目标是为了防御,按字面之意译为“勇士”也可以(14节)。──《圣经精读本》
【尼十一7】「便雅悯人中有米书兰的儿子撒路。米书兰是约叶的儿子;约叶是毗大雅的儿子;毗大雅是哥赖雅的儿子;哥赖雅是玛西雅的儿子;玛西雅是以铁的儿子;以铁是耶筛亚的儿子。」
【尼十一8】「其次有迦拜、撒来的子孙共九百二十八名。」
迦拜,撒来: 他们没有出现在代上9:8中。九百二十八名: 代上9:9中是956名。在历代记中可能包含了属于其他支派的人。──《圣经精读本》
【尼十一9】「细基利的儿子约珥是他们的长官,哈西努亚的儿子犹大是耶路撒冷的副官。」
“犹大是耶路撒冷的副官”亦作“犹大是那城第二区的长官”。“第二区”为耶城新建的郊区,在圣殿区的西边。考古发现,主前八世纪时,耶城已有向郊区发展的趋势。参《代下》三十四22及注。──《启导本圣经》
耶路撒冷象名副其实的圣城(1,18节),秩序和体系上逐渐正规化(14,22节;12:42)。长官: 具有“市长”等意思。14,21,22也出现与此类似的职称。他们作为许多集团的代表,好象担当了帮助耶路撒冷首领的作用。──《圣经精读本》
【尼十一10】「祭司中有雅斤,又有约雅立的儿子耶大雅,」
……雅斤……约雅立的儿子: 这应该译为“耶大雅和约雅立,以及雅斤”。“儿子”这一词象似不应该夹在中间。本节的这三名是大卫时代24祭司长班次中的三个班次的头目名字(代上24:7,17)。本节描述了家族的名单。尤其,耶大雅和约雅立属于主要祭司长家族,一般都是一起记载(12:6,19)。──《圣经精读本》
【尼十一11】「还有管理 神殿的西莱雅。西莱雅是希勒家的儿子;希勒家是米书兰的儿子;米书兰是撒督的儿子;撒督是米拉约的儿子;米拉约是亚希突的儿子。」
西莱雅: 在代上9:11中记录为“亚萨利雅”。他是被巴比伦护卫长官尼布撒拉旦被掳而受死的大祭司长(王下25:18-21)。希勒家的儿子: 应该是“希勒家的孙子”(拉7:1)。──《圣经精读本》
西莱雅。西莱雅是大祭司的家族(尼10:2;12:1,12)。其祖先可能就是被尼布甲尼撒俘掳的大祭司(王下25:18-21)。
希勒家的儿子。圣经经常用“儿子”代表“孙子”(见拉7:1;见代上2:7注释)。
管理上帝殿的。指大祭司,虽然没有提他的名字。在尼希米的时代,以利亚实任大祭司(见尼12:10;13:4),但这里只提他先辈的名字。──《SDA圣经注释》
【尼十一12】「还有他们的弟兄在殿里供职的,共八百二十二名。又有耶罗罕的儿子亚大雅。耶罗罕是毗拉利的儿子;毗拉利是暗洗的儿子;暗洗是撒迦利亚的儿子;撒迦利亚是巴施户珥的儿子;巴施户珥是玛基雅的儿子。」
弟兄在殿里供职的: 祭司长分为二十四班次(尼希米当时是22班次),交替地担当了事奉圣殿工作(代上24章)。亚大雅: 是大卫时代的第五班次祭司长玛基雅(代上24:9)的后裔。──《圣经精读本》
【尼十一13】「还有他的弟兄作族长的,二百四十二名。又有亚萨列的儿子亚玛帅。亚萨列是亚哈赛的儿子;亚哈赛是米实利末的儿子;米实利末是音麦的儿子。」
弟兄作族长: 指“亚大雅弟兄作族长的”。亚玛帅: 是大卫时代属第六班次的音麦的后裔。在代上9:12中记载为“玛赛”。──《圣经精读本》
【尼十一14】「还有他们弟兄大能的勇士共一百二十八名。哈基多琳的儿子撒巴第业是他们的长官。」
