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篇 10
诗篇第十篇短篇信息
目录:
大卫恳求神审判恶人的祷告(杨震宇)
被欺压者的呼求(刘锐光)
看见了不以神为神的人(朱韬枢)
由埋怨到歌唱(十1~18)(台北灵粮堂)
恶人与义人(十篇1~18节)(台北基督之家)
神啊!你为何隐藏?(诗10篇)(香港读经会)
大卫恳求神审判恶人的祷告(杨震宇)
钥句:为什么隐藏?
背景:《诗篇》第十篇虽然没有诗题,但从本诗与第九篇的紧密关系看来,作者很可能也是大卫。大多数学者都认为本篇与第九篇原是一首诗歌,因为(1)有些希伯来古抄本与七十士译本将两篇合成一篇;(2)两篇均论恶人,并且在语气和结构上都很相似;(3)第九篇结束时用细拉,而诗篇第十篇没有标题。然而两篇诗的内容很不同,第九篇是诗人因蒙耶和华的拯救而感恩,但第十篇是诗人因恶人的行为而哀诉。本篇论恶人。马丁路德曾说:「照我的判断,没有一篇诗论到恶人的心思、态度、言行,感觉与命运,像这篇这样的逼真,详细与明显的。」奥古斯丁认为这是描写敌基督者的诗篇。
提要:本篇是大卫恳求神审判恶人的祷告。在这首祈求的诗里,大卫先描述自己在最需要神说明的时候,祂却似乎不理睬。接着,他详述恶人的骄横傲慢,轻慢神,满口咒骂、诡诈、欺压,杀害无辜,似乎确信神永不会看见;然后,他求神起来,垂顾困苦之人,并打断恶人的膀臂;最后,他信心的宣告──耶和华永远为王,为受欺压之人伸冤。全诗分为四段:
(一)诗人向神的哀诉(1节)──神为何隐藏;
(二)诗人因恶人而忧伤(2∼11节)──骄横傲慢,轻慢神,满口咒骂、诡诈、欺压,杀害无辜,似乎确信神永不会看见;
(三)诗人向神的呼求(12∼15节)──求神起来,垂顾困苦之人,并打断恶人的膀臂;
(四)诗人信心的宣告(16∼18节)──耶和华永远为王,为受欺压之人伸冤。
注解:「喷气」(5节) ──大概为俗话,指嗤之以鼻,瞧人不起。依照当时东方人的风俗,面对着人喷气是一种极大的侮辱。
钥节:【诗十1】「耶和华阿,你为什么站在远处。在患难的时候,为什么隐藏?」
钥点:在这首诗里,我们看见「恶人」的骄横、自夸、贪财、轻慢、咒骂、诡诈、欺压、毒害、奸恶、杀害、埋伏、轻慢等等,与神的观看、报应、帮助、打断、追究、知道、伸冤,成了强烈的对比。本篇最值得我们注意的,就是大卫心境的转折;他借着祷告,由埋怨、不满,到赞美、称颂。他开始祷告时,心中惶惑的一再问「为甚么…为甚么」,埋怨神好像袖手旁观,甚至隐藏不管恶人的猖獗。然后他直接呼求神起来拯救困苦人,审判那些傲慢的恶人。很奇妙地,到了第14节,他语调转变;虽然恶人仍未遭神的审判,他因着信心夸胜,并且进一步宣告:「耶和华永永远远作王」。这篇代求的祷告教导我们,不管环境多恶劣,内心感到对神有多少失望和埋怨,可以来到祂面前,将内心真实的感受,都一一倾述在祂面前,直到祂回应了我们的呼求。
今日钥节提到「为什么。」许多圣徒在患难之中,就是在烦闷,困难重重波折,甚至绝望的时候都会问:「神阿!祢在那里?」「祢为什么不理会我的困苦?」「祢为什么不介入我的苦难中?」「祢为什么在最重要的时刻,不插手拯救,却隐藏起来?」约伯、以利亚、耶利米,哈巴谷……等也都曾如此向神真诚的表达他们的感受。虽然大卫一再问「为什么…为什么」,但他却没有停止祷告。借着祷告,我们看见大卫心境的转换,他由心中充满疑惑,祷告直到认定神是王,并且深信神必听祷告,也必会有所行动,眷顾那些「谦卑」、「无依无靠」的人。这是多么奇妙的改变!亲爱的,当你感到困苦、孤单、压抑的时候,坦诚地向神祷告,直到你将对衪的疑惑、失望、惶惑、甚至埋怨,转换成赞美吧!
「赞美主总是好的,能使白昼欢乐,使星夜光明。使劳苦变为轻省,使忧伤得以化解。」──司布真
默想:亲爱的,纵使今日恶人的恶行依然猖獗,但你是否仍相信「耶和华永永远远为王」?你是否仍相信神是公义和怜悯的,祂终必会施行审判?让我们继续凭信心祷告!因神已经看见了我们的景况,已经知道了我们的心愿,已经听见了我们的呼喊,祂也必应允我们的祷告。
祷告:神啊,不管环境多险恶,内心感受多少的失望和不满,我仍然愿来到祢面前,向祢倾心吐意,直到灵得着自由,由埋怨到赞美。阿们!
―― 杨震宇《让我们在诗篇中遇见神》
被欺压者的呼求(刘锐光)
世上常有恶人,他们横行霸道,欺压弱小。被欺压的人无力反抗,别人帮不了,甚至连政府也帮不了,他们的出路,也是最好的出路,就是向神祷告,倚靠神。
一. 恶人的恶行 (v.1-11)
曾遭恶人欺负过的人也许会认同诗人所描述的,恶人真是横行霸道。
1. 压迫人 (v.1-2)
「恶人在骄横中,把困苦人追得火急」。也许是因为神没有实时的讨罚吧,恶人时常压迫人,向人讨债,向人勒索金钱,而且火急地追讨,使人走投无路,苦不堪言。他们横行无忌,办法多多,向人收保护费,放高利贷,使人陷在他们的网罗中,无法自救。
2. 不怕神 (v.3-4)
「恶人以心愿自夸,贪财的背弃耶和华,并且轻慢祂」。也许是因为神没有第一时间干预,他们就得心应手,以致心骄气傲,眼中不怕神,心中也没有神。他们以为神不会追究。
3. 自大狂 (v.5-6)
「他心里说,我必不动摇,世世代代不遭灾难」(v.6)。也许是因为神没有实时阻挡,以至他所作的都顺利,故常自高自大。虽然神的审判公义准确,他也不放在眼内。至于反对他的人,他都向他们喷之以气,看不起他们,他认定他的江山稳如泰山,永不动摇。这样的人自高自大成狂,气焰高张,人一时莫奈他何。
4. 无恶不作 (v.7-11)
「他心里说,神竟忘记了,他掩面,永不观看」(v.11)。恶人以为神必不理会,永不干预,因此无恶不作。他们的口恶毒,他们埋伏害人,专找机会谋害人,并且专向无力者下手,行为卑鄙至极,令人切齿。
不幸落在恶人手下的人,常感无奈!你可能正是其中的一个。
二. 呼求神 (v.12-19)
恶人虽然眼中没有神,也不怕神,但我们自己可不要忘记神,祂是我们的出路!
1. 求神兴起
我们可以求神起来对付恶。
神看见(v.14)。恶人以为神不理会,不追究恶。其实神是看见的,祂知道一切,祂看得一清二楚,祂只是在等候机会吧了。祂看见谁在作恶,也看见人怎样作恶,人的恶不能在祂面前隐藏。
祂追究。恶人以为神不会追究,所以任意妄为。其实神必定追究一切的恶,祂绝不放松,一定会寻根究底(v.15),因为祂是公义的。那些行恶的外邦人受到惩罚就是明显的例证(v.16),故其他的恶祂也必追讨。
放心吧,你受的欺凌,神必为你伸冤。
2. 求神看顾
们可以求神看顾,帮助。
神帮无靠者(v.14)。无依无靠的人倚靠神,神向来就必帮助。
有财有势的人可以倚靠他们的财势解决困难,但无依无靠的人倚靠神,神就成他们唯一的倚靠,而祂也喜欢帮助这样的人。
神助谦卑人(v.17)。神知道,也听见谦卑人心里的祷告,也必成就他们的心愿。所谓谦卑人其实就是困苦人,人因为困苦而落到卑微的地步。说话无人注意,人微言轻,被人轻看,求助无门,心中满了悲叹。个中苦情又有谁知?神阿!只有你才能帮助他们,听他们的祷告,像你听在埃及的以色列祷告一样,救他们脱离水深火热。听他们的祷告,像你听那只剩一把面,只有一点油的撒勒法的寡妇一样,使他们绝处逢生,因为你是怜悯弱小人的神。
――刘锐光《诗篇默想》
看见了不以神为神的人(朱韬枢)