一百二十八名: 10-14节中列举的许多祭司长的人数是以各家系分别数算的,共有1,192名,比代上9:13中的1,760名少得多。可能不太重要的家谱的人名被露掉了。──《圣经精读本》
哈基多琳。希伯来语是haggedolim。有文本为“大能者的勇士之一”。──《SDA圣经注释》
【尼十一15】「利未人中,有哈述的儿子示玛雅。哈述是押利甘的儿子;押利甘是哈沙比雅的儿子;哈沙比雅是布尼的儿子。」
示玛雅: 利未最小的儿子米拉利的后裔(创46:11;代上9:14)。──《圣经精读本》
【尼十一16】「又有利未人的族长沙比太和约撒拔,管理 神殿的外事。」
神殿的外事: 指圣殿的俗事及金钱问题等(代上26:29)。这在初期教会可能相当于“管理饭食”的(徒6:2-5)。──《圣经精读本》
【尼十一17】「祈祷的时候,为称谢领首的是米迦的儿子玛他尼。米迦是撒底的儿子;撒底是亚萨的儿子;又有玛他尼弟兄中的八布迦为副。还有沙母亚的儿子押大。沙母亚是加拉的儿子;加拉是耶杜顿的儿子。」
玛他尼: 是歌唱的人,是亚萨的后裔(拉2:41)。在12:8中,表明他担当了“称谢的事”。八布迦: 在拉2:51中称为“巴卜”。──《圣经精读本》
【尼十一18】「在圣城的利未人共二百八十四名。」
住在耶城的利未人共284人,但祭司则达1192人(12节的822人,13节的242和14节的128人的和)。这情形也见《以斯拉记》二40所记返国人数中利未人大大少于祭司。他们因未分得地业,不少从事商贸,不愿再务本业(看拉二40注)。──《启导本圣经》
利未人的人口极少已是显然的(拉8:15),而本节再一次确认了这一点。──《圣经精读本》
【尼十一19】「守门的是亚谷和达们,并守门的弟兄,共一百七十二名。」
守门的: 关于此在代上9:17-27中作了详细说明。守门是从列祖世代相传的职责,若人员数目不够就由他们亲戚中居住较近的人来补充。──《圣经精读本》
【尼十一20】「其余的以色列人、祭司、利未人,都住在犹大的一切城邑,各在自己的地业中。」
本节综述住在耶城以外犹大城邑中的人,很可能是25∼36节的小题,因为接上的21节又恢复记住在耶城的人,“地业”是从祖先传下来的土地、房屋等。约书亚时代将迦南土地分给十二支派,成为各族的地业(书十三7;二十一3)。──《启导本圣经》
如果想了解分散在各地的百姓的情况,较好的方法是把本节和25节相联而读。21-24节象似作补充的插入句子。──《圣经精读本》
【尼十一21】「尼提宁却住在俄斐勒,西哈和基思帕管理他们。」
“俄婓勒”:看三26注。在各名单中,尼提宁(殿役)总是排在守门的之后。──《启导本圣经》
尼提宁却住在俄斐勒: 俄斐勒是从耶路撒冷圣殿山坡向南延伸的地方,称为“圣城”的部分(3:26)。──《圣经精读本》
【尼十一22】「在耶路撒冷,利未人的长官,管理 神殿事务的,是歌唱者亚萨的子孙、巴尼的儿子乌西。巴尼是哈沙比雅的儿子;哈沙比雅是玛他尼的儿子;玛他尼是米迦的儿子。」
【尼十一23】「王为歌唱的出命令,每日供给他们必有一定之粮。」
好像亚达薜西王特别允许向担当歌颂的利未人支付一定的报酬。其理由是:①因为他们特别指定为“为王和王众子”(拉6:10)祈求的人 ;②因他们人数颇少,为了继续履行所担任的任务,有必要得到特别的保障。──《圣经精读本》