第一节,「耶和华啊,你为什么站在远处?在患难的时候为什么隐藏?」这里,诗人先抓住耶和华神的「小辫子」。他说,「神啊,你到底在作什么?你知不知道,那些信了你又不把你当神的人在作什么事?你为什么站在远处?爱你的人这么倒霉的时候,你为什么躲起来?」好像他是埋怨神,「神啊,你难道不管了吗!?」两个人同时得救,同时聚会,一个很爱主,一个不以神为神而且去爱世界。有一天,两个人再见面,一个是开一部丰田老汽车,另一个是开最新出厂的英国劳斯莱斯汽车。这个时候,那爱主的就会祷告,「耶和华啊,你为什么站在远处?在患难的时候为什么隐藏?」他里面不太平衡了,「你这个神是怎么作的?天下哪有作神作成你这个样子的?」
第二节上,「恶人在骄横中把困苦人追得火急」。他说,「神啊,恶人在骄横中把困苦人追得火急,他用劳斯莱斯来逼迫我的老丰田啊!我跟他在一起,他就不能上我的汽车,非得我上他的汽车!」第二节下,「愿他们陷在自己所设的计谋里」。空空空,凡事都虚空,人搞了一辈子,到末了连躺的棺材都是空,没有用。
第三节,「因为恶人以心愿自夸;贪财的背弃耶和华,并且轻慢他。」恶人说,我有一个心愿,什么心愿?我不顾神!这就叫「轻慢神」。我有前途,我有事业,我有我的生活方式,我有我的嗜好,我有我的娱乐,我有我的养生之道,我有我的发财路。所以,我要轻慢我的神,我要以我的心愿自夸。你要注意,一个有神的人,千万不要以自己的心愿自夸,要以爱神的心愿自夸,要以尊崇神的心愿自夸。诗人说,「这里有一班人,他们轻慢神,却以他的心愿自夸。」第一,他们是贪钱的。你有没有注意,钱真是厉害!为什么人不要神?第一个,就是钱!贪财的,他就背弃耶和华。他要钱,他就没有办法作一个爱主的人。第二个,恶人面带骄傲。
第四节,「恶人面带骄傲,说,耶和华必不追究;他一切所想的都以为没有神。」恶人说,我知道有主,但是我的主不会追究的。就算有神,神也管不了这么多了。发财的人很多,难道每个发财的人都得出车祸?所以他说,神管不了这么多!恶人,不以神为神的人,不单是贪财,而且是骄傲。
第五至六节,「凡他所做的,时常稳固;你的审判超过他的眼界。至于他一切的敌人,他都向他们喷气。他心里说:我必不动摇,世世代代不遭灾难」。哦,不可思议,你觉得跟随主的人才应该稳固吗?诗人说,不不不,不要主的人才稳固。凡是那些爱主的,把一切给主的,想赚钱的都很倒霉,好像主就是不让他稳固;倒是那些不要主的,把主放在一边的,追求世界的,反而很发达,凡他所作的,时常稳固。「你的审判超过他的眼界。」这一句话说得很属灵。诗人对神说,恶人没有看见你的审判,迟早你要审判他们的。这些诗,不管属灵不属灵,你不能不爱,的确写的好。
第七节,「他满口是咒骂、诡诈、欺压,舌底是毒害、奸恶。」你看,第一个是贪财,第二个是骄傲,第三个是稳固,第四个是满口咒骂、诡诈、欺压,舌底是毒害、奸恶。你注意,咒骂不一定诡诈,诡诈不一定欺压,欺压不一定毒害,毒害不一定奸恶。一共有五层。咒骂,认真说,是最普通的一种对人的伤害。譬如对人说,「你该死?」这就是咒骂。但是,咒骂不一定诡诈。诡诈是什么呢?你该死,我得想一想怎么叫你死。什么叫欺压?我想个方法叫你活不下去!舌底是毒害、奸恶,意思就是我一切的毒害、奸恶不说出来。我一边跟你握手,我一边在里面说怎么逼死你,这就是毒害,甚而是奸恶。
第八节,「他在村庄埋伏等候,他在隐密处杀害无辜的人。他的眼睛窥探无倚无靠的人。」。哦你看,一个不以神为神的人,开头只不过是爱钱,钱赚多了之后,他就骄傲,骄傲就产生稳固,稳固就产生咒骂,咒骂就带进诡诈,欺压,毒害,奸恶,末了,就变成杀害,就变成窥探,或者说俘掳,把那些无依无靠的人抓过来了。
第九节,「他埋伏在暗地,如狮子蹲在洞中。他埋伏,要掳去困苦人;他拉网,就把困苦人掳去。」那些没有找到职业的弟兄姊妹,不是常常给人掳去吗?我听说有一个在欧洲得了硕士学位的圣徒,到了加拿大以后,去作服务生,一个小时才几块钱,这就是「把困苦人给掳去」。这样的人坏透了,一个人若有神却不以神为神,到后来他生活的操守,会堕落到极点,是不可思义的。
第十至十三节,「他屈身蹲伏,无倚无靠的人就倒在他爪牙之下。他心里说:神竟忘记了;他掩面永不观看。耶和华啊,求你起来!神啊,你举手,不要忘记困苦人,恶人为何轻慢神,心里说:你必不追究?」恶人伤害人,他心里说什么呢?他心里说「神竟然把这个忘了!我不是占了人的便宜吗?我不是也没倒霉嘛;我不是吃了一个人,我也没有倒霉嘛;神把这事都忘了,祂掩面永不观看」。现在诗人又发表他的感觉了,「耶和华啊,求你起来!神啊,你举手,不要忘记困苦人,恶人为何轻慢神,心里说:你必不追究?」这都是他的自言自语。
第十四节,「其实你已经观看,因为奸恶毒害,你都看见了,为要以手施行报应。无倚无靠的人把自已交托你;你向来是帮助孤儿的。」他胡言乱语,却在不知不觉中讲了一句真话,「神是帮助孤儿的」。他里面讲了一大堆抱怨的话,神好像不太理他。但是末了,他又讲了一句真实的话:人把自已交给你,你就帮助他了。
第十五至十六节,「愿你打断恶人的膀臂;至于坏人,愿你追究他的恶,直到净尽。耶和华永永远远为王;外邦人从他的地己经灭绝了。」我很喜欢这样的诗。你有没有注意,我们常常也这样祷告。比如说,有个弟兄喜欢讲道,但是老轮不到他。他就祷告,求主使那位常讲道的弟兄生病,好让他有机会讲道。基督徒什么花样都有的啊。就连带人得救也是这样。一个人得救,常常是许多弟兄们配搭的结果,有的人接触了,有的人传福音了,有的人施浸了,有的人带他进入教会了。但是到后来四个人轮流邀功,你看这像什么样的人,不像人啊。人是很可怕的,人在一切所做的事上,会不知不觉就不以神为神了。
末了,第十七至十八节,「耶和华啊,谦卑人的心,你早己知道。或者你早己听见。你必预备他们的心,也必侧耳听他们的祈求,为要给孤儿和受欺压的人伸冤,使强横的人不再吓他们。」以神为神的诀窍在于谦卑,一个谦卑的人就是一个以神为神的人。这两节说,如果主没有作什么事,只是因为时间还没有到。主是为着你来作事,主不是为着报应来作事。主若觉得你还需要学习,祂就不作什么。这实在是很真实的描述。
――朱韬枢《诗篇中的神圣经历(卷一)》
由埋怨到歌唱(十1~18)(台北灵粮堂)
「耶和华,你为何站在远处?在患难的时候,你为何隐藏?」这种经历与感受,对我们而言,并不陌生。人生过程中,你可曾看见恶人欺压弱小,神却不出面干预?你可曾在危急关头求告神,可是神好像袖手旁观,甚至隐藏不管?许多人的信心因此绊跌。但我们如何能在这可怕的境遇中坚立呢?这正是本篇诗篇教导我们的。让我们学习大卫抓住神,倾心吐意的祷告。不管环境多险恶,不管对神有多少疑惑,仍然来到神面前,与祂对话,将我们的埋怨、不满、心中的希望,都一一陈述在祂的面前,祷告、祷告,直到天开了。
祷告的功效实在奇妙,它能使人了解暗中的奥秘,解脱心中的痛苦。因为神的圣灵,最能在诚心祷告的人心中工作。人若能在万事中参透神的奥秘,心中的重担自然脱落。大卫借着祷告,疑问无形消失,他不再问「为甚么…为甚么」,他也不再认为当义人落在患难中的时候,神为甚么站在远处或隐藏,他现在说:「其实你已经观看…你向来是帮助孤儿的!」虽然他一直祷告到末了,恶人仍未遭报,但大卫已不再恐惧焦燥了,他在恶劣环境中,可以高声称颂;「耶和华永永远远作王」,这是多么奇妙的改变。
借着祷告,神或者在环境上为我们将红海分开,或者神在环境上不显动静,却将我们的灵眼打开,让我们看见「神已经观看」(14节),看见「我们四面受敌,却不被困住」(林后四8),看见祂是帮助我们的,是我们可以交托倚靠的。
默想
我对神还有甚么怀疑、埋怨吗?把它们诚实的倾吐在神面前,神愿与我们对话。
回应
主啊!我将我内心真实的感受陈明在你面前,请你为我解开一切疑惑、重担,使我在你面得得释放。谢谢你!