【尼十一23 王为歌唱的出命令】本节提到的最有可能是亚达薛西一世,他十分关心祭仪的延续(见:拉四8∼10,七21∼24)。主前第三千年纪以降,大部分古代近东的宫廷都雇用了职业的歌唱者。例如马里王心利林(约主前1780∼1760年)的宫廷,就有大批的歌唱者。有关以色列之歌唱者的讨论,可参看:历代志下二十九27∼30的注释。──《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尼十一24】「犹大儿子谢拉的子孙、米示萨别的儿子毗他希雅,辅助王办理犹大民的事。」
好像亚达薜西王给每一个附属国都派了仲裁者,使他们了解附属国的情况后再作出详细的报告。他希雅: 是法勒斯的双胞胎弟兄示罗的后裔(创38:30;民28:20)。──《圣经精读本》
【尼十一25】「至于村庄和属村庄的田地,有犹大人住在基列亚巴和属基列亚巴的乡村;底本和属底本的乡村;叶甲薛和属叶甲薛的村庄;」
这是一张犹大和便雅悯人所住乡镇的单子,甚具历史价值。名单利的地名也见《约书亚记》15章,不过那里少了底本、叶甲薛、耶书亚、米哥拿和音临门。这张单子并不齐,因为本书3章和《以斯拉记》二21∼22所列的一些乡镇不见此名单中。──《启导本圣经》
被掳归回的百姓主要以耶路撒冷为中心,居住在犹大地。虽然不太清楚尼希米为何简单地描述再居住地的理由,但可能是他把记录当时人的地理位置当作较有意义的事。而且尼希米的内心深处可能藏着总有一天恢复胜利的国度以色列的荣耀的热情。也可以说间接地表明了虽然现在只能居住在这里所记录的地上,但总有一天必恢复全以色列的意志。村庄: 意指“用篱笆围住的区域”。田地: 指其周围的农耕地或放牧地。基列亚巴: 指希伯仑(书14:15)。希伯仑位于耶路撒冷南约30km的地方,可能属于犹大南边界的以东境内。底本: 不同于摩押的“底本”(民21:30),是书15:22的“底摩拿”。──《圣经精读本》
村庄。尼希米现在从耶路撒冷的城市人口,转到列举犹大省的各个城镇。这份目录使我们能够比较准确地绘制尼希米时代的犹大地图。然而这里的名单并不完整,因为拉2:20-34和尼3章所提到回归后住着犹太人一些城市没有列出。
基列亚巴。是希伯伦的原名(士1:10),显然得名于其建造者亚巴。他是亚衲族人(书14:15;15:13;21:11)。有趣的是被掳回归后它恢复了古名。
底本。据认为是底摩拿的另一种拼法,在书15:21-26里被列在南部的城市中。若是这样,那就是亚罗珥附近,现名阿尔拉拉(`Ar`arah),在贝尔谢巴东南约7.4公里处。但底本位置尚未确定。
叶甲薛。似乎与甲薛一样位于犹大最南端。未确定位置。──《SDA圣经注释》
【尼十一25∼36】这段列出从前犹大(25∼30节)和便雅悯(31∼36节)的土地,有其它犹太人住在当中。──《雷氏研读本》
【尼十一25∼36 各地的定居情况】除了底本、耶书亚、米哥拿三地以外,名单中的城市都在约书亚记十五章中提及。这名单证明犹大人散居的范围颇大。犹大地的地名集中在尼革和萨非拉地区,便雅悯地的地名则包括中央山地和沿海平原。本名单或能提供这个波斯省分的界限。──《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尼十一26】「耶书亚、摩拉大、伯帕列、」
耶书亚: 可能是书15:26的“示玛”。摩拉大: 位于犹大的南部境界附近(书15:26),可能是位于亚拉得南部约15km左右的地方。──《圣经精读本》
耶书亚。现名泰勒萨西(Tell es-Sa`si),在贝尔谢巴东北偏东13.6公里。
摩拉大。可能在泰勒米勒赫(Tell elt-Milh),在贝尔谢巴东南约16公里。
伯帕列。可能在贝尔谢巴附近,但未确定(见书15:27)。──《SDA圣经注释》
【尼十一27】「哈萨书亚,别是巴和属别是巴的乡村;」
“哈萨书亚”和“别是巴”在书15:28中也一起提及,像似有相互密切的关系。别是巴位于希伯仑西南部约40km的地区,B.C.701左右被西拿基立沦陷的城邑,但到波斯时代重新复兴。──《圣经精读本》
【尼十一28】「洗革拉、米哥拿和属米哥拿的乡村;」
洗革拉: 是迦特王亚吉当作礼物给大卫的城邑(撒上27:6)。米哥拿: 促使约书亚攻击的迦南地南部的5个城邑之一(书10:3-5)。──《圣经精读本》
洗革拉。系迦特王亚吉赠送给大卫(撒上27:6),不久后被亚玛力人夺去(撒上30:1)。可能位于泰勒库威尔福赫(Tell el-Khuweilfeh),在贝尔谢巴以北约16公里。
米哥拿。不清楚在何处。──《SDA圣经注释》
【尼十一29】「音临门、琐拉、耶末、」
音临门。现名希尔拜乌姆拉马明(Khirbert Umm er-Ramamîn),在贝尔谢巴以北12.8公里。
琐拉。现名萨拉(Sar`ah),在耶路撒冷以西约24公里。
耶末。现名希尔拜雅穆克(Khirbet Yarmûk),在伯利�琤H约22.4公里。──《SDA圣经注释》
【尼十一30】「撒挪亚、亚杜兰和属这两处的村庄;拉吉和属拉吉的田地;亚西加和属亚西加的乡村。他们所住的地方,是从别是巴直到欣嫩谷。」
“别是巴”。耶路撒冷以南三十英里(51公里)。“欣嫩谷”耶路撒冷西南部的地区。参看历代志下二十八章3节的脚注。──《雷氏研读本》
亚杜兰: 在约书亚时代,这地区内就有了王(书12:15)。而且,罗波安把这地区堡垒化了(代下11:7)。拉吉: 位于耶路撒冷西南部约58km的地区。──《圣经精读本》
撒挪亚。现名希尔拜扎努(Khirbet Zanû`),在耶末东北3.2公里处。
亚杜兰。现名泰勒谢赫马德库尔(Tell esh-Sheikh Madhkûr),在希伯伦西北16公里。
拉吉。现名泰勒杜威尔(Tell ed-Duweir),在希伯伦西北约25.6公里。1932-1938年间,在J.L.斯塔基的指导下,那里曾出土重要文物。
亚西加。现名泰勒扎卡利亚(Tell ez-Zakariyeh),在耶路撒冷西南约十八英里。它和亚杜兰和拉吉一样,都是罗波安所修筑的(代下11:9)。亚西加和拉吉是耶路撒冷陷落以前最后落入尼布甲尼撒手中的城市(耶34:7)。
从别是巴直到欣嫩谷。这里实际上提到了原来犹大支派最南和最北的地区,相隔约64公里。欣嫩谷位于耶路撒冷正南面。参类似的说法“从但到别是巴”(见士20:1注释)。──《SDA圣经注释》
【尼十一31】「便雅悯人从迦巴起,住在密抹、亚雅、伯特利和属伯特利的乡村。」
迦巴: 属于便雅悯支派的最西端的城邑(书18:24)。亚雅: 是“艾”城的别称(书7:2)。──《圣经精读本》
亚雅。现被确认为埃特泰勒(et-Tell),在伯特利东南2.4公里,于1933-35年由法国考古队所发掘。尚未确定亚雅是否就是《约书亚记》七,八章的艾城。