恶人与义人(十篇1~18节)(台北基督之家)
分享:
在诗篇中诗人不断提到恶人与义人,恶人是神所憎恶的,义人是神所喜爱的。我相信当审判的时候,我们都希望我们被归类为义人。而恶人与义人有何不同呢?我们从这篇诗篇一起来思想:
第3节告诉我们恶人就是自夸的人,以自己的心愿自夸的人,认为自己心里所谋算的,靠他自己就能完成。而义人乃如第17节所说的是谦卑的人,是一个知道自己不能,而把自己的心愿带到神面前的人。这篇诗篇三次提到「无依无靠的人」(第8,10及14节),义人就是那不倚靠任何人、专心倚靠神的人!你是一个倚靠自己的人?是一个倚靠人的人?或者是一个专心倚靠神的人呢?
第3节又告诉我们,恶人是背弃耶和华的人,因贪财而背弃神的人。在今天这个世代也有许多的基督徒因着贪财而背弃神,不再追求神、不再爱神,甚至也不再遵行神的话语。贪财真是万恶之根,求主救我们脱离贪财的网罗!
第3节还告诉我们,恶人是轻慢神的人。他们如何轻慢神呢?第4节说,一方面他们常觉得自己所行的恶,神必不追究。这就是轻慢神!敬畏神的人必定相信神是公义的,神必照我们所行的审判我们,以至于他们谨慎自己一切所行的!而另一方面第4节又提到轻慢神的人「他一切所想的都以为没有神。」今天也许有人虽然相信宇宙间有一位创造万物的神,但往往他们却是「无神论」的人。因为他们心中所想的人生目标,心中所想的行事为人原则都没有把神放在心里!义人乃是凡事以神为中心、以神为目标、以神为依归的人!愿我们都成为这样的义人!
回应:主啊!我愿意成为一个把我一切的谋算交托给祢的人,求祢救我脱离贪财的网罗,也求祢使我成为一个凡事以祢为中心,为目标的人!
祷读:诗篇十篇17节
17 耶和华啊,谦卑人的心愿,祢早已知道。祢必预备他们的心,也必侧耳听他们的祈求。
神啊!你为何隐藏?(诗10篇)(香港读经会)
祈祷: 神啊!求你赐我属灵的眼光,让我在任何景况中,都能看见你「其实」(14)已有你的作为和预备。
这诗篇接续诗篇第九篇的主题,只是诗人面对更深的困苦(2)。诗人在困境中不但看不见神公义的彰显,反而眼见恶人当道,他们狂傲自恃,目中无神(3∼4、6、11∼13)。在这样的情况中,诗人实在有很多的挣扎和疑惑,为何神竟然眼见邪恶而不理呢(1,站在远处)?为何神竟然隐藏而不显出祂的公义呢?在乌云蔽空的日子中,当邪恶好像得胜之时,跟随神的人很容易就落在迷茫的深渊中。为何公义的神竟然隐藏起来?当年先知哈巴谷也曾有过这样的挣扎:「你眼目清洁,不看邪僻,不看奸恶;行诡诈的,你为何看着不理呢?恶人吞灭比自己公义的,你为何静默不语呢?」(哈1:13)这也是当时诗人的挣扎,他实在不明白神为何「不追究」(4)恶人所行的奸恶,也不审判恶人(5),却容让恶人追迫困苦人(2),杀害无辜的人(8),掳去困苦人(9),并伤害那无倚无靠的人(10)。但诗人以信心眼睛看到在乌云之上仍有太阳,神仍永永远远为王(16)。
第14节是全诗的转折点。「其实」(现代中文译本翻成「但」)这词表达了另一种眼光,和先前的看法完全不同。在第1∼13节中,诗人乃是以人的眼光来看,自然他只看到世界的不公,但从第14节他就回到神面前,以信心的眼光见到神仍在掌权,神必定会施行公义,为谦卑和受欺压的人伸冤。
在《无语问苍天》(Disappointment with God)一书中,作者探讨苦难的问题。他尝试回答三个问题;就是「神是否沉默呢?」、「神是否隐藏呢?」、「神是否不公呢?」在面对困苦和不公的事情中,人难免会提出这样的质疑。很多时候在教会中,我们不太敢提出这些「不敬」的问题。但诗人却是敢于提问,因为信仰对诗人来说,不是生活的点缀,而是生命的中心,所以必须以心灵诚实来面对其中的张力和矛盾。苦难和不公是人生中最常有的体验,故此信徒是不能,也不应逃避这种张力和表面上的矛盾。求神藉这些张力来驱使我们心灵的眼往上望,以致我们的信仰能深化,生命能扎根在永�琱丑C