伯特利。现名拜廷(Beitîn),在耶路撒冷以北17.6公里。伯特利在以色列的历史中起重要的作用。雅各在那里在梦见通天的梯子(创28章)。在以色列王国期间,伯特利一直是耶罗波安一世所设立的两个背道的崇拜中心之一(王上12:28,29)。──《SDA圣经注释》
【尼十一32】「亚拿突、挪伯、亚难雅、」
“亚拿突”。耶利米的家乡,位于耶路撒冷以北三英里(5公里)。──《雷氏研读本》
亚拿突: 位于迦巴和耶路撒冷之间的路中(赛10:30),是利未人的城邑(书21:18)。挪伯: 与耶路撒冷临近的地区(赛10:32),多益是因杀害祭司而有名(撒上22:18,19)。亚难雅: 指伯大尼(太21:17)。──《圣经精读本》
亚拿突。是利未人的城(书21:18),耶利米的家乡(耶1:1;32:7)。现名为拉斯海鲁拜(Râs el-Kharruûbeh),位于耶路撒冷东北不到三英里。
挪伯。在扫罗的时代,这里的祭司曾惨遭多益屠杀(撒上22:18,19)。从耶路撒冷可以看到它(赛10:32)。有人认为它是橄榄山上的埃特托(et-Tôr)。
亚难雅。可能就是伯大尼在《旧约》的名称,是橄榄山东坡上的一个城镇,基督在世时曾起重要作用。现名埃尔阿扎里耶(zarîyeh)。──《SDA圣经注释》
【尼十一33】「夏琐、拉玛、基他音、」
夏琐。现名希尔拜哈聚尔(Khirbet Hazzûr),大约在耶路撒冷西北偏北6.4公里。
拉玛。可能是现在的埃尔拉姆(er-Râm),在耶路撒冷西北6.4公里。
基他音。便亚悯的一个城镇子,位置尚未确定。──《SDA圣经注释》
【尼十一34】「哈迭、洗编、尼八拉、」
洗编: 在撒上13:18中称为“洗波音谷”,位于密抹东部荒凉的低地带。──《圣经精读本》
哈第。现名埃尔哈迪斯(el-Hadîtheh),在吕大东北4.8公里。
洗编。哈第附近,位置尚未确认。
尼八拉。现名拜特纳巴拉(Beit Nabala),在哈第以北3.2公里。──《SDA圣经注释》
【尼十一35】「罗德、阿挪、匠人之谷。」
罗德: 使徒行传中称为“吕大”(徒9:32-35),位于约帕东南部约15km的地方。被提多(Titus)沦陷之后,曾改名为DiosPolis。匠人之谷: 是阿挪和罗得之间较宽的谷(撒上13:19,20;代上4:14)。但是不知为何这样称呼。──《圣经精读本》
吕大。现名卢尔德(Ludd)。在马加比时代十分重要(《马加比下》11:34)。后来叫迪奥斯波利斯。
阿挪。在代上8:12和罗德一起第一次提到。又见拉2:33。现为阿挪村,在吕大西北8公里。
匠人之谷。显然在拿挪和罗德附近,但位置尚未确定。──《SDA圣经注释》
【尼十一36】「利未人中有几班曾住在犹大地归于便雅悯的。」
【思想问题(第11章)】
1 尼希米完成了修建城墙之后,又怎样确保日后百姓的安危?参1-3, 19, 22节。
2 对那些抽签后要搬进耶路撒冷居住的百姓,以什么态度面对这件事为佳?参2节。这给你什么提示?
3 在安排中,有那一类人是规定要住在耶路撒冷的?担任领袖的人往往要付什么代价?若你在教会中肩负要职,你是要求得到更大的权利,还是甘愿作出更多的牺牲?
4 23节表明在圣殿歌唱的享有特殊地位,17节也显示当日的崇拜公祷有专人领导称谢。相比之下,今日教会对诗班的事奉是否太忽视?对祷告的安排是否太随便?
──《串珠圣经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